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知止

自学中医理法方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0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4# 知止

我举手.

今年4月26日早上, 我家6周岁4个月的孩子开始莫名其妙地拉肚子, 一天拉了7~8次, 精神好, 不影响上学, 最后几次看她泻出一些粘粘的东西. 我才在当天晚上9点多用上1/3的丁桂儿, 次日顺利收工.

我也认为这种腹泻就是个典型的祛邪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8# 一三生

这种情况大抵应是苓桂术甘合麻附辛  或麻黄理中。能够看到很经典的“排病反应”,比较有成就感

他这个困的道理我在太阴篇里有讨论,请仁兄有多加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知止

我举手.

我家孩子在45天有点玩唾沫(拌有轻微的咳嗽)就被诊断成毛细支气管肺炎, 被 ...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1-4-30 07:50


姜姐(?)的快手与博览让我很震憾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4-30 22:08 编辑

太阴病

太阴的字面意思是阴气最多。外为阳,里为阴。所谓的太阴病就是指人体内部阴气最多的气化过程出了的失常。人体的阴气,若从物质上来指实,就有津液、精和血的不同。而津液是人体中最多的成份,所以太阴气化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胃肠对于津液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当然这个过程是与水谷的摄入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饮食摄入后全部的营卫津血的化生过程都属于太阴。津液的吸收与输送,与脾和肺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脾有关,就一定和胃也有关联;与肺有关,也一定会和大肠有关联。所以太阴的气化过程主要包括了津液在脾、胃、肺与大肠间的输布与运用。当然这一过程同时还与一身之整体密切相关,这样分开来讲主要是为了方便了解太阴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脾气散精,津液被利用,人就健康无病。反之,如果脾、肺因虚寒而失职,尤其是脾气散精的功能失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不能“散精”,则饮食摄入的水谷精微不能敷布为用,留滞在相应的脏腑或经络中,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寒湿内盛的症状,这就是典型的太阴病。腹满是阳气不能运化水湿而壅滞;食不下,并不是真的吃不进去东西,而是病人没有胃口,不想吃,吃也吃不下多少,稍吃多一点腹满撑胀得就会更加厉害;自利,就是自发的腹泻、便溏。“自利益甚”是指腹满、吃不下东西不但不会在腹泻后减轻,反而泻后更重。因为泻后中气更虚,更加运化不动了。这样因虚生实也会引起腹部气血运行不通,因而会时发疼痛。

正如太阳气化过程中阳气最多则所需的水液也最多一样,太阴气化过程中涉及的阴气最多,当然也需要最多的阳气。气化过程中以阳为主要方面,则为太阳。阳在外,故太阳主要是讲在表的气化过程。以阴为主要方面,即为太阴,阴在内,故太阴主要是讲在内的气化过程。那么这个在内的,以阴津为主的气化过程所需最多的阳气从哪里来呢?一个主要的来源就是阳明之合所收敛回藏的阳气。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在针对全身气化一气周流的“开合枢”比拟中,太阴为开。也就是开启体内的阴津来迎接阳明合入的阳气,把阳气藏于阴分以完成内里的气化。太阴之开承接阳明之合,阳明之合,需太阴之开;太阴为开,亦需阳明之合。这完全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上述的典型的太阴病,也就是太阴所藏的阳气不足以完成对水液的代谢所致。阳虚则内寒,水液不化又生湿,所以太阴病的病理主要就是寒湿。这与阳明病的燥热正好相反。二者都有腹满证,但阳明病的腹满属实,不吐不利;而太阴病的腹满属虚,自吐自利,且越吐利越伤中阳虚寒越重,从而腹满也越重。阳明病口渴,太阴病不渴,二者的主要特征症状也正好相反。正常情况下脾胃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与吸收,此气化过程中燥湿相济,升降相因,阳明与太阴为此过程的两个方面。病变时二者不相协调,则表现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热则阳明,寒则太阴;燥气有余,湿气不足,是为阳明病;湿气有余,燥气不足,则为太阴病。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阴与阳明如此密切相关,其病变也一定会互相影响。如阳明不合,热耗于外,太阴不得阳气回入,则可继发太阴病。人在盛夏时易患腹泻在根本上讲也就是这个原因。如太阴不开,水津不能上济阳明,也可以出现明阳失其通降之病。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种病情很容易引起医生的误诊,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因为大便不畅最易引起胃经郁热,这种病人常常可以伴有舌苔黄厚腻,口臭,或面起痤疮,甚至是大便数日一行。最初使用大黄、番泻叶之类的攻下药也有效,但病情会反复发作,久服则乏效,且病情加重。这种情况下其舌苔虽黄厚腻,但其舌体一般都是胖大,或有齿痕,有的病人甚至是虽然大便数日一行,但其舌完全是青暗胖大等一派阴寒之象。其有痤疮者,面色也多是偏暗或萎黄,多伴下眼睑青黑,毫无面色“缘缘正赤”的热象。还有一点最为关键的是,这种便秘不论是几日一行,其必然是初硬后溏。也就是说大便的初始部分可能非常干燥难下,但后面的就不那么干、硬了,甚至到后面都不能成形,只是成堆状。多数情况下,尽管后面的大便不硬、甚至不成形,但排便仍不通畅,自觉粘滞不爽,排不干净。这种情况还可以表现为多日不大便,但排便的当天会便二、三次或更多,第一次大便可能都是干燥或成形的,但后面的一定是湿软成堆。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的便秘都可以在阳明与太阴中寻求治法,只有详察病情,明辨阴阳,才不至误诊误治。这种太阴湿困所导致的便秘只有温开太阴才是正治,与治太阴自利一样,也是“宜服四逆辈”。不过太阴病的“自利”服温药后则大便转干;阳明中寒的“固瘕”在服温药后多见放屁增多,如果是经常吃肉的人矢气的臭味会特别重,有的病人反应臭到连自己都无法忍受。一般在矢气频作后一日或多日大便才渐渐增多、变稀,或时干时稀一段时间,最后才恢复正常。这种便秘当前极为常见,如果不能辨清其阴阳属性,虽然用清热、攻下法或可暂时取效,最终无不贻害病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活的“欲解时”

太阴病的欲解时是在亥、子、丑这三个时辰内。这是夜半阳气入里、行于阴分的时间。里虚寒的太阴病得到入里阳气的温煦与疏通,故有欲解之机。所以,胃家实的阳明病有腹胀满,会“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太阴病的腹胀满反而是夜卧则安。其实,很多脾虚的人食后腹胀,吃完饭就犯困、吃完饭就想躺着,也是这个道理。“阳气者,烦劳则张”,机体欲调动阳气入内,必然会发出困倦的“信号”。人卧则静,阳不外张,则里虚得到缓解,正气才能够去解除太阴的寒湿。夜半时人的睡眠最深,阳气入内也最充分,是天地之气所赐的固定的欲解时。食后腹胀困倦的小睡,则是人体为自救而临时发动的“欲解时”。时虽不同,其欲解之机并无差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睡眠时就是太阴病欲解时。也就是说,睡眠就能促进太阴病的欲解,睡眠和缓解太阴病可以是同一个过程。

那么,治疗太阴病,促进太阴病的欲解,是不是也可以促进睡眠呢?答案是当然可以!太阴虚寒的病人在经过散寒、温补的治疗后,都会出现一个阶段总想睡觉,睡得也很香、很沉。有的病人因此而治愈了素有的失眠。我们再回忆一下《灵枢·营卫生会》关于卫气循行与睡眠讲解:“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阳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卫气平旦行于阳,日入则行于阴,行于阳则起(醒),入于阴则止(睡),夜半而万民皆卧,与天地同纪。这个天人相应的寤寐机制,不就是从太阳到太阴的开合机制吗?显然,这个太阴病还直接涉及到了睡眠的问题。



临床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病人,总感觉身体沉重、倦怠乏力,一天到晚总想睡觉,也能睡得着。但睡后并不解乏,早晨刚睡醒也没有精神,睁开眼睛就感觉非常累,只愿意躺着,醒了也不愿意动,还觉得没睡够,甚至感到起床的力气都不足,要再躺好久才懒洋洋地起来。这样的嗜睡困乏看起来是全天候地处于太阴病的“欲解”状态,说明机体在持续地发出要解除太阴病的信号,可见太阴气化不利的状态已经太深重、太顽固了。这种表现后世的中医习惯称之为“清阳不升”,其实就是太阴不开,不能有效生成与运化水液,因而形成了整体的水气弥漫。这种水气弥漫的太阴病,和67条中气受损水饮内生,又被误汗把水气激发到外周经腠的苓桂术甘汤证是相同的局面。所以用苓桂术甘汤或以此方为主再辅以健脾温中、升清降浊的药物,通常都有理想的疗效。

发表于 2011-4-3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7# 知止

看到这里, 我想起我母亲在2005年夏天就是这样的嗜睡困乏!

那时候, 我没有一点中医基本常识, 知道母亲身体有问题, 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一年夏天, 我母亲老说自己的头是空空, 似乎被布裹着, 爱独坐低头不语.
发表于 2011-5-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阴就是以土以中为主的一种表现疾病的现象 在中土里也是有金木水火的 水木就是左路的升火金就是右路的降 然火水又是最基本的运动条件 如太阴病或不足时就会用四逆汤而不是理中汤此乃火不足也 如水不足是就是用麦门冬汤或炙甘草汤而不是承气汤 如果是水火无病而出现腹胀不食咽干的木气不升的现象就可以用柴胡类的升达木气的药了 如水火无病出现燥气严重阳明不降的大便干燥就可以用白虎或承气类的方药了 不过大家不要忘记了缓急作用的中土哦一切都不能超过中土的范围所以为什么甘草用的次数是最多的了
发表于 2011-5-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也是高人啊, 论述中土运化能力强!
发表于 2011-5-1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1# 知止

知止老师这几段分析葛根汤和小青龙汤内在机理的内容太精辟了,过去只是有是证用是方,虽然也能治好病,但其中的道理并不明白。不明白道理,也只能局限于有是证用是方,不会推而广之的使用。
发表于 2011-5-3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对我帮助太大了, 是我中医入门的第一篇,看得兴味盎然,精深全面又浅白易懂。知止老师辛苦!
发表于 2011-5-3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发现我打印的内容不完全, 我整理了一个无水WORD版的内容,如有需要的可以分享。 我不知道如何上传上来。
发表于 2011-6-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文章, 整理出来word版本, 可以放在电纸书里边, 上下班的时候看. 谢谢先生的分析以及教导, 可是为什么厥阴少阴不讲了呢? 先生还在酝酿?
发表于 2011-7-2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泡坛子快百天了
许多置顶的帖子也翻阅了,
大家介绍的书啥的也买了一摞了

今天才知道,最初最初入门的关键一贴给落了
赶紧收藏学习之
发表于 2011-8-10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4# 知止

请教知止老师,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这里的手足自温,是太阴病的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这条也是手足自温。
还有一种,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这条也有手足烦热的症状,如何跟以上两条鉴别,望知止老师给予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9:30 , Processed in 0.0270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