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钧钧妈

中庸首章释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前面讲过,「中」就气机生灭起伏的最基本形态,但这个「中」较为静谧隐微,也较易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对于初学来说并不易检验,然而检验气血的动态却是比较容易,一般来说,初学较易以此作为入手。

在观照「内心」之前,让我们先从观照四肢开始吧。例如我现在问你「此刻你的手掌中有什么感觉?」这么一问,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说什么!他可能会说「没有什么感觉!」但事实不可能没感觉的。为了让初学有一个具体明白的东西来作为观察的主轴,那么我们可以想办法让手中那气机起伏稍微变大一点,以便于观察。

好比现在举起你的双手鼓掌五次,然后把双手轻轻放在膝盖上,此刻请你观察两只手掌中,显现出来的感觉是什么?我想大半的人会说现在里面麻麻的、或热热的、或说有脉博的感觉…等等,是不是这样呢?而那个与未鼓掌前相较,多出来的那份感觉就是我们一直提到的「气」或「能量」了。

其实在未鼓掌以前,那些感觉也随时都存在的,只是那时它比较小,对你也不会有任何妨碍,因此没有人把它当主角来看待罢了。但当我们鼓掌几下,刺激它的动荡,那么我们便很轻易的,可以发现这个主角的存在,并加以观察了。

要记得,那份麻麻的感觉、忽生忽灭的感觉就是「气」!这股能量是组成一切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它是一切生命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主角!当然也是你那情緖的主角!全身不论哪个角落,任何一分一秒中,只要你返观它,它必然存在的。即使当了佛、当了鬼之后再返观,那份感觉也依然还存在的。只有这个「气」字,才配称是天下万物之「大本」所在。

现在知道主角是谁了,那么要观察它的什么呢?先别急着观察内心,因为那比较难懂!先观察你此刻的手掌吧!当你鼓掌后观察手掌中所激发出来的气机起伏时,你很轻易的发现,这些感受中,并没有喜怒哀乐及贪嗔痴爱等意义夹杂在里面。仔细欣赏它,它就只是麻麻的、热热的、它很畅然、很自在的,而这份清真的感觉完全来自天然,没有一点贪嗔知见的作祟,此时手掌内的这份气机,已经处在《金刚经》所谓「离一切相」的状态中,也是已经处在《中庸》所谓「发而中节谓之和」的状态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刚才鼓掌的双掌中的感受,也已经渐渐恢复原来的常态了。若是你从鼓掌后感受的激昂,一直观照到它慢慢的消退到平常的静态,你便能清楚发现所谓「平常的静态」里面并非没有感觉,而是依然充满着感受,只是气机起伏比较小罢了,而这种平常静态的气机感受,就是《中庸》里面所谓的「中」!它是造就一切万物的常态根本,所以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又因为这份感受在未发时,里面毫无贪嗔情绪的意义,故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

因此「中」与「和」的差异就是一个是平常的静态,一个则是有了起伏的动态,为了区别它们的不同,因此一个叫「中」,一个叫「和」,但中与和两者都表示这气机内,不夹杂着任何好恶情识的污染,这一点则是相同的。
现在你会说,喔!原来「中和」并不难懂嘛!对的,并不难懂!只是子思所谓的「中和」,指的并不是手掌或肢体其它部位内的气机实相,而是特指「内心」的位置里,喜怒哀乐等情绪不论发或未发时,依然都能保有气机实相来说的。

而这「内心的情绪」,它们主要是发生在身中的什么位置呢?透过一阵子的观照,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身中的这个真相,这答案就是在我们胸膛两乳的正中,这一窍《黄帝内经》里称它为「膻中」而古修行人则称它为「黄庭」,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以「黄庭禅」这三个字,来作为这个「直指人心」的禅学名称的由来。

一个人若能在黄庭一窍的气机动静中,皆能保持不夹杂一丝一毫好恶分别的实相正见,这便是如来「正等正觉」的当下!也是《中庸》「率性」的当下,更是得到「天下之大本」的当下!但要在黄庭一窍的气机动静中,保持不分别取舍的正知正见,稍有返观练习的人便可以发觉,这真是一件不简单的学问呀!

又为什么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呢?「达」是从这里到那里,「达道」是能够以着自身的造化,从这里走到「道」的彼岸,回到大道的怀抱中生生不息的意思。而这份生生不息,所赖的就是身中这股阴阳二气,在互相的推荡变化中,所造就出来的造化奇迹。

什么是「造化」?为什么几年前看这一棵树,是这么的小,而过几年再看到这棵树时却吓一跳!长这么大!这几年在树皮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激烈变化呢?那个慢慢变化的自然过程就称为「造化」!而这万物身中的造化,是靠谁来推进呢?就是靠阴阳二气反复的消长推荡。这股气在万物身中,每起伏推荡一循环,造化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万物这些奇妙的变化。

今日存在我们身中的本性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为什么能生生不息的往前推进呢?为什么我们的佛性能有得到净化的机会呢?为什么修行者的法身,能日以继夜的往更纯净的道路上推进呢?其所依靠的正是保持自身中那股气机的实相,使它在实相中一动一静、一起一伏间,相互的起伏推荡所造就出来的。

然而这气的动静起伏间,是否符合天性中自然的运动节律,便是我们能否「率性」?能否圆满一身之道的关键所在!古智者不断在身中返观觉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周身的气机动静鼓荡间,是否能完全出于无心,完全出于本性的自然而已。若能藉由返观觉照,而悟透了这个「天下之大本」的清真本来,便是佛家所谓的「见性」了。

然而这返观觉照到底要怎么检验呢?由于气机的静态比较隐微,并不容易观察,但气机若化为有起伏的动态时,则因为较为明显而易于观察,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肢体感受及黄庭感受的观照中;但若把观照黄庭一窍的气机动静,拿来与肢体的气机观照作比较时,观照黄庭气机的难度,显然要比观照肢体时的难度要高得多了!

就像刚刚我们的双手在鼓掌后再来观察,就容易多了。观察情绪也是一样,平时叫你观察黄庭一窍中的「喜怒哀乐未发谓之谓中」,很多人都会感觉有所困难,他们会说我观不到什么,但若在情绪微微已发的时候再来观察,则较为具体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4-4-8 11:58 编辑

观照黄庭内情緖的发动,那股能量却没有一丝丝好恶分别的意义夹杂于其间,此刻它已中了天性动态的节,动而依然中节,故称为「和」。而在喜怒未发时,那股能量是静而中节,故称为「中」。

世上万物的身中都像这样,它们的生命都是由这股气机所鼓荡造化出来的,他们的生命都是依靠那股气在「中、和」之间来回推荡,才得以生生不息,才得以往下一个里程碑走去。

简单的说,气在平常休息的状态时叫「中」,气在运动起来的状态时叫「和」。而造化是一种动态,因此要由这个状态造化到下一个状态,由此岸造化到解脱的彼岸,其最大的功臣是气机动态时的「和」,而气机静态时的「中」则是休息的时候才用得到的。就像由高雄要走到台北一样,能让你到达台北的是身体在动态的时候,而静态只是休息时才用的。要走到彼岸的过程也是一样,所依靠的是气机的动态,因此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子思用「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句话,主要是要告诉我们,气机在身中变成动态并不是坏事,因为气机不动则造化必定迟缓难行,气机动了造化才得以展开。因此当我们在往内观照时,应该要学习欣赏身内气机的动荡起伏,在动荡起伏间还依然不升起任何好恶取舍的分别知见,与它和平相处,如此才能使修炼的造化功程,以最快的速度向彼岸的前进。

但这功程难就难在这与生俱来的中和性真,会在人们胸中的方寸之地,气机一动的当下,立即在习性的助长下,攀附上满满的好恶知见,而使往彼岸的造化全部毁于一剎那,而走向六道轮回的造化路线!

真可以说是:成也是心、败也是心。佛家有句话说「万法惟心」,就是在形容黄庭寸心的重要,法身造化的成败,全都操控在它的手上。也因此,观照的工作,便要以观照黄庭一方寸的气机实相为首要工作,而其余则非重点所在,这便是佛家「直指人心」的教义所在。

就像方才简短的体验中,你会发现手掌中的感受本来没什么情绪的,纵然它内在的气机有时动有时静,但它本自安然,实际上你的情绪在这个地方是攀附不上去的。仔细的内观我们周身的气机起伏,并非每个地方都可以攀附情绪上去的。最后你会发现周身的气机起伏中,最容易攀附情绪意义的地方,只有一方寸的大小,而这一方寸的分别知见,又足以扰乱全身气机的自然,使你离「率性」之道越来越远。

你终将发现,全身只有「黄庭」这一方寸内的气机变化,会演变成人们无尽的情绪与烦恼,只有这一方寸内的实相失守,才会扰乱我们周身的气机自在与天然!它的位置就在我们胸膛两乳正中央,深度约皮下两三寸的一个气场。这也是佛家「心轮」的位置所在。

我们的本性不论如何的精妙,造化不论如何的俱足,但只要「内心」这一窍的中和失守,周身的天然造化便荡然无存了。这一窍是吾人喜怒哀乐的发生地,也是中节与否的检验点,它是我们身心性命能否得其自在的总源头,也是三心四相的生灭点。

因此自古智者修行,都以觉悟这方寸一窍内的「中和」真相为本!六祖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所觅感无不通。」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什么是中和呢?「中」这个字,是身中气机静态的造化模式。这个基本形态就存在万物的本体里面,任何一棵树里面都有,一株草里面也有,一只猴子,一只狗、一块石头、一把火、一个鬼、一个仙佛里面都有的。万物身内的造化,都是以这种气机形态作为基础的。当然人的身中造化,也是以这种基本形态为本的,因此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然而这气的造化,会不会永远都只是维持在静态而已呢?不是的,例如春夏时,万物的气机鼓荡将会比较动荡高昂。但是看看这气机转变为高昂的时候,万物只是任这气机去产生高昂的变化,而毫无一己的知见干扰于其间,因而能使得造化又快速又正确的往前推进了一步。

反观这世上的万物,唯有人类,会在自身胸中气机有起有落的时候,让它演变为贪嗔痴爱等情绪的意义,来扭曲全身的造化,来破坏我们的本性。如果其中有人,能在胸中气机有了动态的变化时,仍保持不攀附任何好恶意义的真知,任其自在的升起灭去,安然的欣赏于其间,这就是《中庸》的「率性」,也是佛家的「见性」的当下!只有这个气机的天然动态,才是天下万物促成造化大幅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子思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然而我们可以一直走而都不休息吗?那么你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目标的!因此走久了必要休息下来,休息够了必定要把握时间动起来;动久了必要静,静久了必要动;中久了必要和,和久了必要中,这两者一行一歇,一动一静,才能达到彼岸,因此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4-4-8 12:01 编辑

本性自有自己的节度,本性有什么节?本性隐藏在气中,就像水性藏在水分子里面是一样的。气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安于静态的造化实相,动态安于动态的造化实相,除了气机的实相之外,不再加上别的好恶攀附,只是让这气机的起伏「单独」的存在,这就是一个君子修持的枢机所在,所以说「君子慎其独也!」这个「独」字就是维持于气机动静的单纯原貌。


当气静时也是「独」,当气动时也是「独」,当气在肢体也是「独」,当气在心头也是「独」。当一个人独处时也是「独」,当在很多人面前时也是「独」,时时检验身中气机纯净的实相,这才是所谓「君子慎其独也」的真义。


为什么只是观察一个「气」字,可以证得「天下之大本」?因为万物都是由「气」字所构成的。这气字是构成万物的能量所在,以其流动称为「气」;以其为万物所共有故称为「道」;以其具足万物造化之规则故称为「性」;以其总是展现出有条不紊的次序故称为「理」;以其有益于一切万物故称为「德」;以其足以生生不息故称为「仁」;以其裁制有节故称为「义」;其充沛则成万物之「精神」,其消散则成万物之「凋萎」。这天地间最为博大精深的字眼,全都已具足于一个「气」字之中了。


古人说「积阴则沉,积阳则飞。」因此人能积阴则成鬼魂之阴身,能积阳则成仙佛之法身。纯阴是气、纯阳也是气、污染是气、精纯也是气、中也是气、和也是气、未发是气、已发也是气;天地之间有什么东西能够逃出这「气」字的造化之外呢!


所以要论起什么东西是「天下之大本」呢?真是非这个「气」字莫属了!(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4-4-1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学习“中庸之道”向往已久,细读一下~
发表于 2014-4-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原来这天地间最为博大精深的字眼,全都已具足于一个「气」字之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道在天下,天下万物何其多,山中那棵树里的造化是否中和,你有办法去主宰它吗?没有办法的,也不需要的,因为它本自中和了!路旁那株草里的造化是否中和,你有办法主宰它吗?没办法的,也不需要,因为它本自中和了!

天地万物都是靠着自己的本性,自己身中气机造化的中和之道,而成长、而开花、而结果的。你看那苹果树自然结出苹果来,番石榴树自然结出番石榴来,但拥有尊贵佛性的人们,有没有自然的结出佛果来呢?没有!天下万物都已率性,都走自己该走的造化之路,都结自己该结的果实,天下万物都率性,只有人类还没率性!只有自以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出了问题!只有人类连本性都无法维护!

因此,世界早就中和了,世界早就中节了,全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致中和」的,还没中节的,还没有走上应该走的道路,还没有结出该结的果的,只有一种东西,而那一种东西他们自称为万物之灵!

但我们并非一无可取,回想一下我们的价值,也是非常特殊的,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的万物都中节,而只有人类不能中节吗?这是因为人类身中所存在的气,比起万物精纯,比起万物灵敏,因此我们比起其它生物聪明,这就是我们称为万物之灵的本钱!

但我们把这无比灵敏的气给正用了,还是给误用了呢?除了少数的觉者以外,我们这些众生都把它给误用了!我们把老天爷所赐予那丁点灵敏无比的气,纯净无比的性,用在不对的路途上!我们身内的气机一动,我们便立即误以为我们的喜怒哀乐、贪嗔痴爱都已在动了!我们把这心头上微微的气机起伏,化成自我的捆绑与枷锁的能量,化成人与人之间隔阂与战争的能量!然而那股气的真相,只是黄庭内一丁点气机的微微起伏而已!这点真相聪明的人们却很少看透,而那少数看透的人,我们称为「觉者」,称为「明心」的人。

「致」是尽力的达到,慢慢的达到。「位」是回到自己的本位。这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说若是能够渐渐达到气机造化的中和,天地间所有的万物都能够得到应有的长养与化育了。

然而天地万物本来就中和,现在只剩下人还没有中和而已,因此这句话是讲给人听的,要「致中和」的是人类,而不是其它的东西。因此句中的「天地」,指的是自身内的小天地,而「万物」所指的是自身内的一切气机造化。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致中和」这件事可以靠别人吗?我的中和归我管,你的中和归你管,我替代不了你的中和与否,你也替代不了我的中和与否。就像吃饭一样,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性命各人了,觉者只能教导你,但不能替代你的。因此每个人都必需靠自己的力量往内观照,观照什么才是你的性真?这才能帮助你有所觉悟。

但这个主题实在不好说明,因此子思教导我们从喜怒哀乐来检视起。而检视喜怒哀乐,其实是在检视你的所有情绪;检视你的情绪,其实是在检视你的气机的起伏;检视你的气机的起伏,其实是在检视你是否在胸中变动的气血上,产生好恶分别的攀附,以及你的性是否被妄心给扭曲了。

保持你对实相的定力,让这个气机的起伏,单独存在于它自在的动静来去而已,不要让它攀附分别好恶的心思,也不要让它变成情绪冲动的意义,于是隐藏在本性中的奇妙造化便得以展开,这就叫做「君子慎其独也」。而此时周身八万四千个毫毛孔窍无不各归其位,各显其性,故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仔细的想想,一个人的人品高下,几乎完全都受我们内心的情绪所控制,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或是一个贪欲很深的人,或是一个很善于嫉妒排他的人,这些人不是给人一种令人头痛,或人品低劣的感觉吗?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受到自己胸中一丁点气血起伏的控制而已!因此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它的力量非常非常的巨大,所以《中庸》说「莫现乎隐,莫显乎微。」因为它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过了!

一个人的人格是什么来影响的呢?不就是你的情绪、欲望吗?我看到很多聪明绝顶的人,但是到这个公司人家也请他走路,到那个公司人家也请他走路,因为请他走路的老板说,这个人的人格有问题,不然就说他的情绪有问题,这种案例在社会上总是层出不穷。

我还曾看过这样的报纸,有一个人他很有钱,但是他就很喜欢偷东西,他偷东西不是因为被生活所迫,而是因为他偷起来有快感,他没有偷的时侯就会显得非常的无聊,于是他不断的偷!简单的说,他只是受到胸中那点「快感」与「无聊」的控制。

是什么东西控制着他不得不偷呢?是什么东西让他不去在乎人们对他会怀着什么眼光,父母是否会对他痛心疾首,这一切他都不在乎!这个祸首,竟然只是胸中一丁点微微起伏的「气」而已!人们真的很聪明吗?

为什么我们要受那一丁点毫无意义的气血所控制呢!这样的枷锁,若不开始学习返观自己的本来清真,哪有离苦得乐的一天呢!这个课题真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呀!想要解脱烦恼束缚的人,能不对它正眼看待吗!

今日人们已经把胸中微微起伏的一点气机,演变成我们的情绪能量、演变为我们的需求能量、我们的贪嗔能量、我们的恐惧、忧郁的能量。于是造就出无可自拔的烦恼来,这都只是在胸中气机起伏时,攀附好恶知见的结果而已!何不开始学习观察它,让它存在本无意义的原貌呢!毕竟它只是一丁点能量的起伏而已呀!毕竟气血的起伏就像水的起伏一样,本无贪嗔等意义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思教导我们解脱的良方,那就是「君子慎其独也!」只是让气机起伏存在应有的本质,存在那个毫无意义的本真,存在自性的本来样貌,就可以得到解脱!这与六祖觉悟之时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不是异曲同工吗?《金刚经》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不也是一样的意思吗?

「气」这个东西,我们生也好、死也好,没有一秒钟可以离开它的。当我们这个肉体抛开后,我们的美貌失去了,我们的躯壳都失去了,而这股气依然是鬼神的生命主轴所在。当鬼当神也还有情绪的,这依然是他们赖以解脱的课题所在。

有人会问:「佛哪里有情绪?佛是很平静的!佛是很慈悲的!」但平静与慈悲算不算内心情绪的一种呢?当然也是的。况且佛是凭什么来检验他的情绪是否平静,以及居心是否慈悲呢?就是靠他对心头一丁点气的觉知呀!不然怎么感觉他的慈悲呢?

再回想平常你凭什么来检验你的情绪到底是激昂的?还是平静的呢?就是靠觉知身中气机的起伏有多大呀!因此这气就是我们真我生命的主轴,这是天命之谓性的所在,也是道的所在,可离非道也,我们无可抗拒的,生生死死都还在的!

因此观察它的本真就是观察「本性」了!凡夫因这气的形态而产生罣碍,而圣者因观察气的本来自在而得到解脱,懂得让我们的气存在它自然的起伏造化,不加任何分别攀附,便是「率性」了。而率性的当下,便是得证自身之道的当下!便是「修道」的当下。时时持守这种自在的人,才有资格说「道在日常生活中」的!

「修道之谓教」,为了教导这种直指人心的正知正见,所成立的团体我们称为「教」。宗教的教化,就是以此为主轴的。所以圣人成立宗教的教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教导我们由内心放下所有的执着,走向人生的正途,教导我们圆满人生的真义,教导我们过得自在解脱。自古以来的创教者,一直都有着这样的使命,也都尊重其它教派也有相同的使命,宣扬相同的真理。

但今天我们可能身在某一个教中,然而所做的一切教育,若失去怎么引导众生去照见自己本自清静的天命之性,不懂得怎么去观照自己的烦恼根源,以及教导他们究竟的解脱之道,反而不停的往外追寻,不停的锦上添花,不知道如何往内去「慎其独也」,那么这个教存在,就变成一个普通的行善团体而已,因为它已失去古人创教的最大功能了。少了这个直指本心本性的教育功能,不论做多少善行义举,古人都叫它为「术流动静」了。

由于《中庸》的这句「可离非道也」的指引,使我们对于生命的主轴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我们确知,我们可以藉由最粗浅的喜怒哀乐,就可以来检验无比精微的天命之性!这真是子思给予众生的最大贡献所在!

例如待会喝茶的时候,喝下去,嗯好喝!有一种心情,马上观察那个好心情的感觉在哪里发生?它是由什么样的气所组成?喔!原来是黄庭中的一丁点「气」所经营出来的,最重要是马上觉观察你有没有「慎其独也」!有没有让那本无意义的气机演变为贪嗔痴爱的动力?再喝一口,嗯,看着胸膛发生一丁点变化,是比较紧,或是温度比较高…,要记得「慎其独也」,要记得「离一切相」,只看它畅然的原貌。

待会一个人坐在这里,感觉无聊,无聊也是一种心情,一样练习往内觉观,心情是什么组成的呢?喔!原来是心头内的一丁点「气」所组成的。然后仔细检验自己有没有「慎其独也」?有没有任其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天父亲叫你陪着他去爬一个无聊的山,你虽然很想孝顺,但是路程中内心不断的发出声音说:「唉!怎么来这种地方,都是斜坡!要走到什么时侯!回家不是很好吗!」你的心情一直从黄庭中冒出来,日常生活是不是像这样?

改天妈妈说「小明去帮我买一瓶酱油!」「才不要!你自己去喔,我已经十八岁了,我有自主权,你搞清楚喔!」现在小孩都这样,做一点小事,动不动情绪就上来了,他已经十八岁了,然而他顶嘴的功夫一流,却还未曾学会如何观察自己的黄庭,看看当下内心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学问学校里没有人教,社会上也没有人教,就算跑到宗教里也没有人教!连「直指人心」怎么指都指不出来!真是非常感叹!古圣先贤所遗留下的经典精髓,以及中华民族「执中精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竟然没有人来宣扬!

现在纵有「黄庭禅」这个小单位,想要自不量力的怒举螳臂以挡车辙,但一路上走来,却倍感孤独维艰,知音难寻!真可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性理心法,只剩下那些雕艺品可充数了!真可叹如今有人要再现数千年前「直指人心」的教化宗风,一路上却只听到处处有「外道」两字相讥!真可叹处处有人花几十亿的众生钱,去盖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殿堂,但却没有看到有人,愿对无声无臭的性理心法,做出具体的宣扬与奉献!

如今的众生们已经习惯不断的往外追寻,没有人关心什么是我内在的本心本性,也没有人确知什么是我当下这一秒的本心本性!现在纵然我们的喜怒哀乐已经发了,但我们不知怎么观察它的中不中节。我们往里面看,都是嗔恨、讨厌、不耐烦的声音,我们不知道怎么让它回到清真的本貌,我们不知道如何让它「慎其独也」!我们不知道怎么「率性」!我们不知道如何「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怪这项性理心法的推展,是那么的举步维艰!于此,这些年来我真的是感触良多呀!

如今我们藉由《中庸》短短的一篇文章,大略的了解了生命的本源,并藉由「黄庭禅」的禅修方法,以「直指人心」的方式,教导各位返观自己的心海,点开自己的心灯。希望藉此为古圣先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尽一份力量;也为再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露一线曙光;又为整合分崩离析的五教歧见,找到可以相互尊重与认同的大本;也为解脱众生的烦恼痛苦,找到釜底抽薪的根本办法!欢迎有志者一起来努力。

诸位学者若懂得以《中庸》第一章中所阐释出来的性理精义,贯串到第二章、第三章、一直贯到最后一章。将里面所谈的大小事情,小到一个起心动念,大到像「哀公问政」的治国之道,全都根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基本主轴来思考,定能贯穿全篇大意的。

如果我们翻开史书,里面描述着谁跟谁对谈,后来谈得谁心里很高兴,所以做了一个什么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或是你看到谁去向谁谏言,然后惹怒了对方,最后人头落地…,仔细想想那人是为了什么东西,让他做了重大决策?又是为了什么东西,让前面的人人头落地?这都是因为「心情」的好恶而已啊!我们甚至可以说,整部历史就是由各种人物的好恶心情所写成的呢!你说「心情」这两字不重要吗?

而心情是什么东西做的呢?不就是黄庭一窍内微微起伏的气呀!你以为它很小很不重要吗?你看那历史上某国挥兵大举入侵,只是为了一个「贪」字,或是一个「恨」字,贪是不是一种心情?恨是不是一种心情?一丁点心情就可以使人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来的!

那么心情什么做的呢?还是胸中一丁点的气而已啊!因此古人所做的教育,都是以这个「气」字为主要的核心,其中尤其以「内心」一窍内的气机为教育的最要处!因为心头一窍内的气能否「中」?能否「和」?不仅能影响个人,也足以影响全人类的安危呀!你说这个主题不重要吗?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你就能了解《中庸》首章之后,为什么一下子谈修身,一下子谈鬼神,一下子谈国家,一下子谈祭祀了。用这个基本概念去读《中庸》其余的每一个章节,你必能感受到古人的用心那么的良苦,而结构是如此的精美!而不会总觉得上一句与下一句毫无关联了!

保持这种「直指人心」的知见为主轴,觉观这一个章节所要表达存在每个人胸中「喜怒哀乐」的「发」或「未发」的机微,便能洞澈圣人之所以著书立说的苦心。同样以这种「天命之性」的认知,再去读《道德经》、《金刚经》、《心经》…,你马上就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了!你立即就能相信,千门万户原来一家亲的道理了!

这个以本性为主的基本知见,就像千经万典的一把万能钥匙一般,这把钥匙不是只交待在子思的身上,也不是只交待在如来佛的身上,也不只交待在老子的身上,这个性命的真机,老天爷早已把它交待在每个人的身上了!此刻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把万能钥,只要你懂得从观察黄庭一窍内的机微入手,每个人都可以解开千经万典中最深、最不可解的性理之迷!每个人也都可以为自己打开通往天堂的芝麻之门!

祝您因悟得自性的本来清静,而法喜充满!

作者:内心禅(黄庭禅)创办人  张庆祥

※※※※※※
中华黄庭禅学会:www.htz.org.tw (繁体)
黄庭禅大陆官网:www.htz.org.cn (简体)
中岭山内心教育基金会:www.innerzen.org.tw
发表于 2014-4-1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用身上的万能钥,去解开千经万典中最深、最不可解的性理之迷!为自己打开通往天堂的芝麻之门!感恩分享~~~
发表于 2014-4-1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向往这种本性自有的“清静”了,原来情绪可以发,发而中节也能养生呢!感恩分享,学习练习从观察黄庭一窍入手,走向清静中和!
发表于 2014-4-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10:24 , Processed in 0.02624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