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寻找中医

《爱和自由》读书小组分享和问题跟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提几个问题,虽然不能参加讨论,但我还是很珍惜这次读书会:
P10:智力就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 ...
盛夏的叶子 发表于 2012-3-1 09:41



    叶子,因为你人不在,你的问题,交流的时候不能没有你,所以暂且搁置你的问题。录音我们会保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交流问题列表

无所住:
P5:第二段,作者先举了一个相反的例子,然后在,倒数第5行:我想如果人只有一个大脑而没有感官,让大脑为这个世界服务,使它成为工具,我们的痛苦可能会少很多,但我们还有感觉、心理、精神和心灵,我们必须寻找到我们自己,才不会痛苦。人的发展,人的精神必须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

我的观察:我们成人的现状是什么?我们大都成为大脑的工具,我们忽略我们的感觉,我们痛苦,迷茫,我们找不到我们自己。
我们可否讨论:为什么感觉那么重要呢?可否从我们自身的经验,对儿童的了解,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大家分享一下?

aliliya
第3页:“如果成人没有按照这个规律让儿童发展,而是强加于他,逼迫他做,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可能进入误区,真正的道德感就无法建立了。”
问题: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感?我们通常认为道德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道德感无法建立?

第4页:“6岁前的儿童更喜欢看你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
感慨:我觉得我现在也是这样。

第5页:“我们还有感觉、心理、精神和心灵……”
感慨:其实人类早已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是“知识”和“逻辑”那么简单,我们还有感觉、情绪、心理、精神……那为什么?后面的这些东西一直被人们漠视?不被人们了解?而总是过分地去强调知识、美化知识?为什么人类今天的现状是如此?

第8页:“实际上技能不重要……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问题:这里有什么区别?

第8页:“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源于感觉”
感慨:我们成人对感觉真的不够重视,漠视,也不会捕捉,包括自己的和孩子的。但是孩子却恰恰是用感觉去了解世界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儿童通过感觉来认识事物,形成概念,但这个部分恰恰是成人漠视的。

第10页:“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
问题:什么区别?注意力和感觉的区别?

第11页:“这个现象恰恰说明了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传递给他的东西,而是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感慨:从对我儿子的观察上,我非常认同,世上没有懒小孩,小孩的生活真的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在于成人是否理解、允许和支持。我清晰地看到,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教的,而是孩子自己学的,当然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那个部分。比如说“再见”,我几乎没有教过他,但是他现在会而且使用得都很恰当,他只是看到我在做,感觉到了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意义,他的内在有感觉、有经验、有整合,主要是他自己学的,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13页:“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人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
问题:孩子没感觉的时候,我们强制孩子,孩子有感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为什么成人会有这样的表现?为什么成人对孩子的感觉没有捕捉能力,或是说是,感觉不到孩子,就好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成人哪里出了问题?

第14页:“那时儿童的精神胚胎有个变化,能把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年龄越大就越强。”
问题:“能把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去的注意点”具体怎么理解?
发表于 2012-3-3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小小草草


多谢您的分享,可否说得具体点儿,举一两个例子呢?你是饥则食,渴则饮,还是别的什么呢?我不确定我是否明白你的意思。
发表于 2012-3-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寻找中医

寻版,我也要录音
发表于 2012-3-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寻找中医


    谢谢寻版,那我好好听录音~~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寻找中医


    谢谢寻版,那我好好听录音~~
盛夏的叶子 发表于 2012-3-5 08:53

录音已经上传至《爱和自由》读书小组群共享里。
发表于 2012-3-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寻找中医


    中午午休就去听录音,谢谢寻版,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2-3-9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P23 第一行:儿童始于一无所有,并独自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敏感期就是围绕着它转的。
问题:“儿童的理性”和“精神胚胎”有什么区别?两者有何关系?
我个人理解:“精神胚胎”象一个暗箱,入胎时已经存在,我们不了解儿童的精神胚胎都蕴含着哪些宝藏,通常成人只有通过儿童的行为和兴趣的显现加以了解;而“儿童的理性”是出生之后依据生长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人文的等)形成的各种印象进行整理而形成的内在程序,两者都是每个人独特而无可替代的------因此儿童必须自主。而两者的都要以儿童自主感觉为基础才可正常发展。我对此尚不是很清晰,有待大家分享你们的见解。

P27:最后一段,讲了济济的例子,令我很感慨:他的爸爸不断干涉他,告诉他该在怎样做,这种情况下,孩子自主性被剥夺了,其行为模式是:第一,对于没有经验的事情,必须有成人告诉他怎样做,他才知道怎样做,否则就不知所措(拿一条毛巾往衣架上搭,搭不上,结果就站在那儿,能提毛巾站半个小时);第二,对于经验过的事情,跟他的爸爸一样,要指导别人必须要怎样做,怎样做才可以。这真是一个授之以鱼的例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孩子永远无法独立,而且会在人际关系中遭受很多挫折。

我觉得本章中的例子,我们都可以深入讨论一下,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以及我们自己是如何成长的。
发表于 2012-3-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问题是大人的感觉怎样可以有些觉醒呢?
因为孩子有感觉,我们尽量不去干扰他。
可是我呢,对很多事啊物啊都太多麻木;要是我们的感觉能够有点觉醒,对孩子看的世界有一瞥,我想我们会从心去去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和做法。
发表于 2012-3-9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3-9 22:36 编辑

第19页 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儿童的整个生命发展依据他自己进行。”
第19页 第二段第10行:“这个理性的过程就是一种自发的运动。”
第19页 第二段第14行(倒数第3行):“尽管我们帮助了他,但他精神的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我们只是帮助他形成概念,链接概念,区别概念,发展思维。”

感慨: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观察者、帮助者和协助者,而不是需要一个就是主。我特别想分享一段木村秋则(用自然农法种植苹果近40年的一位日本老人)的一段话:「人类能够做的事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说,木村很努力,但其实不是我,而是苹果树很努力。这不是我在谦虚,是发自内心这么认为。因为,无论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不管是手上还是脚上,都不可能开出苹果花。也许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这么想的人,代表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自然。看到整个果园满满的苹果花,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这些苹果花不是我的功劳,而是苹果树的功劳,主角不是人,而是苹果树。我之前不懂这个道理,一直以为是自己在种苹果,以为自己在管理苹果树。其实,我只能协助苹果树而已。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我终于了解了这一点。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到这一步。」 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38700&highlight=%E5%82%BB%E7%93%9C


第20页第一段最后一句:而我的“强行灌输”使他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第20页第二段第6行:孩子一看,这边叔叔,这边爸爸,两个男人看上去一样,就搞混了,突然产生了恐惧
第20页第二段最后一句:当那种情况和他的认知程序不吻合时,他就很紧张

问题:孙老师在这一页里举了两个相似的例子,她在描述孩子感觉的时候,用了两个“恐惧”和一个“紧张”,成人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如果我们有类似的体验,那我们就能懂得孩子的恐惧和紧张!我自己带孩子貌似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看过一期《非常六加一》,这个小孩在《非常六加一》这个栏目里是很有名的,但是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小男孩,扎了一个冲天辫儿,孩子的妈妈即是文化课老师又是妈妈,孩子的爸爸即是武术教练又是爸爸,孩子会在上文化课的时候喊妈妈,妈妈说:“不行!现在要喊我老师!”孩子在上武术课的时候喊爸爸,爸爸说:“不行!现在我是你爸爸吗?我是教练!”然后我就看到那个孩子扑簌扑簌地哭,我感觉那个孩子分不清什么时候该喊妈妈、什么时候该喊老师,什么时候该喊爸爸、什么时候该喊教练,孩子内在完全是混乱的,而大人的不理解与强制,让孩子感受到非常大的恐惧,紧张……这些都播出在《非常六加一》VCR里,当然,这些细节《六加一》的导播和主持人还有孩子的父母可能没有感觉,所以也谈不上关心,更不会认为重要……成人的世界有时候是很简单粗暴的,对孩子无法感同身受。

第21页多次提到的“实体化”,还想多几个例子对“实体化”更清晰更了解一些。

第21页最后一行:“这位保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儿童要亲什么是受他内在的理性冲动来支配的,而不是于外界”,这句话让我想到上一节里提到的“感觉不是注意力”

第22页第二段倒数第4行:“但谁知道,那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句话让我感到孙老师对生命的敬畏,有时候,我们的确无法了解孩子生命内部正在发生的事情。

第23页第二段第8行:“等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发现我儿子已经被压抑得受不了了,借了一件事情哇哇大哭。他们说我孩子跟济济争玩具,我说:不是的。济济压制辛辛太久了,他每次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玩的时候,济济就一把抢过来说:应该这样玩。济济的做法纯粹是他爸爸的做法”,我感慨孙老师能捕捉孩子哭背后真实的原因,大多数成人在孩子哭的时候能够对孩子的情绪予以倾听就很难得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哭背后的原因,问题:如何获得孙老师这样的能力?

第23也第二段,倒数第四行:“他机灵,非常非常机灵。机灵得像什么?像鸽子、小鹿,很多人都喜欢。但是我认为,他自己的自我组成能力已经丧失了,他的创造性不好。”
问题:什么是自我组成能力?为什么他的创造性不好?

第23页最后一句:“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交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
感慨:这让我想起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主演的电影《天使之城》,天使虽然永生,但是却无法品尝梨子的味道,男主角问女主角梨是什么味道,女主角说了一番,男主角仍然不能懂……片子的最后,男主角终于离开天堂化作凡人来到人间,在得知女主角已经死去的消息后,黑夜里,一个人孤单地品尝着一只梨子的味道……哈哈,扯远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亲自去尝,永远没可能真正知道一只梨子的味道,也就是孙瑞雪老师说的:“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然而现实生活里,很多情况下,家长出于种种原因,打扰或者阻碍破坏孩子的感觉探索历程……感觉经验,这个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琐琐碎碎的写得比较多,有的是问题,有的只是自己的感慨,不需要每个问题都在读书会上被讨论,主持人觉得不重要的可以略过。
发表于 2012-3-1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商店里,孩子摸店里的东西(会走了,且两岁以上),很专注,店员或者老板脸色很不好看。
你的反应:
1.对孩子说:不许乱碰,弄坏了怎么办?
2.对孩子说:别摸了,人家不让动了! 有什么好摸的!
3.用孩子喜欢的别的东西,引诱孩子离开。
4.不忍心打断孩子,自己很生气,忍着不发作,憋得难受
5.不忍心打断孩子,可是自己很生气,对孩子说:我看那个店员脸色不好,我心里很难受,憋得慌,我想离开,跟妈妈走吧,好吗?
6.不打扰孩子,内心平静。

我们可以把自己换成孩子的角色,感受一下这几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

或者,你有其他的反应,也可以把自己换成孩子,感受一下。
发表于 2012-3-1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拿我的小外甥做试验---让孩子自己感觉
   
    我可爱的小外甥去年七月出生,现在只有八个月。正逢我看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和《爱和自由》。我很遗憾,我的女儿没有这么有福气(不是说我有多正确哈,只是我女儿小的时候我没有看过这两本书)。但我有小外甥,我就观察他,用我看到的书上的知识去观察他并验证。
    他在看东西的时候,我不打断他,让他看,让他摸。可是我妈妈,那个每天带他的姥姥就不这样了,总是在他看东西的时候,问他,宝宝,大姨(就是我)在哪儿呢,谁抱你呐?我一直没敢告诉我妈别这样打扰她。
    今天我又去我妹家了。我抱着外甥看这看那。当他看到布艺的花时就去摸,然后就是揪,最后给揪下来了。我很鼓励他揪。然后他就往嘴里吃,然后又去揪另一个,也揪下来了。我妹看到了,大呼,哎呀,脏啊。我说你拿这个去洗洗,回来换嘴里这个。我妹最后也没洗,不知道给放哪了。然后我妹说,这个花枝(塑料的)可别让他给吃进肚里啊。我说,没事,孩子在放松的时候他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其实说这个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
   过了一会,我外甥对他平时用的两个塑料盆很感兴趣。我就抱着他蹲在地上让他可劲地玩那两个盆。两个盆被拍被摔,直摔到我妹说把地都磕完了。然后我看他很不舒服地坐我腿上玩,就干脆把他放地上了,这下我妹说,哎呀妈呀,这裤子不脏了吗?(其实她家可比我家干净多了),我说,就是大人懒,孩子才得不到发展。
   我家女儿在吃小蛋糕的时候,小外甥就坐在那里看,看得出他也很想吃。今天我决定让他尝试一下。在他伸手去抓我女儿手里的蛋糕,我建议我女儿给他尝试一下。小外甥只抓到一点,还不能很顺利地把蛋糕渣送到嘴里。但当他终于放进嘴里的时候,我就一直观察他的表情。而他妈,我的妹妹说,能不能噎到啊?我说你放心,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的,你越是紧张,他就越不能好好地保护自己。
   我看到小外甥镇定平和地咀嚼着,慢慢地品尝着,表情非常安静,仿佛用心在品尝一样。他接连吃了三个小蛋糕渣子。后来不吃了,去玩蛋糕的包装袋。
   我非常高兴看到了这个过程,而他吃完后,一脸地满足感和成就感。
   是呀,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进步啊,他终于在吃的方面有了自己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昨天晚上的读书会中,我应该把以前对小外甥的尝试说出来。这个就算是个补充吧。
发表于 2012-3-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拿我的外甥做试验---他生气了

    还是说昨天的去妹妹家的观察吧。说之前,我得先和我的小外甥道个歉。
    小外甥在看螺丝,可能是男孩,天性喜欢?看,还要摸。
    这时他大姨夫,就是我的老公来稀罕他来了,大人的稀罕总是那么地霸道啊。他伸手去摸外甥的额头,孩子啊的一声,这下刺激到他了啊,他觉得这小子甚是好玩啊,于是又去摸,孩子又一啊。
    这样反复几次,我发现,小外甥应该是生气了!因为他被打扰了!于是我说,他生气了,看到没,他生气了。
    他的妈妈,我妹妹还不信。于是我又做试验,孩子还是啊,啊那样的。
    我们不仅说得太多了,做得也太多了,还净说错话,做错事,真是不该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拿我的外甥做试验---他生气了

    还是说昨天的去妹妹家的观察吧。说之前,我得先和我的小外甥道个歉。
...
好静啊 发表于 2012-3-12 13:35


是的,这是很不尊重人的表现。其实说白了就是玩弄人。
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我们正在那里呆着,旁边有人突然过来摸我们,我们是什么感受?而且,我们很生气了,那个人还笑,还要继续来摸……
这是不是玩弄?
这是不是不把人当人看。
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都是不把孩子当人看的,我们自己却不知道啊。
发表于 2012-3-12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拿我的小外甥做试验---让孩子自己感觉
   
    我可爱的小外甥去年七月出生,现在只有八个月。正逢我 ...
好静啊 发表于 2012-3-11 19:11



    好静啊,你做得真好,我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不淡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1:47 , Processed in 0.02369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