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3-19 13:58 编辑

1527 累

     《今天》第23分钟女主角对池敏说了一句:因为你这样,所以你爸妈很累(潜台词是,我也因为你很累),我现在明白你爸妈是什么心情了……
      就像《皇帝的新装》里夸奖皇帝新装如此如此漂亮的大人们,他们也会为孩子说的“皇帝什么也没穿”而感到累吧。
      欺人,自欺,虚假的和谐与美好……

      累,是因为不一致,其实他们知道真相的,只是没办法面对。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3-19 13:59 编辑

1528 为什么

      为什么,池敏的家人,爸爸妈妈哥哥,都看不到池敏的痛苦?!
      只要名校只要成绩只要还活着,孩子就OK了是吗?
      最亲密的人,近在眼前的人,看到她的痛苦——为何又是如此之难?
      因为他们自己的心是麻木、封闭的吗?是自欺和痛苦的吗?

      这并不是一个个例,乃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池敏的爸爸妈妈哥哥里,我最讨厌她的妈妈,很像《死亡诗社》里最终自杀的那个孩子的妈妈。(去年孙瑞雪老师公益演讲的时候曾经播放过那个片段)

      此刻很感谢我妈妈,每次在其他亲人不理解我和哥哥的时候,她都坚决替我们说话、为我们发声,总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好幸运。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3-19 08:49 编辑

1529 生气的时候临在(给朋友的回帖)

      亲爱的,和你分享一下
      我之前有段时间也是这么做的
      生气的时候,强迫自己把注意力从愤怒挪开,转向观呼吸或者内在身体之类
      以为这个是临在
      后来在老师的课上跟老师也核实了这个问题
      这个方法相比迁怒,当然是好多了
      但这个不是临在
      在愤怒的时候,有意识有觉知地去感受和体验愤怒,或者表达和释放愤怒(好几个老师的方法其实也是这样的)
      才是临在
      有意识有觉知是很重要的,否则变成无意识的发泄,又是一个误区。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1530 寻版,紧急call

      本周四想约你谈一个情绪问题,如果时间可以,可否回话,谢谢:)
发表于 2012-3-19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2-3-19 09:05 编辑
什么是宽恕,什么是原谅?如何才能真正宽恕,如何才能真正地原谅?
aliliya 发表于 2012-3-18 12:16

    心中不再有恨才是真正的宽恕。
   
    恩恩怨怨都是过眼云烟,哈哈,我又说大话了,因为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就我自己而言,时常都有反复,但终归是在不断进步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00# 只管耕耘

赞师兄!
诚实面对事实,和在需要手术的刀口上缠了一层纱布,差别很大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1531 对不起——一件事情的结束

      在完形心理学中,“对不起”意味着一件事情的结束。
      《今天》里,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受害者家属无法原谅,有时候只是在等一句“对不起”。
发表于 2012-3-1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网页里面对电影的评价大概了解了一下剧情,没什么兴趣继续看。

    谈谈我对这种事情的理解: ...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3-18 09:15


看了这段回复心中豁然开朗。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1532 咖啡壶没有收起来(摘自《喜悦无处不在》P214)

      我三岁的双胞胎孙女汉娜和凯尔西,打开厨房的橱柜门,拿出了最奇妙的宝藏:锅、平底锅、调羹以及一个咖啡壶的内芯。几天后,我注意到那咖啡壶仍然在外面,我很高兴她们留下了一点她们好奇和自由的痕迹。我的家装饰得十分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现在,这咖啡壶,我喜欢它添加的效果,你永远不知道谁是你的室内装饰师,直到他们出现。当我把咖啡壶放回它原来的地方,藏在台面下的柜子里时,我并不怀念之前的效果。家总是装饰得恰到好处。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3-19 09:29 编辑

1533 你不可能让人们变得有道德(摘自《喜悦无处不在》P176)

      你不可能让人们变得有道德。有没有我们的法律,人们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并且他们将会做他们要做的事。记得禁酒令吗?我听说那是一些有着良好意愿和道德品质的人批准通过的,他们只是想把我们大家从酒精的诱惑中拯救出来。当然,它失败了,因为清醒只能来自内在,你无法强迫人们清醒、正直或友善。你可以说“你不该”说到你的脸色发青,可他们反正还会去做的。
      最好且唯一的方式,是自己做个榜样,而不是把你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过去我曾试图通过告诉我的小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喜欢什么不该喜欢什么”,来让他们变得有道德。我在困惑中试图做个好母亲,我以为那是让他们成为好人的方式。当他们没按我的意愿去做时,我羞辱他们或惩罚他们,并相信那是为他们好。因此,实际上我教他们的是去违反我的规矩,但小心别被逮到。我教导他们,想要我们家安宁,就得偷偷摸摸或者撒谎。很多我教导他们不要去做的事,我自己就做过并从未向他们承认,其中的一些,即使当着他们的面我也仍然在做。我期待他们不去做这些事,仅仅因为那是我说的。那一点用都没有,结果只能是困惑。
      二十年前,我失去了我的小孩,我认识到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我。如今,当我的小孩问我他们应该怎么做时,我说“亲爱的,我不知道”,或“在类似的情况下我是这样做的,我觉得不错。你可以永远放心,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在这里倾听并永远爱你。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并且,亲爱的,你不可能做错。我可以向你保证这点”。我终于学会了告诉他们真相。
      认为你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是令人痛苦的,那完全没有希望。当你认为你需要保护他们时,你在教导焦虑和依赖,但是当你质疑你的想法,学会如何不在心里插手你小孩的事时,你们家终于有了一个榜样——一个知道如何幸福生活的人。他们注意到你做事有条有理,你很快乐,他们开始跟随你。你曾经教给他们所有他们知道的与焦虑和依赖有关的东西,而现在他们开始学习不同的东西,学习什么是自由。这是发生在我孩子们身上的事情,他们眼里不再有很多问题,因为在一个没有问题的人面前,他们无法坚持任何问题。如果你的幸福取决于你小孩的幸福,那让他们成了你的人质。我想我会跳过他们,此刻就幸福,这要明智很多,这叫无条件的爱。
      在我不可能知道什么对我的小孩最好时,我为何要给他们建议?如果他们的所作所为带给他们幸福,那正式我想要的,如果那给他们带来不幸,那也是我想要的,因为从中他们学到我永远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



      想起上上次读书会讨论的: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感?道德感只能来自一个人的内在,无法强迫人们清醒、正直或友善。
发表于 2012-3-1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98# aliliya


  《当下的力量》91页有讲到临在的状态,里面有个小实验很有趣。
发表于 2012-3-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06# 沉香屑

临在状态

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你一再地说临在状态才是关键。在知性上我了解,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经验过它。我纳闷的是它是我想的那回事吗?还是完全两码事?

它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你既不能思考临在,心智也无法了解它。了解临在就是处于临在。

你可以做个小实验。闭上眼睛对自己说:“我想知道我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然后就戒慎戒惧地等着下一个念头。要像一只守着老鼠洞的猫一样。看看什么念头会从鼠洞里边窜出来?现在就试。

怎么样?

我等了好久才窜出一个念头。

完全正确。当你处于深刻的临在状态时,你就从思想里解脱了。你万念俱息,然而却处于高度的警觉中。你有意识的专注——沉落到某一个层面的那一刻,念头便蜂拥而入。心智的杂音又回来了;你便失去了宁静。你又回到了时间里。

据闻一些禅师为了测试门徒的临在度,经常出其不备地赏以当头棒喝。相当震撼!如果门徒能像耶稣对临在所做的比喻一样:“把他的腰腹束紧,把他的灯点亮。”也就是全然临在,处于警觉状态的话。他就会察觉到师傅溜过来,而及时地阻挡他或者闪开。万一他挨了棒子,那就表示他沉溺在思想里。也就是不临在,无意识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保持临在,有助于你往内在扎根;否则你就会拥有大量动能的心智,像湍急的河水一样,把你任拖进激流里了。

是这段吧,贴出来.
发表于 2012-3-1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24# aliliya


    认同!有时以为忍过去了,可是会突然因一件事,一个瞬间的诱发发现并没有忍下去,而是掩耳盗铃以为自己没听到就没声音似的,结果越积越多情况反而变严重了。
发表于 2012-3-1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30# aliliya


    一直如此,将来也会如此,这让我想起一部禁书:《来生不做中国人》,有些话很刺耳,但却是实话。
发表于 2012-3-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喜悦和自在是来自于和负面情绪相处的能力,和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的能力,并不表示我没有负面情绪和烦恼了!"
丽丽你贴这句话很好耶,让我觉得成长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10:09 , Processed in 0.02787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