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4-30 22:08 编辑
太阴病 太阴的字面意思是阴气最多。外为阳,里为阴。所谓的太阴病就是指人体内部阴气最多的气化过程出了的失常。人体的阴气,若从物质上来指实,就有津液、精和血的不同。而津液是人体中最多的成份,所以太阴气化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胃肠对于津液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当然这个过程是与水谷的摄入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饮食摄入后全部的营卫津血的化生过程都属于太阴。津液的吸收与输送,与脾和肺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脾有关,就一定和胃也有关联;与肺有关,也一定会和大肠有关联。所以太阴的气化过程主要包括了津液在脾、胃、肺与大肠间的输布与运用。当然这一过程同时还与一身之整体密切相关,这样分开来讲主要是为了方便了解太阴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脾气散精,津液被利用,人就健康无病。反之,如果脾、肺因虚寒而失职,尤其是脾气散精的功能失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不能“散精”,则饮食摄入的水谷精微不能敷布为用,留滞在相应的脏腑或经络中,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寒湿内盛的症状,这就是典型的太阴病。腹满是阳气不能运化水湿而壅滞;食不下,并不是真的吃不进去东西,而是病人没有胃口,不想吃,吃也吃不下多少,稍吃多一点腹满撑胀得就会更加厉害;自利,就是自发的腹泻、便溏。“自利益甚”是指腹满、吃不下东西不但不会在腹泻后减轻,反而泻后更重。因为泻后中气更虚,更加运化不动了。这样因虚生实也会引起腹部气血运行不通,因而会时发疼痛。 正如太阳气化过程中阳气最多则所需的水液也最多一样,太阴气化过程中涉及的阴气最多,当然也需要最多的阳气。气化过程中以阳为主要方面,则为太阳。阳在外,故太阳主要是讲在表的气化过程。以阴为主要方面,即为太阴,阴在内,故太阴主要是讲在内的气化过程。那么这个在内的,以阴津为主的气化过程所需最多的阳气从哪里来呢?一个主要的来源就是阳明之合所收敛回藏的阳气。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在针对全身气化一气周流的“开合枢”比拟中,太阴为开。也就是开启体内的阴津来迎接阳明合入的阳气,把阳气藏于阴分以完成内里的气化。太阴之开承接阳明之合,阳明之合,需太阴之开;太阴为开,亦需阳明之合。这完全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上述的典型的太阴病,也就是太阴所藏的阳气不足以完成对水液的代谢所致。阳虚则内寒,水液不化又生湿,所以太阴病的病理主要就是寒湿。这与阳明病的燥热正好相反。二者都有腹满证,但阳明病的腹满属实,不吐不利;而太阴病的腹满属虚,自吐自利,且越吐利越伤中阳虚寒越重,从而腹满也越重。阳明病口渴,太阴病不渴,二者的主要特征症状也正好相反。正常情况下脾胃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与吸收,此气化过程中燥湿相济,升降相因,阳明与太阴为此过程的两个方面。病变时二者不相协调,则表现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热则阳明,寒则太阴;燥气有余,湿气不足,是为阳明病;湿气有余,燥气不足,则为太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