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事情总有很多面,你的面,我的面,她的面……
发表于 2012-12-2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2-20 13:43 编辑

4110 介入(伯特.海灵格《再见耶稣》P156)

      “不要挡路!”若有人扰乱了我们的移动或者行动(不论是肉体上还是心灵上),我们就可能说出这句话。这个人为什么要介入?他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通常他要的,是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那东西将我从原本盘算好的计划拉走,转移了我的注意力
      然而,通常只要简单地同意那人的问题或是建议,情况就会变成我帮他,或者他帮我。有时甚至在我身陷危机时,他也会出面介入,拉住我并伸出援手,而这样的介入令人感激。
      这样的举动里我们了解到,人和人之间在许多层面上彼此依赖,而“介入”也能解释为“在一起”。
      虽然最常发生的状况是,我们带着自己的对错观念、好坏观念介入他人,我们以这些观点将某些东西强加于自己和他人身上,而没有先检视那是彼此满足,或是彼此伤害
      这种“介入”也包含了自己的评判和解释,其背后是“我比你清楚”、“我比你好”的优越感在作祟。
      若有人以此方式介入他人会如何?那个人就会被排斥,饱尝寂寞。
      但事实上,她当了谁的路?大部分而言,她挡住的是自己的路,通常这个人也只教会别人如何挡住自己的路。
      这样的话,我们该如何以好的方式介入或干涉他人呢?
      不论她是如何评判解释自己,就只是看着她的不幸,爱着她;同时,我们仍带着一份有连结的爱,安静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在这样的爱底下,万事万物独立存在但也彼此相连,一同前行却不相互挡路,有时不得不发生“干涉”的状况,我们却了解“干涉”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在一起。这样一来人们相互帮助却不相互评判,只是带着爱待在那里与彼此同在。
发表于 2012-12-2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介入”也包含了自己的评判和解释,其背后是“我比你清楚”、“我比你好”的优越感在作祟。
刚刚领教了别人的教导,要慢慢来啊,要。。。。。。其实我很不舒服,原来是对方的优越感让我觉得不平等,有压力。
  也要检视自己,当说话时,是真心感受对方的感受,还是用优越感在显摆自己,或是自己的嗔恨心做怪,加上为你好的外衣。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74# 源泉

嗯,和你有一样的功课~
发表于 2012-12-2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4109 对孩子慎用物质奖励——摘自微博

王人平:对孩子慎用物质奖励:1、导致亲子关系物质化,使孩子变得自 ...
aliliya 发表于 2012-12-20 10:53


我现在也很疑惑对于儿子物质要求的尽量满足是否正确,虽然我不是作为一种奖励,是儿子自己每天要求进超市挑选一样东西,然后欢天喜地的回家,其实对于东西本身并不是很需要,可以看出来他要的只是这种“买”的过程。目前为止,我经过多次的思想斗争,基本处于都满足他状态,因为一方面价格上可以承受,而且比起来我主动给他买一些玩具的价钱要少很多,我可以减少我主动买玩具的数量来取得开销平衡,另一方面,我也很沉醉于看到他自己选完东西的那种开心和幸福得样子,觉得对于满足他选择的欲望和建立自信也有帮助。
可是每天他毫无例外的都要提出进超市的要求时我又会有隐隐的担心,就像王人平所说的这些,也或多或少是我所担忧的。
发表于 2012-12-2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4104 第一次在外留宿

      和你两不相欠,这种心理大概是有些封闭的,没有施与受,害怕施与受。
      流动的爱,有施,有受,带着爱付出,带着爱接受,施与受在爱中自然地平衡着,流动着。aliliya 发表于 2012-12-19 17:19


我妈妈是典型的愿意施而不愿受的类型,经常和我搞得很客气,我心里却很难受。其实我心里也或多或少有她的影子,给的时候欢天喜地,心情舒畅,受的时候总觉得心有亏欠。这背后的东西也许我该好好感受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76# 阿漫

亲爱的,赞你的观察,细致。
我自己觉得你提到的咱们生活里的这个情况,可能和王人平说的情况,不是一个。
他说的物质奖励大概类似于“扫地,五毛钱”“听话,买大汽车”“考得好,买阿迪达斯”……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是典型的愿意施而不愿受的类型,经常和我搞得很客气,我心里却很难受。其实我心里也或多或少有她的影子,给的时候欢天喜地,心情舒畅,受的时候总觉得心有亏欠。这背后的东西也许我该好好感受一下阿漫 发表于 2012-12-20 13:59


海灵格有个词儿很牛:清白感。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4111 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摘自http://216.24.199.190/thread-69950-1-1.html

      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回予我更多……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并且,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也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伟大,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受内疚。
      对此,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描绘说:“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而且,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那么,相应的,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但殊不知,他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4112 “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关系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那都是你的错了。

      摘自http://216.24.199.190/thread-69950-1-1.html

      从理智上,这种避而远之看上去好像不合常理,毕竟作为“接受者”,从利益上是获益者,为什么朋友和丈夫都逃避丽娜呢?但如果从情感上去分析,这种逃避就不难理解了。
      从情感上看,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的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是一种自恋。“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过分地迷恋清白感。然而,不管多么付出,一个人仍然是会在关系中犯错的,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关系的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总有亏欠的。当伤害和亏欠发生时,你总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内疚感,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很惧怕这种内疚感,他要求自己绝对不要有内疚感,于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一个“完美的付出者”,那样他就问心无愧了。只不过,这种内疚感并没有因此在关系中消失,它其实是被“付出者”在有意无意中强加到“接受者”身上了。
      简单而言,即“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关系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那都是你的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4113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

      摘自http://216.24.199.190/thread-69950-1-1.html

      内疚,是和谐关系的调节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
      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疚的努力。结果,内疚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这内疚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这正是罗峰为什么想离开“无可挑剔的妻子”的缘故。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你的一个关系需要调整了。假若你懂得接纳自己的内疚,并帮助对方接纳他的内疚,那么关系就会自然地流动,自然地走向和谐。
      许许多多的“好人”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受,企图彻底消除自己的内疚感,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成两类:禁欲、助人。禁欲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的付出,而助人则是只付出不接受,丽娜无疑属于后者。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4114 太好了,太需要了

      武志红老师的这篇文章看得好及时。
      之前老公说他元旦之后请几天假,想回老家,待几天再和公公一起回来。
      虽然之前我们有商量过这件事,但是今天早上老公说他请完假了,我一听他请假的天数,很惊讶:啊?回去这么多天?
      ……
      中午老公来电话,说你要是不高兴不同意,我就不回去了。
      我说你想回就回吧,只是我没料想这么多天。
      老公说那是请假的总天数,回去用不了那么多天。
      ……

      同意给老公一个人放假,我们看孩子,他自由,我们付出,他接受……那他就会有内疚感,就会想通过付出来补偿。
      如果他付出补偿,到时候,我安心享受好了。

      看到这篇文章,好及时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4115 哈哈,想到一件事

      寻版济南的课上,一位朋友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些礼物。
      寻版笑纳。
      朋友有点儿惊讶:我还以为你要跟我客气客气呢,没想到你那么自然地就收下了。
发表于 2012-12-2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真棒呢,谢谢丽丽的分享。
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口味那么重,
明白了自己现在口味那么淡,甚至闻不得肉味了。


[quote]孩子对重口味的贪恋,都是有原因的。
上次在济南,我对寻版说,我就是喜欢重口味,麻辣酸咸……寻版说,好好做情绪练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1 11:49 , Processed in 0.0272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