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百草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中药的养生妙用0
何首乌——滋补良药
      推荐明星:王菲。王菲生产后的调理秘方中,
何首乌是一味主药。每天吃,使她恢复了孕前的身材。
      青春奇效:
何首乌最青春的功能是乌发,经炮制后,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而且不寒不燥,实为乌发良品。后来西医研究又发现了它降脂、降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体内细胞氧化的功能。
      如何使用:
      ●首乌洗发:
何首乌60克,用水煎煮,水色成浅黄即可使用,先用普通洗发水洗净头发,然后用何首乌汁浸洗。
      ●首乌蛋:
何首乌60克、鸡蛋2只。将何首乌洗净、切片,放人砂锅内,加进鸡蛋,煮至蛋熟,捞出去掉蛋壳,再放锅内煮片刻,加盐、味精即可。
      黄芪——最能补气
      推荐明星:赖雅妍。台湾“大长今”每到换季之时,就用
黄芪水沐浴,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
      青春奇效:中医认为,
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增强代谢,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同时消灭体内自由基,预防衰老。
      如何使用:
      ●代茶饮:
黄芪5~6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煨枣:取
大枣30个、生黄芪30克,一同煨煮。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人参——补充元气
      推荐明星:袁咏仪。她表示怀孕时,妈妈教她用水冲蜜糖和
人参喝,所以产后的袁咏仪中气十足。
      青春奇效:提及
人参的抗衰老功能,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可以激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提高脑力和体力的作用,并能迅速消除疲劳。
      如何使用:
      ●
人参茶。人参片3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能强心安神,迅速消除疲劳。
      ●
人参粥。人参3克、粳米100克,用文火煎熬至熟。适宜在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用来补充元气,调和五脏。
      三七——调血妙品
      推荐明星:姚明。姚明最近一次受伤为胫骨有骨裂的迹象,为了促进愈合,营养师开出了用
三七炖肉鸽的食疗配方。
      青春奇效:在中医史上,
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为止血、定痛、消肿的伤科补品来关注。近些年才发现,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清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参还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使用:
      ●
三七鸡。将母鸡1只加调料蒸至8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克蒸熟即成。可以大补气血,益色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产后血虚者。
      “生活熟补”
      
三七的用法,素有“生活熟补”之说,它的意思是指:用生的三七,有活血、止血作用;用熟的三七则有生血、补血作用。
      刺五加——强壮要药
      推荐理由:在《实用补养中药》中记载,
刺五加属于补气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虚弱,滋补强壮。
      青春奇效:
刺五加可以养血、安神、滋补、强壮身体,在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交战中,都有一定疗效。
      如何使用:
      椒盐
刺五加叶。将新鲜刺五加叶用清水浸泡5小时,泡去苦味。挤干水后放入盐、味精、花椒粉腌渍,加鸡蛋和淀粉拌匀,放入油锅中煎炸后食用。可以促眠、强身。
      灵芝——补气益血
      推荐明星:罗家英。自从患肝癌后,罗家英每天服用
灵芝养生。根据《舞林大会》上的表现,看来效果不错。
      青春奇效:中医认为,
灵芝可以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喘。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灵芝确有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血氧供应之能,可以降压、降脂、护肝、提高免疫力。
      ●煮粥:将
灵芝用水煎后,取汁与大米煮粥服食,或待粥熟后调入灵芝粉5g服食,每日1次。
      ●
灵芝浴:灵芝500g,水煎3~4次,加入浴水中浸泡全身。对解决皮肤问题很有帮助。
      初服
灵芝,可能出现头晕、骨骼酸软、皮肤瘙痒、口干、大小便稍频等现象,这是体内毒物在分解、移动、排出体外的正常反应。过一段时间后,不适反应会消失。
      枸杞子——明目抗疲劳
      推荐明星:郭晋安。“后生世仔”郭晋安认为
枸杞子对眼睛很有帮助,经常放几粒枸杞子当茶冲来喝。
      青春奇效:中医认为它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抗衰老三种功效,尤其适合用来消除疲劳;而且因为性子平和,一年四季都可以用。
      如何使用:
      ●春天,常用电脑眼睛容易疲劳,用
枸杞子泡茶,可以滋阴明目。
      ●夏天,天气比较热,以
枸杞子菊花金银花,泡茶饮用,可以清除肝火。
      ●秋天,空气干燥,容易口唇干裂、皮肤起屑,用
枸杞子加雪梨、川贝、百合玉竹共煲成汤,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冬天,我们要抵御寒冷,在羊肉汤锅里放些
枸杞子,既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又不至于阳气过盛而上火。
      禁吃
枸杞子的人: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体内有炎症、脾胃虚弱容易腹泻、患有高血压、性情急躁、嗜吃酒肉而满面红光的人最好别吃。
      红景天——缓解缺氧、疲劳
      推荐明星:高圆圆。参加“美女与野兽”登山队第一次去西藏,高圆圆用一周时间就登上了海拔6200米的雪山,她的经验就是多喝
红景天茶。
      青春奇效:
红景天对抗衰老,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补不足、减多余,从而使体内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百病全消。在强壮免疫功能方面,红景天的能力强于人参。它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对妇科病症很有帮助。
      如何使用:
      
红景天茶。红景天可以由“过劳模”们广泛用于抗疲劳。取红景天10克,用研磨器研成粗末,冲入沸水,加盖泡15分钟,调入蜂蜜10克即成。上下午各饮1杯。可以补气养血,增强人体适应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毒副作用浅说
 哪些中药有毒,怎样看待中药毒性等问题,是当前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中药的毒性问题,浅谈一些想法: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治疗疾病有效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我国最早的第一部本草即《神农本草经》,对中药的毒性就有论述。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渊源》中说:“医书之最古者内经,本草起于神农。”《神农本草经》部著作大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即公元前25年~200年之间,在这部书中收载有365种中药,按药物的毒性和疗效上中下三品:即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以长服、久服之品;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专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不能久服。徐大椿《医书六种》中论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又论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些中医药的理论,至今仍为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
  所谓中药的毒性,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毒副作用。
  凡是有毒的药物,大部分都性质强烈,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一般使用量都较小或极小。这些药物安全性低,用之稍有不当或过量,即可对人体产生毒害,轻者对人体造成损伤,重者对人之健康或生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药物必须严格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绝对不能随意服用,如砒石、芫花、乌头、千金子等。
  另外,过去曾有说法:“是药三分毒”,即药就有毒副作用。中药有“四气、五味、归经”之科学理论。中药之毒性正体现了某种中药所含成分“四气五味”之偏性。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也正是因为其具有药物之偏性。或者说,凡是药物都有它的偏性。这正是中药以偏纠偏治病的基本原理。如黄连、黄芩,其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解毒,能治热性病;又如干姜、附子,性味辛热,功能温阳散寒,能治寒性疾病。传统医药学所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唯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总的来说在医师辨证施治、常用量的情况下,毒性较大的药物对人体作用就强烈,如中药的巴豆、乌头等;毒性小或无毒药物,对人体作用就较缓,如麦芽、茯苓等。
       但在中药使用量不当的情况下,中药的毒副作用也会产生。如甘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因其味甘甜而故名,其功能为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为缓和及调补之药,归经能入十二经。中医在处方中常用甘草来调和诸药性,起协调作用等。现有资料报道,如用量超大、久服,即可出现毒副反应,如脘腹痞满或水肿等病。又如人参,它的功能可以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增强免疫力等。据《医学源流》中“方药论”,徐大椿论人参,“夫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故病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或邪微而正亦惫,或邪深或正气怯若,则于除邪药中……乃不察其有邪无邪,是虚是实,又佐以纯补温热之品,将邪气尽行补往,轻者邪气永不复出,重者即死矣”。现有资料报道:“服用人参适量对身体各生理器官有益,如服用超量,对人的神经有兴奋的作用,或出现口鼻出血、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对人体可导致不良的后果。
  中药的毒性与用药量是否适当有关。
  中药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过去曾有“中药,就等于一个小复方”的说法。可以想象,用药量不当可以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产生。现有资料报道:如关木通用量成人为3lOg,若一次用量超过 60g,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又如苦杏仁是有小毒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的作用下分解出氢氰酸。而氢氰酸为剧毒物质,极微量应用,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显示止咳平喘的治疗作用;稍大量应用,即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一般生苦杏仁用量在1020g之间,即为无毒,而超过20g,即为有毒。如近期有资料报道:有一岁女婴,因一次口服生苦杏仁末20(10g)而中毒致死,原因是过量服用所致。
  有关药品的特殊性,药品管理法中早有明确规定。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具有毒性的药品,使用得当,管理得法,有利于人民健康,可以达到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目的。反之,则有害于人民身体健康,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的后果。所以药为特殊商品,应对症用药,千万不能盲目地乱服用药物。
  中药的毒性与产地和采集时间有关。
  中药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属性复杂,既有野生,又有人工种养。中药传统上讲究“地道药材”,如白芍讲究杭白芍,泽泻讲究福建产的泽泻,大黄讲究西宁产的大黄等。对于中药的采集时间,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全草等用药部位,根据其生长成熟期,都要严格按季节采集,以确保药效成分。俗话说:“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这都是对中药采收的经验之谈。说明只有做到适时采集,才能达到药物优质有效。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药品种比较混乱,有的药物一个品种多个品名,还有的是同名异物等,由于品种复杂,产地又异,其含的药效及毒性也有差别。如据有关资料报道:中药贯众品种约有36种,《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贯众属蕨类植物,品类繁多,商品一名多物。其功能清热散瘀,解毒,杀虫。据考证,除绵马贯众主含绵马酸类物质有毒外,其他品种未发现有毒。又如五加皮,《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较常用中药,历代本草所记载的五加皮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的根皮。过去京津习用的五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主产于河北等地,其功能祛风湿、强筋骨。据资料报道: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属五加科,不含强心苷而无毒;北五加皮(又名香加皮)属萝摩科,含强心苷而有毒。
  即使是源于同一种的中药,因用药部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也有差异。如苍耳全株有毒,但果实苍耳子比全草毒性大,嫩叶比老叶毒性大等。故植物类中药的采集时间可直接影响药物的效能与毒性。传统的经验是:对植物中药的地下部位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是在秋后至春初的时间采集,此期药物的有效成分及毒性含量较高;对茎枝叶全草类药材,一般应在植物生长旺盛时及花朵末开时采集为宜,因这时药效成分贯满全株,质量最佳。
  中药的毒性与环境污染有关。
  据1994年《中药资源志》收载的药物种类,现我国共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类药为11146种,动物类药为1581种,矿物类药为80种。中药的资源种类主要是来源于植物药。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较为普遍地使用大量含有有机氯、有机磷等有毒物质的农药及含有铅、铬、砷等有害金属的工业废料、废水、废气等,对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愈加严重。这些污染源必然会对中药植物造成影响,有的可能较长期残留在被污染的环境和植物内。如属有机氯类除虫剂的六六六、DDT等,在土壤中降解消失的时间较长,据研究前者需310年,后者需430年。如在这种环境中,对植物中药必然会造成污染。
  据报道:××市对全国各地300多种中药材检测发现,全部样品均残留农药六六六,除吉林的龙胆草、福建的阳春砂外,其余都有DDT残留。又据××市药检所曾对5070多批次药材检验发现,砷污染较为突出,有些甚至含量较高。人服用了这样的药材,亦会导致蓄积性中毒,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为使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现我国政府已着手对中药施行GAPGMPGSP管理,以达到中药成分的稳定、安全、有效。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立足于中医药有效的科学理论,借鉴学习其他国家医药先进技术经验,拿出我国的中药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应是严谨的、高起点的,也是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
溯源养生博客:http://baoshuzhijia.blog.hexu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参:未入《本草纲目》有缘由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入夜,忽然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说:“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有病为何不去求医?”李时珍有些不解。店小二忙解释说:“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近来她饮食如何?”店小二说:“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蓝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拿了一株野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是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他如获至宝,连忙挖了一担回家。

  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太子参”。但他因怕此药一传出去,大家都来太子墓地挖药,触犯王法,便没把“太子参“写进《本草纲目》。


【药 名】:太子参
【拼 音】:TAIZISHE
【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功 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主治】: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药物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别名】:孩儿参(《饮片新参》)、童参(《上海常用中草药》)
【处方名】:太子参、孩儿参、童参
【商品名】:太子参、孩儿参。以粗壮肥润、色黄白、干燥无须根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江苏、山东。此外,安徽等地亦产。同属植物假繁缕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Franch. Et  Savat.)  Pax ex   Pax et  Hoffm.(又名:棒棒草)的根在少数地区与本品同等使用。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大暑前后采挖。洗净泥土,入沸水中浸烫,约3~5分钟后取出曝晒,当须根干时,即将须根擦光,然后晒至全干。也可不经浸烫,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
【拉丁名】:药材Radix Pseudostellariae 原植物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 ex Pax et Hoffm.
【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生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 -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溯源养生博客:http://baoshuzhijia.blog.hexu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右归丸浅析                         木鱼儿

    左归丸与右归丸是两种常用中成药,其名称仅一字之差,而功效却各有不同。那么,两者的组方和功效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特分别加以简介。
   《难经·36难》“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左肾属水主阴,右肾属火主阳,故“左归”是“滋阴补肾,使阴精得归其原”。“右归”是“温阳补肾,使元阳得归其原”。故此称为“右归丸”。
    左归丸由熟地、菟丝子、怀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八味药物组成。功能滋肾补阴,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方中以熟地甘温滋肾以填真阴为主药;枸杞子、山茱萸滋养肝肾,养阴益精,与熟地相配合可增强滋补肾阴的作用;山药健脾滋肾,可补养脾胃之阴,以便开拓肾精化源,使肾精不断得到补充;鹿角胶能峻补肾阳,龟板胶最能滋阴益肾,二者互补互助,可以育阴潜阳,峻补精血;菟丝子入肾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怀牛膝能补肝肾,强腰膝,壮筋骨。诸药互相配合,共奏补益肾阴之功效。
  本方能治虚劳,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左归丸通常为水蜜丸,每10粒重1克,口服每次9克,一天3次。
  现代研究表明,左归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本品可以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和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凡肾阴虚而性功能较低弱者可服之。
  再谈右归丸,它由熟地、川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实际土-是将左归丸去掉部分滋阴药再增加若干种辛温补阳药而成。功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
  本方以熟地性味甘温而补血滋阴,填精补髓;鹿角胶咸温纯阳,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肾而温督脉,并能生精血,强筋骨;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肝肾而涩精;菟丝子温肾壮阳;肉桂、附子温肾助阳祛寒;当归、杜仲养血强筋。诸药互相配合,共奏温补元阳之功。
  本品可以治疗虚劳,症见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阳痿精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而尺弱等。又可治疗浮肿,症见全身水肿,肿势先由腰足开始,腰以下水肿明显,两内踝尤剧,腰膝酸软沉重;阴囊冷湿,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质淡而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等。右归丸通常为太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每次1丸,每天3次。
  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对肾阳虚者的脏腑有保护和功能调节作用;能调节人体性激素的含量,如男子血清睾丸素含量低者可使之升高,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者可降到正常水平,女子血清雌二醇过低者可使之明显上升,这对改善男女性机能都很有帮助;能降低脑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凡肾阳虚之中老年人及性功能低下者服之颇有益。
发表于 2011-5-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来给自己的药店做广告的,鉴定完毕!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鉴定哈,我省了一大笔银子去做鉴定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url=]《金匮要略》姜枣使用规律探析[/url]                           《浙江中医杂志》
    姜、枣本是平常之物,而《金匮要略》前二十二篇共载方剂205方[1](其中有4方未见药),用姜者即有83方,占40.5%,用枣者49方,占23.9%,其中姜枣合用者41方,占20%,体现了仲景组方遣药“于平常处见神奇”的特点。

    1 用姜

    1.1 生姜:《别录》中说:“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基本概括了《金匮》生姜的效用:①辛温能散,通阳调卫。但有偏于辛散和偏于通阳之分,如用于有表寒之邪的桂枝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用于有虚证的炙甘草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②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以治胃寒呕吐;胃热者,加黄芩,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奔豚汤等,以治哕逆、干呕、气上冲胸。③温肺止咳,除痰利水。如千金生姜甘草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射干麻黄汤等。

    1.2 干姜:《本经》载:“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珍珠囊》谓:“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2]。《金匮》之用干姜,大体可以归为三类:①温中散寒。如九痛丸、乌头赤石脂丸之去脏腑沉寒痼冷;甘姜苓术汤之发诸经之寒气;大建中汤之治感寒腹痛;以及其他如用治寒热错杂证之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用治虚证之人参汤、薯蓣丸等;止血固涩之柏叶汤、胶姜汤、桃花汤等。②温化水饮。如治溢饮之小青龙汤;治心下有水之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干呕,吐逆,吐涎沫”之半夏干姜散;治支饮咳满之苓甘五味姜辛汤。③回阳救逆。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1.3 炮姜、生姜汁:干姜炮用见于《金匮要略》之甘草干姜汤。此处用炮干姜性较缓,主治病势较缓的虚寒肺痿证[1]。即干姜炮制后,温中而不过于辛散,起到温复肺气,治疗虚寒肺痿之病。生姜汁之用有二处:一是生姜半夏汤,生姜之所以用汁者,正如尤怡所论云:“生姜半夏汤,即小半夏汤,而生姜用汁,则降逆之力少,而散结之力多,乃正治饮气相搏,欲出不出之良法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上》)。二是干姜人参半夏丸,方中干姜、人参、半夏三味,以生姜汁糊为丸。

    2 用枣

    《本经》云:“大枣,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金匮》用枣者凡49方,不与姜合用者,《金匮》中仅有8方,其作用一是取大枣之甘温安中之功,达到缓和药性,泻而不伤正之效,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皂荚丸;二是与甘草合用,取其甘温补益之功,如甘麦大枣汤、竹皮大丸、麦门冬汤、附子粳米汤、苓桂甘枣汤等。

    3 姜枣合用

    生姜大枣合用,主要有二方面的作用:一是于解表药中,生姜助阳发汗,大枣补益营血,防止汗多而伤营,共奏调和营卫之功;二是与补益药同用,则生姜能和胃调中,大枣能补脾益气,合用能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提高滋补效能。其配伍有如下特点:①伍桂芍,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和营卫。②配柴芩,助少阳生发之气而和表里。③合参草,宣阳气而调阴阳。④同麻石,制发散太过并调营卫。

    《金匮》干姜大枣合用者凡4方,除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薯蓣丸外,其余3方均是寒温并用之方,即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外台黄芩汤。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名联药名诗药名词撷趣


早在我国古代,中药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瑰丽多姿的药文化奇葩。文人墨客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或撰书对联,或吟诵诗词,可谓百花齐放,大放异彩。
    手头有两副药名对联,妙趣横生:
    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当归方寸地,独活世间人。
    以上两联,一是对仗工整颇具文采;二是构思新奇具有创意。因闻到乳汁的香气而心领神会地知道母亲的到来;以“故纸”(意为旧纸)糊窗“防风”御寒,道出了主人的穷困情景。后一副则道出了从医者的职业特点和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

    据有关资料介绍,最早将药名嵌入诗句的人是梁简文帝萧纲。《艺文聚类》中收有他的《药名诗》,诗中有“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之句,嵌入了“合欢”、“苏合”两味中药。唐宋时期,药名诗风行一时,出现了许多佳作。如权德舆的《药名诗》:

    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

    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荫不见人。

    此诗第一句嵌入“泽兰”,第二句“石磷磷”指“磷石”,第三句“白微”指“白薇”,第四句“钓藤”实为“钩藤”。这四个药名中有三个未按原字入诗,有的颠倒,有的谐音,有的会意,不因勉强嵌入药名而词不达意。再如黄庭坚的《荆州即事》也是一首极佳的药名诗: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

    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四句诗不仅分别嵌入了“使君子”、“旋复”、“守田”(即半夏)、“龙骨”四味药,其思想性更是值得称道。该诗表现了地方官吏关心百姓疾苦,祈求天降甘霖,风调雨顺,地里墒情良好,水车可以束之高阁了。诗中“使君”指地方官吏,“龙骨”指水车。

    清人在《词苑丛谈》中辑有宋代陈亚的药名词《生查子》三首:

    其一:想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风生砌。

    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

    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珍珠泪。

    为念壻辛勤,去折蟾中桂。

    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

    可惜石榴裙,兰麝香将半。

    琵琶闲后理想思,必拨朱弦断。

    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面。
    在上述三首词中,作者为了既点出药名,又讲究词格,还要表达出词中人物的离情别绪,采取了“同音替代”、“拆开重组”等手法,使其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发表于 2011-6-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中药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size=+0]                         天然药物集
[size=+0]                         [size=+0]中国植物图像库[size=+0]        [size=+0]2009PPBC
[size=+0]                         [size=+0]《“文革”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
                         文史百科
                         四库全书下载
[size=+0]                       青囊医学http://darkbag001.xf2.cnsidc.com/
发表于 2011-7-1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取 蜂王浆 要饿死许多幼蜂

不要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服中药,有忌口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疮、皮肤病者忌食鱼、虾、蟹及羊肉、猪肉等食物。水肿患者忌食食盐。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腻。(华康)
发表于 2011-7-3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草新用途

甘草的异名在《神农本草经》称美草、密甘,列为上品。《别录》称密草,《陶弘景》又称国老,俗话说“朝中国老,药中甘草”,意思是甘草就像国老一样,“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是一种近乎完美、作用强大、使用广泛的药物。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除去须根,晒干,切成厚片供药用。其性味为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消,解万毒……”其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一、甘草新用途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草主含甘草甜素、甘草甙、甾甘露醇、β—固甾醇、糖类、有机酸等物质。因此甘草具有解毒作用、抗利尿作用、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又有抗炎、抗过敏反应作用等。甘草的新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解毒 对多种中毒有很好的解毒作用,有解百毒之称,主要解毒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的吸附作用、甘草次酸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甘草甜素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   2.用于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 可以用以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汉氏征)、尿崩症等。其有效成分与甘草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利尿作用有关。   另外,甘草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先天性肌强直症、腓肠肌痉挛症等,这与甘草的解痉及抑制末稍神经兴奋性作用有关。   3.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甘草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因此常用来治疗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寒痰咳嗽,复方甘草合剂就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止咳良方。   甘草可广泛用于治疗咽峡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咯血等疾病。这些与甘草的镇咳、解痉等作用有关。   4.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甘草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抗胃炎作用。这与甘草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作用。甘草还有防止肝硬化、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因此许多护肝的药物,比如甘利欣等,都含有甘草或者甘草甜素。   甘草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甘草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也就是说,甘草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的药物之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如附子配甘草;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如温燥之药干姜配苦寒之药黄连时,也会加入甘草。如果说中医配方讲究“君臣佐使”,那甘草绝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佐使药”,有时候还当上了“君药”或者“臣药”(起主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二、甘草也有副作用   虽然甘草用途广泛,几乎无方不用,但使用不当也有副作用。   古代就有本草学家指出甘草“有小毒”,一次使用量不宜过大。甘草“味甘”,凡是甘味的药品,起作用都比较迟缓,不能治疗急症,还能妨碍消化功能,加重各种“湿证”的症状。此外,甘味还可能导致“肾气”受损,因而“肾病禁甘”。可见,即使根据中医学说,甘草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禁区很多。   目前对甘草药理作用的研究更上了一个台阶。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可水解成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家都知道,长期服用激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等等,因此,甘草虽然属于天然植物药,相对比较安全,但长期滥服甘草的话,还是会产生全身浮肿、血钠浓度增高等现象。长期的水肿可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加上高浓度钠离子对血管壁的损害,最终可导致高血压发生。   甘草连续使用期限不超过3个月,1次服用不宜超过10g;高血压、水肿患者以及中老年人慎用甘草制剂;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必要时可以配合服用安体舒通来对抗甘草副作用。   甘草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同用,但临床中只要掌握甘草与海藻的用量,还是可以配伍的。
发表于 2011-9-30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百草

右归丸  熟地黄240 山药120 山茱萸(酒炙)90 枸杞子120 菟丝子120 鹿角胶120 杜仲(盐炒)120 肉桂60 当归9 0附子(炮附片)60


   
【方名】 左归丸   【出处】 《景岳全书》   【分类】 补益剂-补阴   【组成】 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鹿角胶  龟板胶
是动物药 最好不要用


开始吃素

(少吃肉蛋奶蜜,少用动物药)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这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总结的经验
膏粱厚味,足生大丁。   取自于《黄帝内经》
生病了,饮食清淡。这是医生告诉你注意的常识

看我的签名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2:50 , Processed in 0.0214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