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迟迟妈妈

给孩子无分别的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对魔鬼的故事的点评):
其实,充分满足的孩子,看动画片的方式是很合理的,经常会自我自然调节、休息和放松,眼睛反而没事。须知,人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身心是最健康的。
相反呢......

当然,并不是说你一定要让孩子看电视和动画,你可以不让孩子看,但是,千万小心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要你的孩子没有这个时代的特色和记忆,也许,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你一定要小心那。你为什么,要把你的孩子,搞成这么另类?!

我们家也有一段时间,大概一二年吧,好像是电视机还是什么闭路电视坏了,懒得修,就一直没看电视。没有电视的日子,过得蛮好,后来不知怎么又看上了,有电视的日子,也过得蛮好。只是,那时,香香还没来到这个人世间。

还有人说,看电视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看书好。搞笑的是,至少我们这一代,70年代的,近视全是因为看书,而不是看电视和动画片。
还有人说,看书能提高阅读能力,看动画片和电视机就差,这个说法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看书培养的阅读能力,和看动画片看电视机培养的阅读能力,是两种不同的阅读能力,其实是无法比较的。其他的诸如思考力想象力之类的能力,同样如此。要深究起来,就是学术上的大问题。
这还不算什么,不值得多争论,最关键的是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
每每误国的人,都是读书读得最好的人。

所以,看电视也好,不看电视也好,爱看书也好,不爱看书也好,一切并无分别。
只是自然而然,顺应接纳,清静无为,如此而已。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人,在看书中长大的人,不见得比80、90、00后的晚辈们优秀。在我个人看来,一代人的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水准,不是其它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无分别的爱”普及的年代所诞生的那一代人,才会是最优秀的。我想,这个无分别的爱要普及,至少得要60年吧。从这个角度来算,完成中华复兴,至少还得100年。真正关乎国家命运的,是家庭教育的水准,是母亲的仪态,绝不是别的。

所以,应该尽快在全社会推行一个制度:在孩子3岁前,妈妈必须全职陪伴,并努力学习无分别的母爱之道,国家或社团予以充分的资助,并建立严格的学习奖惩考核制度。

没有别的方法,没有别的制度,可以超越这个方法,这个制度,让国家和民族,以最快最好的方式,走上超一流的强大的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哭闹的故事

香香是个气性很大的孩子,很早的时候,就呈现了这一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才6个月大的时候,生起气来,就会把自己气得浑身发抖。6个月的孩子,就能展现出这样的生命的力量,实在让我吃惊不小。
除了浑身发抖,这个力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她动不动就宏亮地啼哭和尖叫。
她的啼哭和尖叫,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个特点:毫无可预测性,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引发她的大哭,频率极高。在我印象中,实在是数不胜数。
试举几例。
一例:某日,香香手指着某个方位,发出“嗯嗯”的声音,示意要某样玩具,妈妈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一看,也没多想,猜测着从中拿了一个(给她),香香立马放生大哭,妈妈于是立即知道拿错了,于是赶紧换,但是香香已经不给机会了,只是肆意地纵声大哭,还经常伴以把玩具愤怒地扔在地下这样的动作。有时候,香香手指所指的方向,是玩具柜的方向,手指所指处,遍地玩具也,我和她妈妈,在这样的时刻,只能是脑袋瞬间蒙掉,基本没有别的反应能力了。香香往往只给一次机会的,所以,我们经常是失败者。
一例:某日早晨,香香心情甚好,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玩,看上去很美。我走过去对她说:妹妹,你在玩什么呀?可不可以让爸爸陪你玩啊......香香立马一顿,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不是妹妹,我是姐姐......我不是妹妹,我是姐姐啦......讨厌啦......真是委屈得不得了啊!我赶紧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爸爸叫错了,你是姐姐你是姐姐你是姐姐啦......原来,她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最近这段时间,她都是姐姐。当然,很多时候,她不是姐姐,小心,如果你叫错的话,后果都很“可怕”的。
一例:又是一个早上,香香很高兴地起床,和妈妈开心地玩耍了一会后,穿戴整齐地出现在客厅了,看来,今天真的是开心的一天。只是,在香香出现在客厅后1秒钟后,大哭声忽然就响起来了......原来,她昨晚玩的玩具未经她同意被收起来了......又或者,昨晚她胡乱摆放的东东,都被人收拾“整洁”了......
......

第二个特点:除了频率高,有的时候,时间也不短。
试举一例:
有一次,香香不知为何大哭,妈妈抱着她,她边哭边说:我要小兔子。妈妈就拿来一个,结果,香香哭得更厉害了,我不要这个我不要这个......妈妈就又赶紧去拿了一个,结果,香香继续哭叫,我不要这个不要这个.......哭得更委屈更尖利了。妈妈赶紧去换,如此几番,还是没有猜对,香香的啼哭哭叫一浪高过一浪。妈妈只是继续耐心地问:香香,告诉妈妈,你到底想要什么......香香在哭叫声中蹦出几个词汇,我是实在听不清楚,但妈妈就是妈妈,在经过长考之后(真是佩服啊,在如此的情境中,还能镇定地长考),猜测香香要的应该是“那个”,然后去把“那个”拿过来,这应该是第六次还是第七次还是第八次了?我不知道,不过,这次终于是拿对了。整个过程,应该持续有二十分钟了吧,经常,这样的时候,我们觉得时间实在是漫长无比啊,往往感觉经过了好几个小时。
这样的情景也是很多的,至少隔几天就来一次吧。经常,我在书房写东西,外面客厅就传来一波又一波地凄厉的哭叫潮,一波又一波,永无止境的感觉。我真是佩服她的妈妈啊,我作为一个听众,经常都承受不了,小心脏一揪一揪地,感觉自己快要疯掉了,但是,妈妈就是没事,就是一如既往地耐心和温柔,香香真是太有福气了。

第三个特点:除了频率高,经常哭,动不动就哭,哭的时间有时还不短,还有第三个特点,就是音尖音高。
音尖到高到什么程度?惨叫的程度。
这绝对不是夸张,这有实例为证的。
大约一岁左右,有一天,香香忽然发现这个饮水机的水笼头很好玩,拨一下出水,再拨一下关水,实在是新鲜好玩。她不停地关来闭去,玩得起劲得很,我本不想让她玩,但一看电源的灯是暗的,没有开热水,也就没有在意,同时,拒绝香香的后果,那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只是陪在她身边,陪她玩,同时小心地保护她。她玩得可高兴了,这个游戏对她来说显然是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她开心地高声尖叫。香香不开心哭,和开心之极,都会尖叫,宏亮之极加尖锐之极,我们都已经习惯了。香香就这样尽情地叫着嚷着,忽然之间我感觉有点不对头,一摸水,天哪,水笼头里流出来的是滚烫的水(看来关掉电源之前一直是烧着的),我只被烫了一下,都被烫的嗷嗷直叫,更何况香香烫了不知多长时间了......我们立即送香香去医院了,其后将近花费半年时间,才治愈她的手。我只是想说,她的惨叫和平时的哭叫以及开心的尖叫,音高和音准是一个水准的,才导致我们没有及时分清。

经常哭,经常长时间哭,经常哭得惊天地泣鬼神......
这是香香在半岁和一岁半时期的历史的核心的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
就是这样一个宝贝,怎么养啊?!

很简单,我和她的妈妈,只有一招,也只会一招:
允许她,以自己的方式,尽情哭泣。
我们只会陪在她身边,耐心的倾听,全然的接纳,偶尔试着说出她的心声:
真是好难过啊......
真让人生气啊......
妈妈怎么可以这样呢......
香香生气了,想哭一会,就哭一会吧......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啊,你能原谅妈妈吗......
来,妈妈陪着你,想哭就好好哭......
大致就是如此,也只有这些了。
没有任何的道理,没有任何的其他的教养和训导。

为什么呢?(这样处理的)原因何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
情绪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答不出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是小孩子遇到的挫折多,还是成人遇到的挫折多?
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啊。
会提问题,很多时候,是教育的真正的智慧所在啊。
我的答案很清楚:小孩子遇到的挫折,远远多过成人的。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怀疑,试着以孩子的角度和能力,过几天生活看看,你就知道了。我想,你会认同我的意见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
既然,孩子遇到的挫折远远超过成人,那么,孩子为何还远比我们成人健康?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孩子会哭啊。
孩子在纵情大哭中,把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挫折、所有的惊恐所积攒下来的创伤,随泪水而挥发殆尽。
这就是情绪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情绪是大宝贝啊,我们干嘛要对孩子说“不哭、不许哭、不要哭、不能哭......”呢,我们是要让孩子把内心的垃圾都积攒起来,深深埋藏下来吗?然后在长久时日后,散发出缭绕不去的臭味吗?
看看我们成人,几乎每个人都长得古里古怪,奇形异状,几乎每个人都活得焦虑不安,提心吊胆,压抑纠结,急功近利,肤浅短视,不折手段......根本原因,就是拜这样的教育所赐啊。
所以,让孩子好好地哭,纵情地哭吧,你的孩子,我的孩子,都太需要纵情地啼哭,来疗愈内心深处积累了百千万亿世的伤痕啊。
所以,哭是什么呢?
哭,就是最好的疗伤。哭,是上苍赐予生命的无上的大宝啊。
生命为什么往往要无止尽地哭呢?
很简单,伤太深太重太久远了,所以,这个治疗,需要无止尽地进行啊。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亲爱的孩子,在这一世,我们久别重逢,我要在这一世,疗尽你之前百千万亿世中,你所受过的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挫折、所有的有分别的爱所带给你的创伤和疼痛啊。
我亲爱的孩子,请原谅我,前世的事情,我想不起来了,后世的事情,我也实在无法把握,但是,在这一世,我发誓:
我要给你世上最好的爱,来疗愈你百千万亿世的伤痕。
我要让你的这辈子的生命的质量,抵过去的百千万亿世!

我亲爱的孩子,好好哭吧,在妈妈的身边,好好地哭吧,尽情地哭吧,妈妈只是陪着你,倾听着你,和你的心紧紧在一起,全然接纳着你的所有的真实的情绪和情感。
我亲爱的孩子,在妈妈这里,你只需要:做最最真实的你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想哭就尽情哭,想笑就尽情笑吧。
这是妈妈所能给予你的世上最好的爱。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故事全部出自林巨老师的《妈妈,我可以这样吗?》一书。

忍不住要感慨一下,这本书真是太深邃太美好太震撼了。值得一读再读!

这个贴会连载这本书,每周发2-3个故事。等不及的朋友,可以买纸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伙伴们,今天继续更新

五、主动的故事

除了上文所述的“被动”的哭闹,我们渐渐发现,香香还会“主动”的哭闹。所谓“被动”,就是有人惹她了。所谓“主动”,就是没有人惹她。

情景一:
应该是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她妈妈在床边坐着说话,香香一个人在床上站着玩耍,忽然,香香说:哭一会。我们都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结果,香香马上跑下床,也不理会我们,自己走到床的一角,低下头蒙住脸真地哭了起来,哭了一会,感觉不过瘾,就把被子掀起来,把脑袋整个蒙起来,然后在被子下面开始嘤嘤哭泣。
我们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我们一如既往地允许她做真实的自己,做她想做的一切。
所以,我们什么都没做,没说她没指责她也不讲什么道理之类的,我们也没有上去安慰她,任她自由自在地哭泣,大约几分钟后,她伸出头来,抹抹眼泪,又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剩下我们俩,还在那儿大眼瞪小眼,乍舌不已。
这样的事情,此后就经常发生了,我们自然是见怪不怪,镇定自若了,只是每次还是会由衷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
不过最近(她三岁了),已经好长好长时间,没有发生类似的行为了。

情景二:
应该也是不到两岁吧,有一段时间,晚上妈妈哄香香睡觉,她必然要没来由地哭一场,越哭越伤心,抱着妈妈说:“爸爸,我要爸爸,我想爸爸了”,或者,抱着我说:“妈妈,我要妈妈,我想妈妈了”,然后,我们俩就都出现在她身边,对她说:“宝贝,爸爸来了,爸爸也想你了”,或者“宝贝,妈妈来了,妈妈也想你了”。
然后她一手紧紧搂住妈妈的脖子,另一手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开始伤心地大哭,伤心之极地嚎啕大哭,就好像失散了多年的亲人终于相遇了,就好像我们俩抛弃了她终于又把她领回来了......这个哭,那是真的伤心啊,搞得有时候她妈妈都掉眼泪,而我则沉默不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苍凉凄惨的悲欢离合。
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说教,没有任何指责,没有任何怪罪,只是紧紧抱住她,紧紧抱住她,对她说:宝贝,你好可怜啊,你好可怜啊,你好可怜啊......爸爸爱你,妈妈爱你,爸爸妈妈在你身边,永不分离......
就是如此,全心倾听,全心陪伴,全心接纳,让香香彻头彻尾地伤心个够。
这样的事情,此后也是经常发生,每一次我们的处理,都和第一次一样。
不过如同上面,最近已经好长好长时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了(最近她三岁)。

情景三:
应该是2岁半大小的时候吧,有一段时间,香香几乎天天说,每天还说好几次:“爸爸妈妈,开门,让我出去,让我出去,妈妈,我没说大话,我说的全是真的。”说完还很气愤地从鼻子里发出“哼”地一声。
一开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听不清楚,问她妈妈,妈妈说,这是哪吒的话吧,我才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哪吒》动画片的某句台词。那段时间,香香很迷《哪吒》,到现在还是很爱看。
每天这样演出的时候,小香香都很投入,表情姿势都很“气愤”的样子。
我们看着乐,任她尽情投入。

我想,也许,情景一和情景二,您会有点陌生,但是情景三,各位应该会很熟悉的。
无论是情景一,还是情景二,亦或是情景三,全然无别,无好无坏,一律平等,不要生出分别心哦。一分别,孩子的浑然一体的纯真,就被我们破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
上文讲,被动哭闹(我们惹人家了),我们的处理是:
允许她哭闹,接纳她哭闹,陪伴她哭闹,偶尔说说人家的心情,以表示理解,通过这些,告诉她我们的心和她的心在一起。
这次主动“哭闹”(没人惹她),处理的原则,依然如此。

哭闹需要理由吗?
需要吗?
需要,还是不需要?

我们跟老公撒娇,需要理由吗?
需要吗?
需要,还是不需要?


我的答案很清楚:
哭闹不需要理由,想什么时候哭闹,想怎么哭闹,都行,NO PROBLEM!
我的对待的原则,从来都只是:允许、接纳、陪伴、倾听、诉说......

因为,不管是被动哭闹,还是主动哭闹,其意义和价值,都是在:
学习和自己的情绪相处,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都是小生命的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不过,学习和成长的,是“情绪管理”这个决定人生幸福指数的最重要的课题。
无论是被动哭闹,还是主动哭闹,越被允许和接纳,生命的情绪管理能力,就越强大,越完备。
因为,无论是主动哭闹,还是被动哭闹,都是在:
第一:发泄清理积压的垃圾;第二:熟悉和掌握发泄的方法。
所以,哭闹不需要理由,想什么时候哭闹,想怎么哭闹,都行,NO PROBLEM!允许、接纳、陪伴、倾听、诉说......无论是主动哭闹,还是被动哭闹。

我们成年人,好玩的很,每天信誓旦旦,看这书,上那课,学这法,修那行,费钱费时费力,还经常不管老婆孩子工作事业的,发誓一定要整明白“情绪控制”,要整明白自己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力。可惜,除了极少数福缘深厚的,剩下的几乎99.99%,劳而无功,甚至是越来越恶劣,最多是好一阵子,然后是变本加利的爆发和恶化,如此无尽循环,令人绝望之极。

其实,孩子在幼年时期,就具备我们成年后穷尽一辈子都学不会的“情绪管理”能力的,你若能给予孩子以无分别的爱,她则会在生命中永久地保持住这份能力的。幼儿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幼年时期,是情商能力养成的关键期,而不是知识、技能、习惯、行为之类的关键期啊。你破坏了孩子的这个能力,你的孩子在情商方面,一辈子很可能都会是一个低能儿。相反,你保护了孩子的这个能力,你的孩子在情商方面,一辈子都会是一个天才。因为,她本来就是天才啊。所以,真正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情商的教育,其实只有一个词:或曰“保护好”,或曰“不破坏”,这样就好了。至于知识技能习惯行为之类,第一,其重要性,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比起来,十分之一都没有的。第二,前者的关键期不是在幼儿期,知识技能习惯行为的关键期,是在青少年乃至成年期,不用太着急的,而情绪管理(的能力),一旦过了幼儿期,则是很难很难习得的。显然,我们往往本末倒置啊。

伙伴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前三年,是在习得生命最重要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啊。成年人一辈子都学不会的能力,在孩子幼年,却是天赋具备、圆满强大的。只是,我们不理解、不尊重这样的能力,我们使劲践踏、使劲丢弃这样的能力。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离这样的能力越来越远,我们的身心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渐渐每况愈下......

我们就这样,渐渐地,输掉了生命的色彩,输掉了生活的笑颜,输掉了身心的宁静和愉悦......我们就这样,渐渐地,输掉了自己的人生。
显然,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情绪管理能力的角度看,是十分正确的。

请看下面的事例:
2岁的孩子,你打他一巴掌,他哭几分钟,哭完就没事了;
5岁的孩子,你打他一巴掌,他哭十几分钟,哭完后,你还要好好哄他才行;
10岁的孩子,你打他一巴掌,他还是会大哭,但很快自己抹抹眼泪不哭了,但是,对你的心门,开始逐渐关上;
15岁的孩子,你打他一巴掌,他不一定哭,但是,你可能一辈子也哄不好他了,一辈子,这个心门,都不再对你开启;
35岁的孩子,你打他一巴掌,他记恨你一辈子,找机会就会跟你玩命,这辈子不成,下辈子还惦记着;
......
原来,我们的心,是越来越狭隘,越来越计较,越来越充斥垃圾的......
我们到底是在成长,还是在堕落?!
我只想告诉大家:人类的精神能力,经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退化,而迅速下降乃至堕落的。
所以,我们成人很可笑,还教孩子情绪管理,这太可笑了,我们哪儿有这个资格!从精神能力的角度来说,孩子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啊。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只是:保护好,不破坏,如此而已。
看看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很多时候,除了委屈忍让,然后给自己的委屈忍让戴一个高帽子外,还会什么?!然后,所有的这些年的委屈忍让所积攒下来的无尽的暴戾,一旦有机会爆发,尤其是在弱者面前(哪怕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则再不加约束地,洪流般一波波地开始爆发。
我们成人所谓的引以为豪的“情绪管理”,说破了,其实就只是这个德性!除了压抑和伪装,哪里有什么“管理”!

我们成年人,为什么心中有这么多的垃圾、戾气和无名邪火呢?
很简单,没有哭够啊。
因为哭是不好的,不被允许哭,所以,没有哭够;
因为哭是不好的,不被允许哭,渐渐也就不敢哭了,所以,永远哭不够。
因为哭是不好的,不被允许哭,也就不敢哭,渐渐也就不会哭了,所以,不可能哭够。

伙伴们啊,我要告诉你们:
孩子是哭不坏的,会哭的生命,才是健康的生命啊,越哭,越健康啊。
不让哭,不敢哭,不会哭......孩子就这样渐渐长“坏”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会变成如现在一般的我们,成为撒发出无数臭气的垃圾场。
可怜,我们不知道,其实,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线上,我们就是这样输掉的。

原来,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是哭泣。
我们成年人,除了自欺欺人,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内心深处,可怜,我们连哭都不敢,都不会,都不够的!我们除了压抑和伪装,除了自欺欺人,什么都不会的。
可怕的是:人性啊,在强者面前忍让,就必然会在弱者面前爆发。
在强者(譬如父母)面前不能哭、不敢哭、不会哭,转身面对弱者(譬如孩子)呢?!所以说,文明真正的基石,是家庭教育啊。因为文明,是建立在普遍的人性的质量的基础上的,而人性的质量,则绝对取决于家庭教育。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人性的质量,永恒的世代遗传着,令人窒息和绝望。人类文明,就是这样让人看不到希望。这样的文明,这样的教育,还要遗传到什么时候呢?!

根本上,人类这样对待“哭闹”,这样对待上天给予人类的最大的恩赐,可以说,人类完全是在自废武功,不,人类完全是在挥刀自宫,就在我们手起刀落的那个刹那,人类文明,就已经注定,走上了不归路。

怎么办?
伙伴们,好好地,让我们的孩子,纵情高哭吧!
这是世间最美妙的天籁。
只需要:允许之,接纳之,陪伴之,倾听之,诉说之......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发表于 2014-6-2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的孩子现在多大了?她怎么会有这样大的脾气呢,现在是不是变好了呢?
一般来说,孩子脾胃坏也是父母养成的,如果出生就如此,一定是母亲怀孕时心情不好,不知林老师这方面有没有提到?这个孩子后来成长得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wowoyeah


    脾性一样好的妈妈,不见得遇到同样脾性的孩子啊

   千百个孩子,就有千百种样子

   下周一的贴子可能会部分解答你的问题,欢迎关注^_^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迟迟妈妈 于 2014-6-24 12:25 编辑

这个故事大家可能喜欢看。因为我们总想知道,这无分别的爱,究竟能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来。

不过,一旦父母心里有一个理想孩子的养育目标在,已经是和无分别的爱风马牛不相干了。

其实这是原书的第七个故事,因为第二个故事——冰激凌的故事在凤仪阁版块《孩子总爱吃冰激凌怎么办》这个帖子里已经贴过了,所以这里没有再重复。

六、成长的故事

该来说说香香的变化了,我想,这也是大家关心的,虽然我不关心,对于我来说,无论我的女儿怎么样,都OK,都全然接纳,如此而已。

首先,一生气就浑身发抖这样的现象,早已经绝迹,在她开始慢慢会语言表达了,她本能地发现有更好的发泄方式,发抖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太经济的,所以首先被放弃了。不过有时候,香香会故意做出那个样子来,以显示她的气愤和在意,也没人教她,更没人纠正,一切全是顺其自然。

其次,香香还是比较容易急,比较容易气,但是,急和气来得快,去得也很快,很少长时间哭了,一般哭个一二声,最多三四声,急和气就都消掉了。
上周有一天,香香跑去厨房找妈妈,妈妈好像有什么事正忙忽略她了,她叫了好几声“妈妈,我想和你玩”也没有理她,于是“哇”的一声就哭了,妈妈赶紧抱起来对她说“对不起宝贝,妈妈没注意”,我当时正好在书房写作,注意地听了一会,香香哭到第三声,就没事了。我把我的发现和她妈妈分享,她妈妈说“三声都是多的了”。
前几天,香香开始上幼儿园了,正适应呢,她的班级和我的办公室正好挨着,我在办公室忽然听到她一声长嚎并同时叫喊着“我想妈妈了,我想妈妈了”......我心里笑,小姑娘一定又受什么“委屈”了......正想听听能持续多久,结果马上就没了。
今天上午,她正开心地走来走去,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满脸陶醉,一副幸福状,结果,刚开始一会(好不容易进入这个极其开心的状态的),就被保姆阿姨打断了。保姆阿姨完全无视她的状态,公事公办(发通知)一样告诉她:香香,快穿上衣服,我们要出去了。她一下子就蔫了,声音马上低八度,无限委屈地说“讨厌”,马上就快要哭出来的样子(我在书房感叹,真是可怜啊......我们大人真是讨厌啊......太不知孩子的心了......生活太不注重心灵、细节和质量了......当然,我也不会说保姆阿姨,对很多成年人来说,生活要关注心灵和细节,此诚属不可思议之超灵异事件)。如此开心的心灵的盛宴被打乱,被破坏,被草草终止,不光孩子难受,其实我也很难受的,我在书房正想着要不要出去安慰安慰她,就这么犹豫了几秒钟,孩子竟然没事了。几秒钟后,当保姆阿姨无知无觉地再次公事公办地发出通知时,她就很配合地穿好衣服,准备出去了。她的委屈的时刻,竟然只持续这么点时间。我不禁想,若换了是我,正在兴头上被人一盆冷水,几秒钟的时间,足够吗?我想,我若能达到这个境界,那绝对是大修行人了。

第三,她经常会主动说情绪词汇,主动说出自己的心情了。
有一次她要画画,找不到画笔还是画纸还是怎么了(记不清了),然后就发脾气了,哇啦哇啦一阵,持续了好几秒,我也没在意,我做我的,她发她的。忽然,过了一会会,她跑过来跟我说:爸爸,刚才我生气了。我很惊讶,对她说:生气就生气吧。
有一次她搭积木,想搭得高一点,结果实验了好几次,都失败了,于是她很生气地大叫了一声,把手里的积木随手使劲一扔,又哇啦哇啦一阵,我正好也在旁边,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观其变。一会会,她抬起头对我说:爸爸,我着急了。真是出乎意料啊,我赶紧说:着急就着急吧,来,爸爸抱抱。
又有一次,忘了是什么情况,好像是她要干什么被妈妈拒绝了,她就孤零零站在那儿,好可怜的样子,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马上就要哭出来的样子。妈妈一直在忙,也没有察觉到这个,过了一会,香香走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刚才好难过啊。妈妈赶紧说:宝贝,来,妈妈抱抱。
这样的时候很多,生活不经意间,就会发生这样的小故事。
我们发现,我们怎么处理她的情绪,她就会完全照猫画虎般地,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第四,她会玩幽默了。
有一次她玩水,把衣服都弄湿了,非得穿着湿衣服睡觉,怎么说也不听,妈妈就很生气。妈妈一直板着脸,香香却一直若无其事状。好长时间后,妈妈忍不住,就说:“我很生气,你必须向我道歉”。香香说:“没事的,我一笑你就笑了”。一听这话,妈妈马上就乐了,真是拿香香没办法啊。妈妈就“骂”香香:小王八犊子,越来越会玩了啊你。
有一天,她百无聊赖,去找妈妈:“妈妈,我没意思”。妈妈说:“宝贝,来,妈妈陪你玩会”。香香说:“不,不要玩”。妈妈很惊奇:“那你要干什么啊?”香香:“要是有个咪吃就好了。”妈妈于是大笑,抱着香香吃咪。香香断奶其实很晚,2岁才断,但还是时不时想吃一会咪,妈妈对此基本是完全满足。
在放松中,在全然接纳中,生命最珍贵的品质之一----幽默----就这样自然地生长出来了。
反过来,在严格、无聊、刻板、枯燥、不自由......的土壤中,是很难长出幽默的树木的。

大概就先说说这些,我没有去做刻意地观察和统计,只是想起什么就跟大家分享分享而已。
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这样渐渐长大了。养育孩子的过程,是辛苦并愉悦的过程。给予孩子以无分别的爱,则辛苦只是身体的,也就只是这么几年(前三年)的辛苦而已,但心灵的不可言喻的宁静和愉悦,则是当下满满和长久永恒的,是持续一辈子的。反过来,有分别的爱,期间的辛苦和烦恼,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相比无分别的爱)会多得多,且一波又一波,永无宁日。期间的心灵的宁静和愉悦,(相比无分别的爱)则会少得多,且看起来总是那么的短暂,总是那么的容易失去和无法把握。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的努力,选错了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对成长的故事的点评):

孩子怎么就长成这样了?
没有说教,没有引导,没有指正,没有奖惩......一句话,没有分别。
只是理解,只是允许,只是OK,只是满足......一句话,全然接纳。
这样教育孩子,靠谱吗?!

靠谱!严重靠谱!没有比这更靠谱的了!
如果我们有怀疑,有歧义,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教育的真意义。
教育的真意义,不是追求外在的行为和习惯,而是内心的充分的自由。
什么是内心的充分的自由,就是上述的生命的状态。
也许你会疑问,这样的生命的状态,有什么好?
这样的疑问,是源于我们对生命之道,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全然无知啊。

这样的生命的状态,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时,豁然大悟。孩子的这样的生命的境界,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中华文明最精髓的禅文化的精神,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孩子的心,远比我们的心,纯真、自由、无邪、无住啊。

那么,怎样才能永恒保有孩子的“纯真、自由、无邪和无住”呢?
无分别,除此无他。
因为,无分别,则无恐慌,无纠结,无压抑,故此:无住。
要成年人明白这一点,实在是很难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有分别的爱的环境中成长,分别心已经彻底占据我们的头脑和灵魂,可以说,我们已经被彻底洗脑了。
须知,我们连作为生命的本能的哭的能力都丧失了,我们还能有什么呢?!
不要以为,坚强、努力、不屈、奋斗、富有、健康、成就、积极......就是成长,小心,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分别心作祟而已。
我们当须知,柔弱、后退、放弃、休息、贫穷、疾病、失败、消极......同样是生命真实而值得我们敬畏和珍惜的另一面。
不要分出一个好坏来了,否则,我们就恐慌了,纠结了、压抑了,就住了。
我们当知,无论是“坚强、努力、不屈、奋斗、富有、健康、成就、积极......”,还是“柔弱、后退、放弃、休息、贫穷、疾病、失败、消极......”,都是在生命中,占据完全平等的位置的,不要厚此非彼,不要追这弃那啊。否则,本来完整圆满的生命,本来完整圆满的人格,就此开始分裂,渐至万劫不复之地。
世间不仅众生平等,同时,万象也平等啊。众生也好,万象也好,看起来纷纷攘攘,千差万别,实则源出同门,还归同源,无分无别啊。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这就是命运,这就是禅,这就是道,这就是诗。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小心那,厚此非彼,追这弃那的生命,这样的人生,很危险很危险啊。
可以说,人世间所有的悲剧,就来源于这个厚此非彼、追这弃那的分别心那。

在父母的浓重的分别心中长大的孩子,到了成年,心中的“恐慌、纠结、压抑和住”日益严重,日渐发作,无法解脱,痛苦不堪,其中有些智慧的伙伴,则开始走上千辛万苦的成长之路和修行之路,可怜,也不过只是为了获得我们在童年时自然而然就所拥有的能力:“纯真、自由、无邪和无住”啊。
能走上成长和修行之路的,那是有大福份的,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走上这条路,能真正走对这条路啊,太少太少了,万分之一都没有的啊。
所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不可以,不要破坏孩子的纯真和无邪呢?!不要把我们的已经被彻底污染的分别心,标榜为所谓的成长和教育,以此为武器,毁掉生命至关重要的纯真和无邪呢?!

《诗经》三百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什么是“思无邪”?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很难理解这样的话了,也不想理解之了。
所谓“思无邪”,无分别也,如是如是。
思无邪啊思无邪......我们成年人,是有邪,还是无邪呢?
有邪的,教养无邪的......世间所有的痛苦悲哀,人类所有的不幸,皆源于此。
发表于 2014-6-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0~3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确实非常有必要,很赞成妈妈在孩子3岁前全职在家啊,可惜现实残酷。
发表于 2014-6-2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去爱,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去爱才是最重要的,去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快乐的成为他自己对于成年人来说变成了很难的事情,这个是关系到父母自身的东西,当好父母其实是大学问,值得好好研究学习。
发表于 2014-6-2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故事,很精彩,也值得自己反思。
学习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等待的故事

12年11月份的某一天,姥爷生日。妈妈对香香说,我们要去给姥爷过生日,我们要去给姥爷买生日蛋糕,我们要去给姥爷送生日礼物。香香别提多高兴了,过生日、吃蛋糕可是她最喜欢最喜欢的事情了。她经常会跟我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吃蛋糕......”之类的话,并且,这个游戏怎么玩也玩不够。所以,遇到真实的生日和生日蛋糕,可以想象她的心情了。

于是,我们就定了生日蛋糕,准备了各种礼物,一家子浩浩荡荡地回姥爷家去了。一进门,姥爷正在厨房热火朝天地做饭呢,香香自然还不懂主动问候他人,但在妈妈地提示下也很配合地问姥爷好,祝姥爷“生日快乐”,姥爷高兴坏了。

姥爷继续在厨房忙活着,餐桌上已经放了不少做好的菜了,于是我们就一起张罗,哥哥把蛋糕包装拆了,把蛋糕放在餐桌最中央,插好蜡烛,就等姥爷忙活完出来,点燃蜡烛,正式开始生日宴会。蛋糕可漂亮了,且香味四溢,顿时浓浓的生日的味道就填满了整个的客厅。

问题是如此色香具足、如此香浓美味、如此诱人食欲的蛋糕放在2岁7个月的如此喜欢吃蛋糕的小香香面前,那么,对于她来说,就自然只有一个选择,只有一个结果了:香香大喊着“我要吃蛋糕我要吃蛋糕......”,并且在哥哥的帮助下,迅速把吃蛋糕的工具准备好了,一手抓着小叉子,一手握着小圆盘,两眼放光,一动不动地盯着蛋糕,看样子是要迫不及待地准备下手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香香说:“宝贝,今天是姥爷生日,我们要等姥爷做完饭了,再一起过生日,一起吃蛋糕,你能等等吗?今天是很特殊的一天,今天是姥爷的生日,今天我们一定要等姥爷来一起吃蛋糕,过生日,姥爷一会做完饭就出来了,你可以等他一会吗?”

妈妈说完这话,也并不指望香香会听从,妈妈说完后,就去帮姥爷做饭去了,姥姥和哥哥则陪着香香说话、玩耍,我则忙我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是,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从妈妈说完这句话,到姥爷做完饭出来正式开始点蜡烛开始生日宴会,中间隔了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香香虽然还是坐在餐桌边守着她的诱人之极的蛋糕,但竟然一点也没动它,一点也没吃它,硬是等到姥爷出来等到正式的生日流程的开始。
2月7个月的孩子,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延迟满足的境界。

记得好像是更早些时候,大概是12年10月,有一天晚上,我们去超市购物,买了很多好吃的东东,这个超市有小蛋糕卖,大概是普通的6寸的生日蛋糕的1/6大小,装在一个塑料盒里,做得很精致,味道不错,大小和价格更是合适,香香喜欢,我们也喜欢,所以,几乎每次来这个超市都会给她买,这次也不例外。买完蛋糕后,香香就全程紧紧地搂着它,再不松手了,即使我们要帮她拿,也坚决不给。唯一的例外,就是结账的时候,没有办法要给售货员拿过去扫描一下,那还很不乐意呢。买完东西已经快6点半了,中午12点吃的饭,所以,我们都饿坏了,连我们大人都饿坏了,更别提香香。

上了车,我们商量着去哪里吃饭,香香则炒着嚷着要吃蛋糕。我坐在前排,负责开车,妈妈、哥哥和香香则坐在后排,我担心香香在车上吃蛋糕把衣服及座位弄脏了不好收拾,就说了一句:“香香,我们一会就到饭店了,我们到饭店再吃蛋糕吧,这样就不会把衣服和座位弄脏了。”香香很愤怒地回应我:“不,我就要吃蛋糕,我就要吃。”于是,我就不吭声了。
我们好不容易商量定了去哪里吃饭,这时,已经过去了五六分钟,我提醒妈妈:“你小心一点,别让香香吃蛋糕弄脏衣服和座位”。妈妈告诉我:“香香根本没吃蛋糕”。我吓了一大跳:“刚才她不是说就要吃嘛”。妈妈说:“可能是她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就不吃了”。我们俩感叹着,一路无语。这个点,在北京,路上堵得很,我们又花了将近二十分钟时间,才赶到吃饭的饭馆。等大家都踏踏实实坐下来后,香香才开始安安静静地正式吃她的小蛋糕。也就是说,饥饿难耐的小香香,硬是等了将近半小时,才开始吃她的小蛋糕。
从始至终,除了我最开始的那一句提醒,再没有人要求她,没有人强迫她,更没有人恐吓她要这样去做。

生命是如此的神奇。
关键是,不是小香香一个人如此神奇,而是所有的小生命,都有能力做到这份神奇。
这份神奇,是通过“无分别的爱”,自然教养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寄语(点评等待的故事):
也许你很好奇:林老师,你到底做了什么,孩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有意志力?是不是你们家孩子天赋秉异啊......
天赋秉异?别扯了......
如果实在要说天赋秉异,那么,你们家孩子和我们家孩子一样,是同样的天赋秉异,或者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同样的天赋秉异,同样的超卓不俗。
我只是把孩子的内在的天赋的秉异、超卓和不俗,充分唤醒而已。

林老师,那你是怎么唤醒的?
讲道理?
惭愧,我们很少跟孩子们讲道理的。
道理也不是不讲,但太少太少,平均下来,最多一礼拜一句话,可能还没有。
提要求?
提要求,这个就更少了,平均下来,一个礼拜一个要求?可能还没有。
控制?
管理?
指挥......
惭愧,都不怎么会。
我基本是被孩子控制、管理和指挥。
在孩子面前,我基本是个木头人,基本凡事都听他们的,没什么脾气,没什么主见,任其予取予求。
......
那到底是什么啊?!

其实,我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就是任孩子“予取予与”。
说的再简单一点,再清楚一点,再明白一点,就是下面四个字:
充分满足。

充分满足孩子的欲望,从吃到穿到玩等等,这是物质的,这是基本。
再到心理层面,充分满足孩子的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的欲望。
就是这么简单。

拿香香举例子,比方,香香吃东西,从蛋糕到冰淇淋,充分尊重和满足。
不是不能拒绝,但拒绝是“非非非主流”,并且很讲究技巧(这个以后再讲)。
满足才是主主主流,不满足、拒绝不是不可以,但是“非非非主流”啊,一定要少之又少,慎之又慎那。
吃是最最最基本的需求,无法设想,一个小生命连吃都不能充分满足,她怎么可能生长出充分的自由和理性来?!
吃是最基本的,其他的,更高层面的,超越生理层面的心理乃至心灵层面的需要,更是要予以高度尊重、理解和信任啊。
无分别的爱,全部是有关“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学问啊。

我们当知,生命的欲望满足了,就放下了,所以,延迟满足对她们来说,很自然而然就做到了,不费吹灰之力。
因为,一个充分满足的生命,她不会执着于她很容易满足的事物的。
因为,一个充分满足的生命,她不会执着于她很充分满足的欲望的。
因为,一个充分满足的生命,她很少不安、焦虑、懦弱、紧张、小心翼翼......
因为,一个充分满足的生命,她才会拥有自由、自信、力量、气度、从容不迫......


反过来呢?
一个不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呢?
一个很少被满足的孩子呢?
一个缺失重重的孩子呢?
......

我曾经听到过有些教育者提倡对孩子要“延迟满足”,还举例来说明,说有一个国外著名的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越厉害的孩子,日后成就越大,于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有意的限制孩子、压制孩子、强迫孩子、想方设法的不满足孩子......
我看了,哭笑不得,这帮伙伴,搞错因果了,完全颠倒了。
是充分满足的孩子,才能拥有充分的自信和力量,才有能力延迟满足。
别搞颠倒啊。

也有的伙伴可能会说,我通过严厉管教,通过管理、指挥和控制,也会让孩子获得延迟满足的能力。不错啊,你给孩子一块蛋糕,你命令他2个小时后再吃,否则就......他一定也能做到,但是,这个做到,是源于高度的恐惧,高度的自我压抑,自我扭曲,如此而已。
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和一个缺失重重的孩子,都能“延迟满足”,但是,能一样吗?!
所以,关键不是“延迟满足”的外在的表象啊!

严格意义上而讲,真正的教育,只有一个中心:
如何充分理解孩子(人性),如何充分满足孩子(人性)。
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智慧和学问所在。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之所在啊。

怎么做到之?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种种的需求和欲望,不要自以为是的分成三六九等。比方,看电视是坏的,看书是好的;吃冰淇淋是坏的,吃米饭是好的;玩游戏是坏的,捉迷藏是好的;说脏话是坏的,讲礼貌是好的;懒惰是坏的,努力是好的;任性是坏的,听话是好的;冲动是坏的,忍让是好的......

须知,我们的分别心越重,我们对生活的割裂就越多,我们对生命的破坏就越重,本来浑然一体的生活和生命,就会被我们割裂破坏的支离破碎,憔悴破败。糟糕的生活,就是这样诞生的。糟糕的教育,也是这样诞生的。

可以说,分别心是一切混乱和灾难的根源,害死人!害死自己!害死孩子那!
我们要放下分别心,要真正深刻理解:生命所有的需求和欲望,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我们要一概无分别地,尽量满足之。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所收获的教育的奇迹,何止是延迟满足那。只是,“无分别的爱”,是对生命的至高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想,心中有大爱的人们,总是能够到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2:24 , Processed in 0.02277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