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如意轩

薛健:被误解误传的“孝”— 兼说《弟子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则然


    老兄高义。

    我且先弄明白些小道理,再谈大智慧不迟。
发表于 2015-6-2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与善共舞 于 2015-6-24 10:55 编辑

回复 12# 李小玩


亲的高见句句入心,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ttxxhh
对于某个传统学问,若能知其本源和流变,应该是很不错的。---好喜欢先生的这句话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则然
要会”学不学,以复众人之过“,这样个人和环境才能提高和改善。---向前辈学习了,智慧之言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燕果
这几天读“古代的中国”,真正能体验到周公制礼的伟大,儒家做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奠定了一个统一国家的文明基础,本身已经非常伟大了,无需再让它承担它所不能承担的使命来证明它的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这句话好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李小玩
也就是说父母所为再怎么“不是”,从他们当时的处境、生活状况、所教育的程度去理解他们的“不是”,是认识局限所致或者生活所迫导致,出发点在于无知或愚昧,而非出自恶意,也就可以理解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流动起来!
发表于 2015-6-28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小玩 于 2015-6-28 11:54 编辑

闲来翻了一下《弟子规》,看到这段“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对“亲”的过,要通过“谏”来使双亲改正,可见,孝文化也不是让晚辈一味单向顺从。说中国孝文化是单向的,其实没很好读懂中国文化,孝文化是整体中国人的文化,孝道适用于任何人,只不过不同年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弟子规》是写给幼龄儿童的,其内容多在礼仪、规范、做人品德上加以训导,换今天的话说就是尊敬长辈、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诚信明理、自尊自爱的具体化,内容很健康没什么不妥。如果这也跟培养“奴性”挂钩,那是不是遵纪守法的人都可视作“奴才”了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是给孩子读的,至于父母应该怎么做,应该增加一本《父母规》就好了,呵呵。
发表于 2015-6-3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谦明生


    应该说,今人如要让自己的孩子读《弟子规》,必须自己先理解和学好《弟子规》,否则,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了。古时候中华文化大一统,整个国家社会家庭传统价值观占主导,父母言行是以国家社会的价值准则为标准的,孩子学习《弟子规》,不仅从书本上得到传统文化启蒙,还从父母亲人乃至社会群体中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是处在知行合一的氛围中。所以,《弟子规》更多是孩子识文断字的蒙学读物,其内涵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诠释,学起来并不困难。
    今人读《弟子规》,没考虑到环境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华大一统逐渐分崩离析,大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一方面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得不与传统割裂,努力融入当代社会,以适应社会发展竞争需要;另一方却又想守住传统,让孩子恪守传统,而自己又不能身体力行给孩子提供传统的氛围,孩子理解起书中内涵自然也是分裂的。与其抱守残缺,还真不如彻底放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0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描述了一架社会机器的零部件及其相互关系,各正其位各司其职最终各得其所。
  
  这种逻辑设计其指导思想与今天的工程设计是一致的,是良好的。
  然整个封建社会在物理实现上都是有欠缺的甚至是不达标的,特别是统治阶层,否则不会频繁出现改造换代。
  因此不存在"古时候...从父母亲人乃至社会群体中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是处在知行合一的氛围中"。

  也正因为实现得不好,所以才要刻意强调。《弟子规》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多余的。
发表于 2015-6-3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正因为实现得不好,所以才要刻意强调。《弟子规》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多余的。
——————————————————————
     如果说《弟子规》是多余的,多余的是今人没必要再刻板的去背诵文言文《弟子规》上的内容,因为弟子规上的很多观点已经演化为现代汉语的通俗说法,比如“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现代汉语一句话就是要“尊重父母,听父母的话”。
     再有“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这就是起码的文明礼节,通俗一点讲,就是对人有礼貌,我们现在也是要求孩子这样做的。
     现在人盲目崇拜经典,舍近求远,叶公好龙,只要我们把孩子的日常文明礼节、行为规范管教好,其实不读《弟子规》也能做到符合《弟子规》上的要求。这就是本人所说的"古时候...从父母亲人乃至社会群体中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是处在知行合一的氛围中”的具体含义。
    经典的东西得以流传并不是因为“实现的不好,所以才刻意强调”,而是凝聚了文化精髓,为百姓喜闻乐见,永远都不会多余。只是后人邯郸学步,不明就里,贻笑大方,闹出笑话,却怨怪在经典身上。
发表于 2015-6-3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规全文 〈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亲仁〉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通篇来看,《弟子规》于当下来说都是相当励志的文章。其中很多观点都为当代所推举。
发表于 2015-6-3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察到,先贤把那种种关系放在一起考虑欲做平衡设计,以求社会机器和谐运转。
   这个思想倒是真真可以从古至今流传下来。
   这是否是接近本源的东西。
   至于弟子规,好与否,顺手一提,不提岂非应该更好。
发表于 2015-6-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mamtf71 于 2015-6-30 18:38 编辑

经典就是经典,只有身体力行者,方能体会其中的好处与利益。【陈大惠所讲的《弟子规》】
若要以玩世不恭的各种【现代科学】角度 分 【崩】 离 【析】  它,就会给人以种种不妥的概念与印象,这些推理听着好像有道理,实质上是在误导大众对经典的印象。
发表于 2015-6-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nmamtf71

   
    何为经典。经典的门槛在哪。谁有权利界定哪个是经典哪个是糟粕。
    经典的本来印象是啥。
    谁能误导得了大众。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现代科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0:10 , Processed in 0.0179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