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伯毅

转帖某大量读经班学子回忆录集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智慧中成长

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有过困难有过障碍,每当在瓶颈处时有过泄气,但现在知道这是在磨练自己!在老师同学的提携鼓舞下,我一步步的在智慧中成长!来此也有快两年了!自我感觉长进也是不小,目标已明确,也已立志,但要去努力!常常自我提醒:读书是否心、口、眼、耳四到?日常生活等是否依理性而行?等等……
说说我读经典以来的历程吧!肯定犯过错误!当然也是因犯错而改正错误才长进!比如说学习任务没完成!老师罚我加夜班!因为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没认真读,二、是内容难背!因为没完成任务挨罚所以才会认真更好的完成任务!
以前还有遇到一点不顺心,就是不愿意的毛病!言行举止不注意!说话不会说,听话听一半等……记得去年因为说话的原因,搞的连吴老师都对我说,真不爱听你说话!不过好的是,来这儿到现在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回忆起去年的那些事,真觉得自己好傻!也许是不懂事吧!
回想到以前,刚来的时候,生活方面不能完全自立!比如衣服不会洗,鞋也不会刷,好多活也不会干!好多该明白的事也不明白!还有吃饭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后来知道有不明白的事要靠学习阅读才能明白!
学习上现在也能自觉了!生活上就可以完全自立!
在将近两年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会干了很多活,背了经典,也尽己所能的改善自己!
读书时常常读着读着就突然感知到一些意思!有的呢似乎理解了,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现在试想,如果就这样把经典背完,到解经的时候应该就既能理解也能表达了吧!再想想如果现在还去上所谓的“义务学校”一直到大学,可能连找个工作都麻烦!这样算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23或24岁,用这20年来读经典,就光读经典,进社会的话一定了不得!比起来好象上学等于浪费时间!而且那些什么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都是用分数来评你是否认真学习!但再认真的学生,不一定代表他聪明或能答题!所以这样判断是错误的。
而再想想我们,与世隔绝,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安静又无外界干扰的好地方学习,读经典,生活,玩耍,真应该去珍惜呀!
经典会给人智慧!曾经把读书当成功课任务!而现在已情不自禁,乐在其中!
   读经典为的是培养人才,是为了让读经的我们成器,成为国家栋梁!虽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思想家和所谓的“栋梁”,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位安其本份的君子!我知道每一个智慧之人都会去经历一条生命学问之路,而这就是我们将来所要经历的!这也许是从没读经典到读经后的体悟吧!
想想虽然自读以后变化蛮大的,但要通过智慧的洗涤去精进!人要从小立志,只有立了志才会去努力。如果有一个人他没有自己的理想,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少或擦肩而过!如果有自己的理想的人就会多出一半!当然不单只有理想,还要付出努力和辛劳!就像我们圣贤的教诲。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为自己找到心灵家园与精神家园,也是文化家园!
宋泽馨(十一周岁)
2009.1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人生

人的一生好像只有三个程序,一是回忆过去,二是展望未来,三则是继续现在。
细细回忆起来,来德谦已快达三年。这期间也伴随着高兴、苦恼,放松、紧张,天真、幻想,憧憬、希望和成长。
在没来之前,在学校已属于厌学分子。我的身份也不像是一个学生,任务也不再是学习。而是在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一天逃离学习,而快乐自由的玩耍。上课看小说,吃点东西。给老师搞点鬼,玩一下哪一个同学或是课上找借口出去溜一下。这些已属于我的全部生命,每天也只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过着。偶尔无聊时,便听一会儿课,而后又是玩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我听来就是一些无休止的唠叨,在我以为老师教诲只是为了他们的教学成果得到认可,我们学生只是老师作为升职或加薪的机器而已,但有时也会认为老师是为我好,偶尔也会又一丝感动,但马上有会被题海压倒。压掉自己学生的身份,压掉对老师的一丝感动,所以我选择逃,自认为的潇洒,到最后却是什么也未得到,反而让自己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记得在初三时,一开始是被老师特意安排在第一排的,想塑造一下他们认为的可塑之才(因前两年功底好)。但因那时已有逆反心和厌学心态,而且第一排坐,整天看老师的板面孔,看的太真切,太无聊。所以决定到最后一排座,那里有我认为的朋友,而且不用再盯着老师的面孔,或研究他们的发型,尽管老师不停在耳边“唠叨”什么一定要坐在前面啊!坐前面考重点高中就有希望,老师讲课听的仔细认真,注意力集中,等等好处。但我还是摆脱了他们,坐在了后面,玩我们的,乐我们的,也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我认为我胜利了!从此我喜欢的地方便是教室,因为在班里,很多人都在为升学而忙,而我们极少数人则在玩,我们目无一切,我们是在天堂,我们敢做一切其他同学不敢做的事,也是老师公认的问题学生!那时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我想要努力的方向,好像并未想过要作点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
再后来,便是07年元旦过后,老师家长管不了了,也很无奈。便把我送进了德谦,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环境,经典的熏陶,而有好转,修养身心!或许是和经典有缘吧,一进来便很快适应了学习和环境。但第一年进展太慢,因学习任务松,上课懒散,老师不在就玩,走神,一本《论语》竟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当时刚办校没几年,学习方法也一直在探索中,其上课效率可想而知了。
在德谦可以说是踩着自己的检讨和保证,伤着家长的心过来的。期间也有厌学,想逃掉的时候,但随着经典的熏陶和内化,楞是走到了现在,原来是人家玩时,我玩,人家读时,我再玩一会儿。现在则是可以自主的学习,以前的自己总是被感情所驾驶,现在则是一步步趋近理性,也在追求理性和客观的人生态度。一个被感情驾驶的人难成大事,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也只是一时情绪激荡而表现出的不合理性。那样也很容易伤人伤己。以前总喜欢也习惯了经常“嗷”几嗓。现在已在慢慢改变中,因为我知道“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以前总是对未来感到迷茫,现在已为自己立志,已有了达济天下的担当!
来了这里,也一直在长进中。随着年龄的长大和读经的增多。又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现在心情也比以前和平了许多,不会没事就暴躁了,也不会没事就自寻烦恼。在德谦,因读经还有老师引导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学会了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的度过。明白了了风华内敛,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会到了穷独善身,达济天下的情怀,体会到了圣贤和先生的良苦用心,也深知我们都将继续努力下去,使自己的生命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和充实,照这样走下去,到了老年回望时,就可以踏实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懊悔;
未来的还未开始,也无需展望;
只要把握好当下,无论做什么都从良知而行就无愧自己了,这样的未来也自然顺理成章,美好!
可见经典的教化是通达人性的,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经典而使自己内求诸己,见善而从,见贤思齐,成就自己。
这才是人生!
广毅班 张馨月(十七岁)
己丑年九月廿四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附这些学生的班主任广毅老师写的《烛光》后记

(廣毅按:《燭光》系作者記錄自己三年師範生活之小說名。)

(一)
林枫最后一次回豳县是在一年前,几年不见,豳县西街已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原来的那千亩梨园自然已不复存在。豳师果然在林枫毕业后的第二年春天搬去了咸阳。原来的校址倒成了豳县第二高中的临时校舍。
每次林枫回家,路过豳县,他都会忍不住透过车窗,看看那个他曾经生活过三年的地方,那垂柳、中路、楼房依然是那么熟悉,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还有那巍巍紫薇山,风疾草高的泾滩,那里珍存着他三年的记忆。

(二)
林枫在2005年5月同几位同学一起离开豳师赶往桂林机场书店上班。之后学校又为工作尚无着落的毕业生联系到了广东几家企业单位,许多学生去不久,便因受不了那里的工作条件,或回家,或辗转重新寻找出路。
林枫在桂林只半年多,也因忍受不了老板苛刻的待遇,离开桂林,去了山东东营。和他同去的同学早在他之前已经全部离开。他去东营是因为华海宁去那边已有好几个月了,自己对前途又一片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到了东营,他和华海宁先后进入东城一家叫“一家亲”的饭店上班,工资待遇较桂林机场虽有提高,然接踵而至的却是更加繁重的工作量,每天至少十二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真可用陈星一句歌词描述他当时境况:心里头流着泪,脸上流着汗。
在这样一个社会,众多持本科文凭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尚且不易,何况仅持中专、函授大专文凭的他们?他们在校的所学所能,在此社会,几于无用,一切都要重头开始,否则他们也不会沦为饭店服务员了。试观今日社会,岂独他们如此?难道是他们不够用功,还是他们上的学校不好,选的专业不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更令人惊异的是,和他们一起当服务员的还有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也有初中毕业生,当然也有未毕业半途而废的。说白了,只要有力气,服从管理,品行稍好,都可以在这里上班,和其他一切统统没有关系。尽管这“一家亲”在东营餐饮行业也算数一数二,所谓林枫和他的同事们只是当今社会年轻人现状的一个缩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林枫从06年元月进入“一家亲”到五月底离开,一共不到半年。他虽然无可奈何的谋生计于此,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他以为,自己既读于师范,应当走教育之路。同时他也时时希望,自己这有限的生命能用来切实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虚耗在口腹之虞,衣食之忧上。因此,他多次去当地的私立学校应聘,又无高学历,又无实际能力经验的他,必然是无功而返。他常常站在饭店的一面大镜子前,盯着那个穿服务员衣装的人,他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他,那只是一个行尸走肉,一个困顿于生计,没有追求,不知进取的人。正因为他对理想的执着,他很留意一切刊登招聘广告的报纸杂志,于是,他走出了人生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三)
循着一条招聘私塾先生的广告,林枫在东营西城淄博路西头找到了国学幼儿园。其负责人是两位关心子女教育,身有残疾的女士。一番交谈后,她们让林枫试着给孩子们上上课。
林枫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刚好下过一场雨,天气凉爽,微风徐徐,而他的示范课就是《孝经》三才章的一段:“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因为林枫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俊秀的粉笔字,幼儿园负责人很是满意,同意林枫来此当老师,教她们的孩子读经。
因是私人创办,创办者的经济又不是很充裕,所以幼儿园的条件相当简陋,林枫的待遇也很低,每月只五百来块。然林枫觉得,他这是踏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他比在东城一家亲饭店每月一千块时充实快乐多了。所以当在这边洽淡妥当后,林枫立即去东城“一家亲”辞职,彻底脱离了那个地方,那个让他受尽屈辱的地方。
四五个月后,原来合作办园的两个负责人因一些内部矛盾不再合作,幼儿园也不能再办下去。林枫,又被其中一个负责人请到家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家教,直到年底接到来自父母旬邑县举行招教考试的通知。有一首诗描写的正是他当时的状况:案头纸笔稀,窗外风沙急。辚辚车马过,咿咿小儿戏。天冷雁南去,秋深何日及。正是怅惘处,传来稚声啼。
在这里五六个月,林枫从初识读经到知道绍南文化网,再到积极探索其中的道理,只文字资料就打印了上百页。和许多读经同仁一样,他看的王财贵教授关于读经教育的第一场演讲也是“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后来又看“回到孔子 莎士比亚”,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对读经教育的相关理论,林枫有了初步的了解,又旁及周弘的赏识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铃木镇—教育法》,爱和乐等相关理论。
在感情方面,这段时间林枫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毕业于东营胜利学院幼教系,是在国学幼儿园当老师后渐渐熟悉的。那女孩对林枫很是爱恋,然林枫此时只觉得自己目前尚一无所有,要事业没事业,要金钱没金钱,总之要什么没什么,他不会给眷恋自己的人带来任何幸福,所以两人关系只持续不到三个月,林枫便决意提出分手。随着幼儿园的停办,两人从此中断了联系。同时林枫再次发誓并告诫自己:三年内不涉此事。乃至他想着以后安顿好父母,自己出家去当和尚,过无忧无虑求学问道的逍遥生活去。

(四)
林枫回家是在07年元月。他决定去赌一把,如今对读经理论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一旦考试成功,他不就可以把读经带进体制学校,带进正规课堂?一想到这里,志在必得的他,很是用功的复习着考试指定的课程:语文、英语、数学、教育心理学,好在都是师范学校学过的。
旬邑县已有好几年没有妥善安置师范毕业生了,今年只招20人,竟然有近八百人来应考。林枫在逸夫小学考场,遇到了豳师的几位同学,当然也包括韩蓉。林枫却有意避着她,正如他当时的一首诗里写道:道是无缘却有缘,同窗三年不言传,待到心有慕彼意,已是群鸟离窠喧。千里他乡待女音,一线两头把姻悬。只说今日求功名,不料回首见她颜。
然好事多磨,体制教育这条路,林枫注定是走不通的,考试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八百人参加考试,只择优录取20人,可怜的林枫却在第22名,与天赐良机擦肩而过。失望,迷茫,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淹没了他,他不知自己下一步将踏向何方,从他当时的另一首诗可略感之情:云掩日月晖,雾迷山川气。仰首问神灵,磨我到几时?林木依旧枯,野草现春意。
但他也不能整日待在家里,他应该去找点事情做。家住永寿县,已在永寿县广播电台工作的豳师老同桌卫萍知道他考试失利后送他一句话:当上帝在向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林枫后来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他这时也没什么别的想法,只想着先找个工作,然后再想办法,在西安一亲戚家住了几天,他终于找到了陕建十一公司幼儿园,并通过和园长交流读经理念而成了这个幼儿园唯一的一名男老师。在这之前,他还在咸阳的一家塑料管生产工厂上班五天,每天工作连续十二小时,其条件之恶劣,劳动强度之大,实非常人所能忍受,待遇也低的可怜,当他利用两天假期找到十一公司幼儿园后,立即回去拿行李告辞离开,五天上班等于白干。
十一公司幼儿园位于咸阳文汇西路十一建筑公司家属院内,其规模之大,学生之多,管理之有序,固非一般同类机构可比,在咸阳可谓小有名气。一段时间下来,因林枫工作之用心,待人之诚恳,很得三十多岁的刘翠枝园长的器重,鉴于林枫常住园里,刘园长把包括自己办公室在内的幼儿园所有重要房门的钥匙都交给他保管。其她老师,或住家属院里,或住其他地方,每当下班之后,偌大的园里仅剩林枫及一看门大爷。
刘园长办公室有一连网电脑,如此,林枫便可打发下班后至睡觉前的多数时间。也正是通过这台电脑,林枫撞进了由王财贵教授亲自主持的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常浏览读经同仁的切磋交流发帖,又打印了几十页王教授论述读经理论的文章。在看完一场三十多分钟的演讲后,林枫竟也立志半年内要把论语读一百遍。他在这里虽很受园长器重,但他毕竟是一个另类,在管理幼儿方面也没什么经验,又持着一套被其他老师或不理不睬或不屑一顾的教育理论,其心情可想而知。一篇《病中杂感》描述的正是他当时的心境:
身乏力衰,俯案前,徒伤悲。望家徒四壁,忧囊中如洗,叹年来劳碌,只争得个一口饭食。
蚊虫肆虐,促织争鸣。虽疏食饮水,亦难湮我凌云壮志。然今日,耻居下,如陷囹圄,察言观色,满腹苦水自受。
格物致知,正吾心,坚吾志,深吾知,直吾行,一朝驰骋天下,清风四海播撒。
怎知形劳心疲,举笔尚无力,一腔豪情怎抒?古来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惟任风雨洗炼,成就意如金钢,莫能屈!
头昏昏,目眩眩,天地虽静似动。伴清灯,背长夜,何以解吾忧?惟以水当酒,对窗外惨淡阴云,一饮而尽,闭目卧。以期越于五行三界,牵挂从此无,只我独逍遥,何复扰?
林枫绝非只安于做一个幼儿老师,去做明知毫无意义的事。他知道,要想把读经教育纳入体制学校,作为一常规课程,以他之力是遥望无期的,但若能让幼儿园纳为一常规课程,却很有发展空间。国家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也相对宽松许多,通过在一个园里实践,用实际效果来影响当地其它的幼儿园,使之纳读经为常规课程,岂不快哉?然问题是,刘园长对林枫所持的读经理论仅处于不反对状态,等同于珠心算、英语、蒙氏效学、舞蹈等,而林枫也无法进一步让刘园长深入了解下去。于是他自告奋勇,每天早上利用饭前十几二十分钟时间教中班以上的五个班读经,读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弟子规、三字经,小孩子表现自然可想而知,一个个朗朗上口,欢欣雀跃。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七月十三号这天,林枫如约完成了论语一百之约,把论语从头到尾读了一百遍,读完论语一百后的感觉,王教授在演讲中多有提到,唯尝试者自已方知。林枫这天作诗一首,由此亦可知其当时之心境:今日始知道,神王乐逍遥,返入尘世间,隐恶把善昭。
到了九月份开学,刘园长有感于林枫对读经的执着,同意先开设个兴趣班,到期末以观后效,再考虑转为常规课。林枫很受鼓舞,主动联系教材,通过网上联系到由熊春锦先生主持的德慧智经典诵读西安中心的负责人,对方答应赠送课本五十本,即由熊春锦先生亲自点校的大字拼音版的《德道经》,也就是帛书老子版本。同时,随着对全球读经交流肉的了解深入,林枫也渐渐知道了大陆读经界的一些泰山北斗,如山东莱州的赵升君、天津在谦学堂的天津清羽,上海孟母堂的吕丽委,山东平原的王敬东,尤其赵升君和署名天津清羽的赵志宏二君,网络发言最多。赵升君所秉持的老实大量读经很让他敬服。也是这年的十二月份,林枫在土豆网看到了由净空老法师主讲的原始版的《和谐拯救危机》。看后心血澎湃,又看了第二遍,当看第三遍时,他决定把这场长达四五个小时的影像文字整理出来,从开始到完成前后用了一个月时间。去年读经界出版过一本书叫《私塾手册》,主编是河南淇县道谦学堂的王密生先生,节选的《和谐拯救危机》文字稿就是林枫这时整理的。这时他的心境亦有一首诗为证:名利本外物,贵践亦天主。聚散人常情,何苦忧荣辱。得失既已忘,沉浮何足苦。可叹尘世间,俗人趋若鹜。我辈既明道,注定直且孤。当效陶公志,五柳南山趣。
对庐江汤池小镇,林枫由衷的心向往之,若非顾及家人,他可能也去汤池当义工了。他也希望如净空老法师所言,找一个风景秀丽远离尘嚣的地方,潜心下十年功夫,以成就一辈子为人为学的根基,乃至他又一次想到出家,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实在太累了,可他这一切想法只能停留在心里,要是让别人听到,会以为他又哪根筋不正常了。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林枫所负责的读经兴趣班同前面提到的众多兴趣班一样,也向家长做了展示,家长们对这种教育基本不排斥。一些头疼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甚至找到林枫说,要是下学期再办这个兴趣班,一定要告诉他。林枫对前景充满了希望。寒假回家后,有一次上交流网,无意中看到山东莱州赵升君老师一个招聘老师的帖子,当时也没多想,只以为遥不可及。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因为新生骤增,忙了整整一个月才算安顿下来。也是在这个学期,咸阳教育局开始强制干预幼儿园的教材使用和课程安排,全市所有幼儿园必须使用由他们指定的教材,并按照他们的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林枫知道,他的理想已经不可能在这里实现了。所以,他重视起假期交流网上看到的那条消息,并和赵老师取得了联系,相互了解过后,赵老师同意他过来。
开学事宜安排就绪,刘园长叫他到办公室,准备宣布这学期对他的工作安排。林枫知道,刘园长一直有意提拔自己。然而他依然告诉刘园长自己打算离开,理由是咸阳教育局的那条规定。刘园长先是一愣,继而沉思片刻,说:“好吧,我尊重你的选择!”并很快为林枫办好了离职手续,嘱咐他一些外出注意事项,于第二天一早,亲自送林枫从他踏进这里的那扇门离开。掐指一算,他在这里还不满一年。
假如说林枫初步了解读经是在东营西城的话,那他彻底通透则是在咸阳的这一年当中。可叹偌大的西安咸阳地区,至今仍没有一个像样的全日制读经私塾。

(五)
两年后的今天,林枫已成为王财贵经典学堂一骨干老师,带着这里最大的班级,在交流网上已是小有名气。
在来莱州的同时,他也彻底放弃了坚持四年的自学考试,其实只剩下一科半课程(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实践操作),自学考试虽未完成,林枫却养成了足以成就自己一生的自学习惯。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利用工作之余他不仅背了十几万字的经典,包括四书、老庄、易经等,还确立了自己的思想方向和奋斗目标,那便是成为一名新儒家之徒,也似祖师爷熊十力那般,“誓将此身,奉诸先圣”,继往圣绝学,教育后生,以开万世太平。
烛光之梦终于得以实现。
对于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他又有了新的思考,我们读一篇他的读经日记即可略知一二。
漫談全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两千多年来,由于生产力诸原因,社会上只有極少数人在接受教育,这少数人不是所谓的王宫贵族,孔子的有教无类便打破了只有贵族可以接受教育的特权。孔子招收学生不设门槛,无分贵贱,但有一个条件,即自行束修以上,也就是说自己首先具备求学之诚意,所以有了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盛况。自公卿大夫及至士庶人,只要有志于学,孔子皆欣然纳之,未尝不诲,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从孔子至今两千五百年来,无论出身,只有苦心求学者,方能求得真学问。一般人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所以往往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只有屈指可数几个读书人,但已足以引领一乡里之风气教化。一般技艺类的,木匠找木匠师傅,油漆工找油漆工师傅,不必有很高的其它知识,也足以在本行业成就自己了。
正因为古人求学不易,故能三更灯火五更鸡,勤奋不辍,所谓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由此亦可见古人师徒之关系之精诚袒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无论现实中做的如何,这却是他们从小被提携的理想所在,要为第一等人,而这第一等人不是状元,却是圣贤君子。
试看今日,大兴全民教育、义务教育,只要符合年龄便可入学,于是学生良莠不齐,为了照顾多数学生,必然要压制和牺牲两头的学生,于是不再有人意识到求学之难而下苦功夫。一级级的往上升,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中,然后或继续上高中考大学,或直接走向社会,试问为何?三个字:找工作。大好青春一晃而过,到头来却是空空如也。古人十年寒窗便可考举人中进士,便可平治天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人接受的教育时间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举目四望,自五四至今,已是三代九十年了,大好河山依旧,人才在哪里呢?一个没有人才的民族希望在哪里呢?
就此问题,体制学校已无力解决,那已不适合端正品性,培贤育圣,更不适合充实生命,求学问道。男女共室乱象频生,早恋现象,日益张狂,老师不能管学生,学生、家长可以随意向教育局告老师,此大乱之始也。五四一批人当年主张全盘西化,以腐朽落后视老祖宗践行几千年的道理。他们终于成功的把自己的祖先打倒了。他们离开了,其遗毒犹存,今人直以为是现代化,是文明、是开放。问题出现了,除怨天尤人别无他法,从未想过从根本上认识反省。纵然民国数十年,男子、女子也是分开上学的。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观今之青少年,智在何处,强在何处?
所以读经学堂才是当前教育希望之所在,他们牢牢把握住了教育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教育时机、教材、教法,主要招收13岁前学生和13岁后志于学的学生。他们的教育目的只有两个:开发人性,培养人才。他们的师资由一批关心儿童教育、关心国家未来、乐于奉献爱学生如子女的人士组成,他们尊崇孔孟,也尊重人类一切理性的成就成果,他们让学生从小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受古圣先贤的耳濡目染,以成就一生的学问品德和智慧。
鬼谷子,世人皆知,平生只放出四个学生,便主宰了整个战国时期的格局。他们分别是: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然孟子独贬之,何也?趋于利者也!
今人胡不猛醒乎?

(六)
再看看当年和林枫一起上幽师的其他同学,今在何方,在为何事?
唐耀庭、王文涛通过幽县每年一次的招教考试,顺利的走上了乡村小学教师的岗位。陈友刚、赵亚虎,却是落榜,依然奔波在外,为生计而劳碌。淳化县若兰、周云,永寿县的华海宁,依然在外打工。长武县的沈婷正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读本科,徐莺呢,据说也成了老师,并已和一位同事结了婚,尽管家人很是反对。孙浩、杨山和零五年一毕业便没再联系过。旬邑县的几个同学,有的已通过上次招教考试当了老师,有的依然奔波飘零,韩蓉没有考上,但也当上老师,并和一位同事结了婚。这就是幽师零二级六班毕业生的今日现状,由此亦可知整个零二级,乃至整个社会师范毕业生今日之现状。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的这段路

经典的教化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自己读经将近三年,反观走过的路程,未尝不更加肯定经典的内化之功。
零七年正月十七,正值高一下半年开学,因为厌烦了乏味的学习,觉得生活毫无乐趣,父亲得知读经教育,便毅然要把我送过来。和我说这里只读书就可以了,不必背,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老师讲课,当然就想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学校?(可知当时目光只限定于安逸或说是自甘堕落的生活)当然迫不及待的转学了。
来之前,也算受了十年的体制教育,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很轻松的成为了各科老师的宠儿。并且顺利的进入理想的高中。小学、初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把我宠坏了,到高中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成绩就排在了中游,刚开学就成了普通同学五味瓶的味道,很是不甘,于是下定决心赶到前面去。努力了二十几天,后来排位因为身高以及成绩的原因坐在了后面,于是桌子上的书城足以成为做任何事情的堡垒。刚开始只是偶尔的在自己认为无聊的语文、英文课上做些小动作,如写作、传纸条,和同桌聊天等。但随着自己的惰性与懈怠,直至发展到在班主任课上睡觉,和同学一起逃课。当时自己也惊叹自己的变化,但已经不以为然,因为在我身后的同学还有更放肆的事情。
以点观面,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风已是这般模样,不知天底下还有多少优等生可以担当大任。回想起来,也只能深叹一口气,感叹这种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的目的地在何方?人类的未来会是怎样的景象?
但现在亲身走过读经教育将近三年,以及身边同步的同窗好友,我们自身的变化,不仅让我们坚定了继续读经的信念,而且决定将来也要努力,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教育。
记得刚进入德谦学堂的第一年,作息时间散漫,上课无纪律,一本《学庸论语》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才结束,虽然也有英文与中医课,但都是边玩边读,并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进度慢的像乌龟爬行似的,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在那十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为老师学、为分数学的心态。
后来,学堂规模开始扩大,学校新来了几位老师,也分开了大、中、小班,外在的制度不断完善,内在的经典也慢慢化入我们心中,启发着四端之心。
在这段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因为这段叛逆的年龄免不了倔强的狂妄,也曾和老师吵过嘴,扭过气,现在想起来却觉得自己当时无知的自以为事是多么渺小。
问题的出现就表示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这是老师对我们错误的宽恕与包容,而且使我们充满信心,特别是赵老师的讲课,每一次都会让我们满心的畅朗,似乎有一颗太阳在等我们去拿,就是这样的光明,这样的信心十足,在日记里我都称赵老师是我们的生命加油站!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不在掩饰,辩解自己的错误,不再与老师发生口角之辩,反而充满了尊敬与爱戴,相信老师的话,感动于老师的真心付出。这样,问题的几度出现,让我几度反省,长进,渐渐向理性走进,不再冲动,不再发脾气,不会在老师离开时偷偷做小动作。学会了自律,自学,并且因拥有这种能力而自豪,懂得了我在为自己而读书,而学习!
一个人是在追求真理,追求人性的圆满的过程中奋斗着,我们通过学习古圣先贤的遗言,渐渐抹去心灵的污垢,返璞归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过经典后,才真正的感觉出学习中的快乐,愉悦,尽管现实不再那么安逸,没有零食,没有电视,电脑,没有花花绿绿的世界,但那终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中求乐,苦中求乐。生活中苦难的出现正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前进的好机会。
简单的环境,简单的作息,简单的学习,还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德谦,似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让我们的心欲一收再收,起初对学校古板苛刻的规矩甚是不理解,怨声四起,很是不满意,而现在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能够坦然的遵守每一条校规,我们懂得所有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我们的学习更快的长进。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多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收起一颗浮于世俗的心,能够安心的潜入到学习中,是一件何等福气的事情,生命诚可贵,虽然年龄已经不再是黄金阶段,但父母给我提供优厚的条件,做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是我当下最幸福的生活。
感恩一切!
09.11.13    傅小益(十九岁)
发表于 2010-1-1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伯毅兄真是辛苦,我喜欢看这类的文章。
发表于 2010-1-14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统计了一下,19岁的2个,18岁的2个,16岁的4个,15岁的3个,13岁的3个,11岁的1个。其中很多孩子的情况我们了解得很清楚,出于孩子个人隐私考虑,在此就不详细分析了。伯毅先生请回答两个提问:

1、帖这些“回忆录”不知道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问题。
2、请从学理上论证8~10小时大量读经法是最佳的读经教育法门。


另外,如果讨论中存在明确的违规现象(比如蹲桩先生的粗口),寻版可以按版规删帖或者封禁ID。如果会员没有什么明确的违规举动,敬请不要关闭论坛正常的对话渠道。
发表于 2010-1-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磁盘 的帖子


我纯粹只在做“观点并置”的工作,即:无意于说服任何人,亦无意于拯救任何人,只是就某一观点提出合理性的论证。这是纯理性的工作,我不能保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也不预设王教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但无论是谁,都有义务把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展示出来,即:我们要能够合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与说服别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要说服别人,“维持良好的关系”比如恭维,比如做老好人,这些都要比“论证”来得有效地多。我认为,说服别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我们已经预设了自己是正确的——假如我们是错的,那么高超的恭维与圆滑做人的技术,就使得我们很容易利用人类的无理性败坏道德。这就是为什么,夫子与孟子极其痛恨乡愿的原因。

论证,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批判思考过程。首先要做到这种干净,我们才有资格谈论道德或者修行。
发表于 2010-1-1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写得不错,赞叹一个!
发表于 2010-1-1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伯毅 的帖子

看来看去,还是这位11岁的孩子写得比较朴实,18、9岁,已经被雕琢,写的东西就像我们中学时代歌颂十三中全会。

另外,怎么好些个孩子都是在学校表现不佳,才来读经的?这让俺这小人想起了“行走学校”,也难怪每天读10小时、甚至有体罚家长也支持。解惑了。
发表于 2010-1-1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慧阳 于 2010-1-14 14:05 发表
孩子们写得不错,赞叹一个!

是呀,我小时候写不出来
那时候每天10个小时写老师留的破作业,可是天天写,枯燥的要命。而且还没一点用处。

现在,看到这些孩子这么开心的读书,多高兴。即使读经时间短的,可能稍微有点不适应,但总归是有用的呀!

唉!感慨!所以我喜欢看这样的帖子。

伯毅兄,有时间多贴点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冲破混沌的渴望
说实话,当初来这里读书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失落的生活,一般人知道有这一个主体,他们侍奉的是自己的躯壳,而我却比一般的人还要堕落,整日在痛苦中挣扎。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生命是在不知不觉中长进,可能这种长进才是真正的长进。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由于那个小山村离城市比较远,生活的就比较单纯。父母每天下班最爱干的事就是跟几个朋友在一起打牌。我放学后就回家里看动画片,偶尔考试考不好,父母也会打我的,这种生活一直保持到我上初中。
上初中我变了,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无缘无故被同学们欺负,几年来我一直是反思为什么我会被别人欺负呢?最终也没能想通,可能是因为我那时候长得又点呆呆的吧,然后跟同学们一比较,我什么也没有,没有零花钱,没有名牌的衣服,没有女朋友,别人有的幸福我好像空空如也,我忍不住这种寂寞,便随波逐流,非名牌不穿、上网,把自己现实上的不满全部都寄托于外在,试图在另一个世界得到自己应该有的尊重与自信。可发现自己的现实更加困惑,每天都是凝视着天空,看着星星们是那么的友好,没有斗争,自己常在角落里听见自己的内心在呐喊:有没有人来救救我!随之而抽泣。
终于有一天,自己耐不住性情去找我妈,说:妈,我不想念高中了。并把我内心全部真实的感受告诉了我妈,我妈也同意了前提是必须来王财贵经典学堂读书,无奈之下我来到了现在这所学校,我的生命长进的地方。
在这里,我曾闹过一个笑话,刚来一个周,我回家对我妈说
妈,可怪了,我们全家被人骗了,这里全是读书,也不讲解,结果这件事被传为笑柄,整的我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过后没有多久,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对她是一见钟情,可她对我却没怎么喜欢,我便陷入了单相思中,整天如小丑一般,目的是吸引她的注意力,因为现实感情的受挫,又拾起了以往的习惯,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了烟和酒。
直到有一天,我被王老师发现了,王老师问我要东西,一开始我不知道王老师问我要什么,王老师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抬起手来就抽了我两巴掌,我想起了以往种种被别人欺负时的样子,我当时完全忘记了对方是谁,便抬起拳头向王老师的脸部挥了过去,随之又向门挥了过去,全部的抱怨在那一时刻全部释放了出来。脑袋里一片空白,一气之下,离开了大门口,王老师让四五位同学把我拉了回来,当时已清醒了许多,看见董老师拿起手机拨通了我家电话,过了四五十分钟,我妈和我姐来了,把我带回了家。
在家里,我自责我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冲动,自己没脸再回来。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宝仪去了我家,三进三出,目的是让我回来,我也不知为什么她就偏到我家,而且还是开导我,到底是为什么呢?最让我感动的是,同学们都给我写信让我回来,我第一次感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我哭了。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回来了,那时来了一位男老师,姓吴。因为我的错误他让我三百个拜孔,我只知道我是应该的,听吴老师回忆:他当初是看了一本书,一个坏蛋到佛堂反省,方丈跟他说,你去给佛磕一万个头,那个坏蛋磕了三百个头就泪流满面的去找方丈。所以我回来时,吴老师便让我拜了三百个孔。
如今一年半已过去,现在回忆起来就如昨日刚发生的一样,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这里没有约束,小孩子也感不到有约束,大孩子们虽然能感到有约束,但都知道那种约束是为了自己的生命长进。又写道:小孩子们喜欢滑旱冰,我却喜欢打篮球,在下雨天打着雨伞散步,这里是那么的和谐,但人不可以与鸟、兽、草、木同群,需破茧而飞的转化,此又是另外一种境界。
           
我把人一生的错误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意识的错误,这种错误时比较低级的,比如我们喜欢上一种东西,当时知道这东西的所有权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但为了那东西会不惜一切代价(当然如果只当成物品的空间转移则没有任何罪恶感)
第二种是比较高级的错误,那一种错误是自己无意识的,这一种错误往往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在做错。
现在的我虽然志于圣贤,但仍然改变不了庸俗,自己有时也会看不起自己,希望自己心中的阳光早日涌出照遍大地的每一角落。能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世学者。
我真心希望所有家长能够给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给孩子一生真正的幸福,而不是只奉侍自己的躯壳。
补足(尹清召)
己丑九月廿九
(十九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磁盘朋友:
1.不说明什么问题,只是表明实际;
2.本末问题而已,搅扰着说都是妄谈,这种论辩即使各自穷尽口舌之利也与实际无关亦无补,还要论啊呵呵~~谁能说服谁呢?都觉得自己是客观的,而智慧之见地与学理之思辨本就不同,迂曲要拉平了说也未必妥当,谁怎么看怎么说都无所谓,无愧对良心处就各安其分吧!
发表于 2010-1-14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2、请从学理上论证8~10小时大量读经法是最佳的读经教育法门。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佳的,不赞成大量可以少量,甚至零量,爱咋的咋的,没人逼你的。自己对自己负责就好了
发表于 2010-1-1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就好了,这话放之四海皆准。

磁盘兄如果是记者,追问那些用电疗治孩子网瘾的机构“请从学理上论证”,我相信他们也会回答“爱咋的咋的,没人逼你”。要不,最高深的回答:这是智慧。

怎么感觉有点像不讲理?有点噎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19:54 , Processed in 0.0266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