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87 QQ:放炮了,祥祥,我陪你

      远处放炮,QQ抱住我儿子说:放炮了,祥祥,我陪你。
      我和QQ妈在旁边,甚慰甚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5-23 18:27 编辑

2088 ACT稍变形

      妈妈把靠垫套摘下来,准备投入洗衣机,未遂,因为儿子拿去玩了。
      妈妈说:给姥姥,姥姥洗。
      儿子跑到我身边,皱着眉头对我说:拿玩,拿玩。
      我问儿子:你想拿着玩是吗?
      儿子的表情舒展了,说:拿玩。
      我说:拿玩吧,拿两分钟后给姥姥,姥姥要洗。
      儿子满意转身离开,5秒钟后就主动给姥姥了。

      感觉有时候的确是这样:孩子想要认可和想要玩之间,更想要前者。

      第一法:你的方法,第二法:我的方法,第三法:我们都能接受的方法。

      今天一天都想着和妈妈应用一下ACT,结果一直没来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5-23 18:45 编辑

2089 我有你没有~

      樱桃18一斤,买了近50元的。
      提在手上,心里微隐地美着,瞧:我是能如此消费樱桃的人~
      就好像黄金酒广告里,那个能喝上黄金酒的老大爷,美着呢:我有你没有~!

      看到自己这样,不想自责,那么多年都要靠拥有的物质(虽然只是一点樱桃),外在的认可来确定自己很好。
      咋可能一下180度就掉头转弯了?
      没关系的,看到就好,允许自己当下就是这样的有限。
发表于 2012-5-23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38# aliliya

一样一样的。


内在的模式还是坚守着,而且我也不知道它啥时候会离开!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5-23 20:52 编辑

回复 4339# 寻爱的孩子

嘿嘿,有些模式像灰尘,有些模式,简直就是油垢。
想起你提到王平说的:感谢它们,曾在过去保护了我们。
允许它们在这里,允许自己当下的有限。
滴水穿石,不定哪天一回眸,哎呦喂,不见了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90 如果孩子过分依赖,该怎么办(《游戏治疗》P208)

      很多来进行游戏治疗的孩子们都已经习惯了依靠大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一直以来,父母和保姆习惯于为孩子们做事情,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并且影响了孩子们对满意和责任的感受。治疗师的目标就是要找回他们的责任,让他们自力更生。而一些孩子们穷于应付治疗师,并通过种种途径寻求帮助,坚持要让治疗师为他们做出决定。其实孩子们在游戏室内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决定,治疗师也必须赋予孩子们完全的自由,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治疗师并不是孩子的保姆,需要去抓住孩子,或者是为他们选择颜色,或者决定孩子们应该画什么样子的画,或者决定孩子应该先做什么,这些行为只能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依赖感和强化孩子们感觉自己不行、没有能力的事实。治疗师的回应应该是让孩子们找回自信,找回他们的责任。

      以下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治疗师的回应找回了孩子的责任

      罗伯特:给我拿剪刀。
      治疗师:你应该有剪刀。如果你需要它,你可以自己去拿。

      大   卫:我想在沙子里玩,你能把我的鞋子脱掉吗?
      治疗师:你已经决定在沙子里玩了,并且希望先脱掉鞋子。如果你想脱掉,那么你就自己脱掉鞋子。

      莎   莉:(没有试着去打开塑料瓶)你能为我打开这个瓶子吗?
      治疗师:这应该是你自己能做的事情。

      珍妮特:我想画一幅有一只鱼的画,鱼是什么颜色呢?
      治疗师:你可以决定鱼的颜色。

      提摩太:我想画画。别的小朋友都画了什么?
      治疗师:哦,你想想画画啊。好,那么最重要的是你想画什么。

      玛   丽: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你想先让我玩什么?
      治疗师:有的时候是挺难决定的。你自己应该决定你先玩什么。

      这些回应中体现着明确的关系规范,孩子开始可能对自我发现还存在一些抵触,但是良好的引导会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对其行为负有责任。试想如果孩子们自己不主动做事情的话,他们怎么会发现自我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他们怎么可能有自信?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5-23 21:54 编辑

2091 如果孩子坚持寻求赞美,该如何去做?

      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当遇到孩子坚持希望得到治疗师的评价时,治疗师就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自我感受了。孩子迫切地想知道治疗师是否喜欢自己的画,可能是安全感和低自尊的表现,也可能是想要控制这种交往。我们通过治疗师如何应对一个有特殊要求的孩子,可以准确地看出治疗师的适应性和对孩子接受的程度。
      当面对“就是要告诉我,我想知道,你认为我的画好看不好看?”这样的问题,治疗师可以通过反问孩子来拖延时间,以寻求一个好的应对方式。如果治疗师迟疑了一会儿说:“你想知道我认为你的画漂不漂亮?”这样的回答往往没有价值,相反,通常会让孩子觉得有挫败感,导致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理解了,并且坚持要得到一个答案。但是,像“我认为你的画很漂亮”这样直接表扬孩子行为的称赞,是不是会更好呢?当然不是,因为这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加重他们的依赖,并且助长他们依靠外在动力。由此可见,虽然这个看上去仅仅是给孩子一个答案这么简单的问题,却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
      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疗法目的在于自由地让孩子们去评价自己的行为,去赞赏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丽,并且去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满足的内在关系。表扬并不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甚至有时还会表明治疗师没有接触到孩子的深层想法,只是因为治疗师的需要才有了孩子比较好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的回应既不应该去澄清在游戏室中的关系,也不应对画进行赞扬。如下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马   丁:(给治疗师呈现一幅他刚刚完成的画)你认为我画的房子漂亮吗?
      治疗师:(指着画。)你在这画了一座红色的房子,还有(深入地研究这幅画。)你在这画了三个窗户(指了画上的窗户)。还有你把上面的一大片区域都涂上了蓝色。我还看到了你在这个角落画了一大摞橘子。

      当孩子的作品得到这样一种全局注意而不是评价式的回应时,孩子倾向于忘记了他们起初的问题,反而会注意到治疗师所注意到的部分,并且也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经常,孩子会接着治疗师表扬的角色,开始像这样的评论“还有这上面,我画了一个大大的金黄色太阳,还有这里的小鸟有点难画”,之后,那么治疗师就可以这样回应“是的,我看见这个大的金黄色太阳了,并且这些也很像鸟,这有点难画,但是你确实画出来了。”这时孩子就在自由的评价中,学会了欣赏自己的学习成果。当治疗师评论一些孩子们已经做的或是创造的事物,表扬其很漂亮或是一些其他的称赞语句时,治疗师也在传达他有能力去评判一些事物是丑陋的或是消极的。由此可见,直接的回复性评论(孩子问:我的画漂亮吗?治疗师:漂亮)是不被提倡的。
      有一些孩子还是会坚持让治疗师说出他的作品是否好看。这时,治疗师可以阐明在游戏室中的关系,比如说:“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我认为你的作品好不好看,而是你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这样说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显得比较难以理解,那么治疗师还可以将其简化为“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这幅画”,这时孩子就会自由地说出自己是否认为这幅画是漂亮的。评论的权力应该属于孩子,治疗师应该把评论的力量传递给孩子。
      虽然上面的例子处理了识别性的评价,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情况。

      吉   米:看我在做什么?
      治疗师:你在玩黏土。
      吉   米:我要做什么呢?
      治疗师: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做的东西。
      吉   米:好吧。我想做一个河马。
      治疗师:好的,你已经决定做一个河马了。
      吉   米:(很小心地捏着黏土,做成了一个类似于动物的物体。)它是什么?你喜欢它吗?
      治疗师:你在很努力地做。你想让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这样是因为,一旦说出具体的是什么,孩子们还会经常改变他们创造的想法。)
      吉   米:但是,你喜欢它吗?……你认为它好看吗?
      治疗师:重要的是你认为它好不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92 太赞了!

      关于赞美,关于表扬,关于夸奖……我终于有点儿明白咋回事了!《游戏治疗》太赞了!
发表于 2012-5-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43# aliliya


    想到班上有好几个孩子写字很差,试了很多办法,觉得都没有效果。
   我想下次再看到很乱的作业,请那个孩子自己来给自己评价,让孩子自己来关注自己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44# 明明如月

,期待你的探索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5-24 07:56 编辑

2093 当治疗师敷衍,孩子会被激怒(《游戏治疗》P211)

      当治疗师只是盲目地模仿孩子的语言或是口头敷衍孩子的游戏活动,孩子很容易注意到并且易被激怒。他可能会觉得治疗师只是复述、报告他已经做了什么,他会觉得这是一种侮辱,因为他完全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这时治疗师应该去和孩子在一起,传达治疗师的理解,而不是去报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现在,车子在桌子上了”与“你将车子放在了你能够得到的桌子的最边缘”这两句传达着不同的信息。第一个回答是客观性的,是事实的描述,而另一种回答是切身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94 猜谜(《游戏治疗》P212)

      游戏疗法并不是花时间在猜谜游戏上,而是花时间让治疗师达到在治疗目的、态度、方法上的统一。治疗师应该相信孩子是有责任和能力的,这种想法必须在每一次的交流中得以体现。因此,当孩子说:“你猜我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自由而又清晰的答案应该是:“听听你心中自己的声音,”或者“想想你已经做出的决定。”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一个孩子说“你猜我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个孩子一定已经有了想做什么的想法。如果孩子问“你认为这是什么?”治疗师可以简单的回答“你可以告诉我呀”,这样主动权就回归到了孩子的身上。
发表于 2012-5-24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除了这些技术上的注意事项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受能力,没有对别人的感受能力,一切只能成为一个空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48# 寻找中医

是啊,还是术与道的关系,道是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95 感受力

      以前提到过儿子看《鼠小弟荡秋千》是,情绪感受蛮强烈的。
      今天早上给儿子读《收起来》

      “哎哎,小熊,你去哪儿啊?”
      “等一下,小熊—— ”
      “你不和我们玩儿了,那就让我们回家嘛。呜——哇——”

       儿子撇着小嘴,眼眶有点儿湿润,轻轻地说:“回家。”
       我问儿子:你有点儿难过,是吗?
       儿子过来趴在我的肩上。
       我说:妈妈陪着你。

       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来自生命内部蓬发的感受力,是不是感同身受是每个生命与生俱来就有的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6:10 , Processed in 0.0182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