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三七生

儿童读经教育欲走向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关于国学教育的文章,其中有徐健顺老师(现任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太湖学堂一位老师的交谈,值得一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4fead0102dsqr.html
发表于 2011-8-2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11-8-27 12:36 编辑

回复 361# 卯田妈妈
我也收到徐建顺老师群发的这份邮件了。正打算明天见到徐老师和他面谈。

关于太湖大學堂老师的文章,我恰好随便做了点评。转贴过来。蓝色字为点评。黑色字为那位老师原文。



外面搞读经的教育,很多搞错了。(南师自己并不亲自了解目前读经的普遍情况,都是学生学舌给他。不了解不免偏颇。到底是读经理念的问题,还是执行者问题。这是要分清的。)



其实,南师提倡的是几个方面,其中之一才是经典读诵,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是好的东西,有条件就给孩子们接触,不要局限在某个方面。这样才能面对未来的局面。(这话听着就是一个“乡愿”。这种话最没有见识的人也会说。似乎教育面面俱到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好像希望让孩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却从小四处长枝长叶。似乎是全面了,却不过只能长成灌木而已。“不分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是现代教育的误区。读经教育,并不排斥任何其他教育或者优秀的知识,只是表达了一种对于孩子学习本末的强调和主次的强调。不能在教育中分清本末轻重是教育的大忌。)



单是经典读诵也是包括中英文化经典,加上珠心算(数学的基础),而且每天读经典只有二十分钟,不要很多时间,抑扬顿挫有韵律的朗诵,是开心的事,不会造成负担,反而是愉快的陶冶,在此基础上背诵乃至默写,就给一生存下了东西方文化经典的精神财富基础,加上珠心算,打下东西方人文与科学修养的基础。如果是这样的经典读诵教育,怎么可能弄坏孩子的身体、头脑和个性呢?(为什么在毫无理由支持的情况下,就要暗示其他人的读经教育会弄坏孩子的身体头脑和个性呢?此其一。其二,大学堂的这种教育理念和现在西方的快乐教育有何差别呢?西方人因为这种教育百年来学生水平不断下降,因而都在反省,何以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又开始接轨呢?这样的教育方法,不过是迎合现在家长西化的教育理念,以儿童浅层次的愉快为限,不考虑儿童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教育的长远目标)


      经典读诵与珠心算之学,与任何的知识教育、记诵之学一样,并不必然变成真学问,真学问是做人做事得当,是智慧、品德、才能的进步与升华。很多孩子有了经典诵读的学问,就看不起人,骄傲起来,这就错了,做人做事还不会,谋生的本领也没有,只是倚仗这么些学问而骄傲,就很糟糕了。(不知此处又有何触动,要这样说读经的孩子。似乎读经的孩子就一定骄傲。为什么我见到的读经孩子大多数感觉比体制内的孩子更礼呢?读经教育,只是符合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该多记忆的年纪多记忆而已。其他的品德教育和“洒扫应对”的教育当然与此不相矛盾,可以随时示范并传授给孩子。而且,经典诵读,固然是记问之学,却不好类比为“与任何的知识教育一样”,假如一样,印度、中国、西伯来人的先人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让孩子们记忆经典呢?)



所以,必须要配合做人做事的教育,做人做事的教育是要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身教胜于言传,熏陶胜过说教。(这么说是没错的。和读经并不矛盾。因为读经教育中,老师要更多以身教教育,“身教胜于言传,熏陶胜过说教”,学生则可在学习圣人言教的同时接受最好的身教。)



同时,谋生技能的培养是必要的,不能自立谋生的人,谋身要仰仗别人,又谈何精神的独立与自信自强自觉呢?现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寄托谋生前途于大学学历与文凭,这是将谋生与做学问混淆的结果,结果两样都不讨好,毕业生既没有做人做事的学问,混饭于各行各业,也败坏了各行各业的创造力和生机。从小就掌握了谋生技能,不靠上大学也可以谋生,这个人就解放了一半了,他可以从事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职业,同时做学问。做学问是毕生的事,随时随地都是做学问的机会,从做人做事中随时可以提高修养,大学、研究所,不过是做学问的途径之一。信息时代,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手机、广播,广开门路,制作各种课程,从生存技能到生活艺术,从广博的知识到专业的学问,都可以免费反复播放,任人选播学习。大学、研究所,也宽进严出,学历文凭并不作为职业的门槛。职业门槛以职业技术资格为基本,重点在实际贡献。而全社会应鼓励人格平等、职业地位平等,靠合法劳动谋生光荣的风气。这样,人们就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论什么职业都可以引为自豪,也就富于创造力和健康的活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病态行业、灰色人生。职业教育与做学问分开,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这一段思维混乱。儿童需要十二三岁以前就开始学习谋生的手段吗?难道学习经典和他们未来学习谋生的手段矛盾吗?学习谋生的手段和技术是容易的,我们现在整个教育只教这个,所以我们到处都是有专业无心灵的技术工人、学术工人,但是拥有高贵的精神和君子的品质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少的。而品性教育、品德教育必须从儿时开始,以经典为切入点最为恰当有力。即使对职业教育最为重视的德国,也是从孩子十一岁以后才分流,而且也只是一部分进入专业职业学校,另一部分进入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中学。)



再者,文艺的修养是涵养性情、陶冶心灵、调节生活、疏解烦恼压力的人生必备修养。还有体育,比如武功的教育,就是体与魄的强健,也是必要的。孔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含了文武礼仪艺术康乐与谋生技能,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修养。(读经教育当然重视六艺之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其中也有次第的问题。真正的好的读经教育,在读经为主的情况下,自然要开展“艺术”的学习和重视体格的锻炼,其中更以“古琴”与“国术”两项最为推崇。)



这些教育,以培育养成人格为核心,以其余内容和手段为辅佐,君臣佐使相得益彰,验证于做人做事与人生境界,受这样教育出来的人,立足于社会,他的人生会有无限的希望,以这样的人为中坚力量形成的社会,必定有美好的现在和未来。(我认为这位老师道理说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教育“具体实施中的本末”,而是“平均”了所有的教育因素,因此其教育的结果必将和其他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相似。不过这大概也有招生的考虑,为了让各类家长都能接受,自然会不自觉地迎合家长,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也是必然)

总评:南师學堂老師的發言看似周全,實則本末不清,主次不明,而且刻意把讀經与德行教育,才藝體育教育,其他學科教育對立起來,不知為何?說來說去,是南老的大學堂要招生,那麽貴的學費,當然就必須迎合家長,迎合家長,就要作妥協,作妥協,就得看起來面面俱到。實則這樣反而不能做到真正的面面俱到,不過是處處蜻蜓點水罷了。但是自己蜻蜓點水也就罷了,但是又不甘心地要數落讀經教育幾句,對體製內的教育怎麽一句話不提呢?非常不解啊。
发表于 2011-8-2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1# 卯田妈妈

谢谢卯田妈妈。
发表于 2011-8-27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2# mayavati

呵呵,怎么读来觉得黑色的和蓝色的其实说的是一样的呢?但是,怎么又觉得不一样呢?我糊涂了,糊涂了。
发表于 2011-8-2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自己并不亲自了解目前读经的普遍情况,都是学生学舌给他mayavati 发表于 2011-8-27 12:34


学舌……
发表于 2011-8-2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实都已经非常明显了,比如三七上有王贵财读经学校颁发的奖状,上面有:“24小时听经”
24小时听经是理念的问题还是执行者的问题?答:BOTH!
都如此天下大白了,还用得上什么学舌啊
发表于 2011-8-2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1-8-27 19:03 编辑
回复  卯田妈妈
我也收到徐建顺老师群发的这份邮件了。正打算明天见到徐老师和他面谈。

关于太湖大學堂老 ...
mayavati 发表于 2011-8-27 12:34

看来看去,老话题了。
无非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读经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读就有,不读就没有。读经就是最大的人性。
其理论基础在于,王财贵老师论证了,读经囊括了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是包括文化,甚至连哲学,科学也蕴含其中。甚至包括了人生最大的领悟。他是最经济,最有效,最长远的一种教育方式。

然后所有一切都围绕这个展开。

我想,以上我的说法,应该没有怎么曲解王财贵老师读经的这一派的观点吧。

恰恰三七网和上面的分歧就在于,经文只是教材。读经是要读。但是,是否要一切以这个为中心?孩子到底需求什么?
还有,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人性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提倡读经的朋友会说,你懂什么是人性?读经就是最大的人性。然后我们就成了“用自己的浅见,耽误了孩子。”似有所得焉。然后让我们去研究王财贵老师的理论,牟宗三先生的理论。
我知道,你们是一番好意,怕我们错过了最重要的东西。认为我们认识不清,道理不明,糊里糊涂。我内心很感谢你们的好意。
但是,三七网目前探索到的结论是:人性本来就很具体,很简单,每个父母都会。只是我们都忘记了。带孩子恰恰给了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成长机会。
而一切以读经为中心的理论,恰恰非常容易导致忽略孩子——因为那个经文太重要了,一切的导向都是经文。读就有,不读就没有。

我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是,很多所谓教读经的老师,对孩子不太了解(他们了解的是书本上的理论,譬如蒙氏,皮亚杰之类,不过是看了理论,就认为自己懂了孩子,如果是这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脑子里多的只是自己的理论和美好的想法而已。要真谈法执,这太明显了。更何况里面还夹杂了很多贪嗔痴的东西。纠结在里面。
想法都是好的,我也很佩服诸位老师。我很尊重你们的做法,但是我不赞同。我的孩子绝不会送到这样的读经学校里面去。只要是以读经为中心,处心积虑,我绝不送去!
反之,以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为中心,读经未尝不可。

有人要问你了,按你说法,不以读经为最重要,你到底以什么为最重要?你不要只管打倒嘛,还要建设才行呀。
我要说的是,生生世世以来,我们都死在标准下面,被标准绑死了。才会这么可怜。几乎从来没有做过标准的主人。我们都是标准的奴隶而不自知罢了。你硬问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大家轻松快乐就好(我知道,又要遭到一顿批判了,没关系,愿意批判批判去,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这是个老话题了,反反复复,我自己都生厌了。
发表于 2011-8-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1-8-27 18:09 编辑

最受不了的一点在于(想到这里我就不舒服,当然,情绪是我自己的责任,我自己负责,跟别人无关),我到目前为止,感受到的王老师这一派读经的,都认为自己掌握了最根本的真理。有指导的资本。
你们谁要是不懂,那是你们的问题,怪就怪在你们没有深入去研究王老师的东西。牟宗三老先生的东西。他们是集大成者。

虽然说我很佩服王财贵老师,也很尊重牟宗三老先生,他们的书和文章我也看。但是,对于上面的态度,我很不以为然。
发表于 2012-8-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好长时间才终于从头到尾看完了!
发表于 2012-8-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那么多,我也晕了。。。。。

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事情简单化??

1。每个家长都扪心自问一下,让孩子读经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将来出人头地,将来取得辉煌成就,那么,这经就不用读了!(而且,我相信很多家长私心里还是有这样的念头的)

2。我个人认为,孩子在没有成年之前,是不应该因接受教育而脱离父母的,确切地说是脱离父母的“爱”,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尤其孩子,在未成年以前,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完全在父母身上的,而不是任何一个老师或朋友身上,如是,我想,这样的父母就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孩子。一般,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家立业后,精神寄托才会转向另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简而
言之一句话,离开父母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
发表于 2012-8-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太长,我只看到十几页就晕了。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看熊春锦老师关于国学教育的一些资料,也买了《德道经》和《易经》。我自己每天也只是读一二十分钟。
我的宝宝再过一个月左右就会从乡下老家过来,我觉得到时候我还是会学经典的,只是让宝宝在我旁边玩,我自己读一会儿,让宝宝从小有点印象就行了。而且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不再注重“教”了宝宝一些什么,而要注重自己“做”了些什么,很多事情你并没有教宝宝,但是宝宝会了,是模仿了大人的。实际上,我发现我家宝宝是很喜欢学习大人所做的事情的。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宝宝如何做人,也就是说,自己要认真学习,提升自我,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有天在隔壁家玩,他家有个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小孩。我顺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语文看了下,一下就蒙了,密密麻麻,我的记忆中,小学和初中的书都没有这么大“容量”的,还有很多古诗我都没见过(汗,其实以前读书时我很喜欢抄和读古诗的)。我当时就在想,现在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现在的小孩比小时候的我更聪明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啦?可是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差了,难道真是由于信息渠道的增多?
发表于 2012-8-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经典的过分迷恋和对分数的过分迷恋,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12-8-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且有见识的父母是采用把孩子送去读经并亲自租房陪同的方式,这样孩子既有群体的读经条件,又可以每天见到父母,父母也可以随时感受到孩子的状态,我觉得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又不想孩子离开家庭,在家里读读也挺好的。
    我相信也有很多父母让孩子读经是希望孩子成圣成贤,以后有能力,有志向服务于众生,也成就自己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统一的。我们还是更多地祝福这些孩子吧。
发表于 2012-10-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孩子現在也在讀經,三歲前我只教他讀周易和老子,每天半個小時,其他時間任他瘋玩.我覺得讀經不是不好,而是要有個度.
发表于 2012-10-8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把几十页的帖子都看完了,感觉好累啊!而且没有什么收获,真想说句话:他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4 16:39 , Processed in 0.0188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