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两边都拍

两边的中西医杂想(1)中西论战(2)西医迷思(3)中医中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再说双盲

我再补充一下,西药出问题,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双盲实验本身,而是应用者过于迷信实验结果,更糟糕的是肆意夸大结论的适用范围。

新药物研发出来经过临床测试,就可以信心十足地推向市场,其实背后藏了三个他们自认为可以不证自明的默认假设:

1.  极不完备的实验样本(载体)可以代表全体人;
2.  人体各分系统独立运作,测试药物不会对所观察外的系统产生影响,当然也包括上面说的,和其它药物不产生反应。我前面解释过,这个是不得不强行做出的假设,否则双盲试验根本没法做。
3.  实验中观察不到的副作用等于不存在。

这三条假设,一条比一条漏洞大,一条比一条致命。

而开药的尤其是吃药的,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些?估计大部分人连概念都没有。后果就是几年后吃出问题了再把药下架换新药,吃出问题再换……

说句难听话,别以为小白鼠已经替你吃过药了,还给你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面3位的“科学”数据,你要是去接着吃,你还是小白鼠。

说这些不是为了黑西医黑西药,仅仅是提供一个思路-绝对不要被精确性所迷惑,跟完备性压根是两码事。

要验证医药效果及副作用,最可靠的只能是长期大量观测积累,在这方面恐怕中医药的优势就太明显了,随便什么药什么方,没有几百年的临床史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因循守旧顽固不化还歪打正着了。

现在的循证医学似乎讲得也是这么回事,我对什么是循证医学一窍不通,只是从字母上猜,Evidence based,指的应该是以已存在的已被验证的可靠证据作为指导。

这个和现在的西药临床应用过程简直就是刚好颠倒,现在的过程是根据理论(修锅炉的?)指导拼凑个不知什么东西出来,然后拿来试,觉得差不多了就给人用,其实就是接着试。如果理论充分完备或相当程度完备(比如物理),如果样本可以试坏了重来,再试坏了再重来,那么这个过程一点问题都没有。可现在的医学理论完备?试验“样本”被毁可以重头来过?被摧残的“样本”有可能从医院讨回公道?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我可以边写边笑,你们也可以边看边乐,可那些因为迷信“完备理论”“科学验证”“副作用明确”而被“现代医学”所戕害的试验品,又能找谁去哭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结语

盲目的排斥中医或者西医,都是不可取的做法。二者都有适用范围及局限性。西医也并不是一个整体,在伤科外科手术妇产急救某些急性感染都有很大优势,西医的“面子”也就是靠这些撑起来的,但其内科对绝大部分功能性慢性病仍然是处在摸索试验阶段,远远不到成熟或相对成熟的地步。

我在这里想要指出的只是一般人可能注意不到的西医局限性,何去何从,还请各自斟酌。
发表于 2009-10-1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分析透彻,比喻恰当。

在下还有一个小小期待:作者能不能提出自己的关于中西医发展的思路?

找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西医理论体系的缺陷,中医的与时俱进问题(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更新),各自该朝怎样的方向去发展?

本人只就中医的发展说一两句:我们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也不应该把现代化的东西完全排斥在外,以中医的系统性理论为基础(这是前提),应该更多的吸收现代医学、物理、化学的东西进来。当然,前提必须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为基础。比如,既然中医认为万物均可以入药,为什么现代中医不可以把现代西药的四性五味,归经乃至搭配特点搞清楚,把这些性子比较“烈”的东东也纳入中药体系?中医的四诊:是否可以借助现代影像学、电子方面的技术把脉诊等尽量做到定量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中医,中医


3.1 老虎

现在中医的疗效究竟如何,应该是所有人心中的一个大问号。说句让中医粉寒心的话,平均有效率能不能到15%20%,都难保。
所以我虽然挺中医,但极少推荐人去看中医,如果说一句且仅说一句去找中医看看,跟害人差不了多少;如果他自己再没有什么中医常识及分辨力,就纯粹是去碰运气了。

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对病人来说,与其盲目不加分辨地信中医,可能还真不如盲目地不信中医。

不过,统计概率除了均值,还有方差;计算国民收入除了平均收入,还有基尼系数;而中医内的贫富差距(水平上),可是高得吓死人,中医里当然也有高手。

那我们再问自己一个问题,纵然是当今我们所公认的中医高手,又能发挥出中医真实威力的多少?


一成?好像说低了;两成?好像又说高了。


而大部分的所谓中医师,连给中医高手提鞋都不配,水平又能有多少?

大家灰心了么?

我没有。

而且越是这种情况,我对中医越是喜欢,越是有信心。
你想啊,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中医巅峰期流传至今剩下的一招半式,中医群体也象是几只老虎领一大群……耗子,可这都已经搞得全世界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了。若是再多上几百几千只老虎,那会是什么情形?至于这一招半式后面还藏着什么,哇,不敢想。


为什么老虎这么少,原因之一是最大的培训基地出了问题,如果有人接受了那种专业教育出来还没变成中医黑,估计只有一个原因-他整天翘课去看课外书。

学中医的,就争取学成老虎;

信中医的,得努力去找老虎;

不信有老虎的,就开开心心当渊大头,也是不错选择;(不是反话)

各取所需,蛮好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3.2        学中医?

学中医,尤其是想以治病为目的,太难太难太难……(重复50遍)

其实我没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话,但我一向以来哪怕在中医论坛里顶着中医爱好者的白眼象祥林嫂一样反反复复重复这句话,学中医太难太难,学成个好中医太难,但要学成个庸医,简直是天下最简单的事。

很多人都忽略了中医的真实分量和威力,初学者刚入门捡了几个好方子冒碰上了两个小病就以为中医不过如此,开始放心大胆地在自己及家人身上试药。看了几本医术,以为自己认得其中每一个字,就等于了解了内容,自己就能开药了。
中医真这么容易,现在还沦落得到这种境界么?

慎!慎!!慎!!!

想自学中医治病很难,但是要去学习了解中医理念来指导日常养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方向。
在一般人眼里养生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可有可无;进到中医论坛阅读中医书籍就是想找几个神方治病,端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芝麻还不一定捡得起来。

养生不是一般人概念里的早上跑两圈中午煲锅药膳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生活中以及社会流行的各种歪理邪念,什么是正确及错误的健康观念做法,什么是正确及错误的医疗方法等等;重点其实要先去认识“错误”的,只要能先做到“避害”,健康就离你不远了,你想当渊大头都不会有太多机会。

当然,光靠养生也不能包打天下,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除了外伤急救难产急烈性感染蛀牙以外,其它内科杂症尤其功能性慢性病,主流医学……,不说了,我啥也没说。

这种情况呢,很多人想找中医但又不敢找中医,分不清良医庸医啊。
这的确是个蛮头疼的问题,如果自己有中医基础,还可能能找到好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本事大差不差应该练出来了);如果自己的中医底子还没打好,病就来了,自己搞不定,又不会挑医生,整个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网上能查到一些怎么识别真假中医的简单办法,大家可以参考参考;我说说我自己的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可能会得罪不少人)

什么也别看,什么专家头衔啊祖传18代啊满墙锦旗啊成功医案啊,这些都别看,就看这个中医是不是精研伤寒论,是不是擅用伤寒方。一条就够,这是相对来说最简单最准确的标准。

符合这个标准的有没有庸医,可能有吧,我当然不敢打包票,100个里面有两个?也许。

有人要问,如果有医生水平很差但是就抄伤寒方给人开呢?那不是分辨不清了?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没有精研伤寒的基础根本就不敢碰伤寒方,那可全是“虎狼药”,对证了效如桴鼓,一但不对证下场惨烈。为什么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医都是开一些治不了病也吃不死人的“和平中药”,没有玩砍刀的本事,只好拿小木锤忽悠呗。

不通伤寒论不用伤寒方的医生里面有没有良医,当然也有了,不能一棒子敲死。比例有多少呢,100个里面有2个?当然我的估计不会太准,实际情况可能连2个都没有。

(这里说的是开药的医生,中医不仅仅只用药,比如对中里巴人,就不能用这个标准去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3.3        药性

中医里的寒凉温热,物理中的正负阴阳(物理里也用阴阳噢),不过是一种表记符号而已,没啥差别。

至于中药属性是怎么来的,过程是这样的:
当中医发现人吃了某种东西之后,脉象上呈现温热反应(脉浮,脉促),这个东西就被定义为“温性”;
当发现人吃了某种东西之后,脉象上呈现寒凉反应(脉沉,脉缓),这个东西就被定义为“寒性”;
(只是解释个过程,细节字眼都不准,而且真正情况比这个要复杂太多太多了)

听着很耳熟吧,对啦,这就是神农尝百草啊。

中药的属性不是药材本身所具有的,而是药材进入人体后,中医以自身观察角度检测方式所记录下的反应,说白了就是药物作用。

只是现在的药物往往分两部分说,一是成分属性,二是对人体作用。而中药说的是对人体作用,用的词却象在描述药物本身属性,性温性寒的,有的人可能就被绕糊涂了。

由此闹出的笑话也不少,我就见过有人问,“中医说苦瓜是凉的,那炒苦瓜就是热的吧?”

这炒苦瓜……还真是热的,刚出锅还烫嘴……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3.4        中药是试出来的么?

说西药可以试出来我相信,因为每种西药就是针对一个指标,好试,实验也好做;说中药是试出来的,可能性太低啦。

中药可不象西药就是个提纯物或干脆就是单一化合物,中药讲配伍,君臣佐使,就好像打仗用兵,皇上御驾亲征,前面有引路的,旁边有军师,身后还跟着部队;重要的是,各部分还得配合好,一个皇上一个脾气,不同状况配不同引路人。

药性呢,也不是简简单单只有寒凉温热的属性,真要这样,中药岂不只用保留四味就够了。这些就得好好读读JT的《药势》,讲得极好。
这么一支多兵种协同作战部队,靠冒碰能碰出来么。

西药讲不讲“配伍”,可能也有;不过西医看人体是各分离子系统的线性叠加,所以西药“配伍”其实就是每个不同症状用药的线性组合。
这种手法很多“中医”也用得非常纯熟,甚至是现在的主流。遇见个感冒,ok,先板蓝根打底,有咳嗽啊,加个止咳药,还有痰?再加个化痰药,嗓子也不舒服,弄个下火药。还不仅仅是加几味药,而是加几个方,于是洋洋洒洒几十味就出来了。

这是带兵打仗?纯粹是草贼群殴!

这种乱枪打鸟的做法被正统中医抨击了几百年骂得死去活来,严格来说是正统中医自己把自己气得死去活来,被骂的人一点都不在乎。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如何自学中医 于 2009-10-19 11:22 发表
本人只就中医的发展说一两句:我们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也不应该把现代化的东西完全排斥在外,以中医的系统性理论为基础(这是前提),应该更多的吸收现代医学、物理、化学的东西进来。当然,前提必须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为基础。比如,既然中医认为万物均可以入药,为什么现代中医不可以把现代西药的四性五味,归经乃至搭配特点搞清楚,把这些性子比较“烈”的东东也纳入中药体系?中医的四诊:是否可以借助现代影像学、电子方面的技术把脉诊等尽量做到定量化?


这些有很多人正在尝试,但是难度非常非常大。

我的第四章就会说到这些,正在整理一些词句,随后贴出。
发表于 2009-10-2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发表于 2009-10-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2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很好玩,让人忍不住要看下去
发表于 2009-10-2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的是预防专业,上学时中西医课程全上。我一直喜欢中医,实习时就扒中医秘方给人看病。跟老师学习哟个消炎药输液。那时还不懂个所以然。
以后十几年工作中,越发感觉,怎么那么多病治不好呀!
下村查体,我们哪里还敢去?好多高血压、心脏病,查体的临床医生都束手无策。西医若能好病,我们心里抖什么?
中医不是没有,号号脉也是无可奈何。
我是喜欢苦苦思索的人,有时候为病人的辗转求医,为她们的痛苦嚎啕大哭。
一天在舜网论坛发现岳含山老师的帖子,发现了医学的希望,我还从来没有这么喜欢读中医文章。我感觉中医教材就应该改成他那样的,浅显易懂。
向院长提议,请他来吧!我还以为个退休老医生呢!其实庞老师当时只有28岁。
当时我的想法,院长可以下命令:全员学习中医,考不及格扣发工资。可是院长没有实行,教学没有落到实处。不过我们医院的中药不用再生虫了。中医科带起来了,我更加喜欢中医了,高血压糖尿病不是那么无策了。

中西医为什么对立?当前临床医生都是同时学习过中医的。为什么仇视中医?这就是大学中医教材的问题,没有把学生领进门哪!

改变现状,一是所有临床医生普及新中医。二是改编中医教材,让学生明白中医。

我有一梦想:三七老师的门生可以编辑整理老师文章,讨论等,编写《三七论语》改变中医教学。

[ 本帖最后由 静修书斋 于 2009-10-20 19:16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2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两边都拍 的帖子

特别佩服楼主的思维!!!
发表于 2009-10-2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思明辨。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七生 于 2009-10-21 17:13 发表
善思明辨。


谢先生褒奖。

从民间中医时期至今,收获太多,贡献太少,时有不劳而获的负疚感;

如这几篇草文几块砖瓦能为中医尽一点心力,也就知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8 16:24 , Processed in 0.0252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