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bay

对汉族计划生育的配置措施-应对中国老年化刻不容缓(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保险,其实就是传销,   本来是个空头支票,完全依靠没有退休的那部分人的缴纳的钱来支付已经退休这部 ...
粘豆包 发表于 2012-6-3 07:59


我认为保险本身是现代社会好的制度,但很难执行,比如过去三十年交的,全给人挪用了

另外社保体系,能否长期维持,也是一个问题

传统的家庭,家族养老体系不应该被摧毁
发表于 2012-6-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够GP的,老外在想着怎么让自己生存,我们在想着怎么减少人口,同样只有一个地球,同样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个自私到残酷,一个无私到让人无语……
发表于 2012-6-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哀..............
发表于 2012-6-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17年前入养老保险如今每月领2元

1995年,家住浙江台州椒江区的黄大伯月工资只有70元,他花了200元“巨资” ...
bay 发表于 2012-6-3 05:13


这个事情我家也有的。不过是我婆婆当年月工资十几块钱的时候,花巨资300元,给我老公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好像是交20年还是咋的,等到我老公退休以后可以每月拿200元/月的养老钱。当年听说每月可以拿200元,是多么巨大的一笔钱啊。
如今过去了20年,200元/月的养老金就是个笑话了。
发表于 2012-6-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再想买保险的事了!
发表于 2012-6-4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叹息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12-6-4 19:37 编辑

这些"学者"如此来误导国家决策,你真的相信它们是如此纯洁,不是美国的间谍?
这些文人很贱,一二万美金就可以出卖一切.
还有,X族与汉八旗的后裔控制了中央台,广电部,教育部,它们梦想着中国灭亡之后,它们可以东山再起,可以控制一切权力.好多识字或不识字的人,不知哪儿得到消息,一厢情意地吹嘘什么外来的一切都会被"汉化",真是死不知脚冷.



看今天的解放军报:
·军报:解放军信任胡锦涛 国内有敌对势力


------------------------------------------------------------
社科院景天魁:老龄化有利于社会稳定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1年05月20日 18:02 共有2条点评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顾问

  一是扩大内需。养老产业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该产业的量是巨大的,比如很多高科技可以应用到这方面来,创造养老机器人在家里给老人提供一些服务等,都是巨大的产业。在经济上创造最大的产值,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是增强社会稳定性。老年人经验多,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不大愿意冲动。老年人占一定比例以后这个社会可能更加容易比较稳定、容易沟通。从社会管理方面来说,老年人比较遵纪守法,社会经验比较多一些,行为比较有束,不容易冲击界线。

  三是传承人类文明。人的平均寿命长,对于人类文明积累和传承在文化方面有及其大的优势。人类早期的时候寿命很短,一代一代的文明都来不及传承,影响文明进步。人类的寿命长,积累的时间长,传承的时间也长,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加速。

  景天魁认为,老龄化社会并不是危机,反而对将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从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由史以来都没有过的奇谈怪论都被当作国家的主导思想进行宣传

注意这只土狗是美国回来的


---------------------------------------------------------------------------
李小平: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
2007年04月03日
  
李小平: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


  李小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1982年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88年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和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200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从事人口与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从事人口经济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育经济学理论、人口与生育政策、老龄人口与老龄化问题、劳动力市场、产权问题及国企改革、政治理论与政治体制改革等。

  4月2日-4月8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李小平。----编者按

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     4月3日  星期二

    李小平/文

  《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结构》

  -----兼论中国的两个百年人口目标

  摘要

  本文选择了人口结构的四个主要方面:人口年龄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来分析说明,与主张通过放宽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的结论相反,坚持从紧控制生育从而进一步减少生育数量并早日进入减少人口总量的进程,恰恰是优化人口结构的必由之路。

  人口性别结构部分以剔除单独成篇(见本专题下4月2日文章:《放宽生育政策必然加剧性别失衡》

《劝君莫虑老龄化》

劝君莫虑老龄化,劝君多思自动化。
手持遥控来种地,如今不再是神话。

《霹雳一声震天吼》

霹雳一声震天吼,人口老龄化君莫忧。
现代化生产靠科技,拖拉机能顶百头牛。

《母骡的现代化意识与生育观及人口观》

虽然我不能生育,我却一点不着急。
母妈纵生百匹仔,不如半台拖拉机。

  近些年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有人甚至认为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根据有关预测,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14年将达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会在一定时期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另根据联合国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预测,201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13.73亿,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8.1%。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14.78亿,65岁及以上人口大约为3.34亿,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22.6%。

  但在一些人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忧心忡忡的同时,我们又看到,在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人口仍将以为800-1000万的巨额数量继续增长,也就是说,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我们的总人口仍在膨胀。

  那么,到底怎样判断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与许多杞人忧天者不同,笔者以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恰恰是一件大好事,它会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并将产生多方面有利的社会经济效果。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福音,也是世界的福音。

  一、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有些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学者,将人均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养老能力的关系问题抛到一边,完全不顾中国劳动力大量过剩的事实以及仍将长期潜在过剩的趋势,直接将人口老化等同于人口老化危机,大呼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1.人口老化与人口老化危机

  十多年前,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有学者撰文认为人口老龄化将使社会养老负担不堪重负,有人甚至认为中国面临人口老化危机。这一判断我以为是完全没有人口经济学根据的,且完全忽视了人口技术经济学原理。必须明确:人口老化不能直接与人口老化危机同义而语。人口老化是一个人口统计学概念,它只是表示一个人口群体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的一种趋势;而人口老化危机则是一个人口经济学概念,它反映的是由于人口老化而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小于劳动力的真实需求,从而造成一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甚至使人均国民财富难以继续增长的结果。

  由于劳动力潜在过剩程度不同,同等程度的老龄化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效果就会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在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0-50%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劳动力真实短缺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人口老化并没有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短缺,那么人口老化就只不过是人口老化,而不存在所谓的危机,且这种老化恰恰是一种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以中国为例,大家公认中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过剩和长期的潜在过剩,“三农”问题和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和头疼的问题。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恰是一个逐渐消除劳动力过剩的过程,自然也就是加速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

  劳动力的真实需求可以表述为“使劳动力人均产出达到最大化的劳动力需求总量”。根据这一标准,中国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无疑都存在着大量的过剩。

  在第一产业中,如果按照现有农业机械普及能力来对劳动力与土地进行最佳配置的话,显然在许多农村将十几户甚至几十户的耕地归于一户来耕种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也即是说,按劳动力人均劳动生产率最大化来配置人均土地规模,则中国最多只需现有劳动力的十几分之一就足以了。

  在第二产业中,就现有资本技术对劳动力替代能力而言,该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中也有一部分是属于过剩劳动力。以采矿业为例,中国一方面存在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化采矿业,另一方面又存在遍地开花的大量劳动密集形的矿业开采,劳动条件和安全措施都很差。为什么不采取相对资本密集型的开采经营方式呢?显然是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致使劳动成本很低之故。

  在第三产业中,劳动力真实需求小于实际就业人口的情况就更加突出。林立的大小店铺和到处拥挤的小商贩所反映的,无非是一家店铺可以卖出的商品由多家来提供,一个摊位可以卖出的东西由八九十来个甚至更多的摊位来分摊而已。

  总之,只要比较一下中国13亿人的GDP远小于美国3亿人所创造的GDP,再回顾美国在生产中国目前数量GDP时人口要远少于3亿之历史,就可知按人均产出潜在最大化的标准,中国目前真实的劳动力过剩和发展型的潜在劳动力过剩数量是多么的巨大。

  根据有关预测,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73亿,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为9.39亿。由此预测可知,即便生育率进一步降低,中国在未来50年的劳动力人口都会大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这些国家劳动力数量的总和,甚至接近等于这些国家的总人口数量,而GDP却不敌美国一国。那么,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推动资本对劳动力的潜在替代能力来说,我们有什么必要忧虑老龄化趋势呢?中国在未来100年绝对不会存在劳动力的真实短缺,从而也就不可能发生人口老化危机。

  2.老年保障能力取决于人均劳动生产率而非抚养比

  有些学者经常用劳动人口对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之提高趋势来表示老龄化将使劳动力养老负担加重,以为从4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年人变为1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力养老负担加重的过程。这种养老负担计算法完全忽视了资本对劳动替代的潜能,没有弄懂一个社会提供养老金的能力取决于人均劳动生产率而非劳动力人头数。一个用拖拉机和收割机耕种100亩土地的劳动力与20个用牛和镰刀经营着100亩地的劳动力相比,哪个能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一万个用手工采矿的劳动力与100个用自动化设备采矿的劳动力哪个能够提供更多的养老金?一个雇佣100人年销售额为10亿元的大型超市与1万个年销售总额为10亿的小商贩谁能提供更多的税收?一个人均GDP4万美元需供养的老龄人口比例为40%的国家比一个人均GDP5000美元而老龄人口为20%的国家哪个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假如现在有两个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一模一样的中国,一个在200年内始终保持在13亿人口,另一个在200年后降低到5亿,后者无疑老龄化程度大大高于后者,但哪个中国将具有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存环境?结论应该是很明显的。

  我在农村调研时,多次向不同地区的农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村明天有90%的户数飞到别的国家去了,你们认为剩下的人口的生活会怎样?绝大多数农民的回答是:那就太好了,10家的地给一家种,买台拖拉机就行了,生活的改善肯定是飞速的,那时候,就是给个城镇户口也不要。这表明农民已充分意识到了农村人口过剩对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极大制约。

  其实,“三农”问题最本源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如果中国农村家庭户在一夜之间有一大半飞到美国去了,中国还会有“三农”问题吗?那时就该是美国来头疼“三农”问题了。而且,农业越是机械化,劳动强度就会越低,能够工作到高龄的老年人就会越多,需要抚养的人数和平均抚养的年限就越少。

  农业领域如此,其他领域同样如此。一个轮大锤的工人50岁就可能干不动了。一个按电纽操作汽锤的工人干到65岁甚至70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超市里的收银员之工作有多少70岁的老年人不能干呢?

  所谓现代化,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用更多的机械与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力来生产财富。美国为什么能够用3亿人口生产出远高于中国13亿人口所生产的GDP?说到底,就是美国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它得以用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来创造财富。在资本充斥、科学技术和自动化日益加速发展和推广的时代,一些人却在一方面强调中国要发挥劳动密集型生产优势,一方面又因忧虑老龄化而提出放宽生育政策,这种学问是否作得有点滑稽呢?

  毋庸置疑,在人口潜在过剩条件下,加速人口老龄化恰恰可以减少社会的养老负担。道理有三:一是因少生而减少了抚养未成年人口的负担,这笔节约的养育费用就可以用来作为养老金。二是用资本密集型替代劳动密集型生产,可使更少的劳动力在提高自己收入水平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也就是可使更少的劳动力能够养活更多且生活得更好的老年人;3)可以提高老年人就业比例,使更多愿意工作的老年人可以工作到65-70岁甚至到80岁(将来可以尽量扩展老年人半日工作制、半周工作制和半年工作制)。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如果人口学者和经济学者承认资本密集型生产是比劳动密集型生产更为优化的生产方式的话,那么,加速人口老化显然还是一项加速优化资本与劳动结构的关键措施。

  3.加速人口老龄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保障水平

  在忧虑人口老龄化并主张通过放宽生育政策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学者中,没有一个就缓解老龄化与加速老龄化两个不同的选择到底哪个更有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分析或判断,但却不知究竟根据什么而得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使未来社会养老负担不堪重负的结论。更令人不可思义的是,有的学者一边写文章估算中国劳动力过剩数量并多方探讨如何为过剩劳动力寻求出路,却又一边论述人多鸡多论并主张放宽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有些因老龄化顾虑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的学者,常常用有些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和养老保障金紧张来说事,认为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养老金的短缺,这是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几十年来都是经济上不断增长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国家,并没有因为低生育率而导致经济总量下降。因此,所谓养老金缺口实际上不过是社会再分配政策方面的不合理所致,这种再分配政策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老年群体占用了本可以用于老年人的社会资源;二是部分老年群体过多占用了本可以调剂给其他老年群体所使用的资源。所以,如果一个人口逐渐老龄化的国家并没有出现劳动力的真实短缺,或者人口总量的减少可以加速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那么,所谓养老金的短缺问题就是伪问题,因为这种短缺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来解决。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老龄化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养老金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有人将养老金目前的状况归于生育率降低所至。但是,如果要做这样的判断,那么,就需要论证:如果日本在过去的某一段期间,生育率高于实际发生的水平的话,会使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目前状况。但我们至少可以断定,如果过去20年内日本的生育水平高于实际发生的情况,不但无助于养老金的积累和老年人的福利,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因为这20年内相对多生出来的人绝大部分不仅不创造财富,而且需要占有社会财富。也就是说,劳动力人口将会因扶养更多的孩子而减少可能提供的养老金积累。由此,可以说,至少在这20年,实际生育率相对于更高水平的生育率而言,可以更有利于老年福利的提高,但这须要将这部分养育相对多出生人口的钱至少部分地征到国家手中并用于老年人。

  我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表示,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人口经济情况相比,日本人口从长远看应该至少减半。即便日本经济不再有任何增长,人口减半也可使人均GDP提高一倍,且生存环境会大大改善。出席会议的一些学者包括好几个日本学者表示同意我的判断。

  4.中美人口与经济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人口为3亿,中国人口已超过了13亿。美国的GDP在12万亿美元以上,人均4万多美元。中国GDP按汇率计算大约2万多亿美元,人均不到2千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最多也到7万亿美元,人均5千多美元。

  中国曾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但如果仅仅是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那么人口如果仍在13亿以上,人均水平也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想在人均水平上赶上美国,那么,即便美国经济总量不增长,中国的GDP也须达到52万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目前全世界GDP的总和。而美国的GDP如果增长一倍,那中国要在人均水平上追赶美国就需要达到104多万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除非美国不再发展,否则,如果中国人口不减少,要想在人均收入水平上追赶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如果真的想在人均生活水平上追赶美国,减少人口总量无疑是唯一的出路。

  根据中国与美国间人口与经济的比较,笔者提出了两个百年人口目标:100年后,争取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之间,200年后降到3-5亿之间。根据人口预测,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立即降到并保持在1.5的水平,那么,100年后,中国人口就会降到8-10之间。因此,我坚决主张:1)中国在实现人口零增长前绝对不应调整现行生育政策;2)中国在未来百年之内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总和生育率控制在不高于1.5的水平。

  这两个百年人口目标的提出是有技术经济学依据的。根据美国学者的预测,美国人口在100年后不会超过5亿。就算中国今后100年在生产力的技术方面完全按照美国过去100年的发展道路重新走一遍,那么按美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标准也最多不过需要美国的目前的劳动力数量而已。而如果中国从今起100年后正好等于那时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也最多不过需要美国那时的劳动力数量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无法重走美国已往一百年资本与劳动之有机构成演变的道路,惟一的障碍就是人口太多。不妨发挥一点想象,假定中国一夜之间有10亿人口按随机原则飞到美国去,那么,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何等的变化?将会具有何等的美学色彩!而美国将陷入多么尴尬的境地。毋庸置疑,许多发展中国家只有加速人口老龄化,从而早日使人口绝对下降,才更有助于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想一想澳大利亚700多万方公里而人口不足2千万人尚且不欢迎移民,我们难道有必要担心未来劳动力的短缺吗?

  总之,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不断提高的原理,通过中美人口与经济的对比,可以坚信,在人口和劳动力大量潜在过剩的状况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必然是一个加速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替代劳动密集型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加速人均GDP提高的过程,从而也就是更有利于老年人福利的过程,也就是老年人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机器红利的过程。

  在此,笔者再一次向所有因忧虑老龄化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的学者提出挑战:希望你们论证,相对于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从而加速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你们所主张的放宽生育政策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方案,在未来100和200年的期间内,会更有助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三、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还可以加速优化其他多种人口结构

  保持低生育水平并力争进一步降低总和生育率,意味着减少人口总量的增长,意味着早日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意味着转入负增长后加快减少人口总量的进程。所有这一切,都将促进促进其他人口结构从目前的极端不利状态向着相对优化的方向前进。

  1.减少人口总量可以加速优化人口产业结构

  根据国际一般公认的标准,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在20%以下才能算完全进入了工业化社会。我国目前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但农村人口却占总人口的60%左右,农业劳动力则占到总劳动力的50%。这三个数字表明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农业人均土地资源太少。这从美国农业劳动力只有2%却耕种着比中国几亿农民更多的土地可以有深刻地感觉。因此,减少农业人口无疑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根本措施。减少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办法有二,一是转移到其他行业,二是减少生育。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事业无疑在这两方面都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方面城市计划生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开拓了空间,另一方面农村生育率的降低也为早日实现农业人口和劳动力总量的大幅减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中国人口总量不减少,那么,即便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降低到20%的水平,农业劳动力的总量也还是要等于美国劳动力总量20多倍的水平,且农业人口本身也将大致上等于美国总人口数量。因此,在人满为患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农村生育数量从而早日实现减少中国人口总量的进程,无疑是加速减少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比重的重要措施。道理很简单,即便中国第二和第三产业产保持现有规模不变且不再增加也不再吸收农业人口,但若农村人口通过减少生育而使自己减半,也自然相对提高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全部产业中的比重。

  2.减少人口总量可以加速优化资本与劳动配置的结构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理论揭示了资本对劳动替代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资本密集型生产在三个产业中都占居主导地位。美国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超过了工业的水平,美国农业机械化已有的程度预示了中国农业领域资本替代劳动力的巨大潜力。根据在上文老龄化一节中的有关举例分析可知,在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农村通过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加速向人口总量自然减少的进程,无疑会加快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加速户均耕地规模,加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3.减少人总量可以加速优化人口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在此指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的比例。在初等教育普及之后,教育结构逐渐优化的标志首先应是高中日益得以普及,其次是高中生毕业后升大学的比例日益提高。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显然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国初中毕业后读高中和高中毕业后能够读大学的比例太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大幅扩招已达21%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仍然是很大的。

  中高等教育入校生比例低有历史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同时伴随着人口过快地增长。对于给定的人口是无可奈何了。从未来的角度看中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无疑,如果中国能够立即停止人口增长,则显然不论家庭和政府就都可以将节约的那部分本须用于新增人口的投资添加到中高等教育上去,从而加快人口教育结构的升级。

  4.减少人口总量可以加速优化人口的地域分布结构

  人口地域分布包括城乡分布和地区间的分布。地域结构分布的优化至少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二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更加适合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农村少生人口自然就等于提高了城镇人口的比例,从而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就人口地域分布来说,中国由于人口过多,一来导致大多数地方特别是许多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太高,二是迫使相当数量的人口不得不居住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域特别是山区。在发展经济加速城镇化的同时,通过逐渐减少人口总量,就可以将更多居住在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域的人口早日迁居出来,并可使人口密度较高地域的人口加速低密化进程。

  此外,减少人口总量还可以:1)加速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优化耕地与林牧地的比例结构;2)加速提高养老、医疗、残疾等各项社会保障覆盖率,优化各种社会保障的有无结构;3)加速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之社会化集中照料的比例,优化社会化养老照料和家庭养老照料的比例结构;4)加速减少贫困人口从而加速提高中产阶层的比例,优化各种群体间的收入分配结构。

  总之,由于从人均收入提高潜能来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都大量潜在过剩,因此,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并早日实现人口负增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加速提高人均占有资源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进程。而人均占有资源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为加速优化各种自然要素结构的和谐或优化、人与自然各种结构的和谐或优化、人与人各种结构的和谐或与优化提供了日益坚实可靠的物质保障。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最重要的结论:在有效防止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降低生育率来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从而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争取早日实现人口零增长、逐步减少人口总量,显然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伟大事业。从而,所有主张放宽现行生育政策的主张无疑都是在破坏中国这项伟大的事业,因此,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生育政策的唯一选择,就是在确保防止出生性别比上升的前提下,坚决贯彻现行生育政策并尽可能进一步降低总和生育率。

  为了使当今和未来的中国人深刻理解中国生育控制的必要性,更加坚决地毫不动摇地将生育控制作为中国的百年大计。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大国间的人口、经济、资源、人均收入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于2002年提出了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100年后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之间,200年后降到3-5亿之间,以使中国届时进入到最富裕国家的行列。我坚定地认为,这是我们中国重新迈进世界一流国家的必要条件。

《梦里又登黄鹤楼》

梦里又登黄鹤楼, 江山美景喜心头。
花繁树茂房屋少, 草绿天蓝鹿鸟稠。

鹦鹉洲边游客惬, 烟波江上钓翁悠。
风吹稻舞千重浪, 无尽田园不见牛。

这是我想象的中国在人口降低到3-5亿人口的环境美学境界.
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子孙后代着想,立志只生一个孩子吧!

        点击进入
李小平专栏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包括对汉民族的仇恨


----------------------------------
程恩富(满族程佳氏):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消灭中国过剩人口


     2009年9月6日,深圳卫视《22度观察》栏目以《 “银发浪潮”引发的思考》为题邀请了王鑫海、李小平两位嘉宾对中国人口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短暂辩论。辩论中,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小平说:

    “我认为中国越是加速老龄化,我们就越能消灭这个过剩人口,解决三农这个过剩农民的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的教育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有利于“消灭”中国的过剩人口、尤其是过剩的农民人口,中国人口被“消灭”到美国人口的3亿水平,这才是中国人口最理想的发展状态。

     这也是李小平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叫好的原因所在。

     李小平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认识,早在2007年他就在《科学决策》2年第2期发表了“人口老龄化并非危机”一文,称老龄化不不是危机。此外李小平更写有《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鼓吹老龄化对中国是有利无弊,是大好事。

     事实上,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叫好的不止李小平一人。

     程恩富也曾说,“ 这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呼声很大,似乎老龄化社会来了就是狼来了,可怕得很。我认为,老龄化社会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老龄化社会是好事情,最好早点到来。现在出现老龄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中国20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多人口,否则,那当然还是年轻化,那中国的问题就更多、更难解决了。如果哪天中国城乡真的都进入了传统指标设定的老龄化社会,那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水平高了,寿命长了,这是大好事。传统指标设定的老龄化状态到来,也标志着计划生育工作搞的好。”

     李小平、程恩富是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叫好的两个典型代表。其出发点基本相同,那就是老龄化有利于中国人口加速减少,从而彻底解决中国存在的所谓人口过剩问题。

     在他们看来,人口问题就是人口的多少问题,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减少人口、减少过剩人口。

     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过剩论喧嚣一时,计划生育人口学随之诞生。人口学的本质被简化为人口数量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在计划生育体制内的另外一些人口学者也存在更清醒的认识。

     2007年于学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不是使生育水平越来越低。” “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为了调节人口再生产,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互相促进。 ”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但是与人口高速增长不相协调的是经济发展的相对之后。先是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政策错误,导致社会生产的畸形发展,随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发展战略则进一步迟滞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到80年代初,当国家重新回到经济建设正轨后,出现了严重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与其是人口再生产自身的的问题,毋宁说更是物质再生产滞后,没有与人口再生产相匹配的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在国家重回经济建设正轨后在一段时期内给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个国策。

     然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中国人口过剩论喧嚣一时的时期内,也正是“过剩”中国人口为中国引进外资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开办企业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中国劳动力人口丰富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正是二战后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所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

    李小平、程恩富等一方面把中国人口自身的再生产看作是一种“过剩”,意欲以严格的计生政策“消灭”这些过剩人口,另一方面整个国家却在丰富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带动下享受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好处。



    人口老龄化真的像李小平、程恩富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程恩富所说,“现在出现老龄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中国20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多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使得中国社会进入“未富先老”阶段。李小平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有利与中国人口世纪性的向着3亿数字缩进,那时候中国人将充分享受人口缩减带来的种种好处。

    老龄化真的像李小平、程恩富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对于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计生人口学家田雪原曾经自豪的说,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用了100年时间,而中国的人口的老龄化只用了30年时间。

    既然把老龄化问题进行世界性对比,那我们就看看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看看他们是不是像李小平、程恩富那样在欢呼老龄化人口时代到来,人口减少将会给世界带来福音?

    关于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已经带来和正在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这方面的报道可谓俯拾皆是。

    2009年09月11日《世界新闻报》在一篇题为《人口老龄化拖累日本经济》的报道中称,“本次全球经济衰退再次暴露了困扰日本经济的结构弱点:过分依赖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内需疲弱、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存在障碍。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日本人口结构的失衡。人口的老龄化不仅压缩了日本劳动力大军的规模,而且也影响到了消费市场。自1999年以来,日本15岁以上的劳动力人数减少了2%,同期65岁以上的劳动力增加了19%,而25岁至34岁的劳动力减少9%。 ”

    2009年04月09日中国新闻网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未来十年老龄化对发达国家影响超过金融危机》指出,然金融危机是目前全球头等大事,但长期来看,老龄化社会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会更大。文章指出在许多国家,由于退休开始向中年人口大军招手,政府一直面临着成本高昂的人口结构转型。文章援引IMF的报告指出:“虽说这场危机(金融危机)造成了庞大的财政成本,但至少在发达国家,长期财政偿付能力面临的主要威胁仍来自不利的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




    在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危机,这种认识不是人口学家强加的观点,而是这些国家面临的严峻事实。
     即使不直接把人口老龄化是做一个危机,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论述也绝少像李小平、程恩富等把人口老龄化看作是人类社会的“福音”。
     2007年在法国图尔召开的 第25届世界人口大会上,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几年来,许多欧洲和亚洲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非洲国家也开始显现此类问题,与会学者普遍担心人口老龄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曾毅指出目前许多国家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老人问题,这些国家的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继续降低人口增长?

  

    在李小平、程恩富看来,中国的老龄化作为中国和世界的福音,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消灭中国的过剩人口。因此,程恩富在继续鼓吹在中国实行更严格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李小平则对中国在数个世纪之后人口降到美国水平宝乐观态度。

    但是,对于其他人口老龄化国家来说,他们面对本国人口老龄化,在人口政策措施的事实行动上更有说服力。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都采取了扩张人口政策。有的放宽移民政策,通过移民扩大本国劳动力人口缓解老龄化压力,有的直接采取鼓励刺激人口生育政策提升本国的人口生育水平。

    2007年在法国图尔召开的第25届世界人口大会上,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办法,与会的各国专家也提出了多种方案。他们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一些国家提高生育率,因为低生育率是造成这些国家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提高老人退休年龄是缓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让部分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可缓解老年人比例过高给社会造成的压力。再次,对于一些条件成熟的发达国家来说,实施国际人口迁移政策无疑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办法。此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

    提高人口生育率、增加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首选方案。

            
    李小平、程恩富“中国人口老龄化福音论”的背后是什么?



    无视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不承认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李小平、程恩富等计生人口学家在人口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已经走上了认识的歧途。

    李小平、程恩富等计生人口学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认识和主张为什么会与人口学界的普遍认识、与人口老龄化国家解决人口困境采取的政策相去甚远?



    第一、李小平、程恩富等人口学者的人口学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偏离。他们的人口学研究已经是一种“计划生育人口学”,而不是人口学本身。他们的人口学研究面向的不再是人口,而是计划生育。从计划生育角度看,计划生育就是要降低人口生育率,从而降低人口,因而,在她们看来,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将使更比比例的人口加速死亡,从而有效降低人口的总数量。

    第二、李小平、程恩富等计生人口学家把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简化为人口数量问题。在李小平、程恩富等计生人口学家看来,计划生育根本目的就是减少人口,而且人口越少越好。无需引经据典,同样处于体制内的人口学家于学军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他在一次采访中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不是使生育水平越来越低。” “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为了调节人口再生产,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互相促进。 ”

    第三、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李小平、程恩富等计生人口学家的谬论提供了支撑。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主要是“养老”的经济问题。反观中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机制尚不健全。一方面农村大量居民尚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于这部分人群国家在社会养老问题上没有直接的经济担负。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农村居民养老在范围上有所扩展,但是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显然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水平,在这种城乡二元体制下,即使更多的人纳入社会养老体系,其经济担负也可能不是一个严重问题。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体系的广泛建立,城乡差别的逐步消失,这种廉价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即使不能形成城乡整齐划一,也将是巨大的财政支出,其经济困境也将逐渐显现。

    提高人口生育率,继续增加劳动人口,降低抚养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可惜, 李小平、程恩富等计生人口学家基于以上第一、第二两点认识目前他们不会认识到提高人口生育率的长远社会意义。
发表于 2012-6-5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皆有可能!它们想这么做的,但是还没敢说
发表于 2012-6-5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新闻终于第一次看到了"敌对势力".

木已成舟, 不已晚乎?!

看来美国的《十条诫令》不是说说而已!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50年代初就开始草拟一套内部代号称为《十条诫令》的行动计划,企图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矛盾、传媒工具到武器装备等方面动摇中国年轻一代的传统价值观,进而达到颠覆中国政府的目的。



  中国侨务系统《华声报》前日报道,《十条诫令》是中情局极机密文件《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修改多次。



  《十条诫令》其实是中情局颠覆中国政府行动的十大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再鼓励他们进行性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
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了。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毛泽东早就指出:“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中国右派改革精英与美国中情局遥相呼应,积极一一落实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任务:



一、不进行姓资姓社的争论,盗来“猫论”大肆宣扬,打造一个物欲横流、人人争利的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被藐视,除了快快发财,青年人视一切为乌有。



二、在解放思想的噱头下,否定毛泽东思想;在“接轨”的幌子下,宣扬西方衣、食、住、行、乐、教等生活生存方式,使国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价值观。



三、在主流媒体的诱导下,青年人对政治、对国家大事毫无兴趣,转而迷离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聚焦于体育、享乐、色情、娱乐、游戏中,陷入对超女超男、周杰伦之类的崇拜中不能自拔。


四、充斥于媒体的大量无厘头论争销蚀了人们的是非观念,不再有共同认知。



五、丑化开国领袖毛泽东,竭尽污蔑之能事,谣言满天飞。



六、蔑称毛泽东不民主,而后顺理成章地宣扬西方民主观。



七、以子虚乌有的中美“两个老太太”做荒唐的对比,鼓励超前消费。股市大幅缩水,股民积怨。



八、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春秋大梦中,摧毁了曾经完整强大的重工业体系,自毁长城。



九、在“猫论”、“摸论”、“先富论”、“发财致富论”、“有奶就是娘论”、“经济决定论”、“补课论”、“科技万能论”、“消费论”、“及时行乐论”、“剥削有功论”、“私有制效率论”等构成的“特色”理论体系中,普世价值被高调吹弹,道德资源荡然无存,雷锋精神被公开嘲讽,共产主义理想弃之如敝屣。



十、在“911”事件后,中国“万里赴戎机”,赴美国勤王,成了配合美国反恐的积极分子,结果,美国借反恐之机成功地在中国周边布局,我们可能的敌人被武装起来。



可见,在毛泽东时代美国做梦都想为而不可能为之或不敢为之的事情,在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教派的里应外合下,美国佬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


兰德公司是美国政府的智囊库,该公司1999年6月向美国政府提出美国对华战略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



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的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


这些图谋,在毛泽东时代比登天还难,但在改革开放中美国终于美梦成真---大家可以想想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发表于 2012-6-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作诗 :#经济解释#人社部暗示要将领养老金的年龄延迟到65或68岁,可见社保基金入不敷出是多么严重。当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七十来岁,规定68岁领取,恐怕有的人交了一辈子社保最终只能领取冥币了!社保庞氏骗局的本质还不够清楚了吗?那些还在鼓吹企业应该为员工购买社保的各路良心们,你们是真的蠢还是良心被狗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有的人交了一辈子社保最终只能领取冥币了! ...
粘豆包 发表于 2012-6-7 18:50


很震撼.

幸福开始远去.........

深圳医保:累计缴费需满25年 断3月缴费清零

    正文
    我来说两句(5672人参与)

2012年06月08日01:41
作者:南方网

    打印
    字号

[提要] “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医保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清零”等新规定,让这部还处于征集意见期间的《办法》,曝光于全体深圳市民的关注之下。深圳医保新政遭遇的尴尬,与我国目前医保以地方为主体的制度相关。在国家对于医保的基本问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时,地方政府制定的标准,往往会向本地利益倾斜,而这是造成目前对医保政策诸多不满的根源所在。[我来说两句]

  “法制办正在整理收到的意见,对于其中合理的诉求,也会考虑作相应的修改。”6月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险峰如是说。

  作为深圳市社保局的新闻发言人,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黄险峰经历了一场不曾预料到的风波。事情的起因,源于人们对《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办法》)中一些新规定的质疑。

  “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医保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清零”等新规定,让这部还处于征集意见期间的《办法》,曝光于全体深圳市民的关注之下。

  在经历了一番公示网站被挤爆的波折后,征集意见的截止时间被从5月31日延迟到6月7日。如今,已有超过2万条意见,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汇总到法制办。

  在质疑声中,深圳市社保局也多次作出回应。但出乎意料的是,人们质疑的焦点,逐渐从单个条款,转移到对《办法》和深圳医疗保险制度的整体质疑。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则认为,深圳医保新政遭遇的尴尬,与我国目前医保以地方为主体的制度相关。在国家对于医保的基本问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时,地方政府制定的标准,往往会向本地利益倾斜,而这是造成目前对医保政策诸多不满的根源所在。

  外来务工人员质疑

  在深圳打工12年,如今已年届四旬的申正国,不打算再为自己缴纳医保费用了。让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正是《办法》中“累计缴费年限满25年”、“医保缴费中断超过3个月,连续缴费清零”等新规定。

  在申正国的理解中,这些规定将让他面临退休后仍需继续缴费才能享受医保,甚至完全无法享受深圳医保待遇的困境。“像我们这些打工的会经常换工作,谁能保证25年的时间能够连续缴费,中断三个月就清零,那我们之前交的全都没用了?”申正国说。

  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翟玉娟也站在反对者一边。

  在深圳月均工资2850元的基础上,翟玉娟计算出根据《办法》缴费年限从15年延迟到25年的规定,参保人员将为此多支付39330元费用。虽然《办法》给出了5年的过渡时间,但在2017年之后,所有深圳市的参保人员均要按累计年限满25年缴纳医保费用。

  翟玉娟认为,深圳缴费年限提高至25年,高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是在将政府应该承担的负担转嫁给参保人。

  而在民间平台劳资关系发展论坛发起人吉峰看来,《办法》相对于此前的医保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在倒退。医保政策在与户籍制度结合时,将成为制约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深圳的一大障碍。

  根据《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其深圳户籍的职工参加综合式医疗保险,并为非户籍人员选择参加综合式医疗保险、统筹式医疗保险、绑定式医疗保险。

  翟玉娟告诉记者,按照这样的规定,非户籍人员只能由用人单位为其选择参保种类,而不能自行参保。实际操作中,企业出于控制成本上的考虑,往往会为职工选择缴费最低的险种。

  在上述三种医保形式中,不论是缴交比例,还是报销待遇上都各有不同。综合式缴交费用比例最高,报销额度和比例也最高;绑定式缴交费用比例最低,报销额度和比例也最低。

  “为什么定25年,缴费标准是什么?”吉峰说,如果能公开医保基金具体收支情况,用事实说服我们,“那多少钱我们也愿意交。”

  地方立法两难

  针对质疑,社保局频繁做出回应。

  “医保是一种现付现支的保险,与养老保险不一样。”黄险峰称,医保基金是拿现在没生病的人的钱,去为生病的人提供保障,必须考虑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问题。

  2010年,深圳市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198.95亿元。黄险峰透露,“按照目前的费率,10年内不调整,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也不会出现任何收支问题。”

  但他同时亦指出,深圳外来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员多等特殊优势,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逝而逐渐淡去,深圳也必须考虑基金收支平衡问题。在他看来,提高缴费年限是迟早的事。

  对于25年的年限等标准,黄险峰表示这是根据调研报告,对53个地区缴费年限情况分析,发现2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是比较合适的期限。

  但深圳市要解释的问题不止于此,他们还要直面《办法》出台的立法等级问题。此次公布的《办法》,与深圳市此前公布的养老保险等办法以市政府条例形式出现不同,它以部门立法的形式出现,不需要经过市人大会议的审议。

  有质疑者认为,这种立法形式会让《办法》成为社保局的部门法,而《办法》中多达19处“另行规定”更是给了主管部门巨大的政策操作空间。

  黄险峰认为,国家虽然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是对于医疗保险的具体规定,如缴费标准、缴费年限、报销额度等核心内容上,都没有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市如果出台一个通过人大审议的《医保条例》,一旦国家政策明确或有所变动,深圳市就会陷入立法的被动中。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则认为,国家层面在医疗保险立法上的缺位,是造成目前各地医保纠纷的根本原因,而现在实行医保异地转移的政策,也是对现行医保政策管理上的一种挑战。

  “什么都不清楚,什么都要地方自己来规定”,顾昕认为,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制定标准不一,就很容易形成人们都向往标准高的地区挤,标准低的地区参保人数少等问题。 (来源:21世纪网)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12-6-9 15:50 编辑

象往常一样,有个别一厢情愿不愿面对现实喜欢YY的朋友对我的警告表示不屑,那就看看媒体与"专家"如何攻击老人占用资源,为安乐死造势

还是那句话,杀完小孩,开始杀老人,以为自己是个什么神选的幸运者,只是幻觉而已



伦理学家称人类若无节制长寿或将中断人类文明
2012-06-09 10:21:46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有621人参与
0

核心提示:伦理学家指出,人类平均寿命被无节制地延长,就代表着后一代比前一代占有地球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地球资源将被提前消耗,产生更多污染,对人类后代满足其需要和发展的能力造成损害,甚至可能造成人类文明的中断。

假如人人都能活到一百五十岁,可能带来更多的离婚和再婚——“七年之痒”变成“七十年之痒”。夫妻和情侣之间的年龄差距可以达到八十岁或者九十岁。

伦理学家指出,人类平均寿命被无节制地延长,就代表着后一代比前一代占有地球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地球资源将被提前消耗,产生更多污染,对人类后代满足其需要和发展的能力造成损害,甚至可能造成人类文明的中断。此外,社会的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大,催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在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带来挑战,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长寿也成为一种悖论。华盖 图

近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刊登了著名专栏作家、记者乔·克莱恩的文章《漫长的告别》。克莱恩的父母罹患老年痴呆症,于去年冬天离世。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及自己花了5个月的时间,担任“死亡陪审团”的经历,引起了众多共鸣。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急速增长。20世纪初,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9岁,而目前全美人口平均寿命已提高至78.5岁。“战胜衰老”、“延年益寿”几乎是所有人都渴望的。但你是否想过,寿命的增长除了带给人们更多享受生活的机会外,也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担?是否应该利用医学手段延长人类的寿命,现已成为医学界、伦理界争议的话题之一。

进化之争

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圣经》中记录的最长寿者是玛士撒拉,据说他活了969岁。过去20年,生物学家已经注意到了人类衰老的问题。人体老化是一种微妙、复杂、渐进的过程,伴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身体变化。在医学界,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实现传说中“永生之泉”的功效,靠药剂永驻青春在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对人类而言,可以期待的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尽量延缓老化的过程。

基因疗法或许能帮助我们实现延年益寿的梦想。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的辛西娅·凯尼恩发现,部分停止一种叫作“daf-2”的单基因能让一种小虫子的寿命增加一倍。改变“daf-16”基因和其他细胞能进一步增强这一效果,让虫子在健康状态下比它们正常寿命多生存6倍时间。以人类的标准来看,它们就相当于健康、充满活力的500岁的人。

然而也有抗衰老研究表明,无限制地延长生命,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如有专家从更深层次——进化论的角度反对延长人类生命。他们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修补人体缺陷,让人类承担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用医学手段增加寿命可能会发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不过,支持者也大有人在。“我们总有种误区,认为进化带给人体的作用都是正面的,事实上并非如此。”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家班尼特·福迪表示。福迪曾撰写过不少文章,抨击那些反对人为增长人类生命期限的观点。“人类有大量的遗传性状,这是我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优势所在。换言之,正是这些遗传性状使我们能在大自然中存活并繁衍至今,而拥有良好基因的人类就享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繁殖能力。在漫长的进化史中,每一种基因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赋予了人类参与生物竞争的优势。”他说。

福迪强调,尽管进化是如此重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延长寿命。“自然选择只挑选我们最好的基因,但并没有关心我们是否变老、死亡,这是进化忽视的部分。我不认为增长人类的生命会干扰复杂的生态平衡。”

伦理之困

曾有科学家预计,150岁的平均寿命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试想一下,假如人人都能活到150岁,假如我们的青壮年期将长达百年。当我们活过100岁的时候,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于2011年撰文指出,如若上述设想成真,那么我们将面临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重大转变。当平均预期寿命达到120岁甚至150岁的时候,5代、6代甚至7代同堂将非常普遍,这对人类来说或许会是场灾难。

随着研究人员进一步改进生育技术,如卵子冷冻和卵巢移植,生育年龄将会更高。这将使得在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出生时间相隔几十年,或许会达到50年甚至更多。

另一结果是,我们将会看到夫妻和情侣之间的年龄差别达到80岁或者90岁。过去,年龄悬殊的伴侣并不常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中往往瞧不起这种关系。但随着人们活得更久,这种关系会变得稀松平常,跟年轻许多的女性结婚的男人将会继续增加,这显然会导致许多伦理问题。

活得更久还可能带来更多的离婚和再婚——“七年之痒”变成“七十年之痒”。今天,一些人会结两次甚至三次婚,但随着人们活得更长,这一数字可能增加。

伦理学家还指出,人类平均寿命被无节制地延长,就代表着后一代比前一代占有地球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地球资源将被提前消耗,产生更多污染,对人类后代满足其需要和发展的能力造成损害,甚至可能造成人类文明的中断。此外,社会的贫富差距的也会进一步加大,催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养老之难

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赡养老人早已成为了全世界所关注的一大话题。如何照顾患病的老人,选择何种治疗手段,怎样陪伴他们走过人生中最后的时光,成为不少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截至2009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据预测,到2035年,每两位老人,仅对应1个孩子。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以养老机构为主要成分的养老产业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而兴起,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朝阳产业。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提起赡养年迈的父母,不少人会把专业的养老机构当成一种选择。然而国内目前的养老机构却面临服务规范不严谨、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的局面,让入住养老机构成为了一件头疼的事儿。此外,高昂的费用也常令人却步。

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社区养老服务和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有的地方床位预约已经排在多年之后,而民办养老机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这样的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对你的父母来说,某种照料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对其他人的父母而言却未必行得通。”达特茅斯-希契科克医疗中心医生、《最佳照料》的作者艾拉·比奥克说,“对每位老人,在哪一个阶段、选用哪一种治疗手段都需要作出区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善待老人还有更多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年可补缺社保200亿 人社部称延退只是时间问题

    正文
    我来说两句(110090人参与)

2012年06月13日01: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泽民

    打印
    字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延迟退休”的大势似已不可阻挡,但目前反对者众。

  6月5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从人社部官员处获悉,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在养老金缺口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学界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成为纾解社保基金缺口压力的一条通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给社保基金输血的可能。

  根据多位社保专家的测算,延迟退休年龄之后,每年可减缓养老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尽管在目前1.7万亿元的缺口规模面前,这只是杯水车薪。

  然而,对于这样的政策,更多人表示了反对。截至6月12日,人民网关于此问题的调查中,93.9%的网友反对“延退”,只有2.4%的人接受。

  反对者认为,此政策将对就业市场形成压力;支持者的态度是,现如今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加之养老金缺口的现实,确需“延退”。

  缺口:1.7万亿施压

  养老金缺口所带来的支出压力,早已是业界共识。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人民币,实际上却只有203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

  早前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说,按照现有制度模式,在未来60年,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万多亿元。

  这只是整体研究数据。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养老金支付压力的感观更为强烈和具体与其考核挂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扩面征缴。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在各地的调查,养老金缺口状况已持续多年,有地方人社部门官员称,“这几年来口子越来越大”。

  最先做实个人账户的辽宁,在十年后回归原点。据记者了解,该省去年的养老金缺口达到了200亿元。对此,辽宁人社部门一名官员称,“对我们省的问题不便多说”。

  利好:每年补缺200亿元

  辽宁并不是特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全民社保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养老金支出成为各省区共有的压力。

  对此,除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一直在做多元化的投资保值工作外,社保专家认为,相关部委对“延迟退休”可以纾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就是这2.4%支持者中的一员。

  这位在国内社保领域有着相当声望的专家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持同样意见的还有中山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他曾给相关决策部门撰写过一份关于延迟退休的报告,里面详尽指出了“延退”的利好。

  他认为,“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从全国看,每年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两年前的上海,开始了“柔性”延迟申请退休的试点,主要针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和具有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通过和企业协商,可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对于延迟的年龄,上海市规定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反对者:对部分劳动者不利

  目前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这一从1958年开始的规定,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

  据记者了解,这项退休政策制订时,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而目前,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力总体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成为反对者最关注的问题“延退”之后会对本就吃紧的就业市场形成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在《“延退必然论”可以休也!》的文章中认为,“延退”对大多数劳动者不利。

  从国际经验看,支持“延退”的,大多是白领;而反对“延退”的,多为蓝领。因为年龄的增长,对白领而言是积累优势,对蓝领而言则是劣势。

  唐钧说,虽然目前对于劳动的体力要求看起来有所降低,但实际上劳动强度和工作紧张程度却成倍增加。普通工人到了男50岁、女40岁以上时,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唐钧指出,蓝领工人到“40”、“50”以后,被企业以各种理由辞退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一旦被辞退,不但意味着不再有稳定的收入,还意味着仍然要缴纳保险费。(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阅读:

  今后38年养老金累计缺口将占GDP的75% 成最大风险

  养老金黑洞源于给国有体制改革买单 老龄化加剧支付危机

  特别策划:七问人保部:延迟退休是否势在必行?

  【算一算养老账】

  微观财经:养老保险交得越多就越亏!

  你不同的工资收入,需要在今天缴纳不同的养老保险,并将在未来得到不同的退休金。你只要拿今天所出的和将来预期所得相比,并考虑一下利息因素,就会很明白,养老金是否交得越多越好了。【详细】

  微观财经:社保计划没有公正性

  弗里德曼认为:社保计划是一种收入再分配,而这种收入再分配并不公平。社保计划是向年轻人收钱,然后用来支付给当前的老年人。然而,那些缴纳社保的年轻人的当前收入,可能远远低于当前领取社保的老年人,就是说,存在穷人掏钱供养富人的情况。【详细】

  【争议延迟退休】

  第三方:凭什么让老百姓延迟退休?

  如今养老基金缺口大,为了弥补缺口,人保部建议延迟退休年龄。可问题是,为什么不先改革双轨制呢?凭什么不降公务员退休金而要老百姓多干几年活来养老? 【详细】

  微观财经:现行社保制度的"劫贫济富"效果

  人保部计划下半年启动弹性延迟退休的调研,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与讨论,而延迟退休问题与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为此,我们重刊搜狐财经编辑去年11月撰写刊发于FT中文网的文章,供更多读者参考与讨论。【详细】

  【退休金双轨制惹人怨】

  曾令尉:养老金双轨制该废除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1:32 , Processed in 0.0292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