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贶晟

小儿病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连山

下眼脸青前面一谈,亦是导致孩子咳嗽的判断表准之一,后期详谈。另外肚脐有时痛,眼角额上有 ...
贶晟 发表于 2013-1-16 00:03

期待老师连续讲完,不要讲一段时间或者是几段就不讲了。谢谢。
发表于 2013-2-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连山 于 2013-2-6 09:43 编辑

三、运用外用方法小儿推拿,外用贴脐(附子理中丸贴脐治腹泻,桂附地黄丸贴脐治尿床,通补丸贴脐治多动),将中药打成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用姜调后弄成药饼,用艾温之。
这个里面用艾温之没看懂,怎么个操做法?
另姜枣茶可否做为调脾胃的?
发表于 2013-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2-1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关注,由于春节回老家没能及时更新希望大家海涵,祝大家新春快乐,近期将整理更新希望大家关注
发表于 2013-2-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2-1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希望老师多写些食疗方面的调理之方以便寻常百姓家敢于易于操作,用药方面毕竟涉及加减辩证没有一定中医基础不敢轻易用之。谢谢!
发表于 2013-2-2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儿子五岁半,刨腹产生的。他脾胃一直不大好,吃饭慢、不多,便干燥且两三天一回,夜里睡不实翻来覆去,有时早起鼻梁两侧靠近眼角的地方发青。我是新手,盼望各位老师能指教我一下。
发表于 2013-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学习的妈妈


    这种情况是脾胃受伤,可以喝点粥慢慢调理,小米薏仁红枣一周后应能见效,如不效请
qq372036258联系适当调理就没问题,千万别在喂凉东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诊断

本帖最后由 贶晟 于 2013-3-3 20:00 编辑

小儿诊断
小儿科,古代又叫哑科。因为孩子的思想认识还比较娇嫩,还没成熟到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病情感受,因此是比较棘手的,并且身体所有的地方都是比较娇嫩的,用药比较难掌握。对于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做出及早的预防和治疗,中医受传统文化影响,讲究援物比类,由表及里推理方法研究疾病认知疾病,为了大家孩子健康成长作如下简介
一、手指三关诊断 小儿有病令人怜,全仗医生仔细观。令人抱出光明处,先将面部用心看。

额属心兮颏属肾,左肝右肺两腮前。鼻乃脾经为主宰,五经辨色要心虔。

白者气虚黄有积,赤者为热青主寒。鼻塞声重伤风重,眼下青色主饮痰。

口唇赤白阴阳判,赤者胃热白者寒。虫积唇内生白点,疳气鼻燥体态干。

有痛啼哭总不止,有积襁褓不耐烦。抱出贪凉欲赴冷,此乃内热使之然。

若是当风即畏缩,必是伤风与阴寒。鼻冷疮疹耳冷热,遍身发热是风寒。

手足心热口发渴,纹沉食积是真诠。若是下午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稍头冷,便是惊风一例看。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一定是伤寒。

中指微微独自冷,定然麻痘恐相缠。复看指纹记歌诀,浮沉色气审的端。

要看指纹风气命,三关内推细心研。三关寅卯辰部位,病之吉凶在此间。

初起风关病无碍,气关纹现恐缠绵。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命难全。

指纹何故浮然样,邪在皮肤病易蠲。忽而关纹沉沉状,已知入里病盘旋。

身安脉纹红黄色,紫脉为热红伤寒。青主惊风白疳疾,三关见黑命恐难。

伤食弯外青兼紫,脉纹弯内是风寒。腹痛纹入掌中里,色淡气弱禀先天。

关纹滞涩皆因积,邪遏阴营卫气连。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病何迁。

复诊掌后关中脉,浮沉迟数审的端。七至八至为数热,四至五至为迟寒。

浮脉主表病在外,沉脉主里病内潜。数脉六至腑有热,迟脉三至主脏寒。

浮而有力风与热,无力气需宜培元。沉而有力痰食积,沉而无力气滞间。

迟而有力痛难禁,迟而无力是虚寒。数而有力本实热,无力疮疡恐熬煎。

若要分别阴阳证,气息冷热用手探。口中气热小便赤,舌黑必燥下为先。

气微便清手足冷,参芪桂附妙如仙。再看胸腹坚与软,虚实此中可细参。

脾胃本虚中气弱,四君六君选用焉。此是儿科真妙诀,神而明之世称贤。


虎口,在大指次之间。初生及未满三岁的小儿,得了疾病,可以根据食指内上廉所显露的脉络形色,来诊断病情,这就是诊虎口三关。一般是男孩先看左手,女孩先看右手。食指近虎口的第一节叫风关,第二节叫气关,第三节叫命关。正常的指纹形色,是红黄隐隐可见,倘若发生变化,则指纹的形态、颜色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看指纹的方法。应把小儿抱向阳光充足的地方,医生用自己的一只手把握住小儿的食指尖端,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轻轻的从命关向虎口的方向推去,目的是促进气血的流通,使指纹明显易见,然后再根据指纹的颜色、部位、形态进行诊察,指纹深红紫暗的属于邪热内郁,纹色浮露而潮红的是外邪初入,病在肌表;若纹色淡红莹亮,多是中气怯弱营卫不充,证属虚寒的表现;纹色黄的,病在脾胃;纹色黑的,是一种中恶的症候;纹色发青的,多是惊风抽搐;纹色发白的,又多属疳积的病症。
    指纹形色只见于第一节风关的,病浅易治,现于第二节气关的,病较深重,纹色上侵到第三节命关时,病势深而难治。若纹形弯曲,颜色发紫的是主伤食内热的症候;颜色发青的多的被人或走兽所惊吓;颜色发红的多系被水火或飞禽所惊吓:颜色发黄的多是被雷电所惊吓;颜色发黑的多属阴痫病症的表现。还有纹形圆长,像长珠样的名曰“长珠纹”系饮食所伤的症候:纹形一点红色像流珠之状的,名曰“流珠纹”,多是内热之证。还有纹形上尖长而下微大像蛇去之形的,名曰“去蛇形”,主伤食吐泻证候;上微大而下尖长像蛇来之形的,名曰“来蛇纹”,多属疳膨食积之证。还有纹形如弓,弯向中指,称为弓里纹,多主感冒外邪的证候;纹形弯向拇指的称为弓外纹,多属痰热内盛的现象。还有纹形斜向中指的称左斜,多属外伤风邪:斜向拇指的称为右斜,多主外感寒邪。还有纹如悬针形或枪形的,主痰热内闭的证候。若纹形直透三关,射甲透指的称“通关射甲”。这是一种肝木亢盛、脾气大败的现象,比较危险
二舌诊,

有些孩子太小或者还听不懂话,不让看舌头,怎么办?堵鼻子,但千万不能捏鼻子,孩子的鼻子很硬,一捏就疼,哭闹,这时候用大拇指轻轻的堵住鼻孔,马上孩子就要张嘴呼吸,另外四指最好放在额头上,一是借力,再者可以固定住大拇指,这样就可以用轻轻的力量牢牢的堵住鼻孔。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通过以上辨别孩子的症状,就能知道是什么证,这样选择中成药或食疗就会对孩子没有伤害了,而且会疗效大大提高

发表于 2013-3-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有多一位高人。
发表于 2013-3-4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手纹的,我见过我们家一郎中看过,虽然她和她老公是开的中药铺,但和西医一样,也给我家只有两三个月的宝宝开小儿阿莫西林,虽然只开了两小包,唉,我妈一定要给小宝宝喂,以前我也不懂,也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发烧
  人之身体非常精密,毛孔(汗毛孔,九窍)开合是为了使人体不受外邪侵袭,等我们身体过于闭了这就是所有毛孔关闭内里不合,产生热即发烧。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2.伤食: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孩子出汗太多,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6.药物中毒: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退烧不当的误区



 1、抗生素:发烧是体内正邪较量,抗生素好像原子弹放在战场,两败俱伤,烧虽退,后果可想而知。不是所有发烧都是有炎症,60%的发烧不能使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病情转化、体内菌群紊乱、抵抗力下降、器官粘膜受到损害等综合问题增加,最后无法治疗。而很多家长还以为是自己宝宝得了奇怪的病开始就无法治疗呢。



 2、点滴:稻草垛里的谷子太热了,是铺开散热还是用水浇谷子好?点滴就是用水降温的方法,500ml凉水加到血液里,温度降了,病却深入体内,心肝肾都要为这500ml凉水承担巨大压力,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冲垮。温度降了,但病还是不好。



 3、冰镇:除肺的呼吸外,皮肤也在呼吸,受外邪侵犯无法呼吸的时候就发烧,汗出烧退,乱用冰镇,反而帮助外邪阻止皮肤呼吸,邪气不出,攻入五脏六腑,病情变化加重。



 4、乱服中药:中药副作用小,但用错一样造成病情恶化,发烧有很多情况,虚寒火燥都可以引起感冒发烧,虚寒用凉药,反而寒彻入骨,不可收拾,所以必须辩证施治,不要轻易用药。



 5、退烧药:退烧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下降,同时也促进汗液增加排出,这样很快降低体温,但免疫系统被麻痹,无法知道身体出现毛病,完全不抵抗,使外邪在体内积存,也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中医观点之小儿发烧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由脾胃虚弱,上咳嗽痰多,感冒发烧,下腹泻便秘,营养不足,贫血等各种小儿疾病。而使用抗生素对脾胃的伤害极大。很多宝宝经常感冒发烧,而且一病就要打点滴、抗生素才能治好,其实长此以往,反而大大损害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小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案例:



 宝宝13个月,非常健壮,感冒咳嗽,上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吃药不见好,后打点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发烧持续7天,后一直咳嗽,流鼻涕,迁延一个月,诊断为喉炎,其间吃消炎药,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桔红丸一直不好,嗓子哑哭不出声,无食欲,体重急剧减轻。看中医,诊断虚寒之症,开汤药以健脾胃,促食欲为主,停止消炎药,3天后,嗓子好了,只剩流鼻涕,多喝水吃饭,1周病好。



 感冒是万病之首,要特别注意,感冒发烧开始,是体内免疫系统和外邪激烈斗争的时候,应当以增强免疫能力为主,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将双方一起杀死,也严重破坏体内其它机能,本来没病的部位也因免疫破坏而受外邪侵害。乳珍就是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免疫力的产品。小儿感冒之初,辨别虚实寒热,正确用药,很快就能好,用药错误,迁延不好,病情还会不断复杂。其它病情严重也要想到脾胃是小儿根本,注意首先调理。



小儿发烧用药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感冒的症状,一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感冒一般分为三型: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一般不重,但喉咙发痒。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治疗时采用疏风散寒之法。中成药可以选九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



 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尿黄。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大便通畅。



 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大汗出,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 伤食发烧,孩子腹胀,多动,厌食可用附子理中丸或肥儿糖浆。
  淤血 发烧:孩子扁桃体发炎,舌红有点,可用血府逐瘀颗粒。虚劳发烧:自汗盗汗活动出汗,玉屏风颗粒就能调好,惊吓发烧:不安害怕,小儿七珍丸。小儿疹子,非专业不好辨别,先不介绍,以免伤害到孩子。
      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不要急于退热。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



  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③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小儿发烧发热时的饮食调护



小儿在发热时一般都会食欲不振,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小儿发热时,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这时食物在胃肠道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而长时间停留在胃肠道,使患儿产生一种饱胀感。



小儿发热时怎么进行饮食调理呢?



  发热患儿的饮食护理应以摄入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原则。



  如汤类: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绿豆汤等,可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又可清热、解毒,也易于消化吸收。



  如水果、蔬菜类:西瓜汁,具有清热、解署、利尿作用,可促进毒素的排泄;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鲜苹果汁,可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还可以中和体内毒素。



  总之,小儿发热时要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和小儿的生活习惯来安排,如在小儿发热时食欲不振,不要勉强喂食,要尽量补充水分。应尽量少吃肉类、巧克力和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的东西。另外,在热退初期,也不可喂食过饱,以免食积发热。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咳嗽
      小儿脏腑娇嫩,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临床可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塞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
     小儿咳嗽常见易外感寒邪最为常见,这种情况伴随感冒出现,流涕,头疼,发烧等根据情况一定要分清寒热燥湿等症辨证论治,一般不超七天就好;另一种情况就是被医院所害,误诊为哮喘,乱用抗生素、激素后出现反复不好,这种情况由实转虚,一切寒凉之象,这是在调理就是少阴证,非补肾不好,用时要一段时间,桂附地黄丸、参桂理中丸等,还有阴虚的一等要辩证仔细,口臭,烦躁坐卧不安等;最特出情况食积,积食成痰,阳明不降,有肺咳出,这时晚上加重,伴有厌食,多动,口臭等症状,可用婴儿健脾散,肥儿糖浆,鸡内金散调理

    1.用拇指推脾经、肺经各100次。

    2.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掌心内八卦处,作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

    3.用中指在天突和膻中穴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2分钟。

    4.用手指点揉肺穴、咳喘点、胸腔呼吸器区,每穴点揉2分钟。

    5.用拇指推大鱼际区100次。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饮食疗法

    1、风寒咳嗽: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3)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2、风热咳嗽:特点是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1)二汁饮:鲜藕汁、梨汁等份,生服。

    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次。

    3)葱白梨汁: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4)丝瓜花蜜饮:洁净丝瓜花10克,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盖焖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5)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6)蜂蜜萝卜汁:白皮萝卜1个,洗净,挖空中心,将蜂蜜100克装入,置大碗内,加水蒸熟服。

    7)红皮萝卜洗净(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麦芽糖2~3匙,搁置一夜,将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饮服。

    8)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
发表于 2013-3-9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这就是我要感谢初连辛医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9:49 , Processed in 0.0294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