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思考, 记录下来, 春季和秋季感冒的不同.
春季水汽从下往上升, 遇到了阻力, 比如寒湿, 就变成雨雪;或者是天气温度还是很低, 水份到了体表, 遇到冷空气, 就停留在肌肤内, 现象是鼻塞, 头重, 身体的温度下降, 身体会自动产生大量的热量来弥补这种失温, 就发烧了. 治疗的方法, 应该帮助水份上升, 所以要用桂枝, 苏叶类外散的药, 把肌肉和皮肤的水份发散开来. 如果中下焦寒湿重的, 当然要用理中, 附子之辈.
还有一种人, 小孩比较多, 或者时气是暖冬和暖春, 春季一到, 如开了塞的热水瓶, 拼命往外冒热气, 身体为了弥补这种损失, 也拼命在产生热量, 大汗, 口渴, 高烧不止, 就是所谓的温病. 要做的就是要把管道出口变小, 身体的机制慢下来, 酸药最好, 就有了乌梅白糖水. 觉得白虎汤类还是不要用的好, 得不偿失.
秋季则相反, 秋季的时候水汽从上往下走, 走得慢了或者遇到阻碍了, 这时候天气突然降温, 变成雨雪, 会有和春季类似的感冒现象, 但是治疗上却不能把重点放在发表上, 而是降下, 让水汽顺利地往下走。这时候需要用凉润的降阳明的药,还有一些利水的药。秋季用柴胡类也比较合适,柴胡有降的作用, 也有疏通的作用。这时候身体热比冷多的,口渴的, 可以用白虎汤;利水的五苓散类这时候也很有用。
女儿有年得寻麻疹,秋季在树林里玩, 突然降温,浑身发疹,就是水和热郁积在皮肤下面,下不去也上不来, 后来用的是四逆散好的。但是后来有年春夏之交发疹,四逆散却不管用了,用的是三豆汤。大概就和气流的走向不同有关系。柴胡可以降散, 黄豆利水还补中气,利于升。
秋季麻桂类则要慎用或者用量极其少,或者搭配凉润药物,比如麻杏石甘汤。以前我也用过桂枝理中汤加麦冬治孩子咳嗽, 但是麦冬量要大于桂枝。我上次用少了麦冬, 咳嗽是好了, 但是老出虚汗,来年春天才好。当然中焦不通的, 还是要用去寒湿,用四君子汤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