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三七生

神农本草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吃药只知道一天三次早,中,晚。现在才明白原来吃药也要分白天,晚上和季节。努力学习中 。谢谢
发表于 2009-5-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好多药现在都不常见?是众生的福薄吗?还有很想知道各种药的煎,制丸等特色。

芝麻是知道了,呵呵。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 ... hlight=%D6%A5%C2%E9
发表于 2009-5-23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慢慢研究!
发表于 2009-5-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长时间没来了,
发表于 2009-6-1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yamalisha 的帖子

发表于 2009-7-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先生。
发表于 2009-8-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发表于 2009-8-24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09-9-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对中医还真感兴趣,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9-5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农本草经读--陈修园

神农本草经读2008年04月19日 星期六 06:00<篇名>神农本草经读
书名:神农本草经读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神农本草经读序
内容: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及遇危证, 断桅横
,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上耸,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
者扰之耳。”主人曰∶“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
“更误矣。天下岂有朱、张、王、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骂,手仡仡然书,方具
则又自批自赞自解,自起调刀圭火齐,促服之。服之如其言。
尝以李时珍《纲目》为谫陋者,有《神农本草经注》六卷,其言简,其旨赅,其义奇而
不于正。其钩深索隐也,元之又元,如李将军之画,不肯使一直笔。其扃辟奥启也,仍复
明白坦易,如白香山诗句,虽灶下老妪,亦可与知, 解不可解而后解,及其解之了,不异
人也。可谓金心在中,银手如断矣。
出山后,敛抑才华。每诊一病,必半日许,才出一方,有难之者,其言讷讷然如不能出
壬戌冬回籍读礼,闭门谢客。复取旧着六卷,中遴其切用者,一百余种,附以《别录》
,分为四卷,俱从所以然处发挥,与旧着颇异,名曰《本草经读》。盖欲读经者,读于无字
处也。修园为余言,所着尚有《伤寒论注》四卷,重订《柯注伤寒论》八卷,重订《活人百
问》八卷,《金匮浅注》十六卷,《医医偶录》二卷,《医学从众录》八卷,《真方歌括》
二卷,《景岳新方砭》四卷,《伤寒论读》四卷,《金匮读》四卷,《医约》二卷,《医诀
》三卷。虽依类立言,义各有取要。其阐抉古经之旨,多与此书相发明。暇日时予将遍读焉
\x嘉庆八年岁次昭阳大渊献皋月既望,侯官愚弟蒋庆龄小榕氏序。\x

<目录>
<篇名>后叙
内容:上古之圣人,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论草木、金石、禽兽之性,而合于人之五
脏、六腑、十二经脉,着有《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汉季张长沙《伤寒论》、《
金匮要略》,多采中古遗方,用药之义,悉遵《本经》,应验如响。自李唐而后,《千金》
、《外台》等书,有验有不验者;盖与《本经》之旨,有合有不合也。沿及宋、元诸家,而
师心自用,药品日增,经义日晦,只云某药治某病,某病宜某药,因陋就简,愈趋愈下。
而流毒之最甚者,莫如宋之雷 ,窃古圣之名,着为《炮制》,颠倒是非,不知《本经》为

之,而东垣纯盗虚名,无稽臆说流传至今,无有非之者。李濒湖
世俗之说,以多为贵,不无
喧客夺主之嫌。汪 庵照《纲目》而
精通医学,起死回生指不胜屈。
前着
四卷
,视前着又高一格,俱从所以然处发挥,且以《内经》之旨,《金匮》、《伤寒》之法融贯
于中,一书堪为医林之金书,洵神农之功臣也。
余自髫年,以慈闱多病,矢志于医。因本草向无缮本,集张隐庵、叶天士、陈修园三家
之说,而附以管见,名为《本草经三注》,而集中唯修园之说最多。今得修园之《本草经读
》,则余《三注》之刻,可以俟之异日矣。喜其书之成而为之序。

<目录>
<篇名>凡例
内容:一、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芳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
遗书也。阐阴阳之秘,泄天地之藏,所以效如桴鼓。今人不敢用者,缘唐、宋以后,诸家之
臆说盛行,全违圣训,查对与经方所用之药不合,始疑之,终且毁之也。
二、《神农本草》药止三百六十品,字字精确,遵法用之,其效如神。自陶弘景以后,
药味日多,而圣经日晦矣。张洁古、李东垣辈,分经专派。徐之才相须、相使、相恶、相反
等法,皆小家伎俩,不足言也。是刻只录一百余种,其余不常用与不可得之品阙之。其注解
俱遵原文,逐字疏发,经中不遗一字,经外不溢一词。
三、是刻只录时用之药,其品弟及字样,不尽遵旧本。考陶隐居本草,有朱书墨书之别
∶朱书为《神农本经》,墨书为《名医别录》。开宝间重定印本,易朱书为白字,兹因其近
古而遵之。
是刻遵古分上中下三品,《别录》等本,采附于后。
四、药性始于神农。用药者不读《本草经》,如士子进场作制艺,不知题目出于四子书
也。渠辈亦云药性,大抵系《珍珠囊药性赋》、《本草备要》及李时珍《本草纲目》之类,
杂收众说,经旨反为其所掩,尚可云本草耶?
五、近传《本草崇原》,越之张隐庵着也。《本草经解》,吴之叶天士着也;二书超出
诸群书之上。然隐庵专言运气,其立论多失于蹈虚;天士囿于时好,其立论多失于肤浅;而
隐庵间有精实处,天士间有超脱处,则修园谢不敏矣,故兹刻多附二家之注。
六、上古以司岁备物,谓得天地之专精。如君相二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热类
;如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黄芩、大黄之寒类;如太阴土气司岁,则收取 、术、参
、苓、山药、黄精之土类;如厥阴风木司岁,则收取羌活、防风、天麻、钩陈之风类;如阳
明燥金司岁,则收取苍术、桑皮、半夏之燥类。盖得主岁之气以助之,则物之功力倍浓。中
古之世,不能司岁备物,故用炮制以代天地之气,如制附子曰炮,助其热也;制苍术曰炒,
助其燥也;制黄连以水浸,助其寒也。今人识见不及,每用相反之药,而反制之,何异束缚
手足而使之战斗哉?侣山堂之说最精,故节录之。
按制药始于雷公炮制,荒谬难以悉举。要知此人名 ,宋时人,非黄帝时之雷公也。
七、熟地黄、枸杞,取其润也;市医炒松则上浮,烧灰则枯燥矣。附子、干姜,取其烈
也;市医泡淡则力薄,炮黑则气浮矣。以及竹沥盐、咸枳实之类,皆庸医两可之见,不足责
也。至于枣仁生则令人不眠,熟则令人熟睡;黄 生用则托里发汗,炒熟则补中止汗;麦门
冬不去心,令人烦燥;桑白皮不炒,大泻肺气之类,数百年相沿之陋,不得不急正之。
八、本经每药主治,不过三、四证及六、七证而止。古圣人洞悉所以然之妙,而得其专
长,非若后世诸书之泛泛也。最陋是李时珍《纲目》,泛引杂说而无当;李士材、汪 庵,
每味必摘其所短,俱是臆说,反启时辈聚讼纷纷。修园为活人计,不得不痛斥之。
九、神农尝草而作《本草经》,实无可考,其为开天明道之圣人所传无疑也。张仲景、
华元化起而述之,陶隐居之说不诬也。汉时去古未远,二公为医中之杰,遵所闻而记之,谓
非神农所着可也,谓为神农所着亦可也。
十、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景等书,字字吻合
而后快。古云群言淆乱衷于圣,愿同志者取法乎上。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人参
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
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陈修园曰∶本经止此三十七字。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
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阳亢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为定之
、安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
火即邪气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余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故仲景
于汗、吐、下阴伤之证,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
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
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自宋
、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斋、张景岳、李士材辈,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尤为杂沓。学人必
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半夏
泻心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
汤、炙甘草汤,皆是因汗、吐、下之后,亡其阴津,取其救阴。如理中、吴茱萸汤以刚燥剂
中阳药太过,取人参甘寒之性,养阴配阳,以臻于中和之妙也。
又曰∶自时珍之《纲目》盛行,而神农之《本草经》遂废。即如人参,《本经》明说微
寒,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附会之甚。盖药有一定之性,除是生捣取汁冷服,与蒸晒八、
九次,色味俱变者,颇有生熟之辨。若入煎剂,则生者亦熟矣。况寒热本属冰炭,岂一物蒸
熟不蒸熟间,遂如许分别乎?尝考古圣用参之旨,原为扶生气安五脏起见。而为五脏之长,
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者,肺也。人参惟微寒清肺,肺清则气旺,气旺则
阴长而五脏安。古人所谓补阳者,即指其甘寒之用不助壮火以食气而言,非谓其性温补火也
陶弘景谓∶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温补泻之剂,皆可共济成功。然甘草功兼阴阳,故《
本经》云∶“主五脏六腑”。人参功专补阴,故《本经》云∶“主五脏”。仲景于咳嗽病去
之者,亦以形寒饮冷之伤,非此阴寒之品所宜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黄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
,小儿百病。生用、盐水炒、酒炒、醋炒、蜜炙、白水炒。
陈修园曰∶黄 气微温,禀少阳之气入胆与三焦;味甘无毒,禀太阴之味入肺与脾。其
主痈疽者,甘能解毒也。久败之疮,肌肉皮毛溃烂,必脓多而痛甚,黄 入脾而主肌肉,入
肺而主皮毛也。大风者,杀人之邪风也。黄 入胆而助中正之气,俾神明不为风邪乱;入三
焦而助决渎之用,俾窍道不为风所壅;入脾而救受克之伤;入肺而制风木之动,所以主之。
癞疾,又名大麻风,即风毒之甚也。五痔者,五种之痔疮,乃少阳与太阴之火陷于下,而此

举其陷。鼠 者,瘰 之别名,乃胆经与三焦之火郁于上,而此能散其郁也。其曰补虚者,
是总结上文诸证,久而致虚,此能补之。非泛言补益之品也。
叶天士云∶小儿稚阳也。稚阳为少阳,少阳生气条达则不病,所以概主小儿百疾也。余
细味经文
汗止;玉
屏风散之散以驱风,风平则汗止。诸方皆借黄 走表之力,领诸药而速达于表而止汗,非黄
自能止汗也。诸家固表及生用发汗、炒用止汗等说,贻误千古,兹特正之。
发表于 2009-9-5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白术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仲景有赤术,即苍术也。功用略同,偏长于消导。汗多者大忌之。)
陈修园曰∶此为脾之正药。其曰∶风寒湿痹者,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三气杂至,
以湿气为主。死肌者,湿浸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也;疸者,湿郁而为热,热则发黄也;
湿与热交蒸,则自汗而发热也;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斯食不能消也;白术功在除湿,所
以主之。“作药饵”三字另提。先圣大费苦心,以白术之功用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
。(张隐庵云∶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
今以生术削去皮,急火炙令熟,则味甘温而质滋润,久服有延年不饥之效。可见今人炒
燥、炒黑、土蒸、水漂等制,大失经旨。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甘草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
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补中。)
陈修园曰∶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甘主脾,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焉。脏
腑之本气,则为正气;外来寒热之气,则为邪气;正气旺则邪气自退也。筋者,肝所主也;
骨者,肾所主也;肌肉者,脾所主也;气者,肺所主也;力者,心所主也;但使脾气一盛,
则五脏皆循环受益,而皆得其坚之、长之、倍之之效矣。金疮者,为刀斧所伤而成疮,疮甚
而肿。脾得补而肉自满也。能解毒者,如毒物入土,则毒化也。土为万物之母,土健则轻身
延年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薯蓣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
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陈修园曰∶此药因唐代宗名蓣,避讳改为山药。山药气平入肺,味甘无毒入脾。脾为中
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唯能益血,故主伤中。伤中愈,则肌肉丰,故补虚羸。肺
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血气充而寒热邪气除矣。脾主四肢,脾血足
则四肢健;肺主气,肺气充则气力倍也。且此物生捣,最多津液而稠粘,又能补肾而填精,
精足则强阴。目明、耳聪、不饥,是脾血之旺;轻身是肺气之充;延年是夸其补益之效也。
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见今人每服
上品之药,如此物及人参、熟地、葳蕤、阿胶、菟丝子、沙苑蒺藜之类,合为一方,以治大
病,误人无算。盖病不速去,元气日伤,伤及则死。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
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若大病而需用此药,如五谷为养脾第一品。脾虚之

,强令食谷,即可毕补脾之能事,有是理乎?然操此技者,未有不得盛名。薛立斋、张景岳
、冯楚瞻辈,倡之于前。而近日之东延西请、日诊百人者,无非是术,诚可慨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肉苁蓉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
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肉苁蓉是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虚者,同气相求之义也。凡五劳七伤,久而
不愈,未有不伤其阴者。苁蓉补五脏之精,精足则阴足矣。茎中者,精之道路,精虚则寒热
而痛,精足则痛已矣。(又滑以去着)。精生于五脏,而藏之于肾,精足则阳举,精坚令人多
子矣。妇人症瘕,皆由血淤,精足则气充,气充则淤行也。叶天士注∶症瘕之谓其咸
以坚,滑以去着,温以散结,犹浅之乎测苁蓉也。
张隐庵曰∶马为火畜,精属水阴。苁蓉感马精而生,其形似肉,气味甘温,盖禀少阴水
火之气,而归于太阴坤土之药也。土性柔和,故有苁蓉之名。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地黄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参叶天士) 地黄气寒,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
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补中焦之精汁,所以主之。血痹者,
血虚闭而不运也。地黄味甘以滋脾血,气寒以益肾气,气血行而闭者开矣。肾主骨,益肾则
水足而
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
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又曰∶除痹者,言不但逐血痹,更除
皮肌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则折跌绝筋亦可疗矣。久服轻身不老,以先后二天交换
,元气与谷气俱纳也。生者尤良,谓其本性俱在也。
陈修园曰∶地黄,《本经》名地髓,《尔雅》名 ,又名芑。唐以后几蒸几晒为熟地黄
,苦味尽除,入于温补肾经丸剂,颇为相宜;若入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
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徐灵胎辨之甚详,无如若辈竟执迷
不悟也。
又曰∶百病之极,穷必及肾。及肾,危证也。有大承气汤之急下法,有桃花汤之温固法
,有四逆汤、白通汤之回阳法,有猪苓汤、黄连鸡子黄汤之救阴法,有真武汤之行水法,有
附子汤之温补法,皆所以救其危也。张景岳自创邪说,以百病之生,俱从肾治。误以《神农
本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毒药攻邪。神农所列上品,多服食之品,即五谷、五果、五菜之类也,玩“久服”二字可见
。圣人药到病瘳,何以云久服?凡攻邪以去病,多取毒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存于少

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
?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着。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
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着物,如油入面,一
着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误用此药者,百药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黄之害,反以为曾用
熟地黄而犹不效者,定为败症,岂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天门冬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
、益气、延年、不饥。
【参】 天门冬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诸暴风湿偏痹者,言风
湿之邪暴中于人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禀水天之气,环转营运,故可治也。强骨髓
者,得寒水之精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天冬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
三尸伏虫皆去也。太阳为诸阳主气,故久服轻身,益气。天气通贯于地中,故延年不饥。
张隐庵曰∶天、麦门冬,皆禀少阴水精之气。麦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门冬,
禀水精而上通于太阳。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咸能开转闭藏而上达也。后人
有天门冬补中有泻,麦门冬泻中有补之说,不知何处引来,良可叹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麦门冬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
老,不饥。
张隐庵曰∶麦冬,本横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枚者,有十五、六枚者,盖
合于人身十二络。加任之屏翳,督之长强,为十四络;又加脾之大络名大包,共十五络;又
加胃之大络名虚里,共十六络。唯圣人能体察之,用之以通脉络,并无“去心”二字。后人
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特表正之。《经》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
络脉绝者,以麦冬根颗联系不断,能通达上下四旁,令结者解,伤者复,绝者续,皆借中心
之贯通也。又主羸瘦短气者,补胃自能生肌,补肾自能纳气也。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者,先
天与后天俱足,斯体健而耐饥矣。(《崇原》曰∶“麦冬气味甘平,质性柔润,凌冬青翠,
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与阳明胃土相合。)”又曰∶凡物之凉者,其心必热,热者阴中之阳也。
人但知去热,而不知用阳,得其阳而后能通阴中之气。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细辛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
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张隐庵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
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
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
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
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
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人不

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柴胡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
轻身、明目、益精。(按∶经文不言发汗,仲圣用至八两之多,可知性纯,不妨多服,功缓
必须重用也。)
叶天士曰∶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
相火之府;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
,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
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
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
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
,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
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轻身。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
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发表于 2009-9-5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黄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
痛。久服令人不忘。
陈修园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
手少阴心。气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其云主热气者,除一
切气分之热也。目痛、 伤、泪出、不明,皆湿热在上之病;肠 腹痛下痢,皆湿热在中之
病;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
能补心
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
匮》治
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满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
气撞心者
,合以乌梅;下利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圣人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防风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
疼痛、身重。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防风气温,禀天春术之气而入肝;味甘无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主大风
三字提纲,详于巴戟天注,不赘。风伤阳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
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 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然温
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水气,其用独神。此理证之易象,于
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败必顾脾胃;土木无忤则复,故病转必和肝脾。防
风驱风之中,大有回生之力;李东垣竟目为卒伍卑贱之品,真门外汉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续断
内容:气味苦、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
服益气力。
【参】 此以形为治。续断有肉有筋,如人筋在肉中之象;而色带紫、带黑,为肝肾
之象。气味苦温,为少阴、阳明火土之气化;故寒伤于经络而能散之,痈疡络于经络而能疗

,折跌筋骨有伤,而能补不足、续其断绝;以及妇人乳难,而能通其滞而为乳。益气力者,
亦能强筋骨之功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牛膝
内容:  气味苦酸、平,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
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陈修园曰∶牛膝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苦,得火味而入心包;味酸,得木味而入肝。
唯其入肺,则能通调水道而寒湿行,胃热清而痿愈矣。唯其入肝,肝藏血而养筋,则拘挛可
愈,膝亦不痛而能屈伸矣。唯其入心包,苦能泄实,则血因气凝之病可逐也。苦能泻火,则
热汤之伤与火伤之烂可完也。苦味本伐生生之气,而又合以酸味,而遂大申其涌泄之权,则
胎无不堕矣。久服轻身耐老者,又统言其流通血脉之功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巴戟天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
气。(酒焙。)
陈修园曰∶巴戟天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而入足厥阴肝;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
入足阳明燥金胃。虽气味有木土之分,而其用则统归于温肝之内。《佛经》以风轮主持大地
,即是此义。《本经》以“主大风”三字提纲两见∶一见于巴戟天,一见于防风。阴阳造化
之机,一言逗出。《金匮》云∶“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防风主除风之害,巴戟天主
得风之益,不得滑口读去。盖人居大块之中,乘气以行,鼻息呼吸不能顷刻去风。风即是气
,风气通于肝,和风生人,疾风杀人。其主大风者,谓其能化疾风为和风也。邪气者,五行
正气不得风而失其和。木无风则无以遂其条达之情,火无风则无以遂炎上之性,金无风则无
以成其坚劲之体,水无风则潮不上,土无风则植不蕃。一得巴戟天之用,则到处皆春而邪气
去矣。邪气去而五脏安,自不待言也。况肝之为言敢也,肝阳之气,行于宗筋而阴痿起;行
于肾脏,肾存志而志增,肾主骨而骨强;行于脾脏,则震坤合德,土木不害而中可补。益气

即风也,逐而散之;风散则为气散,生而亦死;益而和之,气和即
为风和,死可回生。非明于生杀消长之道者,不可以语此也。
叶天士云∶淫羊藿治阴虚阴痿,巴戟天治阳虚阴痿。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石斛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浓
肠胃。
叶天士曰∶石斛气平入肺,味甘无毒入脾。甘平为金土之气味,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
肠。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则伤中,甘平益阴,故主伤中。痹者,脾病也;风、寒、湿三气
而脾先受之,石斛甘能补脾,故能除痹。上气,肺病也;火气上逆则为气喘,石斛平能清肺
,故能下气。五脏皆属于阴,而脾名至阴,为五脏之主。石斛补脾而荫及五脏,则五脏之虚
劳自复,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阴者宗筋也;精足则阴自强。精者,阴气之精华也;纳谷多
而精自储。肠者,手阳明大肠也;胃者,足阳明胃也;阳明属燥金,久服甘平清润,则阳明
不燥,而肠胃浓矣。(《新订》。)
张隐庵曰∶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是禀水面之专精而补肾。味甘色黄,不假土力,
是夺中土之气化而补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能营运中土之气而愈诸病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泽泻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
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陈修园曰∶泽泻气寒,水之气也;味甘无毒,土之味也。生于水而上升,能启水阴之气
上滋中土也。其主风、寒、湿痹者,三气以湿为主,此能启水气上行而复下,其痹即从水气
而化矣。其主乳难者,能滋水精于中土而为汁也。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等句,以
五脏主藏阴,而脾为五脏之原,一得水精之气则能灌溉四旁,俾五脏循环而受益,不特肥健
消水不饥,见本脏之功;而肺得水精之气而气益,肾得水精之气而耳聪,且形得水精之气而
全体轻,色得水精之气而面生光辉,一生得水精之气而延年,所以然者,久服之功。能行在
下之水而使之
园,一茎直上,无下行之性,故其功效如此。今人以盐水拌炒,则反掣其肘矣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五味子
内容:气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陈修园曰∶五味子气温味酸,得东方生长之气而主风。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
而不见水。人之鼻息出入,顷刻离风则死,可知人之所以生者,风也。风气通于肝,即人身
之木气。庄子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以相吹也。”“息”字有二义∶一曰“生息
”,二曰“休息”。五味子温以遂木气之发荣,酸以敛木气之归根。生息休息,皆所以益其
生生不穷之气。倘其气不治,(治,安也。)咳逆上气者,风木挟火气而乘金也。为劳伤、为
羸瘦、为阴痿、为精虚者,则《金匮》所谓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是也。风气通于肝,先圣
提出虚劳大眼目,惜后人不能申明其义。五味子益气中,大具开阖升降之妙,所以概主之唐
、宋以也。下,诸家有谓其具五味而兼治五脏者;有谓其酸以敛肺,色黑入肾,核似肾而补
肾者。想当然之说,究非定论也。然肝治五脏,得其生气而安,为《本经》言外之正旨。仲
景佐以干姜,助其温气,俾气与味相得而益彰是,补天手段。

<目录>卷之一\上品
<篇名>薏苡仁
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陈修园曰∶薏苡仁夏长秋成,味甘色白,禀阳明金土之精。金能制风,土能胜湿,故治
以上诸证。久服轻身益气者,以湿行则脾健而身轻,金清则肺治而气益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
<篇名>菟丝子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续绝伤,益气力,补不足,肥健人,汁去面 。久服明
目,轻身,延年。
陈修园曰∶菟丝气平禀金气,味辛得金味,肺药也。然其用在肾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
足,绝类人精,金生水也。主续绝伤者,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善于补续也。补不足者,取
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补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则气力自长,肥健自增矣。汁去面 者,
言不独内服得其填补之功,即外用亦得其滑泽之效也。久服,肾水足则目明,肾气壮则身轻
。华元化云,肾者,性命之根也。肾得补则延年。

<目录>卷之二\上品
<篇名>葳蕤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 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张隐庵曰∶葳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禀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主中风暴热不能
摇动者,以津液为邪热所灼也。跌筋者,筋不柔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也。诸不足者,申
明以上诸证皆属津液不足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黑 ,好颜色而肌肤润泽,且轻
身不老也。
又曰∶阴柔之药,岂堪重用?古人除治风热以外,绝不敢用。自李时珍有不寒不燥,用
代参 之说,时医信为补剂,虚证服此,百无一生,咎其谁职耶?

<目录>卷之二\上品
<篇名>沙参
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参叶天士) 沙参气微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谓其得水气,

泻心火之有余也。心火亢,则所主之血不行而为结,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则所藏之
神不宁而生惊,而气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而苦寒能清心
火,故能除寒热也。阴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阴,所以补中;补中则金得土生,又无火
克,所以益肺气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
<篇名>远志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逆咳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
,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按∶远志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入手厥阴心包;味苦,得少阴君火之味,入手少阴心
。然心包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火不刑金则咳逆之病愈;火归土中,则伤中之病愈。主
明则下安,安则不外兴利除弊两大事,即“补不足,除邪气”之说也。心为一身之主宰,凡
九窍利,智慧益,耳聪目明,善记不忘,志强力壮,所谓天君泰,百体从令者此也。又云∶
“久服轻身不老者”,即《内经》所谓∶“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之说也。夫曰养生
,曰久服,言其为服食之品,不可以之治病,故经方中绝无此味。今人喜用药丸为补养,久
则增气而成病。唯以补心之药为主,又以四藏之药为佐。如四方诸侯,皆出所有以贡天子,
即干纲克振,天下皆宁之道也。诸药皆偏,唯专于补心,则不痛。抱朴子谓∶陵阳子仲,服
远志二十七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记而不忘,着其久服之效也。若以之治病,则大
失经旨矣
发表于 2009-10-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引人入胜啊。
发表于 2009-10-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引人入胜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6:16 , Processed in 0.0257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