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童年的经历
时光倒流到大约40年前,爸爸经常到外地演出(他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妈妈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几年前她曾对我说:“我下班回家累得不想多说一句话,你又特别老实,所以经常是家里整晚没一点动静。真好!”我自己对幼时的记忆很少,但从妈妈的话中不难看出我错过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自己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即将代表学校去市里面参加竞赛。后来,老师担心比赛项目不仅包括笔试,有可能还有“看图说话”。因此,某天我被老师叫到讲台前,面对全班的同学进行“看图说话”的测试。现在回忆当天的事,只记得我没有说出一个字,也就是以沉默而告终。至于老师愤怒的表情、同学们的奚落等等好像都模糊了。当然,竞赛肯定没去成,好像最后的比赛项目并没有“看图说话”。
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英语老师是妈妈的朋友,我就当上了英语课代表。当时的教学方式基本以老师讲、同学听为主,但我的英语老师比较前卫。一天,她要求同学们对某段课文进行情景练习,鼓励大家勇敢上讲台来。开始,只有二、三个同学举手,并成功地进行了互动。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坐在下面的我知道自己作为课代表应该第一时间配合老师,但却一直在做激烈地思想斗争,直到有一半的同学都练习过后,我才迟疑地举起了手。当然,老师的目光根本将我排除在外,最后也没有喊我的名字。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批评加鼓励了一番。几天后英语课上的情景互动,我第一个举起了手,比较沉着地走出教室,然后敲敲门,喊着:“May I come in ?”(我能进来吗?)老师很满意。
沈阳亲子课之后,我一直在记忆的深处挖掘着,试图找出我不敢发言的原因。上面这些事情就是这样慢慢忆起来的。很奇怪,我在陈述童年的这些应该令我不快的往事时,很冷静,像局外人在讲述于己无关的经历。其实,我的内心很想和丽丽一样,说到伤心处能大哭一场。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