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3913 少谈方法,多引发思考——摘自王人平的微博

法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因人因时而异。一个人的良方,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所以我回复问题有个大原则:少谈方法,多引发思考。对成人和孩子都一样,真正的帮助是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思维上的启示,让他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自我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3914 如何助人

      记得之前我还说,我不喜欢王人平的微博的一点是,说教太多具体方法太少,我更喜欢谈具体方法的微博。
      今天怕是要推翻自己之前的这个看法了。
      就像大李如何拿走孩子手里的剪刀一样,面对成人或是孩子,如何给对方留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3915 我们偶尔就是喜欢爬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3916 带孩子清理内在空间

      摘自http://216.24.199.190/thread-69531-1-1.html

      禅音现场连线了潜龙学堂的王欣老师,请他为大家讲述教孩子们清理内在空间的经验。王欣他们把古老师课上教的清理内在空间方法带回了潜龙学堂,带孩子们做,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做完以后,在学习上、生活上,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已经成了潜龙的一门选修课,每天早上都有人选修。王欣给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
      1)开始做时小孩子可能会有负罪感,不敢对自己的父母等亲近的人做。这时家长要跟他说明,你现在针对的对象是虚拟的,不会对当事人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可以大胆的去做。
      2)最初的时候大人要带着孩子一起做,给孩子做示范。
      3)可以鼓励孩子“挤”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孩子会真的怨恨你。反倒是孩子把对爸爸妈妈的怨恨、愤怒等负面情绪清理干净了,放的更开,更爱爸爸妈妈了。
      4)做的时候可以出声念四句话:“我很生气!”“我讨厌你!”“打死你!”“滚!”。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3917 受苦

      听见隔壁孩子大哭,听见好像有家长呵斥。
      内心愤怒和难过。
      我常常因为一个念头而受苦,这个念头是:孩子们不该受苦。
      所以,即便我去帮助身边的人,我也总是带着这种愤怒、抗拒的能量,带着这个念头去做事。
      这种能量Hold不住,投射出去——
      1、变成对成人世界的指责。
      曾经在“听你,听我”上分享过一次,我和同学老公因为他儿子的事大吵了一架。
      结果可想而知。
      2、变成对孩子们的同情。
      一样对孩子们没好处,被同情的人,能量也被削弱了。

      这是我需要成长的地方,对受苦说: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3918 潜意识深处

      我想说的话可能是:我童年不该受那么多的苦。
      对孩子们的同情,是对我自己的同情。
      对成人们的指责,是对我父母的指责。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3919 受苦——摘自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微博

       你能够接受自己受苦,也能接受其他人受苦,比如说你的孩子或双亲。在有意识的受苦之中,转化就已然存在了。受苦的熊熊火光就转变成了意识之光。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2-10 13:54 编辑

3920 仍然可以去做

      仍然可以去做事。
      只是,带着对受苦的抗拒,和带着对受苦的臣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  

      受苦的人们能从你这里拿到什么?
      同情,还是不卷其中的共情?
      前者削弱人的力量,后者却给人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3921 是的!

      中午吃打卤面。
      婆婆舀卤子的时候,把卤子滴到装干果的果盘里,几撮干果上面都是卤子。
      看着真难受真揪心啊。
      对着我的难受和揪心说:是的!

      是的!

      很给力的两个字!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3922 摘自寻版的帖子http://216.24.199.190/thread-69530-1-1.html

      当一个人习惯于用思想下结论的时候,他很容易就认为自己知道了,得到了一个封闭型的答案,自以为是。
      当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或者他人的感受上的时候,很容易变得谦卑——因为感受实在是很难描述的东西。但这个又正是最活生生的东西。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因为人就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机械的死的,可以用一个封闭型的结论定下的。
      感受还让人变得开放,灵活,有生气,有创造力,有热情。



      搭车秀一下自己之前总结的:只见道德(思想)不见人。
      我们原本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3923 反思反思,自己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感觉

      在我当着孩子的面儿呵斥老公的时候,我给了孩子什么感觉?
      你爸很差劲?你爸不应该这样?你不应该受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3924 被看见

      我们那么渴望被看见,哪怕只被一个人,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被真正地看见。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3925 摘自伯特.海灵格《谁在我家》

      当夫妻其中一方在另一方面前表现出父母般的威严、企图去教导、促进和帮助另一方时,爱就会受到束缚。每个成人都经历过被教育,被教导的过程,无论想怎么样重复这一过程,都会对爱造成伤害。所以,可以想象到,如果伴侣中的一方受到的只是小孩那样的“礼遇”,他就会像小孩那样用反叛家庭的方式从亲密关系中挣脱出来,并在这关系之外寻找自由。因此,亲密伴侣的权利冲突大部分是因为一方用对待小孩或对待父母的方式对待对方。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3926 看见,听见——摘自新世界-灵性觉醒的微博

      当你看着孩子,倾听,碰触或是帮助他们做一些事的时候,你要保持警觉、定静,完全地临在,除了当下时刻的本然面貌之外,不期盼任何其他的东西。这种方式会让你创造一个属于本体的空间。在那一刻,如果你临在的话,你并不是一个父亲或母亲。你就成为倾听、观看、碰触甚至说话的那个警觉、定静和临在。
发表于 2012-12-1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68# aliliya


    我家就是这样,老公总想教导我,可是我就不想听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2 10:21 , Processed in 0.0321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