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燕果

带孩子的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恶性案件大多发生在小县城之类的地方。像北京,现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保安还是比较重视的。光山这个案子,凶手怎么进到学校里的,现在好像也没说吧?

最可耻的是专挑小孩子下手,太恶劣了。北京前几天地铁里有5个年轻女子被人划脸,嫌疑人据说是因为感情受挫,报复社会,现在的人实在是……

这次国内大肆报道美国的枪杀案,很少提及光山的案子,有的说就是因为08年那个割小孩子喉咙的案子被大肆报道后,类似向小孩子下手的案子一下子多了很多,所以不让媒体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十则

因为这个枪击案, 我去看Kyra Anderson的博客. 她是一个很幽默的作家, 也有一个阿斯伯格症的儿子. 我好几年前就看她的博客, 尤其爱看她怎么教育她儿子的. 她的儿子继承了她的语言天赋, 经常会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表达感情, 也非常爱她, 但是有非常严重的焦虑.

从她的博客里能看到她的焦虑和挣扎. 并看她用了一个又一个的训练或者教育办法, 从行为主义的到发展心理学的, 孩子一直在家里教育, 没有去上学. 她是个教育程度很高的人, 说起理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直到大概一年前, 我看她因为孩子的过度焦虑而开始给孩子吃抗焦虑的药物以后, 我停止看她的博客了, 我觉得这样下去孩子要被毁了, 不忍心看下去了.

再重看她的博客的时候, 有的却是惊喜, 她本人也关了博客一段时间, 现在重新开了. 她的精神面貌变了, 我从博客里看到她在读凯蒂拜伦. 她终于从关注儿子的成长, 转变成关注自己的成长了.  因为自己开始成长, 她开始接受他儿子的全部, 包括他让她烦心和发脾气的所有性格脾气. 为她感到高兴.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12-22 12:22 编辑

第八十一则

趁休假和孩子爸连着三天看了三场电影: 指环王的前传The Hobbit, Pi的故事, 林肯.

前两场是我挑的, 因为我觉得要在电影院看家里看不到的感官效果; 林肯是孩子爸挑的, 而且非看不可, 这部电影的时间不好, 和接孩子时间冲突, 我觉得这种不讲究特技效果的电影, 等DVD出来看就行了, 但他硬是找了一家挺远的电影院的早场, 而且非要我陪看. 结果三部电影看下来, 孩子爸的选择胜利了, 林肯赚了我无数的眼泪, 电影完了都不想走, 一直沉浸在电影的情绪里出不来, 是三部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 感情的效果超过了电脑特技的效果.

三部电影都是好电影, 都是有人文色彩的大牌导演拍的. The Hobbit是指环王的导演Peter Jackson的续拍, 演员基本都是原来的演员, 新的两个重要演员都是BBC电视剧的演员, 演得非常符合书里的感觉, 也有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音乐, 但是后半部漫长的打斗和电脑特技看得有点无聊了, 感觉导演想告诉我们, 虽然我可以把人物刻画得很深刻, 但这是好莱坞, 别想得到太多.

Pi的故事是李安导演的, 看下来和我的期待差不多, 李安用镜头讲故事, 以及展示唯美画面的天份, 又一次从电影里表达得淋漓尽致, 想传递的理念, 似乎也收到了, 但是和他过去的所有电影一样, 我觉得有距离感, 就如特别美丽的东西就在眼前, 但和我隔了一层纱. 为什么会这样, 看了下一部电影后我就明白了.

第三部林肯, 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 是一部政治电影, 讲的是独立战争快结束的时候, 到林肯被刺杀这一段时间, 林肯为了通过宪法第十三次修正案所作出的努力. 第十三次修正案, 就是废除黑奴法案. 当时独立战争临近结束, 很多北方政府的人, 认为反正战争快赢了, 没有必要去通过这个法案了. 林肯却非常坚决, 一是为了理念; 二是实际原因, 因为废除奴隶能截断南方的经济来源, 以绝后患. 他动用各种可能的政治手段, 包括游说, 行贿投票的众院议院, 包括隐瞒南方政府来求和的消息, 最后法案被通过, 而几天后他就被刺杀.

电影好看的地方, 不是政治斗争的高明, 而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 而没有道德的评判. 白人不愿意废除奴隶制, 因为他们恐惧. 一个民主党的议员的发言说明了这种恐惧, 他说他不喜欢奴隶制, 但他反对这个法案, 因为废除了奴隶制, 后面发生的会是什么? 给黑人投票权? 给妇女投票权? 这种在今天看起来非常自然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的人心里, 如一座大山一样难以跨越.  让我想到, 人类历史上的所有问题, 所谓种族问题, 制度问题, 阶级问题, 等等其实都只是借口, 后面的真相是思维的障碍, 人类每一次突破这样思维障碍, 都要付出流血的代价, 一旦这个障碍被突破后, 新的障碍又会以新的名义或者借口出现.

电影给人最强烈的冲击, 是对林肯本人的感情描写. 我觉得这可能不是林肯本人的, 而是导演本人的感情描写, 他不过借用了林肯和观众进行感情交流. 整个感情的主题是, 自由会带来不确定, 不确定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如果痛苦来了, 我们需要承受这种痛苦, 让痛苦伴随着我们的生命. 我怀疑导演是否也是"当下的力量"的忠实读者. 对政治, 林肯是这样的态度. 释放奴隶会带来战争, 千万人流血, 战争是痛苦的, 谁也不喜欢流血, 但战争来了, 只能接受和面对战争. 为了逃避战争而放弃对自由的争取, 只能造成未来更多的人流血. 对自己的家庭, 他也是如此. 印象深刻的镜头是, 如所有的父亲一样, 他不想要儿子去当兵, 但儿子一定要去, 已经失去了另一个儿子的林肯夫人非常痛苦, 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过去她一因为思念儿子而痛苦, 林肯都威胁要送她去精神病院, 这次争吵, 也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但最后林肯向她坦白, 他之所以忍受不了夫人因为失去儿子而悲伤, 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面对悲伤. 这个儿子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前途一定要当兵, 他没有办法阻止他, 他只能接受可能的后果, 甚至失去孩子的痛苦. 他的感情不能代替夫人的感情, 但承认和面对痛苦, 是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看这部电影的感觉, 就是人物的感情世界, 或者说是电影制作者的感情世界, 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观众, 信号是如此强烈, 除非你自己的心是关闭的, 你没有办法逃避接收这种感情信号. 斯皮尔伯格被不少评论家评论为爱煽情, 用电影的各种技巧来精神麻醉观众而推销他的个人理念. 我觉得, 他的煽情之所以能吸引观众, 因为他是真诚的, 他毫不掩饰他的感情和观点;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煽情的能力, 如果制作电影的人没有勇气展示自己的内心, 即使有再多的煽情技巧, 也只能给人虚假的感觉.

同时我也了解了为什么对李安有距离感, 我被他的电影故事吸引, 被他的唯美的镜头震撼, 他想传递的道理也是深刻的, 但我接收不到感情, 我不能对人物产生共鸣, 我没有办法走入人物的内心. 同样类似的导演还有张艺谋, 虽然李安讲故事的能力似乎更强, 题材也总是更深刻, 但我觉得他们是同一类型的导演, 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对普通观众关闭的, 也许只有特别了解他们的人才能接收到感情信息.
发表于 2012-12-2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2# 燕果

燕果,我好奇你家孩子中餐是从家里自带的,是用的什么保温饭盒?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是Thermos的, 国内叫膳魔师.
发表于 2012-12-23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8# 燕果

不得不说,我看Pi,也有你说的这种感觉——“我觉得有距离感, 就如特别美丽的东西就在眼前, 但和我隔了一层纱”,没有那种呼之欲出的强烈的观后感,所以回来写帖子的时候就把张德芬的影评链接转贴了一下。不知道《林肯》大陆会不会引进。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1# aliliya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12-25 07:25 编辑

第八十二则

周日去朋友家, 朋友家的老二三岁, 是个男孩, 正在脾气大的时候. 为了什么事儿, 他爸爸不许他做, 凶了他, 他很生气, 大哭大闹. 我用了说感受的法宝, 孩子很快平静下来, 不哭了. 朋友也觉得很惊奇, 但是几分钟后, 他又开始焦躁不安, 又找个什么事情大哭, 我然后又用同样的办法, 平静了, 但几分钟后又是如此. 我们在怀疑, 是不是困了呢? 直到反复几次后, 他开始打他的爸爸, 骂爸爸是个坏爸爸, 爸爸没有还手, 抱着他安抚, 和他达成了彻底的和解, 孩子如解脱了一样, 一晚上都是欢声笑语了.

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就是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父母. 孩子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在意父母是不是还爱他. 我对他做的也许都完全正确, 但是他内心还是不安的, 他不确定他爸爸是否原谅了他, 所以一直不能平静下来. 孩子爸爸可能凶他, 骂他并不懂得怎么和孩子交流, 但最后他和孩子和解了, 孩子明确了爸爸不再生气了, 爸爸很爱他, 安心了.  无论用什么教育方法,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对自己父母的爱感到安心.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什么方法都不能起作用.
发表于 2012-12-28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3# 燕果

"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父母. "
谢谢燕果!
太高兴了,隔了这么老久老久,发现以前认识的人还在写,而且还是那么触动我,太感谢了
发表于 2012-12-2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2# 燕果

说得太好了!
最近正面临是否转园和搬家的抉择。这个对我很有帮助。
发表于 2012-12-2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十二则

周日去朋友家, 朋友家的老二三岁, 是个男孩, 正在脾气大的时候. 为了什么事儿, 他爸爸不许他做 ...
燕果 发表于 2012-12-25 04:30


真好!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5# 乐哈哈

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相当好, 大人的适应能力是重要考量. 希望一切顺利.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6# 禅音

谢谢禅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十三则

年末放假,和孩子爸看了本很好的书,两人兴致勃勃地按书中的建议进行了一番人生规划。晚上和父母视频,孩子爸说,这些就先别说,我还是说了,出于什么心理呢?很微妙。当然说的结果是被狠狠打击加谴责加嘲讽,自然内心很不舒服。而我们看的书里有一个观点就是,人要学会和不舒服的感觉共存,作者甚至鼓励多找不舒服的机会锻炼自己。

新年的两个努力目标,一是学会把自己和父母所挑剔指责的那个人分离开;二是学会和不舒服的感觉共存。
发表于 2013-1-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9# 燕果


    读后感,谢谢燕果的分享。喜欢你的文字。
80:她终于从关注儿子的成长, 转变成关注自己的成长了.  因为自己开始成长, 她开始接受他儿子的全部
81:李安的pi我深知都没有兴趣去看。他的几部电影我都是看过之后有你说的感觉,情节,故事,画面都不错,但就是和我有点格格不入,我无法感动,无法被触动,感觉缺少了一种东西,说是互动也好,说他是真实也好。这点张艺谋他俩很相似。还有陈凯哥,这几个人的电影无论怎么做宣传,我都会无动于衷的。我喜欢国内的冯小刚,还有你说的斯皮尔伯格,真性情的,看着很过瘾,很愿意投入进去看,感受着。
82:无论用什么教育方法,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对自己父母的爱感到安心.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什么方法都不能起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9-28 03:20 , Processed in 0.0243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