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不见他人非

看见就是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见他人非 于 2013-2-17 18:23 编辑

王人平:  http://www.37ct.com/thread-67042-1-1.html

孩子的行为往往就是对父母行为的反应。他们通常都是以父母的态度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当一个两岁孩子知道满地打滚父母就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为什么不?一个五岁孩子知道父母随时都会为他准备饭,为什么要按时吃?所以批评训斥孩子前,先想想:我做了什么,让孩子有了这种行为?

当我们责备孩子“为什么那么多缺点?”“为什么承诺了还会再犯?”“为什么玩游戏时不配合我?”时,先问问自己:“我们自己没有缺点吗?”“我们自己能做到‘不贰过’吗?”“三十岁和三岁,谁该配合谁?”如果把成人比作蝴蝶,那孩子就是青虫。蝴蝶能收起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但能要求青虫去飞翔吗?

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秩序、动力和能力?因为我们不够自信;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孩子整体的接纳和无条件的爱?因为我们缺乏自爱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因为我们缺少自尊。想要教养好自己的孩子,先从建立我们的自信、自爱、自尊,照看好自己的人生开始。

要了解一个孩子,我们必须在他游戏时观察他,在他种种不同的情绪下研究他。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偏见、希望和恐惧投射到他的身上,或是塑造他,使他适合我们欲望中的类型。如果我们不断地以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来判断孩子,必然会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中,或孩子与世界的关系中,制造出种种的藩篱与障碍

################################################################
批评训斥孩子前,先想想:我做了什么,让孩子有了这种行为?

感悟: 朋友,家人相处时,在指责,抱怨别人前,先想想:我做了什么,让对方有了这种行为?
任何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也许我看似没有做什么,但仅仅是我内心的钩子,
让对方在上面挂了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人平: 
父母首先要负起的是对自己的责任,只有我们安好,孩子才会好。如果我们都不能接纳和关爱自己,如何能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如果我们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如何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如果我们自己常常越界,如何让孩子分清责任?如果我们都不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要求孩子不发脾气?
发表于 2013-2-18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人平: 
孩子身上的性格特质被视为优点还是缺点,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思维方式。敏感与脆弱,细心与多虑 ...
不见他人非 发表于 2013-2-17 17:39


好,我也摘走啦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起心动念
昨晚在朋友家,孩子吃了一些东西,又端着盘子让我给她拿5个虾。那虾特别大,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吃这么多?开始评判孩子了。
其实从健康的角度,孩子吃那么多虾,可能真不好,但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太能吃了。

今晚孩子从朋友的生日party 回来,见我吃面条,也要吃。老公说:你不是吃饱了吗?怎么还吃?
瞧,我们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给孩子传递负面的评判:你怎么这么能吃。你怎么总想吃。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笑就是板脸?

孩子说过很多次我凶,即使我认为自己内心很平静的时候。
今天老公再次说到这个话题,说我不笑的时候,就是在板脸,
所以要尽量笑着说话,不管是对孩子,家人还是朋友。

我很晕。为什么我不笑别人就认为我在板脸?
是不是因为内心压抑了太多情绪没有处理,所以人看起来比较阴郁?
疑问中。
发表于 2013-2-1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留个微笑呗。

这话也留给我自己
发表于 2013-2-1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什么那么怕对方的沉默,为什么对方的沉默我就认为意味着我做错了,我不好。
童年的事情,关于这方面的没有记忆。长大后,就是以前自己不会说话,老说不恰当地的话,于是这样发出去的邮件,收到的就是沉默。形成了一种印象,沉默,意味着,我做错了,我不对。不见他人非 发表于 2013-2-15 20:00

刚刚跟一个好久未联系的好友Q聊了两句,结果没有回音了,就开始不自信了,跟自己解释她不回复的原因。很在乎她,深层次的还是在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怕自己做错了不被爱吧
记得初中时,她没写作业,想让我跟她同甘共苦,但是我不敢不交,也不知道怎么对她解释,就沉默,她说:“要是某某的话,她肯定陪我一起不交作业”。我觉得我比不上某某,不能算她真正的朋友,认为她讨厌我了,心渐渐的疏远了她。再碰到她不回应,就很怕自己哪里又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见他人非 于 2013-2-19 17:00 编辑
刚刚跟一个好久未联系的好友Q聊了两句,结果没有回音了,就开始不自信了,跟自己解释她不回复的原因。很在乎她,深层次的还是在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怕自己做错了不被爱吧
认为她讨厌我了,心渐渐的疏远了她。再碰到她不回应,就很怕自己哪里又错了
爱乐 发表于 2013-2-19 10:47


亲爱的,抱抱。我们都这么痛苦,纠结过,而且仍在痛苦,纠结中。
我们童年时,都没得到过无条件的爱,所以才这么纠结吧。
我们已经开始自我觉察了呢,真好。
我们的这些挣扎,痛苦,也给了我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动力,这也算一大收获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好

为了你好,所以我才骂你,打你,逼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真是强盗逻辑呢。
不过自己以前我就这么做的吗?
孩子不喜欢读经,我告诉孩子,我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大了会理解妈妈,感激妈妈的。
结果把孩子逼的咬指甲,不断清嗓子。

曾经一直很疑惑,为什么那次因为那么一点点的小事情,
自己那么大的怒气,控制不住地冲公公嚷。
现在明白,是他们那  “我们干涉你们,都是为了你们好” 的逻辑,
让我深深地愤怒,但这份愤怒被压抑了,没有被表达,
结果在再也压抑不住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出口,造成了对关系的很大破坏。

公公是个控制欲超强的人,
年老了,控制的方式也开始改变,那就是哭泣和病痛。
记得他们刚来的时候,跟老公半夜谈话,老公回房间后
一句话都不说,痛苦的躺那大喘气,
说自己不孝,逼得老父亲都哭了,让我相当的愤怒:
我们学佛,怎么就成不孝了?

再后来,婆婆动不动就说公公又心疼了,肝疼了----被我们学佛气得。
于是再大的愤怒,也要压抑下去,毕竟我们也怕真的把老人气出什么病。

老二出生后,公公对老大特别不满,
因为老大太有活力了,在家总是蹦蹦跳跳,不符合他的要求,
老二的打嗝,吐奶,他认为都是老大吓出来的
甚至说出 如果把老大送出去几天,老二保准就不打嗝吐奶了 的话
甚至不允许老大亲老二,认为老大力度太大(其实这是事实,但也不能因此不让老大亲妹妹阿)
而这一切,都是在  为你们好  的旗帜下进行的
记得那次找我们谈话,说了老大的问题后,我不高兴
他们很委屈:孩子都是你们的,我们还不是为了你们好?

公公年轻的时候也是打孩子的,想来也是在 打你是为你好 的逻辑下进行的

在 为了你好 的逻辑下,我可以任意的干涉你,强迫你,
你还不能有不满,因为我这么做是无私的,不为己的,
真的很有欺骗性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受

朋友批评孩子,我难受;
孩子在朋友家吃面条,没吃饱,朋友也不主动说再给下点,
我难受。
我难受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朋友才对孩子不够好,
于是陷入了自己不好的情绪中了。

其实面条的事情,孩子不敢主动说,当妈妈的完全可以替她表达,让
朋友再下点阿。关键在于,在当时,我也没有完全的接纳孩子,觉得孩子
吃的多,觉得孩子事多。自己都不接纳孩子,还指望谁呢?

孩子被批评,孩子是有些不舒服,但孩子也没我想象的那么弱。
孩子最关心的还是:妈妈你还爱我吗?
宝贝,妈妈当然爱你,妈妈愿意全然的接纳你,虽然妈妈自己做的不够好。
但妈妈一直在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多必失

做个好的倾听者,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
太习惯表达,评判,下结论了,
内心空不下来,自然听不到别人的声音,
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想法,看法。

说多了,又觉得这里没说好,那里说得不对。
其实就是不接纳自己吧,
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接纳自己的犯错误。

嗯,你就是这个样子,
说话不够好听,接纳自己吧,亲爱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茫

最近又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对孩子是不是太放纵了?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736

“说起全糖主义,我想起我多年前的腹诽。

话说当年,刚来李网的时候,有一个让我非常心动神摇的词牢牢地吸引着我,这个词就是——满足。

我们都是好孩子,都是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好孩子。生命中的那些缺失,让人对满足有着近乎咬牙切齿的向往和期盼。李网的爱和自由,将这种沉甸甸的向往和期盼瞬间点燃,慢慢地催生成了另一种对满足的执着。

我挽着袖子对自己说,“我自己没有被充分满足过,没关系,我还有孩子,我可以满足她。”(咳,我娃要是现在看到我那时的样子,肯定会夸我说,“嗯,是亲生的”)

没说的,当各种满足,各种爱,潮水般向孩子涌去,她很快就晕了。

她很容易被激怒,很难体会对方的感受,面对自己做不到的事,她显得很暴躁,她看起来并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幸福。

于是,我也晕了。

我问自己,“我付出的明明是一腔热血,可剧情怎么看起来越来越狗血?”(好吧,我承认我是看网络小说看多了) ”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说那腹诽。

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很典型的做法就是,不要对孩子限制得太紧,越限制越会激起孩子的要求,孩子特别需要的东西,只要充分满足她,孩子就会慢慢放下那份偏执。比如有些孩子特别爱糖,就给她很多很多的糖,让她买够吃够,孩子被充分满足之后,就够了,就不要了。

对于这个糖的例子,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版本,大体就是孩子第一天还十几二十颗的需要很多糖,后来慢慢就不要了。

我的腹诽在于,干嘛一次性给孩子那么多糖,就为了让孩子从此戒掉糖?糖那么甜蜜的东西,为什么要戒掉?让孩子慢慢地享受糖的乐趣不好吗?

有点中医常识的同学大体都知道,吃糖多伤脾,引起痰湿,也腐蚀牙齿。可适量的糖份,反而可以滋阴润燥,如果及时漱口,对牙几乎没什么危害。一次性地不限制地大量允许孩子吃糖,虽然是为了将来的斩草除根,但对孩子也将造成某种伤害。

除了这种无条件的,或者说无力又无奈的满足,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 糖的这个例子,总是让我多少有点迷惑,我们用充分满足这种方式给孩子的爱,到底是因为爱太多,还是爱太软弱?

为什么就不能安心地陪孩子一起,慢慢地走,去共同面对糖的甜蜜与糖的伤情,共同享受半糖主义的幸福和缺憾,而是要一次性地解决糖的困扰,企望从此高枕无忧呢?

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容易对孩子过于苛求严厉,处处设限。崇尚爱和自由的父母,常常以传统父母为诫,走入另一个误区,放弃为人父母该有的,对孩子的引领和督导。

其实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源于恐惧和担忧。前者是恐惧孩子不够好,后者是担忧自己不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文章挺好的,于是我又摇摆了。自己是没有正见阿,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恩,软弱无力的爱。不过自己起码现在很少对孩子内疚了,感觉心中有力量一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9:24 , Processed in 0.0217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