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陌上花开

坐井观天201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温度到32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谷雨,最高温度32度,最低温度13度。
      晚17时30分至18时10分下雨

      这个春天基本无雨,如今我们这里也真正旱了。农村有水源的田秧已经插完,没水源的(所谓的雷响田)要等真正的雨季来临。
     如今种烟正忙。浇水、施肥、打药忙得不亦乐乎。
     无论如何,今天和春分那天一样,也算下了雨,那么今年的雨季的雨应该会是丰沛的吧。
     今年山茶花因为天干,听卖花的人说,开得极少,花蕾还未开放就焉了。我煮了花,发现味没有去年的好,不知是心里作用还是真的由于天气的缘故,我除了失望外还有一种空落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2-4-20 22:06 编辑

十多天前,一样身体好的阿爹得了带状疱疹,我到医院开了针水和西药,四天的针水只用了二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土方子,阿爹已经渐渐见好了。听医院的说,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得带状疱疹的人太多了。在阿爹生病的日子里,也是我睡眠最糟糕的时候,我觉得没有照顾好他,还没有完全好他就回家了,走的时候,父女俩彼此心里都添一层内疚。回到家的第二天,他给我来电话,满是关切,弄得我眼泪啪嗒啪嗒的。这就是父母,这就是亲人。放下电话,我觉得我好了许多。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2-5-5 12:50 编辑

春天结束了,夏天来了。春去春又回,春天还会回来的。
      许多美好的回忆已经回不来了,遗憾也成为了永远的遗憾,但春天总还会如期而至,我相信有不变的东西会在岁月的淘洗下历久弥新。
      半梦半醒之间,来来往往多少个春天的日子,竟自追逐着同一个梦。
      心事随着季节流转,不曾改变,泪甜甜酸酸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松花就已经谢了,如今的松树嫩枝已经被幼毛虫占领,落了一地的绿色的毛虫屎,像极了初春铺了一地的松花粉。我走在林道上,心里有些毛毛的感觉,还有一种杞人忧天的感觉,有些怕这些毛虫终于毁了松树的春天。只是,几乎年年如此,我有点不敢相信。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2-5-5 15:50 编辑

雨水到立夏的日子里,就一个字“热”,太阳大,气温高。也有阴云像要下雨的日子,但真正下雨的日子只是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地面都没有湿。最高气温已达34度,午间站在阳光下,感觉要被晒干了似的,这一个星期以来更是特别晒,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去年的这个时节是怎样的,去年清明开始下雨,这个时节雨多晴少。今年还没有见到真正的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节气的由来
      摘自《中国天气网》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表于 2012-5-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夏前后, 我们中原正是小麦抽穗扬花灌浆的时候, 4天前, 我还到麦地里看呐.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姜与炙甘草


    麦子我们这里阳历3月就收获了。现在天旱,什么也种不成。
发表于 2012-5-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所以我看不懂你们那儿的季节.

云南干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多年种植转基因按树的恶果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姜与炙甘草

个人认为不是,且我们这里种植并不多,具体我也分析不出来。
就我居住的小地域来说,这样不算干旱,这本来就是干季,我们这里的雨季通常情况都是要农历5月左右才开始的,也就是说,之前少雨虽可说不正常但不反常,去年雨水多是例外的一年。我们这里每年都是芒种以后才开始播种玉米等农作物的,也是与雨季的到来时间吻合。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2-5-5 15:45 编辑

二十四节气已不合农时?
                                        来源: 中国天气网

我国古代用阴历,阴历有闰月,运用二十四节气定农时,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通用阳历,节气的日期每年都在那几个日期不变,各年相差也不过一两天。可是气候变化年年不同,依固定的日期耕种,就不合理了。

竺可桢先生于1931年5月9日作“亲月令”的演讲,他说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下游,因年代久远,气候变迁,不仅与其发源地现今情况不合,更不能适用于全国。他列举自己在南京所观测的9年物候记录,制作新的月令,以供农业耕种参考。

为了革新,现在应进行下列两项工作。一是以温度和物候两者划分物候季。在温带地区,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地循环。人们为了利用自然,就以不同方法划分四季,如天文季节、气候季节和物候季节等。如根据物候划分季节,则对于农业生产比较实用。因为物候现象的出现,各年迟早不同,有了当年物候现象的日期与物候指标相比较,就可以直接知道当年的季节是提前还是延迟。中国温带地区物候季的划分,定为日平均温度(以下同)3°C为春季开始,19°C为春末夏始,19°C以上为夏季,10°C以上为秋末,10°C以下为冬季。根据上述各温度指标,以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物候指标,大都把春、夏、秋三季各分为3个季段,冬季分为2个季段,全年共分为11个季段。四季划分的物候指标,如北京初春开始时为昆明湖解冻,北海冰融,山桃芽开放,羊胡子草发芽,其日平均温度为3°C。初春的物候指标,各地区大都为野草发青,旱柳、垂柳、绦柳发芽,迎春花始花,榆树始花等。仲春大都有旱柳、垂柳展叶、始花,加拿大杨始花,山桃、毛桃、李树等始花。季春有紫荆始花,毛桃盛花,刺树芽开放等。

二是以自然历预测农时。我国现在所作的自然历是把一年四季划分为几个物候季段,在各季段中顺序排列物候现象,在自然历中一目了然。自然历中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的物候期,基于各种物候现象的出现,有其顺序性和相等性,知道前一种物候现象出现的日期,就可预测后一种物候现象未来出现的日期。

这样,根据自然历与农作物播种期间和收获期相对应的物候指标,根据各地的自然历,如果预报某种农作物的播种期或收获期,只要发现有重叠的物候现象,根据这种物候现象即可作预测。

中国古人讲天时,讲天理,发明24节气,教导人们适时耕种,别误农时,别误农事。要求人们懂气候、季候、物候,一年四季,顺天应变,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今天来看,现代化农业同样既不能违天时,也不能抗天理,更不能盲目地去干与天斗的蠢事,必须识天象、借天力,实现天与人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借鉴24节气的长久经验,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在某些方面"胜天"一筹也是能够办到的,现代农业一定会有一个新景观、新气象。
发表于 2012-5-5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与炙甘草 于 2012-5-6 08:57 编辑

竺可桢先生于1931年5月9日作“亲月令”的演讲,他说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下游,因年代久远,气候变迁,不仅与其发源地现今情况不合,更不能适用于全国。他列举自己在南京所观测的9年物候记录,制作新的月令,以供农业耕种参考。

这句话半对半不对, 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竺可桢先生说的, 因为他是我的偶像之一.

二十四节气特别适合我们中原地区农时, 当地农村有许多俗语就是24节气的表白.
发表于 2012-5-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姜与炙甘草


    我们这里江苏无锡,不知算不算中原。但是我们这边农耕也都是按照节气来的。虽然现在不种地了,我妈妈还是会很多俗语。什么节气干什么事都有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适合全国那是肯定的了。
       节气就是一年的气候变化分段,也是适用我们这里的,我们也是按照节气来分段安排农事的。只是全国同一个节气并不是干相同的事而已。
     去年以来,我记录的最低温度不过是15度而已,这么说来我们这里简直就没有秋冬。但不是这样的,我们这里也有四季,而且四季也分明,哪个时间要干什么事也是容不得混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3:59 , Processed in 0.0206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