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752 画圈圈

      买了一盒彩色铅笔,我在纸上画一个圈圈,儿子咯咯地乐出了声,我又画一个圈圈,儿子又咯咯地乐出了声……
      我一共画了十来个圈圈,儿子就这么咯咯地乐着。
      儿童的生命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呦~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753 这是我的

      更小的时候,儿子玩我眼镜,我如果在室外就躲闪,如果在室内,就给孩子玩,孩子正在进行探索嘛~
      今天儿子又笑眯眯地想拿我眼镜,我慢速地跟他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儿子接受,玩别的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1754 儿童是一个需要去了解的活生生的人(《游戏治疗》P45)

      儿童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物体,而是一个需要去了解的活生生的人。在游戏室里,站在治疗师面前的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类,而不是一个等待治疗师去分析解决的问题,儿童所需要的是来自我们的关注和理解。实际上不仅仅是儿童,所有人类都会希望有人来倾听自己的心声,承认自己的价值。有一些儿童,他们每天都发出这样的信息:“嘿,看这!有人在听我吗?有人在看我吗?有人在意我没人管吗?我很心痛,你看到了吗?你在乎吗?”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儿童身边的大人根本不管孩子们发出的声音。但是在游戏室里,儿童是被关注的,被聆听的,被回应的,也是被允许描绘自己的生活的。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允许他们发挥内在的成长动力、把握自我发展方向的自由阶段。游戏室中宽容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55 有些孩子像爆米花,有些孩子像糖浆(《游戏治疗》P47)

      有些孩子就像爆米花一样,他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迸发出能量和活力。只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们就会突然跳出来,然后说出一个又一个新奇而不可思议的想法;但是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件事物吸引时,他们又能一动不动地待上半天,好好地研究这个奇特的东西,就像蜜蜂停留在花朵上一样;然而等到玩够了的时候,他们又会一边制造出很大的动静,一边去寻找下一个能让他们感兴趣的目标。
      有些孩子就像糖浆一样,只会慢慢地从一处挪到另一处。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深思熟虑、谨小慎微,他们看起来对周围的变化没有任何反应。可以用陀螺来比喻这群孩子:世界的改变让他们心中剧烈反复回荡,但是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却又无动于衷。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756 这个比喻太形象了——陀螺

      我觉得楼上这段文字里,陀螺这个比喻太牛了,太形象了,我们有时候总觉得儿童好像很缓慢很呆……其实儿童的内在世界里,发生着远远超乎我们所料及的事。
      孙瑞雪《爱和自由》P29里也提到了这个现象:他们的思维安静而缓慢,像一条精神的长河在生活的海洋下面缓慢流动,我们常用“浑浑噩噩”来比喻他们。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1757 儿童具有自愈能力(《游戏治疗》P46)

      儿童拥有一种内在的能量,通过这种能量儿童能够从创伤或是某种不利环境中恢复过来。他们就像弹簧一样在受到挤压之后仍然能恢复原样。
      ……
      我们之前对儿童的看法过于狭隘,一些成年人认为儿童的理解能力很有限,所以他们的行为也应该受到限制,然而却不知道人体机能的强大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些成年人的理解力。
      ……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此时大人们应该做到耐心地等待。儿童总是很信任身边的人,而他们也因此更容易受到伤害。大人们应该小心行事,并保证自己没有胡乱地利用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
      儿童不会停留在昨天,他们关注的只是当下。
      ……
      一个人所获得的最大发现一定是在他自己身上找到的。——Ralph W.Emerson
      ……
      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师十分相信儿童的内在潜力。因此,治疗师在与儿童相处时就有这样一个目标:把孩子内心中能够自我发展的、自我完善的、积极向上的、富有创造力的以及能够自我治愈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1 22:57 编辑

1758 表达感受

       刚才因为一件事被老公笑着指责了一下,感觉还好,
       马上婆婆跟在我老公后面也指责了一下,感觉糟糕。
       我自己独处了一会儿,体会着感受,哎呀,被人指责的感觉真不舒服啊,你不舒服了是吧?我陪着你。
       注意力向内,不离不弃。
       过了一会儿,我对老公说:被指责的感觉真的不舒服。
       老公笑说:我知道了。
       又过了一会儿,我对老公说:你可以不用指责啊,你也可以表达感受啊,比如你看见这件事,你恶心或者生气,都可以说呀。
       老公笑说:我知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59 傲慢

      刚才又看了一点儿海灵格的书《在爱中升华》。
      每次看到他老人家的书,都有一种这样的感觉——谦卑一些,傲慢少一些。
      我总想着拯救家人,拯救他人,可真是大大地傲慢啊。
      傲慢里似乎又有一些爱的滋味。
      如果能转化过来就好了,把傲慢的爱,转化成谦卑的爱,一种没有“我对你错”的爱,一种一切如是的爱,一种全然接纳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2 00:07 编辑

1760 傲慢——摘自《在爱中升华》P53

      在家庭中的后辈试图要为前人付出,仿佛这位后辈的地位与前人平等,甚至高过于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给予并尊重他时,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他们在自己父母和伴侣身上所无法得到的,而孩子也愿意为父母付出。这时,父母就变成孩子,孩子就变成父母。
      爱的流动就不是自然地由高处移向地处,施与受的流动将必须对抗地心引力由低处向高处流。
      但就如水无法往高处流动一般,这样的付出也将永远无法到达他真正的目的地。   
      ……
      当孩子轻视施与受的序位时,她也会因此得到严厉的惩罚,即使不了解这种错误或是原因,她也会感到无力或失败。
      当她错置了施与受的对象和序位时,尽管出于爱,她仍然忽视了序位法则。
      她无法了解这样做并不合宜,而只是觉得自己在做好事。
      序位因为爱淹没,序位的阶层高于爱而存在,心灵中存在着一股力量,即使以生命及个人福祉为代价,爱的流动仍要依照序位及平衡法则运行。
      因此,盲目地出自爱而不顾序位法则的行为是悲剧的开始。
      唯一的出路是:带着爱了解并接受序位法则。
      对序位法则的了解是一种智慧,而带着爱的臣服则是一种谦卑。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 活脱脱的我自己

      楼上蓝字部分说的,活脱脱的我自己。
      傲慢地很。
      妈妈过两天就来我这里了,也算是给自己提个醒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1762 有点儿小开悟——黄金球

      我觉得突然有点儿明白《黄金球》的意思了

    黄金球

  因为爱,爸爸给了我
  我无以回报
  年纪小,这份礼物的价值,我不知道
  长大后,用成人的脑袋,无法思考
  现在,我儿子长大成人,爱传给他
  在父亲的心中,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个宝
  我曾经接受的东西,现在付出
  这来自不再回来的人,没法回赠。
  当儿子长大成人,像男人一样思考,
  他将像我一样,踏上自己的路途。
  我给他的爱,他会交给他的儿子
  我注视他,带着渴望而没有嫉妒。
  我的目光跟随生命的游戏,
  深入时间的殿堂,
  人人含笑抛出黄金球
  没有人抛给传球给他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4-22 00:17 编辑

1763 觉察,觉醒

      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作为父母,这件事有没有发生都是需要觉察和觉醒的——“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他们在自己父母和伴侣身上所无法得到的,而孩子也愿意为父母付出。这时,父母就变成孩子,孩子就变成父母。”
      爱的悲剧。

      《圆觉经》里面弥勒菩萨:“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爱为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764 恍然小悟——只有一样

      《爱和自由》的封底,孙瑞雪老师说: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原来我闹不明白,为什么孙老师说——只有一样?!
      如果我们不抛出黄金球,反而却从孩子那里拿回爱……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孩子会因此得到惩罚。

      “唯一的出路是:带着爱了解并接受序位法则。”

      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真的是只有一样,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65 你现在又像个孩子了,你要学做妈妈

      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51249&highlight=%E6%B5%B7%E7%81%B5%E6%A0%BC

      第一个视频第98分钟56秒,海灵格对自闭症个案中的妈妈说:“你现在对孩子说‘我现在可以做你的妈妈了’”妈妈说了一遍,海灵格说:“你现在的行为还是像个孩子,做个妈妈。”这位妈妈又说了一遍:“我现在可以做你妈妈了。”海灵格又说:“还是像个孩子,再来一次,这次你们两个面对面,让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可以做一个妈妈了……”妈妈说了第三遍:“我现在可以做你的妈妈了。”海灵格转身对孩子说:“现在你有妈妈了。”然后这个妈妈向孩子伸出了手,海灵格看到妈妈的动作和姿态,再一次对妈妈说:“你现在又像个孩子了,你要学做妈妈。”

     有多少妈妈知道,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孩子一直在照顾我们、迁就我们、无条件地爱我们呢?

     学会照顾自己,对自己负起责任,学做一个妈妈。
发表于 2012-4-2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全是教育子女的贴。这妈妈做得真够称职的!!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6:28 , Processed in 0.01839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