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王琴

一日后半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4 20:26 编辑

以下内容全部转贴,来自:盛夏的叶子
---1.分享《爱和自由》第109页-110页: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她的孩子6岁时力气已经特别大了,为了到电视机后面找乒乓球,孩子不小心把电视机碰到地上,电视机摔碎了。那个时候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是个贵重的东西,我同学的妈妈、妹妹以及亲戚朋友都说她:“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不打孩子,也不训孩子,也不说孩子,你会把孩子惯成什么样?”她说:“不,我决不训我的孩子,我只对她说:‘没关系,你是不小心的。’”她说,她小时候动了收音机,妈妈训她,不让她动。每次都这样,结果搞得她有了心理障碍,她现在就是不敢动音响上的那些按钮,一动就恐惧。她知道她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有心理障碍,她自己知道。所以她说,她决不再把她的孩子搞出心理障碍。

---2.《完整的成长》P36:孩子是他情绪的主人,对情绪的处理与整合是由个体生命内在完成的,是一个黑箱操作的过程。而整合的结果才是核心,因为将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这部分决定于他在情绪上的成熟度。儿童所有的情绪都在于如何协助孩子自己的成长上,协助孩子创造一个自我,自我是否可以建立,人才可以透过自我形成一个管理的系统,情绪包括在这个管理系统之中。

---3.  做一名家里的佛
                                  作者:一念行者
问:我教育四岁的儿子刷牙、洗澡,可老公不喜欢刷牙、洗澡,我也教育不了老公,我该怎么办?是只管儿子,不管老公,还是两个都不管?
凭你的直心,做你自己;然后,让你的家人跟随你。如果老公或小孩和家庭或社会共同规则的步调不一致,那该怎么办?
提醒他们……仍然做你自己。当家庭成员不按规律办事,提醒他们;但注意到,仅是“提醒”,不是强迫,不是要求或呵责——那样会制造家庭内部的战争,人心内部的矛盾。如果你提醒他们,他们按你的提示做了,很好;你提醒他们,他们没听到,仍然“我行我素”,也很好。注意到,一切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的提醒无效,生活会派来各种各样的人,安排各式各样的剧情来“提醒”他们。比如,小孩不刷牙,百千万亿细菌会联合起来,以“牙疼”的方式提醒他;大人不洗澡,同事或朋友会用捂鼻子或皱眉头来提醒他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了。如果一次提醒他们不听,还有下一次;如果再不听,还有下一次、再下一次、再再下一次……总之,生活会追加不同的强度,让那些困惑的人在适合的时间醒来。在一片梦海当中,如果你率先醒来,做安顺的自己。你做你,让他人跟随——在自己的小家中,做名家里的佛。佛是身行的典范,是和平的代表;凡事他先做,他做到了他再引领他人。他显示和平的力量,他消弭任何形式的暴力——情绪的暴力、语言的暴力、念头的暴力……
人的思想行为受个人业力(信念系统)的支配,任何一种形式的改变必须因缘具足——在诸缘中,如果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改变就不会发生。因此,学习佛法的人,要时常安住在自己的本体(佛位),要随时看清一些事情周围潜藏的、如泡沫般、聚散聚合的因缘,调用因缘,调伏妄念——时时安顺自由地生活。一名家里的佛——安静、清醒、自在、仁慈:他总是像大地一样,坚实厚重,供人托付或依靠;他总是像流水一样,在家庭生活中,冲开障碍,洗去负面情绪,带给人新道路或新方向……他像火,在需要时给家人带去温暖和光明,他像风——家庭安静时,他像不存在;家庭有困难时,他总能刮起改变的力量。他像空,包容、不变、不离不弃、不增不减……
一名真实的修行者,家庭是他的重要道场,伴侣是他的上师,小孩是他的同修;走出家庭的概念,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他的道场、上师或同修。
做一名家里的佛——做一面清晰的路标,做一名自由的示范者,做一位爱和智慧的点燃者……
为你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做贡献!

---4.[美]劳伦斯.科恩《游戏力: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P90-91:孩子之所以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闹,是因为她有一些情绪,预先埋在了心里,平常她都把这些情绪牢牢地关住。有趣的游戏敞开了情绪的大门,她先是笑出声来,而其他的感受也跟着一齐涌了出来。眼泪一旦开了闸,可能就会持续一段时间。很少有父母能够明白,让这些平时没机会哭出来的眼泪排放干净,对孩子有多健康。我们要是觉得这些泪水和这些脾气都是无理取闹,于是生孩子的气,甚至大声训斥,那才是大错特错了。过去积累的情绪,通常会借助最不起眼的小事而发泄出来,尤其是在较长时间的尽兴游戏之后。如果在孩子释放这些情绪的时候,我们能跟他们一起坐下来,那么宣泄完之后,他们最终会变得更加快乐。   
      对成人来说,这个转换很难理解,但它却是再正常不过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在哭泣时被拥抱,需要在生气时有人安静地倾听,需要在愤怒踢人时被温柔而坚定地拦住。如果有心理准备,你就可以放松地让孩子表达并完成情绪释放。如果没有准备好,你会很容易被激怒:“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我讲话?我已经跟你玩了一小时,不许再哭了,这么大了还像个吃奶的小孩儿!”但是,这些情绪并非没有来由,它们来自潜意识的深处。充满笑声的游戏有个好处是,孩子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能与我们分享这些感受。
    由笑到哭的转变,通常是由小伤小痛引起,而父母们常常在此产生误解。他们会说:“你没有真的受伤。”孩子或许真的没有受伤,或是真的小题大做,但这才是重点。孩子利用轻微的受伤,作为释放过去情绪的机会,或许这些眼泪是上一次他伤得较重、而你正好不在身边时留下的,或许他觉得一定要身体受伤,才能理所当然地被你安慰和拥抱。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你只需要爱他、抱他,对他释放的情绪表达安慰和接纳。他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才有这样的安全感。
    有些父母并不会忽略孩子的恐惧,相反,他们会反应过度,结束孩子的游戏。“不要再玩对抗游戏了,我就知道有人会受伤。”但是游戏本身并没有什么危险,孩子只是利用这个机会释放旧的情绪而已。我们只需要暂停一下游戏,然后再回到游戏中。因为孩子发泄了一些痛苦的情绪之后,现在他反而更能享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力重视笑声,但并不表示每分每秒都要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也会有伤心、害怕、寂寞的时刻;有时孩子并不想大笑,仍可以感觉满足。跟随笑声,不是要到处逗人开心,或是哄骗孩子转移他们的情绪。孩子可能看起来很严肃但一切正常,所以也不用硬是要笑。满足的认真与冷漠的严肃之间,差别在于是否投入。孩子对正在做的事投入吗?他是很专心、放松而感兴趣吗?他还是觉得没意思、无精打采、遇到了困难?
    其实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有时为了一件小事能争得面红耳赤,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那些小事,而是小事触发了内心的伤口。
发表于 2012-1-4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那些小事,而是小事触发了内心的伤口
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5 15:42 编辑

1月5日,
--感恩:"凡事发生,必有恩典"终于把她的帖看完了,感觉还会多看几遍。
--领悟:1、明天开始重视夫妻关系,才是对宝宝的最好环境。一直都颠倒主次了。
            2、多陪她,把她当我,感同身受。
            3、身教,榜样。
--道歉:今天我只顾自己上网买裤子没有好好陪你、逗我时没回应就想着一板一眼的赶紧刷牙洗脸、讲故事也没投入全部的感情就想着应付、也没好好家务家里还是乱七八糟。
--进步:宝宝自己把书架整理得非常整齐;黑板上的数字写得很好;无理取闹的次数少了。
--计划:1、明天早点起床做早餐。
           2、全力收拾屋子。
           3、内心充满爱和喜悦的珍惜与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用心去发现闪光点,提醒示范智慧的行为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5 18:02 编辑

转贴:
《谁在我家》摘抄P62-63:
    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伴侣身份的基础。伴侣关系提供的力量造就了好的父母。在由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的家庭里,孩子才会感到有保障。
    当父亲和母亲双方尊重自己并相互尊重时,孩子的感觉最好。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夫妻关系的延续和完善,孩子是他们之间爱的肯定和嘉许,当父母彼此相爱时,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如。   
    爱的本质和表达方式是问题的关键。父亲的爱与女儿产生的好的影响,是通过妻子表达给女儿的,要走一段弯路。同样道理,母亲对儿子的爱,要经过父亲才流向儿子。当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爱他们的孩子时,对孩子的爱会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孩子也会感到自由和安全。
    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他们首先成为伴侣,而后才能成为父母。伴侣关系在父母关系之前出现,拥有优先权。通过孩子体现出他们的亲密融洽,体现出男人和女人在生理上和客观上的结合。
    虽然在生物学的功能上伴侣的结合是为了种族和个体生命的延续,但是夫妻关系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扔保持着系统上的优先权。像树根支持和滋养枝叶一样,首先出现的伴侣之间的爱支持和滋养着他们对孩子的爱。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在家庭排列中进行这一步时,你能马上看到,孩子觉得父母是相称的一对,他们很放松,每个人都感觉良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5 18:06 编辑

转贴:
摘抄:宗萨钦哲仁波切——敢不敢,测试你的出离心?
           从细节看你的出离心
    在成为佛教徒几年之后,你也许可以轻而易举地出离很多过去无法出离的东西,你变得不再关心那些被认为是很世俗的事物。你不再翻阅汽车杂志,也不再留意开过你身边的车是法拉利还是奥迪。不再关心精品购物杂志里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背包,不再关心哪家购物中心正在打折,也不再经常更新你的QQ版本。你甚至可以不需要肉食也可以不再抽烟。可以说,你在这些方面出离得很好,你确实出离了一些东西。但是你可能会被另一些东西控制住,例如,你从肉食出离,却走进了素食。你开始执著于素食,甚至认为肉食不洁,那些吃肉的人也会引发你的反感和敌视,这个时候,你应该从素食出离。你执著于吃素,而执著的直接结果就是制造出各种有害情绪,比如敌视。同样的,你可能不再关心张曼玉的新欢是黑人还是白人,不再关心最新款法拉利,也不再关心今秋流行的鞋的款式,但是你开始关心另一些东西,你开始关心如何弄到纯天然的红珊瑚佛珠,开始搜集各种佛像,开始关心高僧们的八卦,这表示你的出离并不彻底,你只是从一个笼子钻到另一个笼子里而已。
    真正拥有出离心的标准就是,你可以随时抛弃任何你熟悉的东西,你可以走出任何你习惯的场景。不会有犹豫,不会有不舍。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可以说你的出离心很完美。具有出离心的人可以接受任何改变,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愤怒。记住,我说的是任何事情,不光是那些很世俗的事情,也包括那些你认为很神圣的事情,例如,拜佛的动作。我们经常因为改变而生气,因为改变通常是对我们已经习惯的东西的冒犯。如果你还会被某件事情激怒,那说明你在那件事情上尚未出离。这些事情可能是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你可能不会因为那些小事而动怒,但是一旦涉及你所认为的大事,你就可以了解到你是否具有出离心。如果你是一个爱车族,在早上发现你的车被划了,你是否可以无动于衷。如果别人打碎了你家的窗户,你可能会无所谓,因为那对你来说并不特别重要,但是,如果打碎的是你的面子,可能就有所不同了。你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最需要出离的对象。但是,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离和最难出离的东西,但你还是要出离。
    有时候,细节可以看出你的出离是否彻底,例如,你是否会因为有人不喜欢你所喜欢的猫咪而不快,你是否因为某人习惯于乱放牙刷而烦恼。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可以用来判断你的出离心。如果你彻底的出离,你就不应该有任何烦恼,因为你抛弃了所有的执著。你不会因为有人告诉你她不喜欢你的猫而生气,也不会因为有人乱放牙刷而烦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著,而不是一切。    拥有出离心并不表示你要离家出走,或者把财产全部捐出去。出离并不表示你一定要过密勒日巴那样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出离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要你去过密勒日巴的生活,你也不会推脱拒绝。
    以前有一位成就者,有一天一位客人前来拜访,不过那位客人显然对成就者所住的房子有些惊讶,他认为他住的房子过于豪华,那位客人并没有打算把自己的疑惑藏在心里,他直接告诉了那位成就者他的疑惑,他说:我听说您是一位舍弃今生者,但是看着你屋子里的那些东西,我觉得您似乎并不太符合舍弃今生的标准。
    那位成就者微微一笑:舍弃一切并不意味着你我要象密勒日巴那样生活,虽然我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但我早已没有了对这些东西的执著,我随时可以走出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离心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可怕,你无需担心它会剥夺你的财产,或者会剔光你的头,让你和家人生离死别。你不必担心失去任何东西,你需要放弃的,仅仅是执著,放弃这些对你没有任何坏处,他只会使你更自由。但是放弃这些并不象我说的那么容易,它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一些技巧,和一个懂得如何让你放弃这些的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5 18:14 编辑

转贴:
----摘自希阿荣博堪布的微博:亲密的人之间总有太多执着,心里会有许多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符合自己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愤怒。在无始无涯的轮回中,这一世亲人的相聚犹如空气中飞舞的尘埃偶尔相触。转眼就是分离。其后各自循业流转,相见无期。多少恨多少纠结,终归于两两相忘。不如宽容相待,珍惜尊重吧。

----脸是小宇宙,心是大宇宙。心里快乐,脸上自然就有笑容。我们平时以这种笑容待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布施哦! ----达真堪布

---很多人试图创造完美的世界,不过他们最终都被证明失败了。事实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调整,一切都会很完美。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因为你有各种执着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如果你出离了所有的执着,那么你就会变得非常自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伤害你。-- 宗萨钦哲仁波切

---每天為自己做一件滋養心靈的事,比如:早起晨練讓全身精力充沛;靜心聽一首好歌;寫封郵件鼓勵一位沮喪的朋友;發自內心欣賞一株植物、一幅畫、一個人... 所有這些,都是展現自心深藏的本具的美好--我們都做得到!----妙琳法师

---摆脱“若不怎样,就会怎样”的恐惧,进入“该怎样,就怎样”的状态,生活就会变得坦然。----中里巴人

----我們要學習跟自己的身體溝通,讓它的冷暖張弛都能被你感知和覺察。你知道它為你做了那麼多,所以你知曉它的苦樂,安撫它的傷痛,陪伴它的孤獨。你跟身體同在,無論它如何,你都對它感恩著,知足著... ----妙琳法师

----
一切的發生,背後,都有著無盡的因緣。這麼想,心就寬敞了。 ----妙融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学会对生活欣赏和感谢,这包含所有事情。譬如说,我吃下一块饼干,当它从我喉咙滑下,我应该感到:天哪,多不可思议!因为当我咀嚼饼干时,屋顶可能突然塌下来,而我可能死掉,那么这块饼干就永远不会从我喉咙滑下!在生活中发展这种感谢是极为重要的。这不完全是佛法,这是人类都应去做的事。 ----宗萨钦哲仁波切

不论多小的孩子,请好好地跟他们说话。 因为这样的习惯,将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反之亦然。
----汪培珽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6 13:22 编辑

1月6日,
--总结一日:1、早上起床做了早餐,但还是起得很晚。
              2、做着家务但还是不够全力,玩了一小时多,冷得要命。两条鱼把我累得够呛。
              3、对宝宝三点做得还好(关注:如她说的每一句话、回应:如捉迷藏、温和:好好说每一句话不急不怒),我心怀喜悦的程度远远不够。感恩:父母的恩情终身难报,老公一直对我的宽容让我衣食无忧,唯有自己做得更好。
--道歉:1、汇款后的短暂快乐与失落,我对父母的行孝让我自责,离得太远也没能力,以前在一起也不想事一直都是他们给予,唉,每想到就后悔,不知能否补偿。
           2、看到宝宝跟宋宋和他爸玩球时笑得大声,感觉天天跟我一个人呆在一起太闷了,我本人确实太冷漠了,每天都要让她跟小朋友玩一小时,又怕皮得一身汗而感冒。
--- 喜悦:手里拿着钱的感觉真好,我一定要好好赚钱,有时钱真的可以买很多东西而带给我的喜悦和快乐。
----祝福与计划:1、明天给宝宝买玩具。
                       2、继续全力做。
                       3、调动内心的爱喜悦和平。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ranbaobao

谢谢你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苏州天天妈

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小小月儿
回复得太晚了,但一直记得你对我的关注。谢谢,一起寻宝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7 20:55 编辑

1月7日,努力学习先生贴中。总结一日:今天周六在家带宝宝,上午在家全面整理东西空出位置放电脑,感觉好好收拾还是很好。感恩:感谢先生花了那么多心血告诉父母教育治疗孩子的身心健康。道歉:以前自己太懒太不会整理,带坏了宝宝,没给她做好榜样。喜悦:购物每次都能给我带来开心,一条裤子、一袋食品、一件衣服……祝福与计划:明天继续收拾整齐、弄好电脑以后就用自己的电脑。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琴 于 2012-1-8 19:29 编辑

1月8日,下午睡觉起来宝宝开始咳嗽,开始是半小时一次,后来频繁了点,晚上吃的稀饭,19点喝了小碗姜汤。虽然每天学习,但还是很怕。昨晚就咳嗽了两声,睡得没以前安稳。昨晚上说很渴喝了一碗水。今晚自己在家玩,精神足。1、母亲的爱是大药。2、相信她的身体,生病是自然的事也是必须的事,无须自责,最好的方式应对。3、对的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9日,宝宝发热一天,一天都躺在床上没下床,上午38—38度5,下午至晚上一直高热39度6至40。在先生的及时回复下,我的心情异常平静,给宝宝爱与信心、轻松的心情,听从她自己身体的需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发表于 2012-1-1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9:15 , Processed in 0.0219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