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792 马熊

      《游戏力》这本书到了,封面有个卡通熊,儿子问是啥,婆婆说马,老公说熊。
      儿子静了一两秒,嘴里蹦出来:马熊~
发表于 2012-4-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36# aliliya
握爪,我也有这本书耶。
不过,不知为什么,我每次想好好看看,却发现总是看到几个案例就看不下去了。
同样的还有那本《改变从心开始》,我很难看下去。
发表于 2012-4-23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791 总之,有点儿说教。
      我刚才跟老公说:小孩随便玩去体验去吧~


      aliliya 发表于 2012-4-23 20:47

这个要做到很难,因为我们的经验太多了,有意无意就会说教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3 23:57 编辑
回复  aliliya
握爪,我也有这本书耶。
不过,不知为什么,我每次想好好看看,却发现总是看到几个案例就看 ...
春天天 发表于 2012-4-23 22:34


看书的确是蛮辛苦的事儿
我现在也很少能一本书从头端到尾一气呵成地看下来
通常是这本书看两眼,换别的,然后再回来看这本,再看别的……互相交叉着看,不至于太枯燥。
所以别看我树洞里摘抄多,其实好多都没有读完。好些书都买回一两年了,都还没翻过。
不过,还是觉得开卷有益。

看书看不下去的时候,我自己摸索了一个小笨方法,就是拿铅笔划,有铅笔陪着自己向前,感觉好很多。
我的《新世界》和目前在读的《游戏治疗》,基本都是这么看下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做到很难,因为我们的经验太多了,有意无意就会说教
海蓝蓝 发表于 2012-4-23 22:44


嗯,惯性大,比较无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4 18:24 编辑

1793 释然一些,投射

      高知论坛,十大帖子之一,一个人叙述自己悲惨的原生家庭生活。
      后面的跟帖粗粗看下来,总体感觉比较冷,不理解的,调侃的,嗤之以鼻的,冷嘲热讽的,高声骂腔的,也有一些理解和温暖的回应,很少。
      以前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有一种冰冷和被划破的感觉,有些难过和生气。
      一个人格发展不好的人,没什么“出息”还好,如果真的成为“社会精英”,对社会和周围人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因为是“精英”,因为“成功”,他们很容易被默认成权威,他们的言语会更容易被别人认同,被容易当真……
      其实,都是自己的内在人格、个人偏见、价值观、情感需求、恐惧、压力、焦虑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的种种投射。
      今天看到这样的状况,感觉好像释然一些。
      原来,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794 把新粉笔折成几段(《游戏治疗》P101)

      治疗师还应该准备好黑板擦以及白色和彩色的粉笔,把新粉笔折成几段,这就不会让孩子觉得必须很小心地使用粉笔了……


      下午看到这句话,真是感慨万千,在如此微小的细节上,呵护和疗愈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1795 许多接受游戏治疗的孩子对自己都没有很好的印象(《游戏治疗》P107)

      许多接受游戏治疗的孩子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所以这些孩子可以玩橡皮泥、蜡笔和积木这一类能被轻易掌握和操作的玩具以及游戏材料,并能很快树立起“在这里我能自己做事情,我会成功”信念。获得这样的感觉是很重要的,这种感觉将延伸至孩子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复杂的和机械的玩具很难被熟练掌握,这些玩具会强化孩子已有的不良的自我概念。
      ……
      在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当中,很多感受都是消极的。当孩子表达这些感受,同时去体会治疗师对自己感受的接纳和回应时,他首先会把治疗师的接纳融入到自己的认识中,然后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4 19:01 编辑

1796 释放攻击性的情绪(《游戏治疗》P110)

      每一次游戏治疗中都应该有一些可以让孩子破坏的东西。鸡蛋的硬纸包装盒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孩子们可以任意践踏、切割、撕扯和涂抹这些包装盒。此外,他们也可以通过折断雪糕棍或是把它戳进橡皮泥里来获得释放。在游戏室包容的环境中,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在治疗师的许可之下把攻击性的情绪释放了出来,这能让他们获得满足,之后他们就能把精力转到对积极感受的提升上了。
      ……
      另外,游戏室里还应该有可以代表野生动物的动物玩具,因为在游戏治疗早期,一些孩子即便只是面对人形玩偶也很难表现出攻击性。举例来说,这样的孩子不会去射击一个“爸爸娃娃”,但却会射击狮子。
      ……
      黏土是一种既可以被用于创造性游戏又能被用于攻击性游戏的材料。作为发泄愤怒和沮丧的一种方式,孩子们会用力捶打和捣烂它,也会碾平它,有时还会把它拧成很多段。而当孩子为游戏创造人物时,黏土又是其中的主要材料。




      这一段,对我的启发太大啦,情绪处理好像一下子又冒出了好多好多办法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797 再摘出来一下

      把楼上里的这句话再摘出来一下,太重要了——

      在游戏室包容的环境中,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在治疗师的许可之下把攻击性的情绪释放了出来,这能让他们获得满足,之后他们就能把精力转到对积极感受的提升上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798 沙和水的玩法不存在正确与错误(《游戏治疗》P111)

      在游戏治疗环境中之所以缺乏沙和水,很可能是因为治疗师无法忍受肮脏混乱的场面。这可能源于治疗师内心的一种想要保持事物整洁干净的需要。当然,对于清理工作的担心也会促使治疗师把水和沙子排除在游戏室之外。但是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因为只要适当地加一些限制条件,孩子们就不会把水和沙子弄得到处都是了。……对沙子和水的玩法不存在正确与错误,因此这能保证孩子总是成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1799 在游戏治疗中最好不要使用拼图游戏……(《游戏治疗》P115)

      虽然完成拼图游戏能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抵抗力,也能使他们从游戏中寻找到一种能力感,但是在游戏治疗中最好不要使用这种道具,因为只要不小心弄丢一块拼图就会让原本已经很沮丧的孩子遭受更大的打击。孩子在游戏室里所得到的不应该是伴随一生的遗憾。那些自认为能力不足或经常失败的孩子也应该通过玩玩具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
      ……
      拿走破损的玩具。游戏室里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完整无缺并且功能正常的。很多被推荐来接受游戏治疗的孩子都来自于混乱不堪的生活环境。不要让游戏室里的玩具的不完整在孩子脆弱的心灵里增添更多的混乱和沮丧。
      ……
      当孩子想画彩蛋却发现颜料全都干涸并且结块了时,没有什么事情会比这个更能让孩子感到压抑和郁闷。
      ……
      当孩子想要回避治疗师时,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躲藏的空间。……这种对治疗师的分离和排斥对孩子自由感的提升十分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4 23:21 编辑

1800 这本书实在是太拽了!!!

      为什么哩???为什么我要说“这本书实在是太拽了!!!”?!
      因为我看到这句话,《游戏治疗》P122——

      因此治疗师可以关注一下使家长徘徊于求助与不求助之间的原因,而不要直接把目光投到他们的现实问题上。家长们可能会感到内疚、沮丧、不称职或是恼怒,这些感受才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

      这些感受才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所以我说这本书实在是太拽了,不愧是专业的,不愧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今晚海蓝蓝领衔的古老师课程分享,也涉及了这个主题。

      感受才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感受是真实的,让它带领我们回家吧!

      呃......小激动
发表于 2012-4-2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戏治疗》这本书我怎么找不到呢?楼主告诉我在哪买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5 15:40 编辑

1801 关于糖——下午读书会上艾瑞老师的发言

      6岁之前,孩子的身心需要如果总是得到满足的话,6岁以后,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物质上的需求了。
      买不同种类的糖、很多的糖,放在那里,随便孩子吃。
      孩子对糖的渴望,本来是物质层面的需要,如果父母总不满足,最后对物质的匮乏就会演化为心理的匮乏。那时候,就麻烦了。
      再多糖也满足不了内心的匮乏了。
      各种糖,很多糖,不同口味的糖。因为,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还在味觉的敏感期呢。
      妈妈们纠结在“吃不吃糖”的问题上,能不能往前走一步,看到更多呢?!刚才妈妈们讨论糖,就是停留在物化的层面了。没有继续往前走,去理解孩子吃糖、吃零食背后的意义。背后的意义是自我成长啊。      
      “我的”,是儿童生命中预定好的计划。儿童通过占有某样东西,用属于“我的”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更重要的是,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自己时,儿童就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占有的东西中,包括糖。“我”的存在,是自我价值感的开始。
      呵呵,我们教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如果总是被恐惧驱动,孩子的内在,就会吸收很多的恐惧。

      一位妈妈说:对于一个对糖有渴求的孩子,满足渴求比建立规则更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4:32 , Processed in 0.02272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