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迟迟妈妈

给孩子无分别的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购物的故事

前阵子,我们搬家了,新小区门口有一家小超市,我们常去哪儿购物,有一天去的时候,把香香也带上了。

那时,香香2岁半左右,大大的脸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粉嘟嘟,穿身牛仔,戴顶灰帽,简直酷毙了,人见人爱,百分百回头率,售货员小姑娘也很喜欢她,不停追着她推荐:
小妹妹,你看,这双小筷子多可爱啊,跟你一样可爱。
香香看了她一眼,高声抗议到:我不喜欢这双筷子,我也不可爱。
小姑娘吃了一惊,倒是毫不气馁,又拿起一个小勺:
你看,这勺子上有喜羊羊,多好玩啊。
香香说:不要,我不喜欢。
小姑娘又拿下来一个小包包:
这个小包包多漂亮啊,你看,上面有红红的小花花。
香香看了一眼后说:这不漂亮,我不要。
小姑娘又赶紧从货架上拿下来一个布娃娃:
你看这个小兔子多好玩啊?粉粉的,又好看,又好玩。
香香看了一眼,依然拒绝:不要,不喜欢。
香香一边拒绝着售货员,一边自顾自地走着,旁若无人的样子。
小姑娘一会又追过来,拿着一包饼干:
小妹妹,这个是巧克力的饼干,又香又甜,想不想吃啊?别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的......
香香依然很酷地拒绝:我不喜欢,不要。
......
我们在这个小超市呆了二十分钟,小姑娘向香香推荐了不下十样东西,从玩的到吃的喝的,可怜,没有一样成功。
妈妈对小姑娘说:
她不喜欢的,不会要的,她喜欢,会自己提出来的,(你不用说不用推荐的)。
我则在心里说:今天香香心情好,要不,你总这样打扰她,她一定会不客气的。
这个小姑娘只能彻底放弃了,剩下的时间,她都坐在柜台边惊叹:哪有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哪个孩子进超市不是什么都要!怎么这个孩子这个样子......
小姑娘在哪里摇头晃脑,惊声惊气,百思不解的,我们是见惯不惯了,香香获得类似这样的评价,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上面的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最近,也就是上上周,带孩子去办事,凑巧附近有一家丽家宝贝,就进去转了转,类似的一幕又上演了。只是,丽家的玩具(物品)的级别,丽家的销售的级别,则远不是一个小超市的级别所可比拟的。
售货员:小妹妹......
香香:我不是妹妹,我是姐姐(她最近角色扮演,总是把自己当姐姐)。
售货员:奥,对不起,小姐姐,你看......
她给香香演示一个什么玩具(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
你看,按这个钮,这个门就打开了,按这个,水就出来了,按这个,就......
我在旁边看着,觉得真是好玩啊,同时,我想,这玩意儿应该很贵吧。
香香很不屑:我不要,我不喜欢。
这位姑娘也不气馁,又拿下来一个什么大型的组合:
你看,这个洋娃娃多可爱啊,你按这个,按这个,多漂亮的蜡烛啊......
香香依然是:我不要,不喜欢。
这位姑娘依然不气馁,又推荐上什么了,我也懒得看了。
就这样,好像她推荐了至少5、6样东西,全部碰壁,香香一概拒绝。我抽空看看她推荐的东东,最低都是5、6百元的价格。
拒绝归拒绝,逛归逛,难得这个姑娘终于停嘴不说了,我们可以不被打扰地平静地走一会了,走着走着,忽然,香香指着一个挂在墙上的白色的兔子包对我们说:妈妈,我要这个。
我们拿下来一看,这个兔子包真的超级可爱,设计很有创意,做工材料也很考究,香香真是好眼光,不光她喜欢,我们也很喜欢,同时,价钱也不贵,69元,我们就买了,香香爱不释手,马上就背上了。之后好几天,她睡觉都要背着这个兔兔包呢。
另,我们结账出门的时候,又听见背后传来一片议论声和惊叹声。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
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内心自由满满的。
一个内心自由的孩子,必然充满理性的。
一个理性焕发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什么是满足呢?
满足分两种,一种是心理,是内在,一种是物质,是外在。
什么是心理的满足?
心理的满足,就是安全感的满足,具体表现为:紧张、情绪、信念、欲望、情感等的充分的满足。
拿紧张来说,什么是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首先,尽量不带给孩子一丝的紧张。其次,看到孩子的紧张,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帮助他抚平身心的紧张。
拿情绪来说,什么是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首先,尽量不带给孩子任何负面情绪。其次,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爆发,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帮助他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谐共处。
拿信念来说,什么是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首先,尽量不带给孩子任何负面的信念(所有认为孩子哪方面哪点不够好的评价都是在给孩子负面信念,同样,所有认为应该纠正孩子提防孩子管教孩子的信念,都是负面信念)。其次,当孩子处于低谷期自我怀疑期,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帮助他从人生的低估和失败中健康地走出来。
......
我想,我不用再多说了,此刻,我们都会意识到:这个充分满足,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心理层面的充分满足,通俗来说,就是百依百顺。
自然,这是对生命的至高的尊重,至高的理解,至高的信任。
这个发自内心的生命对生命的内在(安全感的)需求的百依百顺,这个源于对生命完整性的至高的尊重,至高的理解,至高的信任,就是:
无分别的爱。

好,总结一下,安全感的满足,内在的紧张情绪信念欲望情感的满足,怎么满足?
百依百顺,如此而已。

那么,对物质层面、对外在层面(包括行为)的满足呢?还是百依百顺吗?
那倒不用,对于外在的,差不多,八依八顺就可以了。
怎么理解?
1000件事情,800件,充分满足。
什么是充分满足?
没有商量,没有犹豫,即时满足,满满满足。
那剩下200件呢?
其中100件,以充满幽默和智慧的方式解决。
那么,还剩下100件呢?
其中30件,允许商量。但什么叫做商量呢?就是最后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
其中30件,允许讲道理。但什么叫做讲道理?就是最后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
其中30件,允许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忽视一下下,事情就过去了。
那么,还剩下最后10件呢?
允许拒绝。
应该怎么拒绝?
如果老板请你帮忙一件事,你又做不到,你要拒绝他,怎么拒绝?
就拿这个态度和方式,去拒绝孩子,就可以了。
有伙伴可能会问:要不要定规矩?
在集体环境中,规矩或许是需要的,在家庭里面,需要规矩吗?
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你和你的老公、你的老婆之间有规矩,可能给孩子规矩,也是合适的。
如果你和你的老公、你的老婆之间相处,并不需要规矩,我想,为什么,和孩子相处,就一定需要规矩呢?

好,总结一下,物质的满足,外在的满足,行为的满足,怎么满足?
勉强来说,八依八顺,如此而已。

内在百依百顺,外在八依八顺,就是这个原则,就是这个法则。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只是,这个,真的很难,很不容易的。
一般来说,内在层面,孩子的满足,有三(十)依三(十)顺,就很不错了,外在层面,孩子的满足,有四依四顺,更是不得了了。
为什么?
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的生命得到的,往往只有二依二顺,一依一顺,甚至是负依负顺......
今天,看到一段话,心里很难受,但很适合今天这个话题,就放在这里了:
打了孩子,最让我难受的并不是孩子被打得哇哇大哭,而是看到他害怕得不敢哭,只是赶紧上来紧紧抓住我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是一声也不出。虽然很快就有说有笑,但是我知道他还是在害怕,他重新变成了一个规矩的孩子。轻声细语,听话懂事,做什么事情之前看看大人的脸色。他说我知道我错了。他说我还是喜欢你妈妈。可是在那之后的几天,我没法让自己露出笑容。每当我想起那只紧紧抓住我的手的小手,我的胸口就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喘不过气来,同时,心里空空的,就像打碎了什么珍贵的东西,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复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能弥补。对自己说,我绝不再打他了。可是,下一次,忘记了打孩子之后心里的那种痛楚,又开了口,动了手。
突然想把这些写出来,因为突然对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后悔地要死。最初对孩子的百般呵护,是怎么从不满意的皱眉,渐渐变成大声的呵斥,最后发展到不假思索的一巴掌。这一巴掌下去,不仅是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力是互相作用的,记得吗?父母那颗爱孩子的心也被那巴掌震出了裂纹。第一条裂纹出现的时候,父母会看到,会无比心疼自己那颗疼爱孩子的心。会花很长时间擦拭,打磨,希望自己的那颗心恢复原样。可是,渐渐地,裂纹越来越多的时候,父母像对待一个不成功的作品一样,不再欣赏他,而是把它束之高阁。也许有一天,终于翻出自己这颗心的时候,会像我一样后悔不已。但是也许也有人,发现打骂和冷漠是驯服孩子的最佳工具,于是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暴躁,浑不知在伤害孩子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越来越粗糙。
小心,打孩子的父母们,你们伤的是自己的心。

自古以来,从来都是伤心人打伤心人啊。
我们为什么是伤心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百依百顺的爱啊。
告诉大家:爱只要打一点折扣,我们的伤就立马不打任何折扣的茂密生长。

所以,不是这样的爱不对,而是我们没有能力,给予这样的爱。
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过百依百顺的无分别的爱,是因为我们在打折扣的爱的环境中生长,内心伤痕累累。
同时,也因为没有得到过,人对未知的事务,总会充分恐惧、怀疑和不解。
所以,要真正理解和认同无分别的爱,都很难很难啊......更何况做到了。

生命的需要,还有一个区分,就是:
需要你(养育者)做什么,和不需要你(养育者)做什么,处理的原则同样,千万注意。
需要,百(八)依百(八)顺,即时满足和帮助;不需要,百(八)依百(八)顺,绝不干涉和破坏。

有一天,当我们静下心来,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满足,从来都是内心的满足,从严格层面而言,都是内在的百依百顺,哪里有什么外在的东西。
当此时,当我们做到了对孩子的内在的安全感的需求,予以百依百顺的满足时,外在的一切,会马上发生我们始料不及的巨大的转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原来竟是如此的懂理,如此的沉静,如此的自主,如此的从容......
新的社会,新的时代,新的文明,也唯有这样的生命,才有资格和能力来创建。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九:威胁的故事

香香不怎么爱走路,每次出门,都喜欢抱着,可以说,大多数时间,都是抱着的。2岁多的香香,胖乎乎的,30多斤,很沉的,真是抱不动。妈妈一来心疼保姆阿姨,二来也想让孩子多走走,促进身体发育。于是,每次出门前,妈妈会对香香说:今天我们是去遛弯,不是抱抱,要记住啊。这样,每次在外面香香要抱的时候,妈妈就提醒香香说:我们是出来遛弯的,不是来抱抱的。香香也就无话可说,再加上妈妈很会引导她玩,一会也就忘了。

有一天出门,跟往常不太一样,因为天冷,香香衣服穿的有点笨重,不怎么好迈腿,保姆阿姨也没多想,就抱着她下台阶。我们家在二楼,以前都是她自己下台阶,这次例外了。下台阶的过程中,香香说:“只抱下楼梯,我就自己走。”

妈妈听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显然,这句话,香香是说给她听的。妈妈发现,不知不觉中,有些事情已经起变化了,已经成为小威胁和小压力了。

走下楼梯,香香自动从保姆阿姨身上下来了,等香香下来,妈妈蹲下身,对香香说:“宝贝,你如果你想要抱,就抱吧,没事的。”香香马上张开双手:“妈妈抱,我要妈妈抱。”
此后,每当在外面,香香想要妈妈抱,妈妈再也不拒绝了,相反,妈妈的话变成了:“想抱就抱抱啊......累了就可以抱抱......遛弯也可以抱抱啊......”

这是2、3个月前的事了,那时,香香大概2岁8个月左右。
在妈妈和保姆阿姨的充分的抱抱中,香香渐渐长大了,现在的她,经常可以在外面跑上大半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的,都不要抱抱了。

当然,很多时候,她还是要抱抱的,比如就是今天,香香和妈妈去逛街,走累了,要妈妈抱,妈妈实在抱不动了,对香香说:“香香,妈妈太累了,你能心疼心疼妈妈吗?”不想香香反问道:“你就不心疼我吗?”

难道她会说这样的话了?妈妈愕然,不是蒙出来的吧?出于“考验”,妈妈过了一会又说:“妈妈累了,你能心疼心疼妈妈吗?”香香生气了:“你怎么不心疼我呢?”
原来这是真的!

我亲爱的小孩,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威胁”,这“威胁”,到底在哪里呢?

在我们的一贯的理解之中,“威胁”就是非常有形有态的,色香味具足,声音、动作、语言、姿态......清晰可见,活色生香,一般都是呈现为:
高声+愤怒+攻击+伤害+武力+哭泣+......

这自然是威胁,很严重很粗暴的威胁。但是,还有一种威胁,是接近于无声无息的,是以温柔的形态,极富技巧的表情、姿势和言语展开的。
这个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是怎样的威胁呢?
正好今天中午接受一个电台的采访,主持人问我一个问题:
林老师,道理我们都懂,都懂得要尊重孩子,但是,如何做到既让孩子改变(符合我们心愿),又尊重他呢?

我直言不讳地回答他:当我们想要孩子改变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不尊重他了。
主持人不理解,继续追问,我继续照旧回答,如此好几遍,我不知他是否真正懂了,但这就是我的理解,就是我想说的生命教育的观点。

当我们的心中有一丝想要孩子改变的念头,不尊重就已经不可救药的蔓延和茁状生长了,威胁就开始无尽地散发出去了,
所以,想要孩子改变,想要孩子按照我们的心愿成长,是威胁的根本的原动力,是威胁的直接的发射器啊。


即使,你的方式很温柔,很有教养,很有气质,充满高贵的典范,一样也是威胁,本质无别。
这个案例,说的就是这一种类的威胁和伤害。


有一种爱,叫做温柔的控制,温柔的纠正,温柔的说教,温柔而坚定,小心啊,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看外在的显现形态的,真正的爱,只看内在的东东的。

我们不是不可以温柔而坚定,但目标一定要正确,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那。
目标是为了符合我们自己的要求,还是真正在顺应孩子的需要,这是教育的真正的关键和本质所在。所以,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设想,降低降低再降低,放下放下再放下啊。这个自我,一不小心,就会发散出来,形成威胁和伤害啊。

所有的对孩子的外在的行为的要求,不知不觉中,都会演变成对生命的内在的安全感的威胁,对生命的独立性和真实性的侵害。

所以,想要改变孩子,实质就是在威胁孩子,在威胁孩子做真实的他自己,而人一旦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一切。切记,我们所梦寐追求的“真、善、美”,“真”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切的前提啊,生命失去了“真”,也必然会失去“善”和“美”。反过来,“真”保护住了,“善”和“美”,就自然生长出来了。

凡是追求虚假的年代,丑恶总是成为社会的主流。这样的历史,之前、现在、未来,正蓬勃地上演着,罄竹难书。我们不要再去做这样的帮凶了。
反过来,我们的一生所追求的,不就是自由吗?追求自由又为了什么?
不就是能做真实的自己吗?!
所以,又为什么要去戕害孩子的真实、自由和独立呢?!

允许孩子做真实的他自己,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律展开自己的真实的生活,这就是:
无分别的爱。


允许你所爱的人,做真实的他自己,允许你所爱的人,按照他自己的节律真实的生活,这是生命所能奉献的最高的爱。

前阵子,凭借《少年派的漂流》,李安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有媒体采访李安的太太。
(备注:有很多年,李安没有工作机会,没有什么收入,都是靠他太太养活的......)

记者:你想过他成功吗?
太太:没有。
记者:你希望他成功吗?
太太:没有。
记者:那你为什么支持他?
太太:因为他别的什么都不会,他只会拍电影,如果不让他拍电影,他就像死人一样,我可不要一个死人在我身边,就让他去拍电影。
记者:现在他成功了,你是不是很开心?
太太:生活还是一样,一直这样啦,不过这么多人喜欢他的电影也很开心......我可不是立志要去帮一个艺术家,我可没有这么高的情怀。
记者:你慧眼识才吧?
太太:那是你们的想象。我自顾不暇,没有时间管他的事。
记者:你收到的最好的结婚礼物是?
太太:就是他本人吧,而且有这么多好看的电影,还要什么呢。
记者:这次拿了奥斯卡奖,要怎样庆祝呢?
太太(惊讶):这有什么好庆祝的?
记者:那之前《断背山》获奖,也不搞什么庆祝的吗?
太太:没有哎,我们不搞这一套的。
......
李安强调,太太是他精神上的一个支柱。李安说,不管是太太,还是他在没有成就时就交往的朋友,他们都跟他很公平地交往,不离不弃,他很珍惜这些情谊,因为它们很真。
李安也表示,不晓得怎么去庆祝,他们都没有把这个看得很重,还是好好地过生活,平安相处,互相尊重,家庭生活这样就到头了吧。

究竟是李安难得,还是李安太太难得呢?

究竟是好孩子难得,还是好妈妈难得呢?

每个人,当深思啊。

李安说,他很珍惜这些情谊,因为她们很真。
我想,在李安看来,这就是世间最好的爱,他得到了这世间最好的爱。
原来,这世间最好的爱,不过就是:
允许你自己,做真实的你自己,允许你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律真实的生活。
允许你所爱的人,做真实的他自己,允许你所爱的人,按照他自己的节律真实的生活。
纯真、简单、平实、善良,彼此平安相处,互相尊重。

从人性的角度看,我常说一句话,所有的人际相处,都是一模一样的。
夫妻相处之道,同亲子相处之道,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所以,我给父母们讲亲子课的时候,同时会告诉大家,顺带免费送你们一堂课:如何爱你的老公/老婆,并再三告诫她们,无分别的爱,给自己的孩子,更要给自己的爱人啊。
也有很多夫妻来找我或我的妻子单独咨询夫妻相处之道,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赠送她们八个字:“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允许你的爱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允许你的爱人,做真实的她/他自己吧。
如果说一定要要求你的爱人,那就给她/他这个要求吧。
若你说你做不到,那就尽量少一点(要求)是一点吧。

问题是,我们都不甘心那,我们都要做了不起的人那,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求自己的老公/老婆......了不起啊!
做真实的自己,那怎么可以?!要去做了不起的自己,那还差不多。
看看我们自己,每天忙死忙活,要求这要求那,要求自己要求别人,都是在折腾些什么呢?
一天到头,折腾“了不起”,最后,收获的,原来还是“起不了”。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活着呢?
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纯真,在童年的时候,已经被破坏殆尽,我们已经被告知,已经被彻底洗脑:不要做真实的自己,要去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魔咒,紧紧地囚禁住所有人的灵魂。
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就活在这个魔咒之中,不得解脱。

因为这个魔咒,因为这个童年的摧残,真实而平凡、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已经安抚不了我们的受伤的残缺不全的灵魂了。
这世界,最难的,就是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啊。

没有要求,没有期待,没有任何改变自己的欲念。
没有要求,没有期待,没有任何改变他人的欲念。
只是和当下的自己,当下的他人,当下的生活,在一起,全然接纳,如此而已。

真正的爱,最高的爱,只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
无论是夫妻之爱,朋友之爱,亲子之爱,师生之爱......真正的爱,最高的爱,只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发的这个故事非常棒。

林老师在其中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究竟是好孩子难得?还是好妈妈难得?

当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了。尊重孩子、爱孩子,就是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对老公、对老婆、对家人,亦复如是啊!

无分别的爱,真是好难好难啊。
发表于 2014-7-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困惑,迟迟妈妈能解答下吗?
如果孩子在家里一直可以得到尊重,得到满足,那如果他到一个集体或是社会,别人不尊重他,不满足他,那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这种感受对他会是个不小的打击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70745698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比如:如果你是一位先生,如果你老婆在家里总是尊重、理解你的话,单位里的同事、领导对你如果不尊重不理解是不是会越发让自己承受不了?
   现在,如果父母对你总是尊重、理解的话,外面人对我们态度不好会不会让我们更承受不了?
   换一个角度,你是否愿意父母为了锻炼你的承受能力而对你总是不理解、总是不尊重、总是不满足?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对外面环境的抗打击能力会强还是会弱?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迟迟妈妈 于 2014-7-4 20:47 编辑

如果外面的环境对孩子像法西斯一样,那我们在家里对孩子也要像法西斯一样吗?——嘿嘿,这样说自然很极端。不过有时候极端化想象一下让我们更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外面环境越恶劣,我们恐怕越发渴望家的温暖吧。至少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为自己疗伤啊。

恰恰因为无分别的爱在外面太稀缺,父母要越发对孩子好啊。父母都不给孩子的话,谁来给啊?
如果外界给的都是无分别的爱,我们做父母的倒是可以松口气了。
呵呵,个人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70745698


      忽然想起这个帖子,说不定可以回答你的疑问呢呵呵。这篇文章题目叫“原来你也陪我去”。非常有意思的文章。http://tieba.baidu.com/p/3032504665

      我觉得每个人心里,恐怕都希望有人陪我们去的。
发表于 2014-7-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的故事真的很受启发。那篇原来你也陪我去,说出了我的心声啊!
发表于 2014-7-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745698

说得太好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比如:如果你是一位先生,如果你老婆在家 ...
迟迟妈妈 发表于 2014-7-4 13:43
发表于 2014-7-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迟迟妈妈


    感谢迟迟妈人转贴,辛苦了。
一直在关注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小汐妈妈


    感谢小汐妈妈关注
    今天贴出第10个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十  —— 拒绝的故事

香香身体很好,有将近一年没去医院了,有将近三个月没有吃任何药了,但是不幸两周前,还是感冒了,并且感冒严重到必须吃药了。
香香这次吃药特别不配合。

妈妈把药调好了,是特别苦特别难吃的“至宝丸”,但这药疗效也很好。
妈妈:香香,过来吃药了。
香香:我不要吃药。于是拒绝过去。
妈妈:不行,必须吃药了,妈妈都担心死了。
香香(高喊):我不要吃药我不要吃药!我就不吃!
妈妈走过去,抱起香香,香香就大哭起来,妈妈抱着香香,安慰了大概几分钟,香香慢慢就停止了哭泣。
妈妈是这样安慰的:宝宝,特别害怕吃药吧,这药好苦啊,但是必须吃药啊,难过就哭一会吧,妈妈陪着你。大概如此。
等香香不哭了,妈妈就准备喂药,这时香香紧紧用右手蒙住嘴巴,不让喂。
妈妈:香香,吃药了,把手拿掉。
香香不听,依旧小手蒙得紧紧的。
妈妈:宝贝,必须吃药了,没得商量,你想一会,是自己吃,还是妈妈灌?
妈妈等了一会,香香还是无动于衷,妈妈没有办法,只得把香香的小手拿下来夹住,开始喂药。
香香使劲抗议,小嘴紧紧闭住,身体不停扭动,同时发出呜呜地抗议的哭声,根本拒绝吃药,妈妈没办法,只得叫我来帮忙。
我帮着按住小手,妈妈喂药,香香大哭,药根本喂不进去,好不容易喂进去一点,全给她吐出来了,把衣服都给弄脏了。
妈妈:香香,药必须吃,妈妈可以再给你时间,让你自己决定,是妈妈喂,还是自己吃。
香香大哭:我不要吃药不要吃药不要吃药......哭得惊天动地,前仰后合。
妈妈静静地等待着:你可以继续再哭一会,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药必须吃,你感冒这么严重,妈妈太担心你的身体了。
香香渐渐不哭了,也不怎么挣扎了,妈妈就开始喂,但依然跟刚才一样。一喂药,香香立即紧闭小嘴,还把喂进去的又给吐了出来,吐得到处都是,幸好刚才围上了饭饭衣,后果看起来才没那么可怕。
于是妈妈又等:香香,药是必须吃的,药撒了,妈妈还会补上,还是得吃。你自己好好想想,是选择自己吃,还是妈妈喂。妈妈知道你很不愿意,很难受,但吃药没有商量。你想哭就哭一会吧。
如此三番五次,真是一场战争那。
终于,香香想明白了,张开了小嘴,痛痛快快地把药吃了。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二十几分钟吧。

这段时间,香香吃药几乎都是这种情景,无论是苦的药,还是甜的药,一概抗挣和拒绝,一概哭闹和躲避,我想,是她慢慢长大了,开始显现出更多的自主和力量了。
对于我们来说,不管她怎样哭闹,不管她怎样拒绝,不管需要多长时间,一如既往地陪着她,帮助她:对她的反抗和情绪,一律接纳,一律允许,一律理解,但是,药必须吃。
这个陪伴的过程,一开始是需要二十几分钟,到最后,几十秒钟就可以了,并且,越来越快乐。

生命总是值得信任的,但前提是:不管她怎么样,我们都选择尊重、理解和信任。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

在“购物的故事”中,跟大家讲了“百依百顺”和“八依八顺”的花径理念,这是花径非常重要的乃至可以说是核心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其涵盖的精神和内容,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是革命性颠覆性的。只是,花径并没有任何兴趣去颠覆一些什么东西,因为,一切只不过是人性的自然而必然的结论,如此而已。
但是这个理念太重要,所以还是有必要再来解释解释这个理念,所以,就有了这个故事。

所谓的百依百顺,就是对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思想、动机等,全然了知、全然尊重、全然理解。
当孩子拒绝吃药,理解她的不愿意,理解她的难过,理解她的反抗,理解她的躲避......
全然了知、全然尊重、全然理解......不夹杂任何成人的自以为是的成见和情绪。

所谓的八依八顺,是指对孩子外在的行为的处理。因为,外在的行为,是内在的情绪、情感、思想、动机等决定的,于是,当我们真正全然了知、全然尊重、全然理解了孩子内在的情绪、情感、思想、动机......时,我们对她的外在的行为,就自然而然能做到:
尽量接纳、尽量顺应、尽量帮助。
不夹杂任何成人的自以为是的成见和情绪。

当我们的心灵处于这样的状态,我们会自然而然、深刻清晰地了悟到:
80%的行为,顺应和接纳就可以了。
其余的20%,我们可以不顺应,我们可以选择运用成人的智慧来帮助和引领。
这就是八依八顺。


这个需要我们帮助和引领的20%,其中的50%,是用充满幽默和智慧的方式来帮助和引领。
幽默和智慧的方式,自然是无穷无尽的,写1万乃至1亿本书,也是穷尽不了的。
在无分别的爱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方式。

那么,还剩下10%呢?
这个10%,其中的90%,可以通过讲一点小道理、和孩子商量商量、以及转移注意力等常用的小技巧,来达至对小生命的帮助和引领。
这些方法,本案例中也用到了部分。幼儿阶段,这是家庭中最常见最常用的三个方法。不管大家学不学家庭教育,人的本性好像自然就选择了这三种方法作为主流,这很有意思。

这个10%中,最后剩下的10%,可以采用拒绝的方式,来达至对小生命的帮助和引领。
本案例主要讲的,就是这个方式。

也就是说,孩子所有的100%的行为,其中的80%,我们选择顺应,其中的20%,我们可以选择不顺应孩子,可以选择帮助和引领。
但是,不管我们对行为选择的是什么,对内在的心理需要,我们必须从始至终选择:
全然尊重、全然理解,全然接纳,不带任何成见和情绪。
中间,没有任何指责、唠叨、干扰、干预、代替、破坏、伤害、发泄......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拒绝行为,但我们绝不可以拒绝情绪。

这就是百依百顺和八依八顺,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精神上的、内在的、心理的,百依百顺,一概尊重、理解、信任。
物质上的、外在的、行为的,八依八顺,80%顺应,20%,帮助和引领。
在这里,没有成人的情绪,还有成人的成见,也被无尽放下。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只是,真的很难很难啊。不是孩子搞不定,是我们搞不定我们自己。
难,是难在这里啊。

很多伙伴,以为无分别的爱,是拿孩子没办法,是让孩子无法无天,你错了,因为:
我们本来就应该拿孩子没办法,本来就应该让孩子无法无天,自由自在。
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去成为孩子的天,孩子的地,孩子的法,孩子的鞭和牢。


很多伙伴,以为无分别的爱,是不去管理孩子,是不去拒绝孩子,你错了,因为:
当我们真正明悟了什么是无分别的爱,要做到管理孩子、拒绝孩子,其实,是很容易很容易的事,但是,这不是教育的目标。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为了什么方便管理!!!
这样的教育,叫做奴役,叫做奴化,叫做奴才。
真正的教育,在我看来,只是以有效的方式告诉所有的生命:你我平等,众生平等,万物平等。
真正的教育,在我看来,只是以有效的方式告诉眼前的生命:人与人之间,不可互相奴役;人与众生之间,不可互相伤害;人与万物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珍惜,互相怜爱。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有一段时间,我其实是很不愿意把怎么拒绝孩子这个东东,写出来告诉给大家的。因为,拒绝孩子,其实是太容易太容易的事了。
并且,拒绝,还不伤害。
我生怕有的伙伴会借此来进一步奴役我们的孩子!
所以,请大家记住这个比例:1%。最多最多,1%!!!
否则,就是奴役,就是奴化,就是在培养你的孩子,成为你的奴隶。

她既然是你的奴隶,她自然同样,可以成为他人的奴隶,他物的奴隶。她既然是奴隶,等她有一天可以翻身做主,她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去成为奴隶主,去培养更多的奴隶。
人类文明,就是这样渐渐走向不堪入目的。
这样的奴隶,这样的奴隶主,已经很多很多了,小心,不要再多一个了。


来看一篇伙伴的文章,很好地阐释了奴化的教育是怎么回事。

《神狗传奇》    作者:马岚

周日下午儿子出门上课,没注意狗在门口趴着,一开门就溜了出去,儿子急得大喊,怕狗会跟着我们的车子跑,只好让爸爸下来把狗带开。我家狗一般只要放出去,不玩一个小时是不肯回家的,小的时候根本叫不回来。这回问爸爸如何把狗搞回来的,爸爸说他去后边墙根底下拔葱,一弯腰狗便撒腿就跑,乖乖地跑回楼上家门口等着进屋了。跟儿子描述了这个过程,我说早听说狗怕弯腰,可是咱家狗狗小时候根本就不怕弯腰,没想到现在也这样了,儿子问为什么,我说可能是狗骨子里的记忆吧!于是儿子说了下面这番话:
“因为狗狗小时候是神狗,所以他才不怕弯腰。我小时候也有神性,现在没有了。其实什么小时候都有神性,包括狗、小孩儿、鸡、鸭什么的。”
我怔了半天,不知如何回答,只搭讪着说“你现在是人了”,心里开始深深地沉痛,在内心深处清晰地看到一个事实:把神变成人的东西是——教育!

天哪!怪不得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我们费尽心思在研究、在挑选、在鼓捣的教育原来是如此的低档与龌龊!想想狗狗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从来不听命令,动不动还会伸嘴,跑出去就不想回家,看见不管多大的狗都会扑过去摇尾巴,而现在成为一条乖狗狗,胆子巨小、性情巨温顺、逆来顺受,从不惹事生非,主人声音一大就赶紧夹着尾巴钻进窝里,你一抬脚就赶紧做挨打状塌下腰、低下头,老公的话,整个一个狗奴才!为什么呢?不就是因为打骂、规矩和训练吗?天哪!天哪!我们在对孩子做什么?难道要把他们也训练成宠物奴隶吗?我们的所谓教育不就是在这样做吗?!想着这些都觉得不寒而栗,停止!立即停止!我要对儿子的“教育”立即停止!哪有那么多规矩!哪有那么多要求!哪有那么多必须!统统都滚蛋!我就是要让他快乐!我就是要让他感受自己!管他什么学校的要求,管他考不考倒数第一!看看这两天儿子痴迷地玩,仿佛又见到了3岁以前那个“肆意妄为”的孩子,那么专注、那么投入、那么全心全意和彻底地做自己,明显地生出喜悦、生出力量、生出无所畏惧!宝贝,也许你的“神性”已不在,妈妈要全力保护你的“人性”,绝不让它变成“奴性”!培养奴隶的教育、培养奴隶的所谓的规范,统统都让它滚蛋!

儿子一直在画后现代的自由涂鸦,在学校虽然不受待见,但深受美术班老师的青睐,儿子对画画也一直很有兴趣。晚上吃饭前,儿子钻在狗窝里认认真真给狗狗画素描,然后心满意足地贴在阳台的墙上。我想起老师发的校讯通说班里六一要办画展,让孩子们在家画一幅画交去,就问儿子画了没有。儿子说:“那是自愿的。我不想画那种卡通画。”我说:“就画你愿意画的风格。”儿子说:“那种画老师不喜欢,不会拿去展的。我不画。”
想起我上学的时候,劳动课老师让自己做泡菜,说好了两个星期交。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乖乖地马上动手,算着到老师要的时候正好泡好。到了期限,老师却不说要收,我的泡菜慢慢地坏了。好像又过了一周老师才要,同学们纷纷带去家里家长做的各种泡菜,互相尝着,只有我很尴尬,羞于把已经开始变坏的泡菜拿出来秀。那次作业交了的都是都是九十五到一百分,没交的老师也不追究,只有我一个人,七十分。我一直愤恨我为何如此老实听话,还觉得自己是诚实,不愿意适应社会的潜规则,现在想来,那就是奴性!患得患失,不敢争取,也不敢放弃。总被社会愚弄,其实是总被自己抛弃!

看看儿子,谁说自由的孩子无法适应社会?他适应的不知比我要好多少倍!他如此地成熟、不自欺、也不受人欺!他明明白白地看到真相、也看到自己!他就那么举重若轻地拒绝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那么坚定地拒绝做分母、拒绝被愚弄。换做是我,我会因为老师的要求而乖乖地画一幅,再被老师轻蔑地拿下而委屈一番,再想着如何地安慰自己的委屈,没准会纠结成一生的伤痕。这就是他为奴隶的母亲和她相对自由的儿子的区别!儿子今天还不到7岁,那个乖乖做泡菜的我已经上了高一!多么鲜明的对比!我不再担心儿子的未来!

(结束)

生命慢慢,开始觉醒了。
[b]唤醒生命中沉睡的尊严的教育,就是“无分别的爱”。[/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2:52 , Processed in 0.02472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