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三七生

教你学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4# 亦然亦此


    "当人前五识不起作用时,阴阳是不是要另当别论呢?然其要一也!"

    这个提法非常有意思,愿闻其详。
发表于 2012-11-1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三七老师和各位同仁的回复,不胜感激。看了各位老师和同仁的答复,末学收获良多,一些茅塞顿开了,
发表于 2012-11-10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云:虚空生汝心内,如片云点太虚。
   若做容不容会,已落分别。分别即是不空,即非本心。 ...
三七生 发表于 2012-11-9 23:16

查了一下,先生所指出自楞严经,有空了我会读一读。多谢先生指点。
发表于 2012-11-1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盘腿静坐中读完了这次课程的整个打印版。
从“道理”中了解了“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从“阴阳的层次与转化”中了解了“精——气——形”之间能源与能量的释放转化等;从延伸阅读“再解阴阳”中再一次体会“阴阳”的内涵。
从“血肉”中了解到“骨的坚硬度,筋的柔韧度,皮的松紧度,都是靠血肉提供的营养物质来滋养”,日常所食之物的情况并非像“吃啥补啥”那么简单,从百姓口中的“高营养食物”转化成维系身体的根本——即“精”,其实是道路漫漫曲折,只怕在没成“精”之前已给身体平添了重重之累赘,反在无知中无辜地消耗了本来心中想要补的“精”,事与愿违。
从“生化”中了解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之理,“人体这部机器除了需要摄入饮食转化为动力,同时还需呼吸来促成这个转化过程”。读现代科学范畴的理化知识这一段,像是重新整理并更新了一次原来在中学大学时了解到的知识,从中医原理的角度出发,最基本的元素可以对应四象五行“氧属水,氢属火,碳属金,氮属木,土四不象,是氢氧碳氮的混合体”。结合具体演化来了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乎又明白了一点。
从“生命的秘密”了解到生命的三个基本功能“自我调节/自我复制/选择性反应”,从中看到了生命完成自我修复的可能性。从自然科学对生命的认识之角度,了解“燃烧是生命的前提与过程”。在“衰老的原因”中了解了生命因燃烧不充分而导致自体老化,因此看到如何尽可能使燃烧更充分以延缓老化进程或救急于生命体病态之根本可能。“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可以说是最积极的信息。“世界的本质”中清晰地呈现了“撇开精神与意识的能动性而言,对于人这个认识主体来说,世界是物质的”,现代科学的认识已微观至量子层面,但似乎也只是局限在“点的观察者”,缺乏主动把握的能动性。
“中医的角度”,是“站在一个高度宏观高度抽象的角度观察世间万物”,给人豁然之感。
说实话,到了“中医的角度”,不得不放慢了阅读速度,虽然版面不及前面现代科学段落版面的十分之一,但所含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前面段落。也许其中有古文功底或阅读习惯的原因,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古文的理解能力也能与日俱增。这一段还有待反复看仔细琢磨。到目前为止,能提出的疑问是关于“阴阳相对”这一段中的“腹为阴中之至阴,脾也”——“应之天之阴阳”是对应什么呢?另:是坤土之纯阴属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
发表于 2012-11-1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讨论还是挺有意思的,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也就讨论了中医与佛法两个课题嘛。 不算泛滥吧。 虽然屡有人提醒“勿滥啊”
通过大家的讨论,可以更好的理解,更好的学习。
这是我的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盘腿静坐中读完了这次课程的整个打印版。
从“道理”中了解了“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从 ...
happy12wxy 发表于 2012-11-10 19:25


阅读甚仔细,可嘉!

金木水火是为四象,土四不象,为金木水火的混合体,故称“阴中之至阴”。至阴之地若无阳运化,则水湿停滞,腹水漫溢,阳气与寒化水,肾冰肝硬土成泥矣!
发表于 2012-11-11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竟玄子 于 2012-11-11 18:31 编辑

回复 397# 三七生
土既是混合体,应该是中性的,又怎么会是至阴呢?
我觉得,是不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它是至阴:
从脏腑划分上说,脾固然是阴中之阴,但肾也是阴中之阴,而水土相较,水清土浊,故水阳而土阴;又土为其他四行之体,体用相较,体为阴;所以,称脾为“阴中之至阴”。
不知道对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三七生
土既是混合体,应该是中性的,又怎么会是至阴呢?
我觉得,是不是从以下几层意义上说它是至 ...
竟玄子 发表于 2012-11-11 02:12



四象五行只差一土,四象皆藏于土中,土不主时,寄旺于四季,而王于长夏。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金木水火应于四象,土单独命名,叫什么阴都可以,关键是其独立于四象之外的特殊性。

其实名相只是一个代号,叫什么都可以,只要明白实质是什么就行了。就像一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名号,但实质上都还是这个人一样。经云:智者察同,遇着察异。同出而异名。此之谓欤?
发表于 2012-11-11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iamdoudou

这个帖子本是学习中医的,但我总觉得医理追究下去是会通禅的,因为这位朋友的提问,我在 ...
竟玄子 发表于 2012-11-10 10:25

      天下的道只有一个,医理肯定通于禅理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分而化生两仪,即阴与阳,阴与阳合则又归于太极,道家的守中,以中土脾为媒婆,心肾相交,入于大定,是否相当于阴阳和合复归太极呢?
    按楞严经讲,要能所双亡,方能入于大定,这里的能所,提法不同,但二者对立,是否也是阴阳的另一种论述呢?
发表于 2012-11-1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386楼:

人类对外要穷尽宇宙的奥秘,对内要穷尽生命和精神的奥秘,没有理性这种穷追到底的毅力,人 ...
归航 发表于 2012-11-10 10:47

    到了一定程度,人的思维推理能力就不够用了,因为人这一生的知识和见识实在太少了,凭自身之经验会发现好多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有时候要提高境界,参于禅定,方能明了进一步的真相。
发表于 2012-11-1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寒发高烧真是阳气在驱寒吗?驱寒用得着身体发高烧吗?我怎么觉得其内在机理其实是寒热转化(这两者并不相 ...
竟玄子 发表于 2012-11-10 09:29

寒主收引,受寒后毛孔关闭,身体失去了与体外进出的渠道,则内在的热不能通过皮肤外散,正如温室大棚罩了一层塑料薄膜,自然内在温度升高。麻黄汤开肺气,打开毛孔,宣散郁热,容易理解的。
发表于 2012-11-1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网上了解了很多三七生老师的事迹,包括三七生老师的医论选我也有拜读和收藏。这个帖子我更是从头看到尾 ...
韦编三绝 发表于 2012-11-10 13:07

机器当然也可以用阴阳来定位,设备机器本身可以看做是阴,电(能量供应)可以看做是阳。人体似乎也是如此,吸气纳天之阳气,饮食纳地之阴气,阳气以充能,阴气以充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竟玄子 于 2012-11-11 18:32 编辑

回复 399# 三七生
呵呵,先生未能说服我心。

这里首先的问题就是对“至”字的解释。百度上有人说是“到”的意思,我觉得,“至”字怎么解,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在这里,经意显然是在拿脾与肾比较,才说它“至”,所以,这里的“至”绝不会是“到”的意思!而是“最”、“极”的意思。至于它比肾更阴的理由,就看各人怎么理解了。


当然,如先生所说,过分在这些名相上抠字眼也没多大意思,关键还是实治,我这是顺便一辩。
发表于 2012-11-1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2# 月含山
很对!但不知这是不是引起高烧的唯一因素?
发表于 2012-11-1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三七生老师,末学自学中医一年,在三七网注册半年啦,一直默默地学习着,在三七网受益甚多,今又幸蒙先生手把手"教你学中医",真是感激不已.
一些粗浅的理解,望三七生先生及各位老师同学指正.
1、生气通天: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我的理解:
无始以来,宇宙、银河系、太阳系诞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生命元素都已具足。所有的生命形态,只不过是那个无始以来在不断推演着变化着。无始以来的,那个载体与功能,是所有生命的源头。阴阳,载体与功能也。三七生老师用“四、生化,五、世界的诞生,六、生命的秘密,七、衰老的原因,八、长寿村调查,九、世界的本质”,六个篇幅从科学的角度告诉人们“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2、必见天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我的理解:
阴阳,是一不是二。说男女是阴阳,很容易让人产生两个对立的东西;说白天黑夜为阴阳,也容易让人形成非黑即白的裂痕。没有“一”的前提,所有的阴阳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好比黄昏与黎明,在同一情景中你说她是黑夜与白天,都不会有人说你是错的;因为大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意会。
在天,阳为日;在人,为阳气,为卫气,为太阳经,为元阳。阳者,乾也,天行健。在天,太阳不当其位不在其时,万物便不能正常生长;在人,阳失其所,则自损其寿。

3、阴阳调和: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我的理解:
阴为载体,阳为功能。阴为体,阳为用。阴阳是一不是二。阴为阳根,阳为阴使。阴虚则不能载阳,阳主动,所以“脉流薄疾,并乃狂”;阳虚则不能卫阴,阴主静,体相争形相害,所以道理阻塞,九窍不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4、阴平阳秘: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我的理解:
“阴平”是对于阳不密来说的,因为“阳密乃固”;就好比手按压弹簧,你能按住很稳定而且又没有那个力量按下去且手不抖,你给的那个力量就是“阴平”;“阳秘”是对于阴不平来说的,比如,人的欲念起时,那个能把她收回去的力量就是阴平,那个心猿意马即心不平阳强不能秘,以致为所欲为阴气乃绝。

5、谨和五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我的理解:
成也五味,伤也五味,过犹不及,以平为要,谨和五味。

6、阴阳相对: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我的理解:
阴阳可分的前提是“一”,在分阴阳之前,一个非常明晰非常完整的“个体”要了然于心,此心与那个“个体的心”相契合,才能真正做到“以应天之阴阳”。你只了解到了表里层面,只能应表里那个层面的阴阳;你只了解到了雌雄层面,只能应雌雄那个层面的阴阳。“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脾如天之长夏,如天之子时,阳至此转为阴,所以为“阴中之至阴”。

7、天地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我的理解:
“生之本,本于阴阳。”病者,阴阳不平也;所以“求本”应是阴阳的平衡——阴平阳秘。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春生因夏长因秋收因冬藏,所以万物也因太阳的由春至夏的生而长,因太阳由秋至冬的杀而藏。“阳化气,阴成形”就阴阳的功能而论,为我们认识精气神的阴阳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精气的层面,精为阴气为阳;在神气的层面,气为阴神为阳。


8、云行雨施: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我的理解:
云为清阳,虽由地而上,实出天气;雨为浊阴,虽由天而下,实出地气。云雨名相各异,却是同出而异名,同出于天地阴阳气交——没有天,云无所出,雨无所下;没有地,雨无所出,云无所上。


9、水火形气: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我的理解:
三七老师所写的每句的前四个字可谓内涵深奥。“水火形气”,不就是“水”在“火”的作用下,云雨冰雪霜雾的“象”吗?“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即“阴归阴,阴归阳,阳归阴,阴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即“阴食阳,阴食阴,化生阴,阳生阴”。合而观之,不就是说人食天之阳食地之阴,归化为人之气归化为人之精归化为人之形吗?简而言之,不过“水火之形气”。

10、气味阴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我的理解:
如同西医的解剖学,解剖出人体的细胞组织系统,人身的维他命蛋白质微量元素,然后与大自然中的维他命蛋白质微量元素对应人体人身所需。而中医则是找出人的阴阳人身的阴阳人身脏腑的阴阳,便体证出天地万物阴阳的属性与功能,然后与人之阴阳对应。此为药理所在。

11、阴阳应象: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我的理解:
阴阳,称其名;万物,显其象。阴阳名方位为上下,阴阳名属性为男女,阴阳名结构为左右,阴阳名功能为水火。表里者,方位也;虚实者,结构也;寒热者,功能也。

12、阴阳不和: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我的理解:
“病之形能”即阴阳更胜之变。用阴阳阐述病理。

13、阴阳之要: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我的理解:
阴阳虽然可以有很多层次,但其根本无外乎两句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和“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中医总结为八纲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万变不离其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总此一十三条,天理、人理、病理、药理,无外乎阴阳,然其理甚明,其义甚精,其道在天,医理全矣。谨守阴阳,无与众谋,大道至简矣!三七生老师,用十篇来阐述中医医理,可谓用心甚精,用科学的方法与精神,将中医医理与现代接轨,与科学圆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7-6 17:50 , Processed in 0.0479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