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供需相应

麻烦三七老师解释一下“祖传补肾生精汤方”方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aben1188 的帖子

“此方不涉及中焦,故还必须以中焦升降正常为前提。”
如果只是中焦虚寒,可先服附子理中丸
如果上焦兼有热,可先服半夏泻心汤。
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aben1188 :
能说说你服药后的具体效果吗?
发表于 2009-6-1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后精力充沛

原帖由 供需相应 于 2009-6-17 22:02 发表
aben1188 :
能说说你服药后的具体效果吗?



服后精力充沛,腰不酸了,腿不重了,睡眠好了,效果几乎立竿见影。

就是腹胀、不消化,吃附子理中汤效果也不佳。熟地粘腻败土,诚不虚也。不知该方中是否可以用其他药代替熟地,既不至于严重败土,又不至于太影响疗效?

[ 本帖最后由 aben1188 于 2009-6-17 22: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胃受伤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脾胃功能的恢复也只能慢慢等待。
我的脾胃也不好,有慢性肠炎,特别是一生气就上腹部不舒服;问题想多了,如果想不通,上腹部也不舒服,打屁后方才缓解。
通过调理,现在好多了,方法是先服半夏泻心汤+黄芪12克、马槟榔(外形象葫豆)6克。
你可以单独用马槟榔15克煎服。
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9-6-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砂仁收腹胀效佳
发表于 2009-6-1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套方、通用方,皆是离经叛道之举。
今之人,多阳气烦张在上,阴寒凝滞在下,在上虽显有余,在下实则不足,此皆中气不能承顺转接。而先天阴精赖后天之供养,岂是一味填补可得?此方,以麦、地、归之腻脾碍胃,阻中气之枢转,再加五味之收敛留恋,附子之辛温耗散,于何处生精?而中气既阻,赖何者以供养先天?服后腹胀、不消化自然是本方题中应有之义。
故未学实不知此方于所谓补肾生精有何妙处可言,还赖高明见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形随运转 的帖子

“今之人,多阳气烦张在上,阴寒凝滞在下,在上虽显有余,在下实则不足,此皆中气不能承顺转接。”
言之有理。
既然知道症结在此,那又何必套用呢?
治病宜分先后,恢复一气周流是前提。对于脾胃病,我的笨办法是:
第一步,有感冒或湿热症状者,先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第二步,调阴阳升降气机,变火上水下之否卦为水上火下之泰卦。将“半夏泻心汤”按比例制成药丸或药粉,每次服15-20克,一日三次,连服一个月。原理请搜索岳妍的“半夏泻心汤之阴阳升降失调论”一文。
第三步,增强脾胃功能,补充能量。将“加味生脉理中汤”按比例制成药丸,每次服15-20克,一日三次,连服1-2个月。原理及处方请先搜索“一元养生堂”,进入后,再搜索“处方”及“为什么理中汤可治百病”即可。
“此方不涉及中焦,故还必须以中焦升降正常为前提。”,应做为第三步或第四步用药方妥。
发表于 2009-6-1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供需相应 于 2009-6-18 21:11 发表
“今之人,多阳气烦张在上,阴寒凝滞在下,在上虽显有余,在下实则不足,此皆中气不能承顺转接。”
言之有理。
既然知道症结在此,那又何必套用呢?
治病宜分先后,恢复一气周流是前提。对于脾胃病,我的笨办 ...


麻烦给个链接,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1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是养出来的,不是吃药吃出来的。。。夏天本来就耗散精气,何必再添上一把火呢?
发表于 2009-6-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子很不错呀其理含于仲景方内。黑附子辛散。但因外有生脉饮在外镇守。虽然体内精气在附子的催动下体内百脉四处游走却不外泄.附子助阳气运化熟地当归,补精化气。
本方即云祖传之方.应知大多祖传行医者治病先调脾胃然后治病。为自家后人行医立法自不用考虑脾胃不合之问题。
呵如果脾胃不好又想服此方,不如原方用量除三,开水泡服好了
发表于 2009-6-1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理的讨论似不宜离开疗效作纯粹的推导、臆测,事、理还需圆融合一。

本方经本人服用,效果明显,精力充沛,腰不酸了,腿不重了,睡眠好了,也没那么怕冷了,头脑更清醒了,心不烦了,做事更能沉得下心了。只是本人素来脾胃虚寒,导致腹胀明显。当然,如果服用再长一些时间,腹胀问题不解决,肯定将是弊大于利的,或许上述提到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其他新的问题。但就目前只服用两剂来讲,自我感觉利还是大于弊的。

至于附子辛散的问题,由于方中用的是“熟附片”,于是我特意将无胆生干附片隔水蒸熟之后再用,辛散麻口的感觉要轻很多。立方者当初是否已经意识到了生附片的辛温耗散弊端,从而特意用“熟附片”?

至于服用后腹胀、不消化的问题,我目前是用“加味生脉理中汤<党参4.5 麦冬4 五味子1.5 白术2.5 干姜5  炙甘草5 砂仁(磨粉)2.5  山楂4 山茱萸4 山药4>”泡服解决的,效果也还不错。

另外,我发现晚上将服用后的补肾生精汤药渣煲水泡脚(盛夏时节,水温不可太热),边泡边闻着药气,效果也很不错的,尤其是助睡眠的效果很好,而又没有妨碍脾胃的弊端。

不知大家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分享?

一孔之见,方家见笑了。还望诸位继续不吝赐教。

[ 本帖最后由 aben1188 于 2009-6-19 18:06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en1188 于 2009-6-19 17:19 发表
学理的讨论似不宜离开疗效作纯粹的推导、臆测,事、理还需圆融合一。

本方经本人服用,效果明显,精力充沛,腰不酸了,腿不重了,睡眠好了,也没那么怕冷了,头脑更清醒了,心不烦了,做事更能沉得下心了。只 ...



方中加干姜甘草如何?
发表于 2009-6-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中加干姜、甘草后,腹胀稍解。不过,似乎温燥有余,导致有点睡不太踏实了。
发表于 2009-7-3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14:30 , Processed in 0.0231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