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3-7-31 22:56 编辑
顺着bay版讲的, 到网上看了一个叫"杜车别"的人的很多文章, 观点相似, 有理有据, 蛮有颠覆性的. 观点还在消化中, 不过至少说明历史有很多种读法.
其实中国人的思想一直是很活跃的, 即使是清, 晚清也是相当活跃. 总是会经历朝代建立的时候, 对思想压制比较严格, 随着君权的弱化, 思想越来越活跃和多样化的一个循环. 现在的网络, 一边痛骂中国无言论自由, 家长制, 一边什么思潮, 什么观点都有, 观点的丰富多彩, 思维方式的多样, 要大于我在英文网络上看到的.
Bay版另一贴中讽刺的读经, 是不是和下面这篇文章的意思有关呢?
----------------------------------------------------------------------------------------------------------------------------
在网上聊起最近颇受追捧的《弟子规》,中山大学名人张明克老先生有些“急”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让孩子背诵《弟子规》,殊不知《弟子规》其实是台湾群众居士借用孔子做门面,作为卖“写书人”、“出书人”各自的私货。”《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距今已有300多年,讲的是古代传统的家训、家规、家教,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张老先生说,那是按神权、君权时代的需要编写的,113件事儿,1080个字,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青年人的需要。张老先生举例说,《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可是,这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连小学生都会对此批注说:“这真是怪事!药咋尝?请遵医嘱!”
张老先生认为,《弟子规》把孔孟之道中的仁义诚信、以天下为己任、引导青少年做一个时代英才的道理完全取消了,而现代社会比300年前进步得何止千万里,以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尽可以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创编出新的《弟子规》公约。“建设新社会,必须有胸怀大志的英才,‘弟子规式’的畏首畏尾、胸无大志,是绝对行不通的,请问现在那些大肆吹捧《弟子规》的人,是否真的相信《弟子规》那一套?”张老先生调侃说,如果按照《弟子规》教育孩子,只会教出“木头孩子”。
张老先生严厉的指出“请问现在那些大肆吹捧《弟子规》的人,是否真的相信《弟子规》那一套?”这句话可谓说到了那些鼓吹者的痛处:“我认识的几位要求员工们学习《弟子规》的老板,其中有自己根本没读过该书的,还有虽读过也不信的,真正是仅拿它当了蒙骗员工的工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弟子规》的前世今生。《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生只中过秀才),落第搏不到功名,返回山西乡下成立私塾谋生,做教书的工作,对当时中原战乱(康熙削蕃时期)后的重建,为适应当时的山西状况,编写了《训蒙文》(仅仅是一本“训教知识未开的儿童”的书籍)。后随着清朝乾隆皇帝的内臣贾存仁(山西老乡)顺应乾隆皇帝的要求和指示,为更好的管理中原汉人,奴蔽中原文化,忠顺满清的帝王统治(详见影视剧段都有分解),而借用李毓秀编写的《训蒙文》撰写成了《弟子规正字略》,令所有的私塾都要教习这经传,再学四书五经才能考学。乾隆皇帝从而继蒙古元忽比列之后,中原外族又一儒学大师。
清朝这个时代,中国处在什么阶段,想必大家很明白,大家对比宋朝以前的多个帝皇朝代,中国的百姓就没有奴才的称谓过,这个东西在当时之所以会受到欢送,与其浓重的奴化教育气氛是分不开的。乾隆皇帝之后的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科技汰后,文明呆滞,最后被外国小股军队入侵,便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不能不说这其中也有它的一份“功绩”。
其次,让咱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在宣扬一些什么东西。“后来清朝贾存仁订正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导后辈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诚家风的最佳读物。”这明显就是宣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假如这样的货色有教育价值,我强烈倡议古代女子顺便把三从四德也修读了。对这种传统文明,我们在现代的“五四运动”推翻帝制,推行民主不是背道而驰吗?我们每年庆祝纪念“五四”的教育节日,目的和意义,难道大家都忘了吗?特别试问现在当几岁小孩父母的大人们!特别要问宣传此类图物的商人们,居心何在!
再次,有些人主意去糟粕存精华。我以为不必要,比此更好的现代教育读本比目皆是,没有必要从历史的垃圾堆从翻出所谓的精髓。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应以简略易懂的现代口语文辅以图片进行教育为宜。目前市面上印刷的版本称: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说实在的,这都是没有读过书,没有做过学问的人,才会写出这些不通的东西。这种东西在整个《弟子规》里面还有很多。“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照这么说那麻烦了,世界上就没有可读的书了。孔子就是那两本书,其他书呢?大家焚书坑儒算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除了圣人的书,别人的不读行吗?我们不读黑格尔的书,我们不读马克思的书,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国学伟大?这不就是让人闭目塞听吗?用艰涩僵硬的《弟子规》来教育小孩,几乎就是一种残害。
更何况《弟子规》的文言文程度饱受质疑,如提到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是什么文字?***不通嘛!“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什么叫做“信”?什么叫“信皆要”?心信?眼信、口信?是这个意思吗?口怎么信?眼怎么信?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是没有读过书的人才会有的胡说说。意思是让人光把一本书读到底,其间不要再读别的书。我告诉大家,这绝对是一种很错误的读书方法。列宁曾经说,他读书是床头上摆十几本书,这几书看着,看着,不懂,不懂,放在一边,反过头来,从那本看,来回反复很快就可以懂很多意思。我告诉你这个是秘诀。你要不相信你就这么看书,再难懂的书都可以懂,要锲而不舍,也要不断的转移,转移完毕了再回来,就懂了。这是为什么?就是打断你的执着。你转移一下,你的智慧就可以来了,这也是类似致良知的根本做法。《弟子规》没有致良知的经验,竟然要写国学的蒙学入门书?怪哉!国学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致良知”,《弟子规》连读书都用道德要求,这怎么能行?《弟子规》则偏偏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究对仗,没有惜墨如金,是很毛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领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播种。”
最后,《弟子规》与现代公民教育完全相悖。《弟子规》走的是奴化路线,处处要求小孩这样那样,片面讲求分歧时宜的任务,不利于培育小孩的独破翻新精力,不利于造就小孩国民权力和责任平等的观点。这样的教育,将把中国带回历史的池沼。大家为什么不想想,现在有那么多的有文化、有素质的家庭都带小孩到外语学校就读,到外国深造,难道你想说他们忘本吗?对于小孩,我们应该激励跟领导他们的自学才能,让他们开展自在的翅膀,为国度、为民族、为世界做出更大的奉献。而不应当让他们学习《弟子规》,束缚他们的思惟,束缚他们的言行,使他们无奈超出前人。后来居上,应该胜于蓝。
所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在儿童教育上,我们要为我们祖国、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和未来负责。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上有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一个是利用国学的精髓往前走,二是打着国学的旗号让民族倒退。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我们绝对不允许通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一百多年,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进步,让他们假借弘扬国学毁于一旦。通过他们那样的教育,说好了就是把现代大陆人变成台湾人,虽然台湾的文化有很多的优点,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创造性的气魄。“岛民气质”严重。
我们说未来中国文化肯定引领人类文化。我们看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第一个火炬在雅典,第二个火炬在中国,前一个文化是以古希腊文化为基础,我们今天学的所有的文化都是以古希腊文化为基础的,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全部基础都在古希腊文化里面,但是这个火炬要从古希腊传递到中国来,所以2004年的奥运会应该在古希腊召开,2008年应该在中国召开。这里面有天意在。一句话,人类文明的圣火,要从古希腊文化传递到中国来,由中国在世界文明中打头。《弟子规》能教出这样的人吗?
中国文化现在有这么几个区分。1、大陆型的,2、日韩型的,3、台湾型的。这三种特型,哪一个能够领导世界文化?我们凭心而论看发展,最有气势的就是大陆文化。我们能不能把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浴血奋战得来这一点点的文化意识进步,再退回去呢?不行,退是没有出路的。首先共产党就不会允许你退。共产党是中国国学最大的护法,最大的先锋。
我愿意看到将来的花朵,可能一直的解放思维,冲破约束,把我们这一代人踩到脚下,实现中华民族的巨大振兴。
注:1、 张克明,生于1913年4月12日,广东省龙川县田心屯人,1937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系。毕业后,在中大战地服务团掩护下参加了共产党。1946年,张克明到了香港参与建立“民革”的筹备工作,筹办《民潮》月刊,1948年至1950年,又参与筹办香港《文汇报》。1950年以后,张克明先后在民革中央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常委等职,同时还在民革北京市委担任领导职务,他还当了多年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2、据清代光绪版《浮山县志》载:贾存仁,字木斋,乾隆辛卯科副榜,事亲至孝,朝夕承欢,不乐仁进。家虽淡泊,而甘旨未尝少缺。尤工书法,精韵学,著有《等韵精要》及《弟子规正字略》诸书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