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三七生

教你学中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叹:三七老师的知识量怎么这么丰富,这得是一个怎么的积累过程?
鱼儿悄悄 发表于 2012-11-6 10:02



    知识量并不丰富,知识是现成的,只要有线索去索引就行,并不需要记忆的积累。需要的只是一个贯穿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发表于 2012-11-6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宗教发展到后来的哲学;哲学发展到今天的科学;用科学来证实。佩服圣者之所以为圣者,几千年前就已经把 ...
张雨 发表于 2012-11-5 16:42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文明可能是有断层的,传世的很多经典可能就是上古文明/其他文明的遗迹。而从另一个角度,传世经典包括易经中医,我猜测可能是古人内证之后形成的。
发表于 2012-11-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用心的看完了。                                                                                虽然好多理解不了,但老师知识面的渊博让人佩服。非常非常好的中医学习机会,老师辛苦了。  留着慢慢消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中医的角度


就像离开做梦者梦境将无处寻觅一样,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作为主体的观察者。正如科学从物质到原子的探索不断深入微观一样,作为观察者的中医采取的却是与此截然相反的观察角度。中医从一开始就是站在一个高度宏观高度抽象的角度观察世间万物的:

生气通天: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必见天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阴阳调和: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平阳秘: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谨和五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阴阳相对: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天地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云行雨施: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水火形气: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气味阴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阴阳应象: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不和: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阴阳之要: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多么高度的概括!正如科学探索到最后发现各种分子排列组合成的万物本质上都不过是原子电子量子一样,中医看万物也不过是阴阳而已。

阳化气,阴成形。气与形两个字,已经把物理化学所研究的一切现象完全包括。万物是什么?不就是物质(形)与能量(气)之间的不断转化形态吗?

至于阴阳,不过是气与形之间相对的状态而已。既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正如没有绝对的静止也没有绝对的运动一样,阴与阳是物质与能量之间不断趋于平衡又打破平衡的状态。

正是基于这种观察角度,才形成了中医对万病(阴阳失和)采取的调和阴阳的一致解决办法。病不过是形与气(结构与功能)之间阴阳相对失调的表现而已,药不过是具有各种阴阳属性的可以增减阴阳多少的媒介而已。

大矣哉!中医燮理阴阳之高度也。只要阴阳调和,又何病之有哉?

(待续)
发表于 2012-1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生黄芪 于 2012-11-7 08:15 编辑

中医,求于阴阳,在于平衡。
精彩。
知万物阴阳之性,知了取舍之时,得了平衡,是不是就能健康了?
发表于 2012-11-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0# 生黄芪

那是必须的!
发表于 2012-11-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有些难了,多看几遍
发表于 2012-1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得慢慢看,多读几遍
发表于 2012-11-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九州,五藏?
发表于 2012-1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先生的步伐开始学习,先打印出来
发表于 2012-11-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doudou 于 2012-11-7 15:28 编辑
什么是九州,五藏?
归航 发表于 2012-11-7 10:48

九州我理解就是把地按九宫分为8个方向外加中心。五藏应该就是五脏,不知道对不对。
发表于 2012-11-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发展到今天量子阶段,证明了器世间的阴阳性。而您说的“主体的观察者”还有阴阳之性吗?“主体的观察者”无形无相,如何体认之?
发表于 2012-11-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6# iamdoudou


    末学不这么认为,这里还在讨论宇宙的规律呢,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的规律。
当然对应到人体,五藏对应五脏。
发表于 2012-11-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发展到今天量子阶段,证明了器世间的阴阳性。而您说的“主体的观察者”还有阴阳之性吗?“主体的观察者 ...
张雨 发表于 2012-11-7 13:51

这个问题这样问我感觉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本质是一样的,也是没有答案的,如环无端,问题本身很符合逻辑但是就是得不出答案,类似于数学上的0分之几。
发表于 2012-11-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20:05 , Processed in 0.0270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