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4229 休假

       老公今天下午回老家了,8号回来,行程接近一个礼拜。
       傍晚和我婆婆探讨老公想回老家的原因。
       他平时周一到周五,上班蛮累,一下班,孩子抓他;到了周末,我和孩子一起抓他。
       真的挺累,的确需要休个假,放松放松。

       等公公来,婆婆周末也可以休休假,现在也张罗周末让婆婆出去玩玩,但婆婆自己一个人不乐意出去溜达,说没意思。

       至于我自己呢~
       我会提出我要去看电影或者上工作坊啥的~
       这些对我来说,也算是休假了吧。
       我儿子出生到现在,每天晚上我都在他身边,从未缺席,嗯,我不可能有像老公这种连续好几天孩子不在身边的假期,顶多是白天自己出去放放风。
       对目前的我来说,基本也足够了。

       生活都挺辛苦的,劳逸结合吧,休假,挺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4230 摘自李尔纳微博

你必须稳固地扎根于临在中,才能观察到ego。否则,也不过是ego在观察它自己,就像一只狗追着自己的尾巴那样,这样你是不会觉醒的。

ego也会用“在未来开悟”的承诺欺骗我们:如果你遵照某种身心灵的修行方式,研读身心灵书籍,或参访一些身心灵导师,你终究会觉醒。这些都是虚假的承诺,因为你唯一能觉醒的时间就是现在。好消息是,当下时刻持续不断地向你展现它自己,永远不放弃你,始终把活在当下的机会带给你。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4231 意识和负责的表达方式(《回到当下的旅程》P83)

      我们因为情绪过于痛苦或无法承受,而将它们压抑下来,它们就在我们内在无意识的层面里运作,造成各种伤害。
      不要认为这些记忆被压抑下来就不存在了,事实上,就是压抑和否定才增强了这些记忆和感受的力量。
      想要疗愈得以发生,我们必须改变对过去痛苦记忆和感受的态度。
      我们必须允许它们浮现出来,进入意识觉知中,并以负责任的方式表达它们。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4232 诚实和显示脆弱是很重要的(《回到当下的旅程》P108)

      就像形成彩虹的主要色彩一样,恐惧、需求、伤害和愤怒的感觉形成你感受的全光谱,其他的感受只是从这些主要的感受衍生出来的而已。
      如果要对别人表达感受,你必须分享你感受的全光谱。
      举例来说,假设你对你先生或太太或朋友感到生气,因为他或她不听你说话。为了能有效地沟通,你必须承认、认可和坦白你生气的感受,不过你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去做。
      “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觉得你没有听我说话。”
      然后你必须去感觉并坦白隐藏在怒气底下的受伤感受。当你坦白时,感觉那份伤害愈多,你的沟通就愈有效。
      “当我觉得你没听我说话时,我觉得不被爱,不被关怀,这触动了所有我儿时的伤害。”
      在分享伤害或悲伤时,诚实和显示脆弱是很重要的。如果想流泪,不要试图去遮掩它。伤痛之下隐藏着索求不遂的感受,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真正地告诉别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的需求在儿时未能得到满足,所以我们学会了跟它们切断联系。现在我们与自己的需求失去了连接,这让需求更加得不到满足,我们因此而觉得受伤,气愤不已,所以你要去感觉你的需求,并把它清楚地表达出来。
      “当我说话的时候请你听我说,我需要感觉到你在听,我需要被关注,我需要感觉被爱。”
      如此一来,你的先生或太太或朋友就会用爱回应你,他们会很愿意听你说话,并与你一同处在当下。你不是去攻击、谴责或怪罪他们,你只是诚实真挚地分享你的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1-2 22:52 编辑

4233 老师们说的一样啊

      楼上李尔纳老师的这段文字,和阿南朵老师的这篇文章,说的几乎一模一样啊。
      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65923&highlight=%E4%BA%89%E5%90%B5
      还有《非暴力沟通》,还有萨提亚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都在说——
      诚实,拥抱脆弱,表达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4234 淘宝上看到的一条评价

      “我觉得还蛮美的啊,有人说一个布包。。。有人说这是便当袋么。。。有人说,呦还是个假大牌。。。有时候自己觉得美,比别人说都重要~”

       看完这条评价,两个感触:
       1、在当事人身边的这三个朋友,是无意这样说的吗?嗯,想起李雪的反人类情感……
       2、当事人最后一句“有时候自己觉得美,比别人说都重要”,已经开始在给自己讲道理了,她很难受,于是,给自己讲道理……
发表于 2013-1-2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包~
aliliya 发表于 2013-1-2 22:13


哇喔。我也需要一个,寻寻觅觅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47# 爱乐

年货……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1-2 23:48 编辑

4235 就怕

      有了某个感受,别人来给你讲道理,诸如:要坚强啦,无所谓啦,明天还是个艳阳天啦……
      别人怎么讲都行。
      就怕,就怕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这个很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话,我很反感,很不舒服
aliliya 发表于 2012-12-29 13:03



    她跟我好玩啦,哈哈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12-12-29 13:05


寻版~~
我要翻旧账!
你,你,你这是在压抑我的感受不?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1-3 23:05 编辑

4236  接受邀请

      哥来电,喝大了,要跟儿子通话,儿子已睡。
      哥说:你得如何如何教养孩子……
      我电话这边,回话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内心相当烦躁。
      电话一结束,赶紧找个地方去表达情绪。

      每天,自己压抑的情绪,都会被一些机会邀请。
      接受邀请,让情绪升起。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4237 美

      早上发的帖子,被音姐加精啦,美~
      http://216.24.199.190/thread-70191-1-1.html

      老实讲,这次重新翻(乱翻)李尔纳老师的这本书,很多地方就跟压根没读过似的,好像才明白他写的是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1-4 11:47 编辑

4238 临在的练习和表达情绪

       如果真的想把表达情绪做的够好,够透。
       的确是需要临在的能量。

       李尔纳老师的觉醒两步舞,第一步是:临在的练习。
       埃克哈特也很强调临在的练习。
       古老师的认知课上,看东西和清理内在空间,也是相互助益、相互借劲的。

       只是,临在的练习,貌似有些枯燥无味……能体会进去,却也宁静生动。
       把它介绍给朋友,大多一开始都觉得这事儿没那么有意思。
       但是,想要成长,却要把这事儿绕过去,怕是也绕不过去。

       所以,佩服孩子们啊,他们天生就有临在的能力,我们不去破坏就好。

       我自己的体会总结,不是宇宙中的标准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4239 适应社会是个伪命题,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只是在复制与父母关系而已——摘自李雪的微博

@李雪爱和自由:在讲座中,我谈到不必规定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位爸爸说,我很民主,我会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自由意志,但也要付出不适应社会的代价。很庆幸我的爸爸,从未告诉我自由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一直"不走寻常路"且收获颇丰。适应社会是个伪命题,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只是在复制与父母关系而已。

@武志红:自由会付出代价,其实就是,内在小孩一自由就会被惩罚。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3-1-4 12:31 编辑

4240 其实无论镇压的后果如何,只要你卷入了跟孩子的较量当中,你就输了——摘自叶月幽的微博

@叶月幽:在跟孩子较量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不知不觉地不再关注孩子的利益,而是致力于保持对孩子的控制权,致力于怎样“管住”、“制服”孩子。当你跟孩子争斗的时候,矛盾的内容变得无足轻重,当务之急仅仅有一点:谁输谁赢。其实无论镇压的后果如何,只要你卷入了跟孩子的较量当中,你就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0 19:29 , Processed in 0.0278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