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先天一机

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称幼儿在5岁前背诗根本没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hovshslm 的帖子

很尊重您的想法,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vshslm 于 2009-12-12 14:19 发表
如果认为自己很小的时候读过一些经典,然后成长到今天,不觉得有什么圣贤的情怀,也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就认为读经对身心没有什么帮助,那么可不可以这么假设呢?如果你很小的时候没有接受到这样一些圣贤的教育,可能你早已经是一个大恶人了呢。当然我这个当然只是一个比喻,每个人的际遇因缘都不一样,是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结论的。


还是阅读理解力的问题,不知俺哪个旮旯里说了“读经对身心没什么帮助”,您接下来的议论就是自说自话了,就像王先生说的:自己树一个稻草人自己打的津津有味。

不过,很佩服您这个假设的丰富想象力,“大恶人”,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先天一机 于 2009-12-12 18:40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先天一机 于 2009-12-12 18:18 发表


还是阅读理解力的问题,不知俺哪个旮旯里说了“读经对身心没什么帮助”,您接下来的议论就是自说自话了,就像王先生说的:自己树一个稻草人自己打的津津有味。

不过,很佩服您这个假设的丰富想象力,“大 ...

呵呵,如果你很在意我的一些假设,那就对不起了,或者我是误解了你的意思,我不愿意浪费时间在钻一些牛角尖,如果我真的树了稻草人,那我就不再打了吧,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9-12-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先天一机 于 2009-12-10 13:06 发表
补充一点:俺小时候就被爷爷逼着读了点四书,现在40好几也还每天读那么一点点,时间嘛,估摸着也超过五年,身心变化真是微乎其微,主要是俺吊儿郎当惯了,与经典无关。言为心声,从帖子倒是看得出您的身心变化


对于孩子,就只管读,因为不是理解的时代。
而对于大人,读经就要弄懂,在熟读的前提下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去实践。

荀子说“始于诵经,终于成礼”。

吊郎当惯了,是因为不想做,不成礼。这样的只读经对个人道德修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发表于 2009-12-1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先天一机 的帖子

发表于 2009-12-1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先天一机 于 2009-12-10 13:40 发表
尽管科技发达,人类对自身(包括)大脑的研究还很幼稚,所以俺并不赞同韦钰的“5岁前背诗没用”。但是,脑科学的研究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与此相对,那些用宣称13岁以前可以不学数学的论调,俺也保留意见。

季谦先生所说不是13岁前不学数学,而是不教数学,谁教数学谁笨。
发表于 2009-12-1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理读经:从人类理性发展的两个方向谈数科学教育
    ——季谦先生讲于2008年2月北京四海读经研习会

开篇:见仁见智,皆归于道

读经教育发展到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问题——这都是一些大问题——大家可以经常沟通。有时候沟通是有结论的,就形成共识。有时候沟通后没有共识,就各持己见,我觉得这也很好,因为每个人都依照理性的思考,依照他的良心去做,就是有意义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要一样,甚至做法也是,大家所作是同一规格模式很好,但是互相观摩之下,各展长才,每个地方都有特色,也没有什么不好。老子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是很高的智慧。孔子也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最好的EQ,外国人讲EQ,其实中国文化EQ最高,包括现在讲和谐社会,他也不是要搞一言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看法,但是这个自己的看法,不要像台湾一样,两个党都有自己看法,他们都宣称爱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但是他们天天吵架,甚至打架,像这样的各持己见就不是好事情。

所以各持己见应该怎样呢?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就是好事。仁者往仁的方面偏,智者往智的方面偏,依照我们对这两个观念的了解,会发现,仁者当然了不起,智者也非常值得敬佩,所以就形成整个社会、形成人间相辅相成的局面。如果有人像把我刚才所说的台湾两个党在那里内耗、自己斗自己、消耗台湾的社会民风活力,他们也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不是的,他们叫做狗咬狗,叫做刚愎自用。

什么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形成丰富多元的局面呢?这就要看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也来自经典啊,出自《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那个“之”是指上面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一段观念就是“道”,道以阴阳的方式化生万物,所以继之者就善,成之者就性,仁者见此道之变化,于是往仁的方面体贴“道”,智者从智的方面体贴“道”,“仁者”“智者”是主体,去体贴客体的“道”。两个主体他们有共同性,这个共同性本来就是道。人性是从天命阴阳而成的,从道而成的,所以你本质也是道,就可以去体贴道。

但“道”是客观的理,你的道却在于主观的生命开发。客观的理是完整的、超越的,你主观的开发是有限制的,仁者限制于仁的方向,智者限制于智的方向,但都以道心来体会道,都以主观的道来体会客观的道,当一个人能这样的见识的时候,就是一个君子之人、一个有德者。

那么,仁者也是有德者,智者也是有德者,不妨害各自的一偏之见。而仁智就是阴阳,阴阳合起来就是道。如果仁者见到了道的“天心不忍,天心生深?”一方面,智者看到变化的一方面,从天生万物、悲悯万物的一方面来看道,于是道的两种重大特质就被人间所认识。而仁者虽然认识的是道的仁,但是当他与智者相遇的时候,智者表现了他对智的见解,如果仁者知道了,请问仁者会以什么态度来面对智者,是把他打倒嘛?不是。一定是尊重、欣喜,然后观摩学习,所谓“见贤思齐”,因为仁者还是有偏啊,不够啊。没有人是当下就够的,孔子一辈子就是学,所以仁者的生命遇到智者就开阔了。智者也是如此,智者遇到仁者,他的生命就开阔了。于是仁者往智者看,智者往仁者看。那他们放弃了自我怎么办呢?他们不可能放弃自我,也不可以放弃自我,但是他们向不同的方向看,于是两个人可以交流。每个人都日渐扩充自己向圆满的人生走,到最高境界就圆满无尽、圆融无碍,这叫“圆教”——圆满的教导。

如果一个人能以这种心态来面对自己、面对人间、面对天地宇宙,将是何等的笃定,何等的光辉啊!为什么不这样做人,为什么不这样做事?所以没有立下这种做人做事心愿的人,都是自讨苦吃,都是障碍自己,一生就白活了。

“义和团”和“五四”:要预防两种不正常的面对人类文化的心态

像我今天这样的讲话,这样的教导,这叫文化的教养,有这种心愿的人就是有文化心灵的人,而且现在不仅是一个人要如此,我们认为,一个民族,或者说你为民族着想,你负担民族发展责任的人,也应该指出一个民族发展的方向。这种方向依然如此,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自己宣称,他已经尽了人类心灵所有成就,也就是说他能尽了理性的表现,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当下这样说,因为那是一个理想,圆满无尽圆融无碍是一个理想,在现实中你不可以站在一个点上宣称这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成就了人类所有的理性、所有的智慧。

所以假如你发现某一个民族,他们的文化有缺憾,请你不要惊讶;如果你发现我们自己的民族并没有尽了人类一切的聪明才智,你也不要气馁。从古以来,如果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天下最高明的文化、是完美的文化,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们应该把他当作是勉励子孙的话,不可以当真。如果你把他当真,那么当遇到外来文化,你就要变成“义和团”。不过,如果你遇到外来文化,确实别人的文化有光辉灿烂的一面,比照起来自己的文化有不足之处,你也不要灰心丧志、如丧考妣。假如你灰心丧志,反过头来咒骂祖先,那么你不是“义和团”,你是“五四”。

中国近一百年来就是个莫名其妙的时代,我们的民族只有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是“义和团”跟“五四”。在历史上,义和团先出现,失败了,起而代之的是五四,五四好像是成功了,但是五四成功了,中华民族大为失败了!你这个成功有什么用呢?到现在我们还笼罩在五四成功的光环中,这个光不是太阳光的白色光,这个光是黑光,不知道有没有叫黑光的(笑)。最近几年才有一些光明的迹象,什么意思?就是现在已经渐渐有人,乃至于为国家民族负责任的人,渐渐都知道,中华民族是有文化的,这一个简单的常识,要经过一百年的动荡,要牺牲几千万人,才能够知道,中华民族就笨到这个地步。有人说,没有经过那些浩劫,中华民族不会觉醒,你把中华民族当狗还是当猫啊!中华民族是人!是人的团体!假如是人就不应该这样看,不是把你推到危险的边缘,你才猛然反省,这是没有用的人。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从一开始他还没有走到危险,就知道不要走向危险,而走向正途!为什么一定要经过危险,经过流血才能反省?我不相信人类一定要这样子,我们的子孙不可以这样子!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直走到悬崖边缘才猛然反省吗?走到悬崖就能猛然反省吗?所以不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人类的常态,这是人类的变态,这是不可以的,我们要预防的。

那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来预防呢?就是希望人一开始思考的时候、张开眼睛的时候、一开始说话的时候,都凭着良心,都面对道、面对真理。凭着良心不一定直接达到真理,但是凭着良心至少不会偏颇太甚。而且凭着良心的人,当他一偏颇,很容易接触不同声音,一个有良心的人是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这种人就是有德者、有教养的人,我们教育就是要先教养出这种人生态度,而不是先教养出有很多专业知识,也不是先教养一个人可以谋到好职业、赚到好多钱。如果没有这个人生态度,那么是自己先受苦,然后跟在他身边的人一起受苦,然后让整个国家民族都受苦。所以教育最最重要的基础是要养成一个人诚恳的态度,要养成开阔的心胸、涵容的雅量,要有自我提升的愿望,那么这个人就是温文儒雅、谦谦君子,他是稳定的,他同时的幸福的,他随时是开阔的。我们一般社会上追求的现代化、多元化、创造性,所追求的这些目的,都可以从刚才所说的那一种正确心态步步达成。
发表于 2009-12-1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祝福各位,祝福我们的社会,也祝福我们国家民族,要端正这种态度,你立刻可以是一个中流砥柱,你站稳脚跟,你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知道和别人不一样在哪里,你知道自己的好处在哪里,别人的优点在哪里;当然,你也知道自己的缺憾在哪里,别人的不足在哪里,那么就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本立道生与崇本息末:以一元涵盖多元的理性态度

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现在要重新建造,这一步走出去,我们希望不要再摇摆。不是说定于一尊,即使我们说定于一尊,是指定于这一种态度,这种开放的态度,它定于一尊就是不定于一尊。这种态度是不可改变的、是一元的,只有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哪种想法?我开阔、我涵容、我提升,这种态度是一元的,但是开阔涵容提升的态度他又包涵了多元,只要他是道理,统统是我所接受的、我所要保存、我所要学习、我所要发扬的。这才是真正的多元。不是各打五十大板叫多元。在你的一元心态中,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多种智慧,乃至于多种技术才艺——技术才艺也有相当价值啊,虽小道必有可观啊。但是如果你有一元的态度,去面对多元的成就时,你会产生另外一种能力,就是对这些多元,能分清他的本末轻重,知道他的先后顺序,所以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他含有无穷的智慧。

物有本末是什么意思?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处和末节处,人类文化也是这样,王弼有一篇文章叫做《老子微旨例略》,这篇文章,篇幅不大,但是非常精深,这篇文章要读的。他一开头就说,老子五千言,可以一言而蔽之,“噫,崇本以息末而已矣”。儒家谈本末,是说“本立而道生”,老子也谈本末,王弼总结出来说是“崇本息末”,而且认为是老子五千言的总结,就好像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一样。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在训诂上产生问题了。“崇”没有问题,尊重的意思,“本末”没问题,哪个字有问题?“息”这个字有问题。看到这四个字,望文生义一下,你了解到什么?或许你可以从国文的能力来了解,或许你可以以对老子的了解来推测王弼的意思,那个“息”,意思是什么?在训诂上,“息”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休息”“止息”,让他停下来,摆在一边,崇本息末,意思很通顺,是不是这样?“息”还有一个意义,比如一个人在树荫下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天地也要休息,像现在我们来开这个座谈会,是不合天理的啊,因为现在天地本来该休息,秋收冬藏嘛,结果你从那么远跑来,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休息(笑)。但是天地休息是为了什么呢?冬天过去春天会来,万物生长。人也和天地一样,休息之后,会更有精神。所以“息”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生息”。我们一般也用这个意思,比如你去银行存款,他会给你“利息”,息不是增加了吗?我们说“消息”,消就是消沉,息就是生长,这件事的消息如何,就是这件事到底往前发展呢,还是往后退缩,所以你要打听消息。因此“息”有“生息”的意思,“崇本以息末”,就是推崇根本而来生长支末。种树就是“崇本以息末”,因为有本,所以枝叶渐渐生长。那么请问这句话应该用哪种意思来解释?这就可以讨论出你对老子的了解。今天不是讲老子,我是要带出本末的问题。

世间事有本有末。虽然这个本末因你的态度有所取舍,但是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道心只有一个,可见本末是有一定性的、是客观的。只有当心灵不够开放、不够光明的时候,当你不能照透客观的本末,而有自己主观的本末,你才会认为他的本是我的末,其实两个人都放下己见,都归于道的时候,是会有客观上的本末的。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看,但我认为客观的道理可以这样看。

说“道的表现”有本末,我们就可以说世界上的文化也有本末,从人性说本末,而人心就是天心,就是从天道来说本末。也就是说,人类在天地间,所表现的成就才华,哪些是本,哪些是末,是一定的,不可以强词夺理的。这样就越来越难了,一个人愿意开放自己心胸,这是第一步的困难;第二步,你要体贴这么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哪是本哪是末,也就注定你的民族往哪个方向走,这不是很重要的吗?这就更难,即使你有诚意还是更难,当然我们说一个有诚意有良心的人,会很容易发现本末在哪里,而不是依照自己民族的传统和偏见来看。

今天研习会给我的题目是数理读经,我就从这个地方说起,讲那么久,才进入主题,但是冯哲主任说今天让我随便讲讲,所以我就随便讲讲,大家随便听听,如果听得不愉快,那就打瞌睡也没关系(笑)。

自我反省,回归天德:个人与民族长进的机缘

好,文化表现,依照人性依照天理来说,应该有本末的区别。而当每个民族不能够完满一切文化成就,要想随时开拓自己,就有两个时机:一个机缘是随时反过头来反省你的人性,也就是说让人类回归天德。你发现自己的德还不足,这自我发现,是一个民族成长的机缘,自己成长,自己开拓;另一个机缘是,你遇到别的民族,看到别的民族有别的文化表现,可以促使你去反省,到最后也是自我反省。

一个人也是一样,我们的成长有两种机缘。一种是自我反省。一个人能够自我反省而让自己日渐充实、日渐光明,这个人是有大智慧的,按照孟子的说法,有四个人可以做到这样,这四个人又分两组,第一组就是尧舜,“尧舜,性之也”(《孟子•尽心》),他们对于德的开发,从本性来开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啊,所行皆是道。另外一组是汤武,“汤武,反之也”(同上),是反过头去,日常所有事件中他都反省回去,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做完整吗?我这样看高明吗?这叫汤武反之也。有这两种心态,一种“性之也”,一种“反之也”。而这两种心态都要圣贤才能表现完美。我们一般人如果要学,不能学“性之也”,“性之也”就是所谓天纵英明啊,你要“反之也”,就是返回到你本性当中,返回到天性天德,这样来开发自己。其它一般人,如果不能自我返回去,就要接受到外界的冲击,如果接受外界冲击而去深入了解他人的表现是否符合人性,不仅看是否符合他人的人性,也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人性,所以往外去追寻,到最后还要返回自己的良心,因为他的心就是你的心,他的表现假如是合理的,你就该想,你自己也应该有这种表现,这叫学习。一个人必须如此,才能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一个民族需要如此,才能长进。

中华民族本来是这样好学、理性

我们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他有自己的开发,我们中华民族所开发的,假如你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中华民族对得起人类,他开发了人性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开发到了非常高明的层次,所谓“实践理性”的开发。以儒道两家为主,还有许多其它层次没有达到这么高明的思想家,那叫诸子百家。层次最高明的,智能最好表现的人,叫“圣人”,其它叫“贤者”。圣人所代表的学派,他们的书叫“经”,这些还不够高明的思想家叫“子”,诸子。所以经和子是有很大区别的,“经”是圣人的表现,圣人是完满的人,最好智慧的人,诸子呢,是他有理性表现,但还没有达到最高明境界,所以不可以把诸子和儒家等同看待。近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要把儒家的地位压下去,把诸子的地位提高,认为学术的价值不分等级,学术就是学术,搞韩非子、墨子和搞孔子、孟子同样价值,这是思想的混乱。你的学术如何精致是一回事,你走哪一条路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学术界是不知道的,不能分别的,不能分别“方向的”问题和“前进的远近的”问题,“方向的偏正”和“前进的远近”这两种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人说我研究儒家,对儒家有了解,有人说我专门研究韩非子、墨子,而这个研究韩非子墨子的人,穷尽一生,把韩非子墨子研究得非常精深,走得很远,而这个研究儒家的人,才气不够,用功不够,他走得比较近,于是,我们学界就认为,这个把韩非子研究好的,他就是标准的读书人,应该在学术界有很高位置。这或许可以承认他的价值,但你要知道,这种价值和走对了路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两种价值判断。这也是本末啊!

我们回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有相当广度深度的表现,最少我们看到有两家已经达到非常高明的境界,就儒家道家,光凭这两家就可以保佑我们中华民族永远流传世界之上,后来我们又吸收了印度的佛教,这是我常讲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吸收他呢?因为他也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其中也有道的表现,这价值虽然不是中国人开创,但是当你遇到他的时候,就像刚才所说,开拓你生命的机缘到了,虽然不是由自己发现出来,但是看到别人的表现你尊重他,所以,现在说一句跑马的话,假如中国人而不懂佛教,不读读佛经,你也枉为了中国人,因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老早就把佛教的智慧看得很重,吸收进来消化了,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一,而与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我们祖先用这么大的努力,开拓了这么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子孙为什么不去承继呢?你不是自己障碍自己吗?所以要有这种开阔的心胸。不是让你去信佛教,不管信不信佛教,你要尊重这种智慧,多少要有了解,到了解的时候,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对学问的了解和对宗教的信仰,这又是两套观念。

面对西方文化:所谓“现代化”观念的涵义与由来

中华民族本来是这样好学、理性,时时想要反省自己开拓自己。而开拓自己的方法,刚才讲到一种是反本开新,另一种是往外看,多接触多学习。近一百年来,中国人遇到的另一个文化就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重点是什么?是知识。如果知识相对集中一点,叫科技。知识的成就表现最亮眼的是科技。你也可以说中国古时候也有相当的知识,也有科技,当然也可以这样讲,但是不要争吵了,中国纵使有科技,但没有现代化的科技,可以说是前科学,所以五四时代提出来科学与民主,这两个大概念的确是很重要的,这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西化的主要内容。现在全世界哪个国家学到了这两样,都叫现代化国家,如果这两样没有学成,就不叫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又可以叫做已开发国家,刚刚在学的国家叫开发中国家,还没有学到这两种人类文化表现的叫做未开发国家。所以现代化的现代这两个字不是时间观念,他是价值观念,是文化观念。不是生长在现代的都是现代人和现代国家,而是你有现代人共同承认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这些价值其实都从西方来,尤其是东方民族——尤其是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心以后,全世界的文化价值几乎只剩下西方的文化价值,这就是用科学民主来代表,这叫做现代化。
现代化需要不需要?这不用讨论了。但是我们心灵中必须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你不要认为不需要讨论,大家都能接受就行了。一个心灵明白的人,要对于自己所接受的东西,整个时代接受的东西重新思考一遍,思考这样接受合理不合理?我们是否要继续下去?所以我刚才说,现代化要不要,一般人认为你何必问这个问题呢,我们当然要追求现代化。可是你的心灵不要停在这个层次上,虽然大家都接受了,你模糊之中好像知道这是必须接受的,这还不行,一个心灵真正上进的人,你必须对社会上流行的任何观念,都要清楚明白,明白他的来龙去脉,而且明白你为什么要接受,你要用多少精神力气来接受。这很重要啊,一般人在这问题上都是胡涂的。刚才讲,西方的现代化是有价值的,科学民主对人类是有贡献的,我们大体都接受了,但是再进一步,你是否知道他为什么有贡献,假如你还是模糊的,这是很可惜的,别的观念一来冲击,你又糊涂了。这就是为什么百姓容易受愚弄,为什么社会上的人大都盲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头脑糊涂,只有一些很粗浅的,似是而非的,或者说,你有所见,有所坚持,但是你不知道为何而坚持,这样你的生命还是站不住的。你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走向上,我们就问一句,需不需要现代化?我们说需要。再问一句,你为什么要现代化?这就很少人说清楚。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问下一步,你如何现代化?你要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再分下去很细,从哪里做起?这都不容易的啊。假如整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了解,那是很危险的,假如他们了解,而人民不了解,或者你自己心里不了解,你自己胡涂,你人生价值性就少了。虽然你随着众人走对了路,你还是没有价值的,你不可以只跟人家走。这在西方叫“存在主义”,你必须是存在的,你为何而存在?是因为你明白,你掌握了自己的生命,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走,为什么这样做。你一直这样想,你也会
发表于 2009-12-1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别人为什么这样想、这样讲、这样做,你是为自己而活。一个人要达到这样不容易,其实也不很困难,但是我们教育中很少启发这方面,就是你还没有开天眼,你开的是肉眼啊。所以大家要经常思考这些问题,你所作所为才能笃定,不会风雨飘摇。

好了,现在不是每个人再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只要养成这种态度,随时去做,今天既然有这个课程,我就来说说,供给大家做参考。你不一定完全跟我一样想,如果你完全跟我一样想、一样做,也是你自反了,你返回自己的心灵,认为我的说法和你的心灵一致,你也愿意这样想,这是你为自己想,不是为我而想。你相通了,就自己去做,你不是为我做,不是为了读经的大业来做,甚至讲得不客气一点,你不是为了民族来做,不是为了国家来做,不是为了天地宇宙来做,只是为了自己做。当你能够这样想问题的时候,能够这样做人做事的时候,你正是为社会国家、为历史文化、为天地宇宙来做,要不然啊,都是糊里胡涂,都是莫名其妙的。

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我们要追求现代化,这句话也要稍微说明一下。追求现代化一定要回归到文化本身,回归到人性基础上,你回归到人性基础、文化本质上来思考现代化。而刚才说了这个现代化,也不过是西方的成就而已,也就是说西方从希腊开始有文化的传统,经过了罗马,经过了中世纪,经过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这一长串,也是两千多年,各位,不容易啊!虽然西方的各个民族,有小民族并分过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文化的主线,一直还是继续往前走。野蛮民族打败了文明民族,野蛮民族被文明民族的文化所笼络了,所吸收了,所以人类到最后是文化的存在,不是哪个民族血统的存在,所以我们一讲西方,就讲西方文化,很少讲某个族的人。从希腊哲学到罗马时代以后的法典,再加上希伯来宗教传统,后来变成耶稣传统,这些哲学、政治、宗教,这三方面汇流到近几百年来的文艺复兴,开出现代化。从哲学对于外在事物的研究了解,开出科学,由罗马的法律,加上基督教的信命(?),开出他们的宪法,大家共同遵守的平等、自由,形成法令,就形成了现代化的民主制度,这是有本可循的啊,这些也是人类良心的表现。所以西方文化是有价值的,现代化是应该走的路,至于你走到什么程度,这或许有细节拿捏,但是这主要方向,确实是人类理性很重要的成就,很重要的结晶。

思辩理性与实践理性:相应于知识的学问与生命的学问

我们以后看人类心灵的表现,可以用简单分类方法,按照一般人的观念分成东方与西方,这也迎合了哲学家对于人类理性的了解。两百多年前,德国人康德,他对人类理性的研究,发展出所谓批判的哲学,批判的意思就是对人类理性做反省和衡量,人类理性可以达到的地方,就说他可以达到,如果达不到的地方,我们就说他达不到。人类理性按照什么原理原则来发展呢?他把人类理性的原始功能大分为两类,就是人类理性的两种用途、表现。理性是近代翻译西方的名词“sense”,这翻译得不错,什么是理性?依照道理去想叫做理想,所以凡是理想都可以实践,都可以日渐完成,纵使不能全部达到,但是可以日渐向理想而趋近,因为他是合理的。而因为他的合理,纵使你没有完全达到,往前走一步,都是有价值的,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所作所为,都是胡涂的。有理想的人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所以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按照理想去做事,你才能累积人生的意义,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的光辉。所以凡是依理而想,都有前途可观。所以依照理想去做,纵使一时有艰难——因为普遍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一个有理想的人会立刻在现实上遭受很多质疑——但是一个有理想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他一步步都很笃定,每一步都发现了人类的意义,你越走就感觉到自己真的在活着,越活越广大。你如果没有理想,依照大家一时的赶时髦,大家向前看你就向前看,大家急功近利你就急功近利,大家趋炎附势你就趋炎附势,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纵使你一时轰轰烈烈的成就,终究烟消云散。外国有一个石油大亨,赚了很多钱,自己一生都数不完、用不完,他临死的时候,交待后人、朋友,说我死了后,你把我的棺材挖两个洞,把我的手伸出来在棺材外面,带着我的棺材去游街,让世人看看我这个大亨带走了什么,两手空空!所以一个人要按照自己认定的价值去做,这个是真正的价值、永恒的价值。我并不是说赚钱没有价值,你如果认为赚钱是应该走的路,你凭着良心应该赚钱,那么赚钱对于你来讲就是有价值的,凭着良心赚钱的人用正当的方式就算赚不到钱,他也觉得活得很有意义,所以一个有理想的人,按照理想去做事情的人,他永远是平静安稳的,这叫做幸福。

现在我们说理性,合理的本性、合理的本能。性者性能也,从这个“性”有能力可以往前开发,在佛家叫根,我们有六根,根是可以生长的,树根不是可以生长嘛。有作用,有能力叫根,叫做性。理性就是合理的能力。人类是不是有理性,或许可以讨论,但是我们不要讨论那么多了,你大体不会承认自己没有理性,从希腊时代就规定人类是有理性的动物。康德讲的理性更有切实的意义,这个理性发挥两种作用,一种叫做思辨的思考的,大体来说成就知识,一种是实践的,对人生应该走的路如何了解如何走,这叫实践理性。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有一本书叫《生命的学问》,希望大家有机会看一看,如果买不到,可以上网搜索,有人把它发在网上了,这本书大概半天就可以看完,看完以后对于人生、哲学思考有很大的好处。牟宗三先生就把人类的学问分成两大类,一种叫做“知识的学问”,一种叫做“生命的学问”。按照现在一般讲法,也可以分成科技的、人文的,或者刚才我们讲西方的、东方的。恰恰好人类在地球不同的地点,刚刚好两千多年来,两边发展的人类理性的方向刚好不同,而刚好完成这两种不同,恰好合乎哲学家对于整个人性的了解。各位,这点很重要,这点对我们人生很重要,对我们的民族很重要,为什么?因为中国从古以来,儒家道家佛家的学问,大体都是在智慧方面、生命方面、人文方面的成就,而西方在思考方面、科技方面、知识方面,也走对了路。

千载难逢的机会:面临东西方各成就理性的一个方向的时代

我们说“东方的成就”,这个“成就”是已经成就了的,就是到了智慧最高点了,智慧是可以成就到最高点的。而西方对于知识、对于思辨理性的运用,是“走对了路”,并没有说他已经成就了,因为知识是不可能成就了的,知识是要日新月异、一直往前走的,然而知识走到哪里,这想起来是很可怕的。智慧走到哪里,它是定的,只要一个民族出了圣人,智慧就是如此,而且不同民族出圣人,所有智慧都是相通的。各位,这了不起的啊!这种学问一定要知道啊!东方的学问表现的是智慧啊,智慧是到了就到了啊!到了就到了什么意思?就是不会再长进了啊。从来没有一个人说,我学佛,我比释迦牟尼还高,那要被人笑死了。所以很多人说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进步,两千多年前就停止了,你要高兴啊!你不可以这样就胆怯了!

有些人就这样骂中国,说中国文化春秋时代就没有长进了,大哲学家也这样看,这就是无聊、胡涂!康德不会这样看的,当然康德没有接触中国学问,但是他的学问很有中国味,康德很了不起。人类不论从哪方面走,走到最高明的地方都是相通的!

我们回头来说东方文化,中国学问,或者说中国和印度的学问,是属于智慧之学。智慧是可以一成永成的,所以不需要再进步。但是智慧是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走,而且每个人都要走一遍,圣人走了不算,要你自己走了才算!这玩完了。所以这种学问,虽然圣人已经成就了,你不可能比圣人更高明,但是,你的民族有圣人,难道你就是圣人吗?这个民族就不要做事了吗?不是的。这个民族更有很多事可以做,每个孩子生下来他就要自己去走向圣人,每一代都这样走,这不就是进步吗?为什么那个智慧还要进步?笑死人了。

但是西方的学问是走知识的路、思考的路。这个思考起之于人心没错,但是思考运用的地方是外在的世界,外在的世界无穷无尽,往大走是大宇宙,往小走是小宇宙,大宇宙无穷无尽,小宇宙也无穷无尽。所以,知识是永远往前进的,而知识是可以累积的,日新月异、精益求精,每一代都比前一代还要进步。有的人就看到这里,西方人了不起,每一代都有进步,我们中国从春秋就不进步,这样来比较东方和西方,认为西方人厉害,懂得创新,东方人就守旧,这莫名其妙!你懂个什么东西啊!!(热烈鼓掌)你就好好学圣人,这辈子都学不完了!

知识要日新月异,这是本质,所以西方人本来就是走这条路,就是每天要接着往前走的。我们中国人走的路是,每个人都要走向那一个地方去,去的最高点是一致的,千圣是同一圣,诸佛是同一佛,这是他的本性,你了解了就不会心慌,别人随便讲你就不会受到他的蛊惑,这样中华民族不是马上吃了一颗定心丸吗,中华民族就不用没有信心了,这叫做一招救国!你的国家国民马上就笃定了。(鼓掌)

从一百年前就应该这样看事情了,我们已经荒废了一百年,不要再荒废下去了!趁这个时机,走到谷底了,走到悬崖边了,该反省了!不要再恍恍惚惚了,前途是广大的!尤其是老天的厚爱,哲学家发现人类理性只有这两种用途,我们又发现东西方各成就了一种方向,而现在是东西方咨询沟通非常容易的时代,所以生长在这个年代的人类,是千载难逢,不是千载难逢,是万世才得到一个机会的!我们这一期地球,冰河期的地球发展以来,只有到现在才有这个机会。所以只要人类不再贪婪、不再战争,人类把他的理性良知拿出来,互相学习,那将是天堂世界啊!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不要把古代的儒释道当作包袱,也不要把西方当作崇拜的偶像,你要把他当作人类理性应该有的开展,你遇到这种时代,要非常感激,感激你居然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抱怨我们社会,很多年轻人都愤世嫉俗,叫做愤青,这些人的生命是迷茫的,他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他有这么好的机会而不去把握,这太可怜了。但是这可怜从哪里来呢?是因为我们家庭、我们学校、我们社会没有好好教养,没有告诉他,他的眼睛都没有张开。

所以,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假如你做所谓经典教育工作,自己先好好思考,你的清明心灵、包容的态度,会表现在你的行为言语中的,你会感染周围的学生,大家都做这种人,就会无怨无悔,所谓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天下大乐莫过于此!(鼓掌)

成就东方智慧的两条路径

我们下面来讲细节,我们要走的路就大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智慧的路,智慧的路告诉各位,我们祖先都开发出来了,你只是选择哪一条路而已,你不可能重新去开了。你去选择,一种是从人生正面路走进去,一种是从人生反面的路走进去。从正面的路开发智慧就是儒家,儒家认识到人心的光明,称为本心,从本心而化,从良知而行,你就日渐光辉,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这条路,你就渐渐走近圣人,走多少算多少,走多少你的得就有多少,每一步都是你的得,从不浪费,这是回报性最强的一种投资。你的一言一行,一句好话,就为世间带来温暖,你一个好的眼神,就给人功德。所以从良知而发,是从正面看人生。另一面是相反的路,从负面来看人生,把人生看做是污染的,是烦恼的,叫做苦海,是执着的,人生是很容易执着,远离道的,人就远离了道,这是道家说的。庄子就说你有“成心”,所以他要“齐物”,人都是执着的,所以他要讲“逍遥”。庄子讲“齐物”和“逍遥”,不是说你本性是“齐物”和“逍遥”的,而是你转变了,放下了现实上的执着、造作、有为,你就翻上去,成为无为、自然。所以道家看人生是执着有为的,当然你的人生是执着有为。

后来我们又遇到佛家,更进一步,讲的更彻底,你是五浊恶世,是百千万劫来的无穷烦恼,业障,他是这样看人生的。难道你没有业障吗,难道你没有烦恼吗?那当然有。那我们又问,难道你没有良心吗?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仁当下就可以做到成就仁者,难道不是吗?是。这两方面都对,他只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生。人本来就有两端,一端在上一端在下,你站在上面超越面来看,人性本来是光明的,这是儒家的看法,你从人的现实性,从人的有限性,基督教说人类是被上帝做造,从被造的有限的来看,你当然是污浊的、烦恼的。这两面都对啊。所以没有儒家道家佛家的不同,或者说不可以有争论,如果每天都在那里斗争,都是不懂理有多种,不知道人生是由不同方面组合的,有不同的表现。你了解人生,就去了解,这些圣者都是不可违背的,讲的相反,刚好相成。
发表于 2009-12-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把自己的生命日渐的实实在在的履行,叫践行。不客气的说,人类的祖先已经把这两条路做了示范了,教导的文章不知道有多少,他文章的主旨就表现在经、论、传中。中国有“经传”的传统,印度有“经论”的传统。“经”者,圣人所说,佛所说;“论”者,贤者所论,菩萨所论。照中国的经传传统,就是告诉你,人性是光明的,你要把你光明的人性体贴在心、日渐扩充、内圣外王。印度的经论传统,就告诉你人生是无明的,你的心灵是不安的、动荡的,在苦海中头出头没的,你要静下来,停止你的盲动,要关闭你的五根六根,回归到心灵清净,你也会发现,人性就是佛性,烦恼无常就变成“常乐我净”,“常乐我净”不是光明吗?你从人世间先退出来修行,修行后你还知道众生与我为一,这时候就开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不也是“内圣外王”吗?但所走的路毕竟不一样,你现在面对的路很简单,不需要开创,只需要你去选择哪条路。一般人是不懂选择的,一般人是糊里胡涂的,遇到哪一个高人就投在他的门下去了,将来我们要倡导给所有国民,所有青少年,不可以随便的投效哪一个宗教,投效哪一个老师,要不然社会还是动荡的,心灵还是不安的,你还是不为自己活!
这个工作要自己做,不过你不要担心,说我选择错了怎么办?这没有什么不对,都对。有人说我走了这一边不能走那一边,我的生命不完满了怎么办?不是这样的,两面同时可以走的,只要你开放,只要你尊重人,不要用这个教批评那个教。假如有所批评,也要知道为何批评。

面对思辩理性的路:要用什么态度面对科学

不过这条智慧的路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的重点是另外一条路,所谓科技的路、思考的路、知识的路。这条路中国人不是不懂,不是一点成绩都没有,李约瑟不是说,中国的科技成就老早就非常高明了,这个西方人替中国人打气。其实他打气也没什么意思的,没有就没有,有什么关系呢?(笑)不是没有,我们是不够,我们知识没有达到精密的阶段,我听说净空法师说,中国古人为什么不发展科学?不是因为不懂,不是没有头脑,不是中国人没有逻辑,而是古代圣人早就看出来,科技发展是有危险的,知识发展到某一个高度的时候,正好把人类推向深渊,使人类毁灭,这种讲法也颇有意思,虽然不科学,但是很有意思(笑)。

各位你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科学是什么?我们要不要科学?这两个问题还很简单,比较难的问题是,你要用什么态度面对科学?不是科学是什么,我们要不要科学,我们现在讲现代化,他的价值已经很明显,科学就是那样的东西,比较原则性从本质上讲起,科学就是人类从思考理性出发而对于天下事物的研究,这种学问叫科学。science本来就是合理的、有次序的学问,所以在古希腊,科学和哲学是一样的意思。你有合理思考,按照一定步骤不慌不忙,没有错误,这种学问叫做科学。现在科学这个词语被自然科学给占用,本来所有系统明白的学问都可以叫做science,叫做科学,结果西方自然科学独大,就占用了科学。我们现在一讲科学就是所谓自然科学,当然我们也有人文科学,其实现在人文科学不是真正从人文出发的科学,而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这里是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不讲这么多。

回头来说西方走的这条路,思辨理性的路。我们明显看到的成就是科学。现在中国人所了解的只是物质的科学,乃至经济的、可以赚钱的。我们讲“科技救国”,现在不是常喊这样的口号吗?是什么意思?就是用科学技术来带动经济发展,让我们赚很多钱,就叫科技救国了(笑)。你没想到科技救国这个词是,我们依照人类思考的理性发展,对于天下事物的研究,更加清楚明白,来表现人类天生的本分,来尽我们的天德,这也是老天给我们的德性啊,你把他发扬出来,人生几十年,你很努力对事物之理——朱子所说总体天道是一个太极,一根头发也是一个太极——对每一个太极研究清楚,这也是天德啊。刚才说科技救国,我们老百姓心里是想为赚钱来做,还是为尽人类的本性来做?依照我的了解,很少有人想这是人类本性,人类理性有思考的能力,有好奇心面对这个世界,都要用这个合理的思考来了解、分析、综合他,然后完成非常明白的学问。中国有人这样想吗?没有的!从五四以来就不这样想了!到现在还不这样想!这就是妄想!这样你学不好科学,就算学好了也对世界没有贡献的!也许将来毁灭世界的是中国的科学!莫名其妙!你这样学科学是没有创造性的,你只会用,这不合理的。

所以我们正本清源,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要知道他的价值在哪里。所谓价值都从人性出发才有价值,依照天道才有价值,不是你赚钱就有价值,不是能够把别人打败就有价值。固然可以赚钱,可以攻击别人,但这不是科学的本质,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我们要回归人性,来研究科学,来提倡科学,这样我们才对得起人类,这个科学才不会作怪。

一百年了,白白浪费中国人的聪明,现在学校人们还在一直教科学,数理化数理化数理化,天天在数理化,你教出什么中国人的科学能力了?!你教出什么中国人为整个人类思考做贡献的心灵了?!你没有!你假的!整个教育都作假了!你怎么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西方人,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啊!

第一个工作要继承自己传统

所以人类两种理性都要开发,我们第一个工作要继承自己传统,刚才说过了儒释道三家你可以自己去选择,但不要执着于某一条,因为这三条路统统是一样的目标,只是你对于人生看法不同,走了不同的走法,走到最后都是整个人性完全开发。用佛家的话讲人性就是佛性,用儒家的话来讲人性就是天性,人与宇宙是相通的,你的道德次序就是宇宙次序,你的道德体悟就是整个宇宙生生不息,人德就可以通于天德,众生就可以通于佛法界,这种智慧是人类非常宝贵的成就。不可以以西方一时的光彩,来否定了中国的智慧,那样你是因小失大、舍本逐末!刚才讲本末本末,等一下要讲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为什么中国的学问是本,西方的学问是末?这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才这样说的。为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你不要以为这是民族主义!现在的学术界,群言摇乱!整个民众是不知所从,见了风就是雨,拿了鸡毛当令箭!就不曾好好思考每一个观念,你思考了以后别人说什么都不怕。人家说你保守,我就保守怎么样!人家说你开倒车,难道你开车就只往前开而已吗,这个车子谁买啊!我就开倒车,怎么样?(热烈鼓掌)你复古,我复古怎么样!文艺复兴不是复古吗,叫做复兴,那是复希腊的古,人家复古叫做反本开新,西方人都不怕复古,为什么中国人怕复古!莫名其妙!  

所以,我们到了静下心来,立稳自己脚跟,明明白白做人的时候了。首先要从我们这一批对经典还保持一种向往之情,一种敬重之意的这批读经推广者做起,因为别人是不可教了。我们就教导下一代,所有经典都是智慧之言,都是开放的心胸,都是创造性的语言、原创性的思想。好好把握,你将会发现人类的多元,正视人类的丰富,而这个丰富都处于同一个人生,不管哲学家还是圣人都这样讲。哲学家就康德这样讲,圣人儒释道三家都这样讲,你明白了你会相信。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十点半,休息一下,等一下,我们要讲的是,你面对西方这一套成就,你要把握他的源头,所谓正本清源。人家走了两千年,你也要自己走一遍,你走一遍不需要两千年,很容易的,以下我们就讲应该用什么心态面对,我们应该从哪里做起,让我们吸收西方文化成为真正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人类。等一下就讲实际的问题,刚才只讲大观念,很不好意思(笑,鼓掌)。

一心开二门:为什么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大家很不容易相聚在一起,我的责任重大,所以就越讲越投入,就情不自禁,意思就是会情不自禁的骂人,(笑),我不喜欢骂人的,我是温文儒雅的人,(笑),而且骂尽天下人,当然包括我自己了,因为我们就在这个时代中。

刚才讲了些大道理,有时候大道理是不切实际的,有些人会听起来觉得夸夸其谈,讲这个有什么用。刚才说了,如果是从本性出发的大道理,他同时就是可以实用的,凡是道理都可以用在现实中,因为所有现实从大的眼光来看——刚才说物物为太极,每一个事物都有他的道理——从大道理出发,可以下降来开出完成任何的小道理。

刚才说了整个历史文化,人类理性开展的大略的方向,于是我们要有一个观念,真正多元的观念,所谓圆满无尽,而不是平板的。如果只是知道我们要多元,最后将没有归宗。没有归宗的多元是胡涂的,到最后往往是,要么坚持己见、不理他人,要么糊里胡涂、各打五十大板。其实不是,多元要从一元开出,这叫“一心开二门”,这是佛家的术语,《大乘起信论》,特别讲一心有二门,“一心”在佛家是“佛心”,在圣人呢,就是“良心”或者“圣心”,开出“二门”,不是开出平等的二门,是开出上下的二门,按照佛家的讲法,上开“真如门”,下开“生灭门”,真如者,真正如其所如,所以真就是如,就是世界的万象本来是什么,你就依照他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他,这叫“如其所如”,佛家认为一般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有限的、无明的、污染的,所以你对世界的认识是假的,这个“假”要去掉,去掉“假”以后就是“空”,去掉假的空,“真”的面目就显出来,所以“空”就是“真”。“如其所如”叫“如如”,什么叫做“如如”?就是“真”的世界的本相。真的世界的本相,一方面说他是“真”,一方面说他是“空”,你说他是真,他就不是假,从去掉假这里说空,所以“空”不是没有,空就是“真”,空就是“如”,空就是“本来面目”,这种心就是智慧的心、超越的心,用这样的心面对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这个门叫做“真如门”。而众生的心,不只能开“真如门”,不只能成佛,他还开“生灭门”,生灭就是“无常”,所谓“生老病死,成住败空”,在时间空间中的事物就是无常,无常是苦,这叫生灭门。

“真如门”是一元的,只有在“生灭门”处有多元。用普通的话来讲,我们人的本性上通天德是一元的,但人在现实上的表现,受限于民族性、时代性、个性,所以就有自己生命的特质,这种生命的特质,刚才说如果是合理的,就是文化的特性,如果是不合理的,就是个人闹情绪。多元是在生灭门说的,是在现实上说的。

刚才至少讲了两元,这两元是大分为两元——知识的学问、智能的学问。智慧的学问这边至少有儒释道三家,现在如果加上基督教,或者加上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式一神论的宗教。这个宗教也有智慧的意义,这一门其实是走向真如门的,我们说真如门是一元,不过走向真如门的方式有多种,是因为人类的历史文化,或者你的个性、理解能力不同,而有不同教开出来,来引导众生。所以智慧之学本来上通于真如门,本来就是真如门直接的开显。而生灭门,依照人类特别的心灵,所谓特别的心灵,西方讲的很好,或者叫做思辨理性,这在东方,儒家叫“见闻之知”,在佛家叫“识心”。佛家把心灵分成两面,一面是“识心”,一面是“智心”,修佛法就是“转识成智”。对世界万物认识的心,不管你认识的多么清楚,用显微镜看得多么清楚,或者火箭发射去探索外层空间,不管多么广大多么微小,你不出用自己的“识心”认识世界的规范。所以依照佛教的方法,人类的智慧之学是开显“真如门”,或者说人类的良知是表现天德,而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广大,多么精细,你永远在“生灭门”中,都在“识心”范围之内,在佛家看,世心要转的,不转就不能悟道,所以叫“转识成智”。

刚才说知识的学问、生命的学问是人类心灵的两大表现(动作,左手在左,右手在右),我的手是这样比的,但是下面我要换一个手法,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的学问(左手在下)、一种是生命的学问(右手在上),各位,手法不同,就代表心灵认识不同,客气的讲,人类的文化有西方文化(左手在左)、有东方文化,(右手在右),不客气的讲,壁立千仞,真正从最高点讲下来,从天眼看下来,人类的学问应该是知识的学问(左手在下)、生命的学问(右手在上),应该是西方的学问(左手在下),东方的学问(右手在上),你懂吗?
发表于 2009-12-1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这样看,能够真正安排人类学问的轻重、本末、先后吗?你不这样安排,对得起你的人性吗,对得起国家民族吗,对得起这个时代吗,对得起天地吗?所以不是我们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自称中国,不是我们几千年出了多少圣贤,所以这样讲话,不是,而是要跳出你的民族,依照人的本性来说这样的话。人类理性的两种表现不是并列的,它是隶属的,有一个是主导的,有一个是被主导的。如果你能这样看,这叫做天尊地卑、乾坤定理,你的心灵才能有最大的厘定,我们人类才有前途可言,你才可以上通天德、下开人德,不然人类迷茫的啊。

清朝末年张之洞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起反感。你问过自己为什么起反感吗?他说把西方看得那么低,这是中国大汉沙文主义,所以起反感。如果你这样认为,就不是知识分子,张之洞是不是真的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来说这句话,你还不知道呢。比中国清末的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成功,虽然也不是最好的,但中国学习西方比日本还差一级,为什么?因为起步就不一样,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明治维新的起步就相当正确,伊藤博文这些学者跟天皇说,现在我们遇到两种学问了,一种是从唐朝以来的汉学——日本是从唐朝以后才有真正的文化,学唐朝的,叫做汉学,现在又遇到西方,日本比中国开放的早,本来中国明末利玛窦来的时候很早已经接受,但是清朝闭关自守,日本到明治天皇的时候就知道不能只有汉文化了,有西方文化进来了,但是这些学者跟天皇建议,汉学如米饭,西学如小菜,你吃饭要米饭配小菜,所以明治维新有相当的成就。请问中国人怎么面对西方?你到现在整个民族还这么混乱,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是你自己的心灵造成的,整个民族走错了路。所以我们要开出眼界,看清人类理性的两种表现,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一个知识的学问一个生命的学问,一个识心一个智心,你要想到佛教讲“转识成智”,儒家讲“内圣外王”,“外王”要用“内圣”来开,所以“内圣”是本,“外王”是末,佛家讲的更彻底,你的“识心”的知识都是障碍,“知识障”,你的“识心”是要转化成“智慧”的。这就分清两个层次,不是两个面向,面向是平列的,层次是上下的,这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是日本人这样讲,张之洞这样讲,只是这样吗?不是的。康德把人类理性二用分成思考的辨别的理性、实践的理性。他说实践的理性是人类理性的“拱心石”,就是有一个拱门,拱心石就是中间那一块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块。人类的“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于“思辨理性”,这是西方人说的,你不是说要全盘西化吗,你根本不知道西方是什么!西方也是这样讲,你懂吗!所有有智慧的人所见都是雷同的,因为圣人所见都一样,英雄所见略同。你学什么西方了?你只是用庸俗的心,用功利的心来面对大时代的问题,这怎么可以?所以没有知识分子了!没有会思考的人了!你这个民族要交给谁啊!要反省了!

画龙点睛:对读经这条路,我很有信心

好,现在把两大学问讲的比较清楚了。我们现在中国的学问要继承,凭什么继承?已经讲很多了,我们读经就是一个很简单、很良好的方法,饱读诗书、满腹经论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开发他,你的肚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只是一些时代杂乱的风气,这种人能够点吗,能够醒吗?龙都没有画好,你怎么给他点睛。所以要先画龙。有人说,你读经就好了吗,我没有说只读经就好了,但你不读经一定不会好!(鼓掌)

中国文化就这么简单可以传下来,我们相信人性,相信智慧是不死的,人心是永在的,很容易就被发现的!只要你不用莫名其妙的手段来压迫他、障碍他,所以读经这条路,我很有信心。不过,有人说你只是在复兴中华文化,因为中华文化好像是被遗忘了你要复兴,很多人笼统的有这个观念,质疑或赞叹。我经常到一些地方,大家就说你复兴中华文化怎么样怎么样,没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和他说不错不错,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你错看我了,我不是为中华文化复兴而来,这是人类必走的路,不是中华文化而已,就是西方人将来想要走出人性的光辉,他对于东方的智慧之学,对于东方的实践之学,他也要好好的来学习,西方人要学的还很多,不是只有东方人要学啊。所以人类把互相仇视敌对的心放下来,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对世界是有好处的。

中国人要端正学习科学的心态

我们中国也要静下心来,一方面继承自己传统,一方面要知道人类理性还有其它的表现,虽然是比较下层的表现,但是你就在现实中生活,怎么能对现实的学问不了解呢?但是你要对现实的学问能够使用他,恰当的安排他,这就不容易了。你又要开发,但是不可以受他的迷惑,这就更难了。这就要求你有一种天德,来好好把人类的心灵结构想清楚,你开发了“识心”,开发了现实的学问,这个现实学问要供人生智慧所用。所以什么是智慧?就是使用知识的能力。你没有这种能力,一直去知识的发展,你人生有什么意义你就不知道,你不能善用他,不但得不到他的好处,可能还会被他所害。所以要有智慧,才不会有差错。

我不知道西方人的智慧达到什么地步,但至少他们有一个规范在哪里,就是上帝,就是耶稣。耶稣是看不起人间的,所以西方人好好信他们教,他们的科学不至于走得太偏差,因为你不可以违反上帝、代替上帝,这是他们的界限。如果中国人来学科学,就不是依靠上帝,他会有另外一种面对科学的态度,这样你有能力去发展科学,又有一种能力来应用科学,你才可以安心的走科学的路。中国人聪明、中国人用功,只要给他一定的经济基础,将来科学发展无法限量,但是你不把这种智慧的能力(应用科学的能力)开发出来,将来中国发展出科学,不一定有益于世界。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习西方,先不讲民主那一面,那一面不太好讲,也不太适合讲,如果我讲太多,下次可能就不能来了(笑,鼓掌),我们讲科学,比较中性的。

首先,科学是要学的,科学是有意义的。第二句,科学是本来人心中就有的。第三句,你不要害怕科学。第四句,学好了科学你要善用科学。这讲起来这么简单,但是一百年来,我们没有走出来。所以不要认为这么平淡无奇你就看不起,大道至简,你回到本源,什么都很简单。

我再讲一遍,第一句话,知识要学,科学要开,这是对人类有价值的理性表现,所以当然要学西方;第二句话,科学或者知识是本于人心,本来就是人的理性要求,也都从理性开发出来。你没有眼睛怎么看显微镜啊,你没有思考的能力怎么研究有系统的学问啊,所以不是学问重要,是你的理性重要,你的理性本来就有这个能力;所以第三句话,你不要怕科学,你只要开发你的人性;再有第四句话,你开出科学做什么?你要能够掌握他、应用他,好好为人类服务,真正迎合天地之性。天地给你这种能力是有安排的,天地是一个整体,你的人性也是一个整体,整体之中有本末轻重,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就能很好的发展科学。而且,依照我们刚才这样说,科学是这样亲切,他是很简单明白的,你为什么要害怕科学。

人类本来就能研究科学,而我们依照西方发展来看,他们走对了路,什么叫走对了路?他们先开发出人心的逻辑,用逻辑的能力来面对万事万物,用逻辑的能力来思考,首先表现为“分别”。佛教说“分别心”,认为是不好的,但西方人认为这是了不起。这要看你怎么看人生,或者两方面你都要注意,都是真理。所以人类认识的心灵第一度表现就是“逻辑”,“逻辑”就是“分别能力”,分别后有系统的能力,就把分别的东西最终综合起来,所以“分析综合”,统合于思考历程中,都源自于逻辑和分别心。西方人有逻辑的能力,我们中国人也一样有,富人有穷人有,古代人有现代人有,都一样。所以面对西方文化不要害怕,我们一百年来就是害怕。害怕后起了一种心,既然认为他有无上崇高的价值,你又害怕他,就产生一种科学教育的特色,就是全国所有学生,从很早期,从幼儿园开始,就给他很重的科学的功课,重到他承担不起,重到每个人都要费80%的时间精力来读科学的科目,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把科学学好,就可以科学救国,我们这样救了一百年,到现在科学还是不好。

我们就要问,科学是那么困难吗?一定要像西方两千年的发展才有近代的进步吗?而中国没有两千年来这样的传统,所以今天科学就学不好吗?是这样吗?还是科学本来就是人心有的东西,只是我们祖先没有开得这么精致,不是古代没有,是没有这么精致。那我们现在用精致的心来开,就能开出精致的科学。要开发多久呢?要两千年吗?不是。要多久?三十年,只要你走对了路,就三十年。你去看西方科学家,都在三十岁的时候有成就了。一个孩子十岁左右展现他科学的兴趣,三十年以后,四十岁就有成就了。如果四十岁还没有成就,这个科学家很难有成就了。为什么这个人到三十岁四十岁就有成就?第一点我们人心中本来就有科学,第二点我们要说,科学的成就是不容易的,因为你的心要这么清明,你要这么用功,要关在实验室里一步一步走,失败了也不气馁,这种心灵是很少的。你去看我们学科学的大学生,有几个立志我就关在实验室里,我就做我的研究,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我十年不下楼,哪一个学科学的大学生有这种心态啊?假如没有,纵使有科学的能力,也没有用,而假如你有这种心态,却没有才华,没有天赋本性,也很难成就。

所以要成为科学家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人人都有,都有逻辑的心灵,都有好奇心,都可以做相当研究,第二点,你要做精密的研究,要一步步走,要投入的走,要长期的走,第三点,还要有走得很快的能力,这是你的禀赋天性,这不是努力就来的。有人说写书法、弹琴、画画,要成就大家,你要有天生的才华,你说我没有那么大的天赋,凭你的努力也可以有相当的成就,但比较难有开创性的成就,就是很难成为时代性的大师。当然也不一定,自己的努力可以使天生的内在的聪明更容易打开,所以人人心中都有完整的天生的聪明,只是有重重的障碍,有人障碍的浅,就开发的快,有人障碍的深,就开发的慢,但是依照你的努力,障碍都可以解除一部分。这大家都知道的,一分天才九十九分努力,你说九十九分天才一分努力,都可以,反正天才加努力,有天才而没有努力不会成就,你努力了而没有天才,也没有办法超越前人。科学依然如此。人人普遍都有,哪个人能够立志往前走,不论成败,不为名利,这很重要。牛顿不是为了成名,不是为了赚钱研究科学的,爱迪生也不是的,爱因斯坦也不是,反正你所知道的西方重要的有创造性的科学家,统统不是为名为例而来,他们都是依照人类的认知能力,老老实实走他们的路,走得出来,对世界有了贡献,他们难道就沾沾自喜吗?不是。走不出来,他也非常笃定,没有抱怨,对待科学的态度其实是合乎德性的。就是不为名利,只为真理而奋斗,虽然这个真理不是智慧的真理,乃是知识的真理,但是你为知识的真理而奋斗,不计成败,这个人也有德性。所以没有德性就没有科学,只有功利心。刚才说用科学来发展经济,假如政府是这种科学政策,是不对得,假如青少年是这种求知的心灵,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现在要倡导百姓有一种正确的学科学的心态,就是不害怕,老老实实,依照人性的理解能力而开发出对事物的研究,还有一点很重要,研究到哪里算哪里,研究的有成就也好,研究的没有成就也好,必定有成就!为什么,因为广土众民中必定有有才华者,只要你让中国有数理能力的学生,不要引导他走向功利,这些人里必定有有才华的人,必定有肯为真理奋斗的人,一千万人里有一个,我们中国三十年就成科学强国!

我们认为西方某些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进科学国家,但你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一个国家只要出几个科学家,就是科学国家了!我们中国这么多人,难道不能出几个科学家吗?就没有。如果有科学家,怎么来的,都到美国训练的,在中国就训练不出。很奇怪,桔越淮而为枳,现在变了,枳越淮而为桔,一个不能成就的人到了外国就成就了,这什么意思?因为人家走的路对嘛,你走的路错了嘛。所以我们中国的科学道路走了根本错误的道路,造成多少孩子的痛苦,而一百年没有打造成科学国家。所以从现在开始要走正确的道路,不要浪费生命,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浪费我们的民族。
发表于 2009-12-1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怎么走科学的路?应该从教育开始反省。我们怎么做正确的科学教育?我半年前有一篇文章,叫《“数理读经”的构想》,在网上可以查到。我这篇文章只有五六千字,我不敢说我对科学做了什么宣告,其实也可以这样说,因为我就反省了,科学教育之所以成为老师家长学生最痛苦的噩梦,我指出了,要解除这个噩梦,我有一个建议。谁听这个建议,他家里的孩子就轻松自在,我们整个民族能够按照我所建议的方式去做数学教育,我们国家三十年之内就成为全世界最有创造性的国家,百姓高兴,学生愉快,而整个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理想可以达成,这是何等重要的事情呢?但是谁肯听这些道理?

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数理为什么要用“读经”

现在我把这些道理稍微做一个讲解,你如果要重复思考,可以去看那篇文章。我不是学科学的,当然也不是学数学的,但是我那篇文章叫做“‘数理读经’的构想”,“数理读经”这个词很怪,所以我首先说明了一下,为什么用“读经”。

我们推广读经,“读经”有特定的模式,而“数理”不是这种模式,所以我这个“读经”是借用他的精神,什么精神?如果有人问你读经是什么意思这么大的问题,你怎么回答?你说我要用三个小时给你讲清楚,但是他没有时间听你讲三个小时,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读经是什么?我就说,读经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笑,鼓掌)

其实这是整个教育的答案,整个教育的原理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而读经教育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该这样教这种内容,还包括这个时候一定要学,方法是一定,该怎么教就怎么教,包含该在什么时候教,该教他什么,该用什么方法教。那么渐渐想,一个人该在什么样的时机,教什么内容,怎么样去教他?你就一步步这样想,想到最后,就落实了读经教育,就把教育的核心完成了。这个核心可以说是“本”,“崇本以息末”,“息”可以有两种解释,我尊重“本”,把“末”先放着,这样最后就成为第二个解释,“本”建好了,“末”自然就跟着,所以两个解释可以相通的。

首先,你面对的一般人都是舍本逐末,你就截断众流,你悟道的第一个阶段叫“截断众流”,好像和众人都相反,那个末我不管了,这叫“截断众流”。悟道的第二个阶段叫“盖天盖地”,什么意思?我“本”既然有了,“末”就跟着来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这叫“盖天盖地”。所以读经教育让人一听就是“截断众流”,说你是颠覆教育体制,其实不是,我们先告诉你“本”在哪里“末”在哪里,分清本末,最后能“盖天盖地”,所以读经以后带动所有的科目学习。第三个境界是“随波逐流”,什么意思?你赞成我我很高兴,你反对我也很高兴,你读《论语》我很高兴,你读《三字经》我也很高兴,我无处不高兴,你没有办法,所以我叫做“随波逐流”。(鼓掌)

你能随波逐流,就可以走得很长久,因为你没有挫折感,你又走得很广大,因为任何人都不是你的敌人,他听是你的朋友,不听也不是敌人,也许过一段时间他就成为朋友了。所以不与任何教育理论冲突,我是吸收涵盖了任何教育理论,对于所有热心教育为孩子着想的教育工作者,我都寄予无上尊重,不管他赞成我不赞成我,这已经到“一皮天下无难事”的境界了(笑),所以我到处都笑哈哈的。人家说你一定遇到很多人反对吧,我说是啊,但也有很多人支持我啊。当有人支持我的时候我很高兴,当有人反对我的时候也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因为十几年前我还没有推广读经,就知道一定有人反对了,而且我知道他凭什么反对,他反对的力道有多少,他会反对几年,我统统都知道了,所以他一反对,我就很高兴,说,嘿嘿,被我猜中了吧。(笑,鼓掌)你有什么可怕的呢?人在天地之中做天地之事,有什么可怕的呢?

所以我们把事情想清楚了,包括今天讲的科学教育想清楚了,不管国家是否这样做,不管体制是否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自求多福,假如国家体制做,很快可以带动这个民族复兴,假如没有,我们一千万个人里一个人这样做,我们也很快变成科学国家。所以老天对人类是爱护有加,我们只要尽一点点努力,老天就不会灭亡我们。但这种努力你不要靠别人,要每个人清醒,那科学教育不要害怕,是本来的东西,从这点讲起。

为什么人类有数学几何的能力

我们怎么来做科学教育?落实来讲科学的科目,就是数理,化学包含在里面了,我们就说数理,那么怎么教?所谓物理化学,所谓自然科学,他的研究方法可以浓缩在数学,用数学的方法落实在对事物的研究,就成为自然科学。数学当然包括几何,而数学几何的发源地,人类为何有数学几何能力,根源于我们逻辑的心灵,就是思考辨别的心灵。因此要把自然科学教好,你必学开发数学几何的能力,基础是逻辑,逻辑产生的地方是人心,不过讲人心太深远了,讲逻辑太渺茫了。逻辑第一度表现是数学,第二度表现就是以数学来思考万事万物的道理。所以我们能教的以数学为主,当然可以往后探讨逻辑。

就像你打太极拳,所谓“根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太极最终表现你力道的地方是手指,但是力道从哪里来,是主宰于腰,腰的力道从哪里来,根于脚。我们可以说根于逻辑,主宰于数学,成就于科学。所以讲物理化学,先要讲数学。而且用数学来教育比用逻辑来教育更容易把握,所以我们从西方学进来比较注重数学,这是有道理的,西方走对了路。西方走对了路,是怎么走呢?就是依照人类对数学的学习模式跟学习历程而开出数学教育的教材跟方法。我再说一遍,什么叫走对了路,就是读经那一句话,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数学有数学的本性,你要按照数学的本性来教,不是按照数学的本性来教,是根据人类对数学理解的程序一步步走,就把数学教对了。大家一想,对啊,是应该这样教,但是你有没有这样教呢?还是怎么安排才代表已经这样教了。你只要把这个理清想楚,怎么样做是最简单的。

人类有认知的本能,我们想想人类心灵对数学几何的理解能力是怎么来的?再有,我们在什么年纪可以了解数学?还有数学几何的了解到底是什么模式,是笼笼统统,像雾里看花,雾散了他就渐渐了解呢?还是要像走楼梯一样一步步走?这是两种不同理解模式。人类对于学问懂不懂,能不能运用,这是西方“认知心理学”,你要知道他们走那一条路。

人类对于事物的了解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爬楼梯的,是“建构式”的,好像堆柴火一根一根上去,另一种是雾里看花的,是“浸润式”的,好像把毛巾一点点浸到水中。思辨的学问是“建构式”的,数学是思辨的学问最原始的表现。我们再深入一点讲,数学从哪里来?几何从哪里来?为什么人类有数学几何的能力?康德研究人类认识心表现,就是思辨理性的表现,是康德一生学问首度的成就,他的成名作就是“第一批判”,对人类认知能力的解释。康德有三大批判,第二批判是他对人类道德实践的解释,第三批判当然是美感的,所谓知性赞美(?)了,所以康德的学问是很完整的。康德把人类数学能力的发源地,初生的地方,放在人类有时间跟空间的基本能力,就是人类用时间跟空间来面对世界、来展开世界。用佛教术语讲,就是人类用这个时间空间来污染世界,来把世界看成是在时空中的东西,世间万法如果在时空中就是“生灭法”,就是“无常”,所以无常世界是你自己造出来,叫“万法唯心造”。康德没有讲这么深,他只讲你现在怎么看世界,世界都在时空中,这个时空不是世界本质,是你自己心里发出来的认识能力,叫做“感性的形式”。他认为从时间面上成就数学,从空间面上有了几何。这样讲不很清楚,所以康德在分析时空的题目上,讲的很迂曲,不很明白,就影响到他对数学几何本性了解跟我们介绍得不够明白。中国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一辈子研究康德,他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发现康德至少在这方面有毛病,所以他改造了康德对数学几何的根源得解说方法,牟宗三先生认为数学几何源头来自于人类的想象力,人类想象力怎么成就数学几何呢?你对这方面有了解,可以让你放心,让你知道数学几何原来是很亲切的,很可爱的。所以我不惜用几分钟在这里讲一下,如果你觉得太精密了,太细了,听不懂,完全没有关系,把他当读经,有印象就好了(笑)。

牟宗三先生认为,数学来自于人类逻辑心灵的“步位像”,几何是来自于人类认知心灵的“展步像”,“步位像”就是一步一步走,每一步都有一个位置,左脚踏出去有个位置,右脚踏出去,往前走,又有一个位置,叫做“步位的相貌”。“展步像”,展开、布置,像我们这个空间展开来,有一些布置,所以展开而公布,展开而里面有所布置,叫做“展步像”。人类心灵不动则已,所谓“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平平静静的,思考一动,佛家叫“行”,“摄受想行”那个“行”,你的思考一动就是在走路了。所以每个念都是一个“行”,这个“行”我们分析,他可以有“步位”,这个“行”是一步一步走,所以佛家用这个“行”很好。这表现在逻辑,三段推理,就是三步走。表现在日常生活,你回想心灵怎么活动的,这件事想完想下一件,当然和时间有关系,好了,这叫“步位像”。你不把“步位像”落实在生活,你把他抽象起来,就是这个步位总是一步一步走的,我们心灵会自己觉察,这叫做“自证”,你知道自己了解,还有“证自证”,你能够判断自己的了解对还是不对。所以我的心灵走了第一步,走了第二步、第三步,乃至于无穷步,这序列就出来了,把序列变成一二三四,数目就出来了,数量就出来了。所以人类为什么有数量,就是因为心灵有一个一个的连续。这排有八个人,什么叫八个人,有第一个人,再第二个人,一个一个走了八步,这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步位像”,将来就成就数学。

比如我第一步是1,第二步是2,再加一个单位是3,再加一个单位是4,所以无穷数量是从1开始,如果你知道数量排列是这样的,你就必定知道2+2=4,因为你自己规定的。为什么?因为你说1+1=2,2+1=3,3+1=4,你把他切断,1+1=2,再来一个1+1=2,这两个2+2=4,所以2+2为什么等于4,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你去问老师为什么等于5不对,他讲不清楚。(笑)今天就讲清楚,为什么,你自己规定的。(笑)所以数学是你自己规定的,数学在你心里哦。不是老师说你错你就错,是你自己违反了自己的次序。15+18一定等于33,一个孩子写成32,老师给他打错,孩子和他争吵,一个懂得人类理性的老师会说,你自己胡涂了,你违反了自己的规定,你根据1234的顺序一直算,一定得到33。但是为什么孩子会算错?因为虽然那是你心灵的规定,但往往走一步两步就不走了,人类心灵懒惰嘛,所以数学是使你不懒惰,因此数学教育很重要。怎么不懒惰?就是你要老老实实,训练老实的心,老实面对你自己的生命。

(有人提醒时间)怎么时间过了,要不要吃饭,要吃饭我们就不讲了,明天再讲。怎么讲了这么多呢,奇怪了(笑),再讲一两分钟做个小结,好像我是故意的拖延今天的时间(笑)。好了,你要知道数学有庄严性,所以你要用尊敬的心来学数学,你要用非常喜悦的心来学数学,因为数学就是你心灵中自己设计出来的一套办法,为什么要把他看成外在的学呢?不过为什么一般人会受到数学学习的压力?为什么家长老师一直那么用心教不会?孩子一直那么努力学不好?为什么?这有原因的。只要你知道了这个原因,就可以解破。所以回归到学数学是很令人高兴的,乃至于数学是不用教的,谁教数学谁笨,把孩子教笨了。这是我明天要讲的,数学是不用教的,数学是自己会的,所以老师不要那么认真教数学,家长不要那么气急败坏让你的孩子学数学,哪个国家知道数学不用教,哪个国家就变成科学国家!(笑,鼓掌)那我今天就做这个预告,为什么数学不用教。(笑,鼓掌)
发表于 2009-12-1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结:要学会立体思考

我们延续昨天的论题,昨天的重点第一个是对读经教育的真切的认识,就是读经教育从人性出发,依照教育的基本规律而开发出来一种最核心的、最根本的教育模式,而所谓核心并没有遗弃外围,所谓根本就是要带起支微末节。第二个要点是讲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从大的方向讲,从人类理性出发有本末,所以一般人类文化成就都用并列的方式,东西、左右的方式。我们要把并列的、横面的方式转过来,转成纵贯的。一个人的头脑能从横列的转成纵贯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心灵的革命。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识,能从横面的、互相敌对的,转成纵贯的,哪个观念在上,哪个观念在下,安排出层次,在层次中安排出面向——面向是广度的,层次是深度的——你有了深度又有了广度,那么头脑就是立体的,这叫“立体思考”。

平面的思考很简单,立体的思考比较困难。昨天讲到“见仁见智”,把仁智对立起来,这是平面的思考,把仁智两方面同归于道,仁者随时回归于道,智者随时回归于道,这个叫做生命的客观化,他超越自己,之后才能判断自己的位置,而且对照别人的位置,这两个位置各在什么方向,差多远,都可以衡量。这样你就对周围一切的议论了然。孟子所说的“知言”。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孟子的弟子听孟子在谈论“不动心”之道,谈得很广很深很远,弟子就问夫子,你是否能够不动心?如果你能做到这个境界,你是不是圣人?孟子当然不敢自居圣人。弟子又退一步问,那老师你有什么长处?我们读《论语》和《孟子》,会发现背后氛围不一样,孔子的弟子发问时都是很祥和谦恭的,孔子的回答也是非常圆满、浑融的,就像天地。而读《孟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发问时都恨不得把老师问倒,已经回答了,还要再问一次,如果抓如老师的一点小毛病,非常引以为傲,非常高兴。孟子有一次到一个地方,离开时人家送一些盘缠给他,孟子不收,到了另一个地方,同样情况,孟子收了,一个弟子就很高兴,我终于抓到老师的小辫子了,就跑去和孟子说,老师,以前有人送礼你不收,现在有人送礼你收,假如送礼是对的,你以前是错的,假如送礼是错的,你现在是错的,总之有一次是错的。(笑)这些弟子实在是,养这些弟子有什么用呢(笑),孟子说,“皆是也”,我做的都是对的,为什么呢?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笑)各位,这叫做智慧。这不是耍嘴皮,有人不喜欢孟子,说孟子好辩,好辩就是耍嘴皮,服人以口不是服人以德,认为听到孟子话的人都是口服心不服,有什么意思,所以不喜欢孟子。各位,你读经教到孟子,家长会不会有这些议论呢?或许你遇到,你如果没有遇到,以后会遇到,我就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不是家长,乃至于学者。各位,我们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态度,这个态度就是你要有一种尊重之心,尤其尊重古人,更要尊重圣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时代用什么把戏,用什么力量把他撑起来的。圣贤是凭他本身的德,他的学问就是圣贤。如果有一种这样的人,从古以来所有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都说他是圣贤,那他可能就是圣贤。这不是我们一般对学问浅尝辄止,根本没有天地宇宙人生之感的人可以轻易议论的。所以不要轻易议论圣贤,要不然你就自讨苦吃。你犯了罪,污蔑圣贤,不是圣贤会来处罚你,是你自己的智慧不得开展。你以为自己对,其实不对,这个不对不是是非级的不对,而是你肤浅,肤浅就是障道之门,你把自己的智慧障碍了,如果你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听,你就是障人智慧,你就是误人子弟,误人子弟有什么后果你是知道的,所以不要轻易污蔑圣贤。

凭着文化的心灵辟杨墨

就刚才的例子,孟子好辩吗?他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情况是不一样的。上次我要离开的时候,我身上有钱,而且路上很平安,我随时可以走,为什么要你的礼金。这一次他送礼金的时候,很有礼貌,他不是说老师礼金给你,而是说,我听说近来路上不平安,您还是带一点礼金走好。以前是说我来送礼给你,君子怎么可以收贿赂。时机不同,送的人礼貌不同,所以我收了。所以孟子好辩吗?孟子辟杨墨,把杨朱墨翟骂的狗血淋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这两个人何等伟大,至少我们知道墨子很伟大,在孟子看来是禽兽,有些人说骂的太严重了吧。各位,读书不可以只读上半边,要全部读下来。孟子是有理由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理由,就不知道圣贤预事之深远,他不只是为了现在的天下国家,他还为了千秋万世着想,这叫做文化心灵。杨朱墨翟的文化心灵是比较短暂、肤浅、狭隘的,只有像孟子这样的心胸,才是胸怀万世、关怀万民。你如果用这种眼光看杨朱墨翟,就知道他们的学术是有偏差的。你自己学术偏差了没关系,你影响了这么多人,“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同上),这还得了吗,这不是要辟吗?所以我常常不满于胡适之,甚至骂他,如果胡适之是一个街边卖菜的人,我们不会骂他,他还了不起,但是胡适之是青年导师,天下人都跟他走,就不可以放过他!这是文化的心灵、文化的态度、文化的关怀。有些人误解我了,说我是把胡适打下去来成名,我为什么要靠打他来成名,我自己就已经很成名了。(笑,鼓掌)

形式与内容

又跑马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笑)我就要讲,弟子常常用尖锐的问题来问孟子,还好,弟子很聪明,给我们留下了孟子的议论,弟子没有问,孟子就没有答,当然这种问法不是很完美,但是孟子的时代和孔子不一样,孔子是春秋,孟子是战国的时代,风气已经很败坏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这些弟子,当然更感谢孟子,百问不倒,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以后你都可以这样用,(笑)人家就不能和你辩了。但是孟子不是只有和你辩的,一般人认为是逞口舌之快。但是你要知道圣贤不是一般人,你就不能说圣贤和你一样是逞口舌之快,虽然形式是一样,讲话转来转去,左右逢源。一般人左右逢源是自私自利、逃避责任,他认为孟子也如此。可是各位,形式一样不代表内容一样,最后不是靠形式来分判,而从内容分判。形式可以是一样的,圣贤为什么不可以左右逢源,为什么左右逢源就一定是逃避责任,你要好好想这两个层次,一个是形式的层次,一个是内容的层次,这两个层次能分清楚也不简单。

我姑且再跑出去一下,跑远一点,因为讲到这里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宋明儒,“阳儒阴释”,表面上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为什么?你看宋明儒用了很多佛家词语,佛家讲“真俗不二”,宋明儒讲“本末不二”,佛家讲“无心即是佛心”,宋明儒也讲“良心即是天理”。他骨子里已经佛家化了,各位,讲骨子里是,就大错特错了,应该是形式上相似。最高境界是“体用一如”,“真俗不二”,“本末为一”,最高境界是“圆融”的境界。道家喜欢讲“圆融”,所以认为道家高明。当然最高明的境界才是圆融的,道家是讲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语言是圆融的,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佛家传到中国来,佛家最喜欢讲“圆融”,尤其是华严和法华,大讲圆融,这圆融从般若而来,华严和法华经,不仅圆融,他还圆满,所以到了最高境界是圆满圆融。宋明儒也讲儒家有圆满圆融的境界,于是大家看起来差不多。先秦时代没有大讲这个,但是根是在的。儒家往往不讲高明,孔子说“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下学而上达”不圆融,“知我者其天”就是圆融,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大家说这是平常的德性,平常的德性也是最高的境界,为什么儒家没有圆融,只是不讲罢了,不讲就没有吗?宋明儒讲出来就是道家化佛家化了吗?这是内容跟形式的混淆!从清朝一直混淆到现在。清朝人最不喜欢宋儒,已经混淆了三四百年了,说宋明儒是佛家的底子,你有没有学问啊!不要乱讲了!连形式和内容都分不清。形式谁都可以用,内容是不一样的,宋明儒还是儒家,佛家和儒家是不一样的,不是形式不同,是内容不同。儒家和道家也是内容不同,形式没什么不同,只是有的多讲一些,有的少讲一些,你说是多讲厉害还是少讲厉害呢?高明还用讲吗?高明就是你把“下学”做完美了,你就高明了嘛,你就“上达”了嘛。只讲高明够吗?所以人要有诚意,先要尊重,那些人为什么要辩,他们没有那么笨,宋明儒没有那么笨,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程明道、周濂溪没有像你那么笨,孟子没有像你那么无聊,莫名其妙。孔子不只是一只丧家犬,莫名其妙。好了,讲远了,现在收回来。
发表于 2009-12-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若以明,知言:做读经教育要渐渐具备这种思考能力

我要讲的是“知言”,弟子问,你有长处吗?你没有长处我为什么拜你为师。孔子的弟子不敢这么问,孟子的弟子是太调皮了,也很可爱。他们很诚意,诚意就好。有些人比较直,比较冲,没关系,尤其遇到了孟子,你尽管问,越大越好(笑),他说“夫子恶乎长”,老师你有什么长处?孟子说“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了解孟子,要从这两句话来了解,孟子自己评判自己,他没有孔子那么谦和,他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所以陆象山说论语“句句是自然”,孟子“句句是真实”,了不起。两千多年来的学者,大部分人都受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震撼,到了文天祥作《正气歌》,就是孟子的底子,浩然之气。你能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吗,读经就是养浩然之气。但是孟子自我的评价,他是说“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不是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知言”,这文章作一个颠倒可能就有不同意义,所以孟子的第一项长处是“知言”,第二项才是“浩然之气”,而一般人对于“知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知言”是很重要的,人要达到“知言”的地步不容易。刚才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假如仁者智者相遇,有朋自远方来,他们各自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请问仁者能不能知道智者在讲什么,智者能不能知道仁者为什么这样讲,他们要互相了解,要怎么办?庄子说,“有儒墨之是非”,都有他们各自的是非标准,“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对方认为不对的我就认为对,对方认为对的我就认为不对,两方都这样,庄子就说“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现在我们社会不就是“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的社会吗,所以不一定是人心不古,不一定是江河日下,这是人性,人的限制性、污染性,人总是保护自己批评对方,很少人能反省的,这是两千四百年前就这样了,乃至于五千年前就这样了,到今天还是这样子。所以“不薄今人爱古人”啊,只不过古时候留下来的都是那些圣贤君子之言,一般庸俗之言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能读到的书都是古代高明人士留下来的。当时有学术的辩论,你要这样做下去,就群言摇乱、民心不安,所以庄子要“齐物”,“莫若以明”,照他的意思是说,“一因是也”,他说对的,我就对对,他说不对的,我就说不对不对,随顺他,不加以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甚至不加生死的判断,你就当下平静下来,“致虚极守静笃”,这是很高的修养。这可能是庄子的“以明”,我还有一种从儒家的角度来解释。庄子说,如果真要“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那就没完没了,没有任何一家能说服另一家,所以我们处理办法就是当下全部放下,“泯是非、忘善恶、无生死”,这就是庄子学问的主旨,一部《庄子》只不过这几句话,所以庄子太简单了,道家的学问太容易了,一句话可以讲完,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好了,我用儒家的方法来解释,也可以,甚至更积极更合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智两方面各有所见,假如不能互相了解,就“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了,按照孟子的讲法,是“知言”,知道他们在讲什么,要“以明”,就是你跳出来,回归道。“道”就是“明”,“明”可以照亮四方,所以用你智慧之光,照亮两种不同议论,而让他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才叫做“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你一定要在“道”的眼光之下,才能讲这句话,不然你就糊里胡涂,说万物并行不相悖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都可以啦,这种话不可以随便讲。这叫“莫若以明”,这叫“知言”。

现在我们说的读经教育,你也要渐渐具备这种心灵,这种思考能力,随时跳出来,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自己的能量有多少,别人讲的话意思是什么,你做这种教育是依靠什么原则,别人有所批评有所误解到底有什么道理没有,等等,这叫“知言”。这是昨天的第二个要点。

中国人也要走对路:依照认知理性的特色来培养完成认知理性的能力

第三要点就是比较落实,从东西文化发展中,看到我们中国文化要传承,乃至以后要贡献给全世界,这是一大智慧。我们又看到西方文化有相当价值,也是人类理性必须开发的,一个没有开发认知理性的民族都要开发,而开发的方法是很简单的,就是依照认知理性的特色来培养完成认知理性的能力。讲到这里又分析了“认知理性”是什么,认知理性是天生的,猫狗也有认知理性,但他们表现的没有那么深远广大,只有人确实知道自己的认知理性,确实能够开出学问,能够精密的了解世界。而认知理性如何了解世界,就是发挥逻辑,这逻辑是人人一样的,古今中外都一样,所以中国人不要害怕。逻辑展现为数学几何,昨天讲到用数学了解世界,把世界量化,这是近代西方科学成就的标志。比如你去检查身体,你的红血球多少,你的白血球多少,你的肝脂肪指数多少,这叫做量化。中国古人把脉不是这样,只要三个指头就知道你身体的一切,这不可以量化,所以不科学(笑),各位,所谓科学就是量化。量化的能力从数学来,数学从逻辑来,逻辑从本性来,就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要学科学,就看我们国民中的才智之士,量化能力有多少,只不过如此。但是这已经是很伟大的工作了。你的心灵要走路啊,你在路上走路,每一步的脚程有多少,你的心灵也是一步一步的走,如果一道题要走五步,你只能走两三步,你就算不出来,这就是数学能力低落。所以心灵要走路也是辛苦的工作,但是有的人走起路来精神抖擞,这叫做聪明,只不过如此,但这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几何也是心灵的活动,但不是从一个方向一直去。时间是一个方向去的,所以康德说数学往往和时间有关,而人类的心灵不只一个向度,因为往前,就马上想到往后,有左面就有右面,这是你心灵思考的“展步像”,可以向四面八方无限伸长,这就打开空间。而“展步像”,你可以设定,这里有一个方向向前,这里有一个方向向右,两个方向有个夹角叫直角,直角把他量化叫九十度,那旋转一圈是多少度,就是三百六十度,假如我规定这个夹角是两度,那旋转一圈是多少度,一定是八度,所以不一定夹角叫九十,转一圈就三百六十,这是人的规定,但是一个夹角跟一圈是一比四的关系,这是一定的,为什么知道一定,这是你心里的规定,于是展现为几何。所有几何从这里出发,每一步都按照规律、按照逻辑去推理,就可以在纸上谈兵,甚至可以在心里面运筹帷幄,你就把整个空间放在心里思考,你的思考的结论刚好世界的结论完全一样,这叫科学,这叫人心灵的伟大。但是你的几何只有九十度三百六十度吗?不然,复杂的很,但所有复杂都从简单建构起来。所以数学几何有了这个基础,就代表你有了思考分析能力的训练,你用这两种学问带来的能力,你就让万事万物都量化,于是你就可以运用他。这是西方人两千多年来努力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不是只有西方人可以有,而这个结果既然是客观的,他就是永恒的,他不一定要两千多年努力才能形成,假如你能力够,几天之内就能形成。所以千万不要再讲,西方的科学经过了两千年,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要经过很多的流血流汗才可以学到西方科学。讲这种话的人统统是愚昧的,不了解人性的。但是他们发展这么长久才抓到人类思考的规则,并运用,他们走对了路。那么我们中国人也要走对路。

儒者的心态是什么

我说三十年,任何一个国家,就是原始丛林的民族,那些还在以巫术来治病的民族,也是三十年可以跟西方世界一样科学发达,只是他们不走,他们心灵一直转不过来,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你认为可以转过来还是转不过来?本来心灵是活的,任何一扇窗打开都可以看到同样的景致,只是你愿意不愿意打开。愿意不愿意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我们教育。所以要科学救国,先要抓准正确的科学教育。我们中国,乃至于日本韩国新加坡,所谓东方国家,都在很努力教科学,但努力教科学跟走对科学教育的路是不一样的概念。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向中国各个阶层,从政府到民间,我们要跟他们说,科学不是认真学就可以的,我们一百年来,东方世界都用很努力的方式来学科学,我不是说学科学不要努力,而是不是努力就可以的,当然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一样,误以为我努力就可以了,其实努力不是尽责任,是“努力的对”才尽责任。这件事要懂的。我们中国一百年来就不懂,完了。所以中国学生是最可怜的,他们费了多少心血而走错了路,谁造成的?你要想想谁造成的。我们不把责任归结于某个人某个单位,这个是历史由来已久,从清末民初一接触到西方文化,我们就不如日本。人家日本也是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共存,而他们也有上下之分,所以张之洞不知道有没有受日本影响,但是看法一样,但是日本越后来越没有按照明治维新时学者的规划。日本的学者在一两百年前,也都被称为儒者,什么叫儒者?儒者的心态是什么?你可以用《中庸》考虑,“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俟圣人而不惑”,你有这样的心量,或者你向往于这样的人格,你所行所言“本诸身”,本于你自己的内心,“征诸庶民”,广泛征求人民的意见,这还只是在现代的,还要“考诸三王”,中庸时代的三王就是夏商周,现在不止三王,而且不止中国历史,所有人类历史文化成就都是要考察的,他们这些有品德智慧的人,跟你的所思所想是不是一致,“而不谬”,没有错误,跟三王的见解一样,可见这个见解就有相当的可靠。而且还要“质诸鬼神而无疑”,连鬼神都不质疑,这就是从人通于众生,通于六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一世三十年,百世三千年,三千年来等待以后的圣人,古代圣人是三王,以后的圣人还很多,所以百世以等待圣人,而没有疑惑,所以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和千秋万代以后的圣人的所作所为都一样,像这样的学问,才是儒家的学问。你说的高一点,这样的学问做到底就是圣人,往这个理想去做就是君子,做得有成就就是贤者,所以一个人首先要立志做君子,“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俟圣人而不惑”,要有这种心量,才能有生命的成就,你才能步步踏实。这种心态我们就能够去做我们所要做的事,连教育都是如此。
发表于 2009-12-1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怎么把这种学问交给下一代

我们现在再把主题收回来,我们怎么把这种学问交给下一代。我们祖先是走德性的路,我们又要开出现实的,但也是理性的。德性是一种超越的理性,科学是现实的理性,用佛教的话讲,德性的成就是“真如界”的成就,当然是理性,而我们现实,佛家说用“识心”来认识世界,这个“识心”本来是一切都算作污染,但你要知道人就在这个五浊恶世中修行,你逃脱不了,有恶业也有善业,善业也可以是科学的学问。所以我们心灵大分为两层,真如门,生灭门。生灭门中也不全是坏的,也有一种道理,既然形成一种认识心灵,众生的心灵也可以有道理的行动,就是“思辨的理性”。所以真俗两门,俗中也有俗中的道理,俗中的道理有他开发的方式,我们就探讨这个开发的方式,贡献给我们教育当局,如果他们认识到了,天下的孩子就解放了。如果教育当局还是那么懵懂,他们不知道学西方没有学好,天天到外国去考察,回来没有作用,他们不反省怎么办?百姓自求多福,从家庭做起。怎么把数学教好,我说的教好不是说都得一百分,都去考奥数,都成为科学,不是,而是把一个人的认识心灵尽量培养,就对得起这个人的人生。昨天曾经说过,中国人这么聪明,每个孩子都尽量培养他的科学心灵,一千万个人里一定出一个科学家,你知道中国要出多少科学家吗?一百四十个。自从诺贝尔奖以来,也没有一百四十个诺贝尔奖得主,一下子就把全世界的诺贝尔奖都拿过来了,(笑),还怕什么呢?而且没有成就大科学家的人,他成就小科学,他为科学负责,没有成就科学事业的人,他会思考,喜欢思考,他什么事情都想一想,这个国民就不简单了。思考是人类基本的能力,如果你是神就不必思考,不必思考不是不知道,而是一无所知,愚昧的一无所知是笨蛋,高明的一无所知是无所不知,他所知的不是现象,而是物质的本质,所以神明不用思考,但一般人要思考,菩萨要成就大业,也要思考,所以思考,不论从哪方面讲,都需要训练的,只是你要知道他不是最高明的成就,你记住这点,就不会误用科学了。

好了,我们说教育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缩小的科学的教育,该怎么教呢?教育就是开发人类的本性,开发人类的基本能力,假如人类本性中没有这种能力是不能教育的。比如海豚用类似电波的波动来传递信息,人类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训练。

数学要训练,因为人类心灵中有数学,我们就看用什么方法把他开发出来。我们人类的心灵的基本能力要开发,除了昨天所说的两大方面,还要注意对教育很重大的因素,就是发展的因素。就是你是在现实世界一步步长大的,在西方叫“发展心理学”,在你人生发展过程中,你的能力是怎么样一步步展现出来的,教育一定要注意这个发展。所以教育一方面要注意人类有多少文化学问要学习,另一方面,这些学习要放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来学,或者说,有多少个步骤可以学好,如果这点不了解,你就不知道从何下手。西方人对他们科学能力的开发,他们已经走对了路,包括走对了发展的路,他们一步步设计,包括几岁学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他们都已经有相当的明确的安排,所以现在中国人要学西方科学教育是非常简单的,就一句话,全盘西化,这是我赞成的。你不可以把孔子全盘西化,这是我不赞成的,但是你的科学教育,数学教育全盘西化至少我是比较赞成的。请问,你喊了全盘西化一百年,西方最重要的科学,你有没有全盘西化?就没有!很奇怪。孔子不必全盘西化,你就把孔子全盘西化,很奇怪。中国人有两个奇怪,就是该西化的不西化,不该西化的都西化了。(笑,鼓掌)所以什么都没有。你最少保留孔子吧,孔子不保留,你最少学他们的科学吧,科学不是不学,是学坏了,什么都没有。

好,我们看科学要学,要依照人的能力来学,人的能力放在教育中可以发现,人的能力开展历程。知识跟性情、智能、美感的开展历程是不一样的,我们读经最主要的把握方式,就是把握到智慧的开展历程,收在语文中,用语文来接近智慧,因为智慧是不能教的,所以我们用带有智慧的语文来教,文字般若,至少它客观上是般若,你主观能不能参透这个般若再说,但是如果你没有文字般若,就很少机会能够开发智慧,所以我们读经只是增加开发智慧的机会。而人类开发知识的方式与开发智能不一样,甚至相反,智慧越早期越容易,而且这个开发不是马上就看出来的,是在心灵当中酝酿,智慧是从酝酿里面出来的,而酝酿是越早期越能吸收,吸收要吸收最高度智慧,长期酝酿他就出来了,这是教智慧的方法,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这样教,老天就安排人类越小的时候越纯洁,越小的时候吸收能力越强,记忆能力最好,而且智慧要长期酝酿才成为你的生命,你才有领悟的那一朝一夕,而领悟是不可以预期的,不可以规定的。知识是可以规定的,知识是死的,智能的活的,活的就要用活的方法教他,就是放着他,放牛吃草,牛自然会吃草,牛自然会活,你不要按牛去吃水,现在是什么事情都按牛吃水,完了。

智慧这条路我们讲多了,但很多人还在误解,误解什么?用知识的办法来检验智能,问你懂吗,你能用吗,就天天问这个问题,莫名其妙!所以我在大江南北行走,我都很高兴,因为遇到很多妙人,莫名其妙的人。(笑)他跟你纠缠不清,跟他讲这么清楚还不清楚,所以昨天跟冯哲说,我要写一本书,他说这本书一定要写出来不可,因为我每次演讲,一会儿讲这边,一会儿讲那边,并没有完全把它讲好,那我写一本书,把它完完全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出来放在这里,而且书是可以一次次看的,而演讲听一次就完了,很多人都不能把握。这有什么不能把握的啊!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嘛。你该教智慧的时候就用教智慧的方法,让他慢慢酝酿,你只能期待不能规定嘛。

学习能力递增与学习能力递减:人类学习能力的两种发展模式

好了,这边不讲了,今天要讲另外一边,讲科学、数学、知识这一边,我们人类对于思考、对于知识的了解,乃至于知识的运用叫技能,所以逻辑、数学、知识、技能,这是一条路,这条路和另一条路不一样,这条路有他发展的特性。

我们人类怎么发展出理解能力,发展出他对知识的把握,发展出他的研究能力,发展出他的运用能力,怎么发展的?老天爷已经规定好了,就是让你慢慢发展。我们用教育的学习模式来分类,我们可以分两大类,人类发展的两个模式,一种是学习能力递增,依照你的年龄递增,你的年龄越长大,学习能力越好,学得越容易,这叫“学习能力递增”,这种是大家都知道的,这种能力就是逻辑思考、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而西方两三百年来就在这里成就,西方的学校就对外宣称,我这里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地方,西方学校并没有说我是传授道德人格的地方,你的道德人格在教堂传授,这是西方人非常明白告诉你的,你要这样西化我也赞成,就是你有两套标准,一套在学校里传授知识技能,一套你建教堂来传授道德品行。我们中国道德品性是专家,而且这个专家是靠儒释道三家的传统,你把这套传统断掉了,再去学西方学校,所以中国人只剩下知识的学习,没有人格的陶冶,比西方人还差,一百年来就看到了。而在知识的学习上,又不按照人家两千年来的方法,人家研究那么好,你不学。所以现在我们要静下心来,一方面我们检查西方到底是如何把国民教得有科学精神,教出科学家,这是第一项,这不是很简单吗?摆在那里吗?一天晚上就学完了嘛,但是不反省,一百年来不反省。但是反省就够了吗?一般人觉得就够了,他们已经很好了嘛,全盘西化就好了,不然,第二项,我们要问,他们这样是真的合乎人类思考知识技能的规则了吗?如果是,我们就更努力学,如果不是,或是有几个方面是,或者大体是,小细节不是,我们就修正小细节,等等,我们不可以只是呆呆的跟着人家走啊。西方的科学教育从理性出发,我们的理性就在心中,你为什么不从理性想起,为什么要跟着人家走而已啊。所以,更高明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心灵改革起,认识人类的理性,教育改革应该是看人家成功就学人家,现在教育改革,十年来并没有做这件事,你还没有开始学西方,还是依照从民国以来的激情,什么激情?我一定要赶上西方。科学不是这样学的,科学要心平气和,因为逻辑是很冷静的,数学是很平和的,是有美感的,那种美感是冷静的美感,像水结冰一样的冰清玉洁,他是不流动的,他是死的,而且死的很美,(笑),你要认识他的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8:28 , Processed in 0.03034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