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嘉静

我所理解的中国教育(徐健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第一次听徐老师的《声律启蒙》就被那美妙的声音折服了,特地去搜了一下,方知徐老师为吟诵竟不要命似的奔波劳累,有张他在车上熟睡的相片,一派天真儒雅。

后来跟嘉静学徐老师的《渔家傲》《橘颂》,更觉其浩然正气,超级喜欢。今又得看老师好文,不禁泪下。老师一片赤子之心为吟诵,为教育,令人感动,肃然起敬!
发表于 2013-1-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连花落都感伤,鸟鸣都欣喜,试问这样的人会害人吗?这就是修身。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

一个孩子,他会每天自己作诗教育自己,调整自己,抒发自己,提升自己,你作为父母,还担心什么?为什么中国儒士不自杀?现在可以有答案了。
    而且这种形式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自己的感情的回味,而且还是一种创造,是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吟唱,而且还那么美,那么好听……天下哪有如此等好事?而让我们中国人得着。是不是应该再次感谢孔子,感谢屈陶李杜,感谢我们的祖先。
==============================
感谢我们的祖先!让我们一起学吟诵吧。
发表于 2013-2-2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
发表于 2013-3-2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更详细地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大家分享对《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 徐健顺 》的体会(1),一共九部分。

原文:现在我们的教育场所,叫做school,教育形式,叫做education,老师叫做teacher,学生叫做student。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不传道。学生不是古代的“生”。生者,所以学道修身安民也。
(嘉静的体会:了解清楚什么是“师”,什么是“生”,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择师之眼。最近在看《曾国藩家训》,看到曾文正公写给儿子的信,很感慨,亦父亦师的曾文正公,给儿子讲的都是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并没有叫他如何赚钱如何当官。)

原文: 一百年前,中国的教育不是这样的。从一百年前上溯到三千年前,中国的教育从来不是这样的。我们古代的人才,都是私塾官学系统教育出来的。
(嘉静的体会:虽说现在有不少私塾,但是却遭到很多的诟病,古代私塾的孩子是每天读经8小时吗?是离开父母住到私塾里吗?是朗读吗?这篇文章里都会讲到。推荐给做私塾的老师们。)

原文:如今,最后一代读过私塾的老先生,还有一些尚在人间。我和我的团队,这些年来到处拜访这样的老先生,询问当年的教育情况,采录当年的读书方法。昨天有人问起,那些老先生都是怎样的人?我郑重回答:不是现实中的人。和他们面对面坐,恍若隔世。他们吟诵的时候,会哭。他们和你一见如故,亲如家人。他们不顾年迈体衰,总是倾囊而授,或又拄杖带我们寻访他人,从未提报酬、版权,也从不怀疑我们是骗子,也从不担忧我们是文盲。他们都会随口作诗,儒经道藏,更是信手拈来。吃饭的时候,能为你解说每一道菜的来龙去脉。走路的时候,能为你指点每一处地方的历史 变迁。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术药材、拳理兵法,都通一二。他们历尽苦难,死里逃生,却都达观开朗,笑对人生。他们是“士”,周坚老师谓横平竖直立于大地,他们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气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气节不是一个架势,恰恰是亲切,是温柔,是可爱。
(嘉静的体会:我有幸见过一两个读过私塾的老先生,他们确实如徐教授所描述,“非现实中人”。我曾拜访上海的陈以鸿先生和陈英明先生,他们都80多岁了,对一个拜访的后辈,都亲自到楼下接,走时送到大门口外。他们温柔亲切可爱,不由得你不心生敬意。同我们一起去拜访陈以鸿先生的一位同学,七尺男儿啊,出来后忍不住哭了,被老先生的气节,被老先生的气度所打动了。我真的懂,那是这个时代所渐渐消失的东西,留不住了,我们都深深的遗憾和叹息。)

原文:我们也认识一些会吟诵,但没有读过私塾的先生。这些先生或从家传,或从学堂、大学,或像我一样从采录习得吟诵。这些先生,就感觉是现实人物。这其中的差异,也难以说清,但就是感觉不同。所以不是吟诵使人不同,而是传统教育使人不同。
(嘉静的体会:不是吟诵使人不同,而是传统教育使人不同。真的!就是这句话。)

原文:您教语文,教文学,教历史,教文化,只要是中国的,是不是就该了解一下古代是怎样教的。您是家长,是学生,是中国人,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古代中国人是怎么教育出来的。我们现在不想了解,是因为我们以为知道,以为没有价值,以为古人就是落后。章太炎先生说:目学变耳学。对历史的认识从亲眼见到变成了道听途说。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身边寻访一下读过私塾的老先生,亲身感受一下你以为知道的那种陌生。
(嘉静的体会:很多人在读经,但是没有深入去了解传统教育究竟是什么。也很多人在批判读经,他们更加不屑去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吟诵只是一个敲门砖,只是一条钥匙,通过吟诵进入传统文化吧。我们已经离开很久了,好在还有吟诵这条路可以走。)

第一部分分享完毕。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我对《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 徐健顺 》的体会(2)

原文:我们采录到的吟诵人,有一些是农民,有一些是妇女。他们并不是文人,可是会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我们总以为,古代劳动人民是不识字的,是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事实恐怕不完全是这样。
(嘉静的体会:我的外婆是半文盲,但是我从小听她吟唱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的《朱子家训》,据说小时候在农村念过半年的卜卜斋,想是村学之类)


原文:中国民间的居住形式,虽然也有依附豪门卖身为奴者,然而其主流,是宗族聚居。……一个宗族能聚居,其中一定有富裕者,否则都是穷人,一定会流离失散了。富裕者或者宗族长老、大户人家,有三件必做的事情:修路、建祠、兴学。族有族学,村有村塾,家有家教,这是中国教育最基层的单位。
(嘉静:读这样的文字,真是心生向往。修路、建祠、兴学,由宗族的长老带着大家做这样的事情,那种人和人之间的交融就变得密切起来。)


原文:上学的不只是男孩,也有女孩。古代也有女馆,专教女生的。也有专门给女孩读的蒙学书。我们采录到的吟诵调,有的先生会分男调女调,教男生是一个调,女生则是另一个调,比男调要温柔细腻。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都是要上学识字的。
(嘉静:在我看来这是对女性的尊重,民国的时候还有男女校,建国后要男女平等就取消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因材施教是平等,有教无类是平等,不是吗?现代男女越来越趋向中性化,男不男,女不女,可叹啊!)


原文:中国古代的文盲率大概是世界上最低的。……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旋即废止读经,政府只承认新学堂的学历。私塾大批消失,而新学堂却一时寻不到教师。新学堂一时难以建立,建立起来质量也没有保障,而私塾已经大量 消失,结果是两代中国人,大批失去了受教育机会,文盲率一下子上升了近一倍


原文:以前,不是这样的,古代的中国人,大部分是识字的,所以这个国家,叫做文明古国,这个地方,叫做天朝上邦。

(嘉静:读这样的文字,是会哭的!是会心疼的!因为失去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来。就如我,没有学吟诵之前,古文也看不懂,诗词也看不明白,初高中学古文的方法是直译,买一本译文狂抄交功课。学生很糊涂,老师也不清楚!因为根断了。)


原文:族有族规,门有门风。家族和家庭的教育,是代代相传的,是由父母和长辈口传心授的。……家教、门风,是教育的一个基础。
(嘉静:去看《曾文正公家训》,去体会一位父亲是如何把家教、门风,敦敦教诲给儿子的。)


原文:古代的教育,其目的是树人。把高洁的品格和文化的特质注入一个人的生命。从诵读经典到诗词文赋、琴棋书画,从理性到感性,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在进行人格教育。教育出来的人,可能成绩不好,但人品首先要好。这样的人,为世所敬重,并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这样的教育的结果,是绝大多数文人的身上,有一种气节,一种精神。在任何地方,中国人都会团聚在这样的人的周围。


原文:如果这个社会要想实现和谐幸福,就得发展林立的道场。现在我们有村庄、有小区,有居委会,有文明办,这些都是很好的条件。但是仍然没有道场。以前的宗祠也许不适合现在,但是道场应该是永存的。中国的道场从来就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所有的居民都是学生。这里没有神仙鬼怪,也不讲利益竞争。这里会讲健身养生,但也会讲舍生取义。这里以人格教育为主旨。所有的人也都是同学,学道的同学。

原文:什么时候中国的每个村庄和小区都有这样一个道场,什么时候大学有这样一个师资专业,什么时候农村大学生愿意返乡做一名道场老师,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叫做小康社会。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我跟好多人说过,也尝试过,但是,好遥远啊。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做这件事吗?

(嘉静:有人愿意一起做这件事吗?)


原文:在古代,文人儒士,就是一方民众的主心骨,一方水土的保护神。识字的人就是精神文化的集中所在。读书的人就比不读书的人要更有品格、更有气节。民风剽悍不管用的,城高水深不管用的,技术先进不管用的,人品的教育是最顶事的。古代的教育,主要是儒家教育,儒家的教育,是修身为本的。
若不明白这些道理,下面所讲的古代教育方法,就仅仅是技巧了。

(嘉静:得明白儒家的教育是修身为本,才好开始学习古代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啊。修身,修身,是修自己的身。若把这些修身的方法变成强迫孩子学习的标尺,就又出问题了。)
发表于 2013-11-2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太有启发性了。谢谢分享啊!!
发表于 2013-11-2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静师兄的体会也说的很好,希望继续分享
发表于 2013-11-2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越读越精彩。
  
  社会大课堂,学堂小课堂。对古代学堂细节描述很详细很丰富。
发表于 2013-11-2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2-2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慢慢看
发表于 2015-3-1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多闻学堂就在秉承徐教授的心得,希望恢复传统的私塾教学模式,以吟诵为手段,以心的教育为原则,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希望有缘分的人参加啊。
发表于 2015-10-2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woyeah 于 2015-10-27 16:09 编辑

在三七网混了五年,竟然今天才看到它,真是大宝贝啊!!感谢楼主

徐老师有没有类似王财贵教授那样的持续学习之机构组织或出版物吗?能指导父母们实践他的传统文化教育的
发表于 2016-2-2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北京立馨

文理兼修了,厉害!
发表于 2016-2-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健顺老师有博客吗? 谁知道的,搞个链接过来。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1:45 , Processed in 0.0246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