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盛夏的叶子

我喜欢自己~~~我的树洞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為自己做一件滋養心靈的事,比如:早起晨練讓全身精力充沛;靜心聽一首好歌;寫封郵件鼓勵一位沮喪的朋友;發自內心欣賞一株植物、一幅畫、一個人... 所有這些,都是展現自心深藏的本具的美好--我們都做得到!----妙琳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摆脱“若不怎样,就会怎样”的恐惧,进入“该怎样,就怎样”的状态,生活就会变得坦然。----中里巴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们结成的各种关系里,任何其他的人都是多余的,如果你爱她,那就尊重她爱他吧,即便你有你认为足够客观的看法,也是强加。每一组因缘关系,都有它不可思议的因果,以爱为名,外力参与,是打扰。----程然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要學習跟自己的身體溝通,讓它的冷暖張弛都能被你感知和覺察。你知道它為你做了那麼多,所以你知曉它的苦樂,安撫它的傷痛,陪伴它的孤獨。你跟身體同在,無論它如何,你都對它感恩著,知足著... ----妙琳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的發生,背後,都有著無盡的因緣。這麼想,心就寬敞了。 ----妙融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子勋《家庭成就孩子》书摘:(这本书卓越刚送到,热乎乎的)
              前言:孩子是源于自然的精灵
    人类原本对世界有一种质朴的认识,是以自然本真的方式去接受自然。在儿童未曾被语言羁绊以前,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以自在的方式呈现的,这是远比成年看世界更加美妙,自然且丰富多彩的。生命源于自然,所以一切自然蕴涵的信息对生命都是滋养。自然是不需要儿童努力去适应的,因为它和孩子是一个整体。需要孩子适应的是人类科学与文明建立的社会与环境,尤其是城市生活与人际环境。每位家长都要认请这个事实,我们教导孩子全部的努力都旨在把孩子推向人类社会。如果人类的发展也是自然的属性与安排使然,情爱、语言、艺术、家庭、城市化......生命以一种唯美的方式表达着它的高级形式。但要算上战争、杀戮、砍伐森林、灭绝动物、化学污染等,我们是否有勇气说自己依属于自然呢?如果人类社会早已背离了自然的安排,那么父母努力教导孩子学习话语、交际、竞争、科技,正是逐步地让孩子远离自然。客观来说,这样的努力的确为孩子在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的先机和好处,但如果引导得过早、太快,有时也会让孩子冒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他与自然隔离,身心失去自然气息的滋养,变成一个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的人。如果生命不是外星来客,人类的孩子出生以后,一定带有一种自然的知觉与感觉在触摸自然,父母让孩子在成长中多少保留一些儿童的心态和知觉,也许是人类尝试回归自然的一种努力。
    社会现实对人类有一种异化的功能,看看机器人就知道科技发展的结果,如果不重新臣服大自然,人类会越来越生活在一种自己制造的限制里,很多科学幻想作品提示人类未来悲惨的境遇,没有鲜花、绿树、青草,没有动物与美妙的风景,人类蜗居在科技建立的机械城堡里与自然完全隔离。开玩笑地说,应不让艺术家来领导人类,因为艺术家正是坚持自然视觉与美感的人。我们真的要让科技发展得缓慢一些,甚至知识够用了就应该把科学家冷冻起来,或者把一些科学的疯狂者放逐到美丽的海岛上,让他们赤身裸体地回归大自然,重新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个儿童都可能被教育成为未来科技疯子,也可以被父母塑造成与自然和谐、懂得享受生命幸福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90、中午收到卓越的书,每次收到书都会特别开心,虽然除了《家庭成就孩子》,其余都是莲藕的绘本,我还是很开心,翻到《这是什么队列》时,每一页都破了一点,同事看到了,说:“退货退货。”我的内心又开始纠结了:追求完美的那个小人想着退货,怀旧的小人想着这是自己选择的书,已经产生感情了,而且人家工作也不容易,不能保证完好无损。
最后怀旧小人战胜了完美小人。回家拿胶带纸粘一粘吧,不影响阅读就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91、18岁时,阿姨当着我的面对别人说:“你看看她,人家18岁的女孩多美,她又肥又难看,哪像18岁的姑娘呀。”从此以后,我认同了自己又肥又丑。
初中时,有一次跟一个男同学讨论一个问题,我笑了,他突然说了一句:“你笑起来真难看!”从此以后,我不敢笑了。

现在晒出来,希望见光死。

我告诉自己:我其实很美,笑起来也很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說放下很難,但是當必須放手的時刻來臨,想要抓住更難。其實,讓心放鬆的自然隨緣了,才會讓一切容易。 ----妙融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是自由之爱的树上长出的最为高贵的鲜花。他们并非玩物,也不是填补父母需要的或是实现他们勃勃野心的工具。孩子就意味着义务,他们应该被抚养长大,做一个幸福的人。 ——波伏娃 Photo by Victoria J Baxter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学会对生活欣赏和感谢,这包含所有事情。譬如说,我吃下一块饼干,当它从我喉咙滑下,我应该感到:天哪,多不可思议!因为当我咀嚼饼干时,屋顶可能突然塌下来,而我可能死掉,那么这块饼干就永远不会从我喉咙滑下!在生活中发展这种感谢是极为重要的。这不完全是佛法,这是人类都应去做的事。 ----宗萨钦哲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生活中受挫折,就是因为对情绪毫无控制力,这一点都不好玩。佛教的全部目的就是玩的开心,不是么?为了玩得开心,我们必须拥有控制权。如果别人对你有控制权,那就不好玩了。 ----宗萨钦哲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期待,就是我们的执着。我们采取特定的走路方式,以便可以获得赞美,不会受到批评。每一件事——包括我们的走路方式,我们的发型,我们今早穿的衣服,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宗萨钦哲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多小的孩子,请好好地跟他们说话。 因为这样的习惯,将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反之亦然。
----汪培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虫妈摘抄的孙瑞雪老师的讲座内容,我也抄些过来:我要告诉大家,所有的新生命降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他18岁。他要做这几件事情:0到6岁他要创造一个我,6到12岁他要发展他创造的这个我,12到18岁他要建构这个我,18岁到40岁,他要把这个我在社会中去实施,建立一个社会的我。40岁时他的生命才完成,他终于可以用那个我跟整个世界和宇宙产生连接。这才是一个完整人的状态。这个状态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一直想达到这个状态,都没有达到,而今天这个时代到来了。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今天的孩子,成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已经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不”。你喝水吗?不。吃饭吗?不。上床吗?不。他用一个声音告诉你: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两个人是不同的。

    现在的教育,每天都讲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没办法学会的。只有一个途径:依靠儿童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由于这样的原因,儿童在创造完自己之后,创造的品质才能够在身体中固定下来,才学会创造外面的世界。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父母究竟能给孩子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汽车,不是房子。因为这些都是社会的价值系统,儿童还不是这个社会的人,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当一个生命需要建构自己的时候,这个系统是生命系统。生命系统需要的是爱、被爱、被关注、被认可、安全感、被准许、有价值。所以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是一个生命价值系统里的东西。


    所以我们第一步要知道的就是了解一个新的生命。你要了解这个新生命是什么样子,他需要什么。你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现在我要问的是,为什么你长大了以后,就不知道儿童怎么了。按理说,你从家里出发到上班的地方,你走过这条路以后,就知道了这条路,这是一个逻辑,但为什么你的人生从0岁走到了40岁的时候,却不知道2岁、5岁、12岁、18岁孩子的生命呢?这不符合逻辑。推理只能是一个:你根本没有度过你的童年。因此,你根本不知道童年是什么样子。
你是怎么度过童年的呢?理由只有一个:你小的时候就被当大人一样对待了。

    我做这个工作16年,这16年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个就是了解儿童,第二个就是了解自己。我突然发现人类的创造力,根本不是任何人能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们在出生的时候,遗传基因或者大自然就有一个特别高级的东西,那个东西是完全无形的,已经注入我们身体里。它专门做一件事情,就是创造。这个东西被蒙特梭利称作精神胚胎,在宗教中被称为佛性,基督教中称为上帝的种子,在瑜伽中称为阿特曼。不管称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所以,马斯洛才说,你一生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因此,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秘密,你的生命中永远有这样的东西,它是巨大的,你可以依赖它。在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资源,但并不是你。这些资源就是身体、情绪、感觉、认知、心理、精神。这些是你的内在环境,你可以调剂它。但是早先这个环境必须让儿童熟悉。就像你开车一样,刚买的时候并不会,必须每天接触,经过一年了以后才会熟悉。儿童要熟悉内在环境,也必须这样。最典型的,你们以为考试是人类发明的?其实不是。儿童开始走路的时候,大约在他们7、8个月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喜欢哪里不平走哪里。所有的儿童都会爬楼梯,这个时候抱他们是不行的。他们一定要自己爬上去,当腿的功能完全掌握了以后,就是跳,从高处往下跳,他们要练习这个腿给他带来的空间感。

  这个时候全世界的儿童开始考试了,考场在哪里呢?就是马路上的台阶。所有的儿童都要练习这个腿的功能到底完善到什么地步。这是最早先,你以为儿童不会核实别的东西吗?当一个孩子坐在那里哇哇大哭的时候,他在锻炼他的情绪,你就让他哭,他就对这部分情绪熟悉了。等他长到18岁的时候,他对你的情绪就熟悉到了极点,就会体贴你。而不是你哭的时候,你觉得你老公没有发现。不是,因为他小的时候他妈妈没有让他发泄,让他不要哭。长大了以后,他就理所当然地知道情绪是一个捣蛋鬼,不能由着它。但他不知道情绪会长大,情绪是跟生命连结极度高级的东西。但是我们从来在教育中没有被任何人认可过。

    当他哭泣的时候,老师会对他说:“你可以哭,老师陪着你。”这个话谁都可以说,这就是儿童情绪的成长。没有这部分的成长,我们过渡不到下一部分——感觉。

  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没有感觉了,我们的智慧就会损失一大半。头脑不能解决头脑的问题,就像电脑不能修电脑一样,它是我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过渡完这个之后才能走向心理,然后走向认知,最后才能摸到认知背后的真理,然后这里才可以跟背后的灵魂配对。所以人们对精神的向往,相当于狗对骨头的向往。但是我要问大家,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精神向往。理由是什么?我们小的时候不让我们有身体、情绪、感觉、心理的,我们认为认知是最好的一部分。我从小就教你用头脑思考。


    唯一的办法就是外在的环境是有爱的、有自由的、有规则的。

    如果你现在能够让你精神胚胎重新出来,你就可以把你自己完全重新地创造一遍。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现在把你的精神胚胎释放出来,你的心灵必须是完全敞开的。这样做,你可能很容易受到伤害,很脆弱,但你必须始终坚持让你的心灵敞开。你体验一下你的心灵敞开是什么感受。你体验完这个东西之后,你就能知道儿童是什么感受。你把自己打开一下,你就知道儿童精神胚胎的宏大,以至于他可以抵制这个环境把自己放大出来。因为这一生他必须高度集中做的事情就是创造自己。但是大部分人不让他做这个,要让他学成人的东西。这样就把他的时间耽误了。

  所以,当这个儿童要这么做,而你不允许他这么做的时候了,他就会疯狂地跟你抗争,来完成这个使命,因为这个使命不是你预设的,不是别人预设的,而是大自然之首预设好的密码,他要不可遏制地做这个事情。在心理学中这个被称为目的性追求。就像人类喜欢彰显自己一样,彰显自我就是人的本性需求。就像人类需要爱一样,被爱以及爱就是人的本能需求,创造自己是人类的第一个需求。他就是依靠精神胚胎完成的。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秘密所在,教育的核心就是我们可以准许儿童创造一个自我。

  成长的核心是儿童能够创造一个自我,教育使这个自我得到发展,这样人才谈得上独立、自主、创造。所有的儿童,在跟成人说话的时候,都是接近本质的。

    你会发现你最优秀的东西,最能发现你独特性的东西,完全依靠你自己形成的。只不过你需要一个外在的环境,但你发现你的创伤大部分是由你的父母导致的。为什么呢?唯一的理由是大家都不明白,不懂生命。现在我们要透过这样的过程让我们重新了解生命,审视生命究竟是什么。

  那么我们究竟能给孩子什么呢?第一样东西就是爱。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生命都仰仗爱才能活下来。

    要让孩子有机会唤醒自己的身体。同时,让孩子的情绪成长。孩子透过哭释放和认识情绪,如果孩子哭了,妈妈说:“妈妈知道你非常失望,你想哭就哭吧,妈妈陪着你,你哭吧。”这样孩子会不会很好,他哭完知道他为什么要哭。但大多数的家长不让孩子哭。我们一般人会说:“就知道哭,那么点事也哭。”当我们准许孩子这样,孩子的生命力就成长起来了。我们所说的,要爱孩子所有的部分就建立了,这就是爱。爱孩子生命中出现的所有的,准许孩子这样。这样我们就与孩子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儿童情感世界的发展完全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使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最早的人际关系,这是关系的雏形,其后的一切的发展都是有赖于这个关系。现在让孩子选一个位置站,站在哪里最舒服?所有的孩子都会这样,就是站在父母两人的前面当中位置。这是最合适的关系。这个位置表明,这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肩膀后面有两个非常坚实的东西,这个坚实不是钱,不是房子,是爱和支持。这个孩子长大就会很好,因为后方是安全的,这个孩子的注意力只往前方看。
    我们换一个姿态,如果夫妻两个人不和谐了,出问题了。妈妈的伴侣变了,变成了孩子了。情景是什么?大家告诉我看到了什么?马上就出现了一个情景——相依为命。是不是这样?这就叫错位,关系就出现问题。所有的矛盾都是错位导致的。这个孩子一生就别想幸福了,因为她认为妈妈的幸福是由她来承担的。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有丈夫的时候,她也会拉着她妈妈。她只要一幸福就有负罪感,她丈夫完全就可能成为她爸爸的角色。关系就这样永远的轮回。所以,夫妻一定要相爱。为什么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婚姻是为孩子做准备的,很多男人很愚蠢,找太太结婚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请尊重一个生命,请尊重另外一个生命。只要你在愤怒的时候能忍一忍,拿着枕头砸。
    所有的孩子,青春期以前,都光着屁股满屋子跑,青春期一到,马上挡起来。这个女孩,觉得自己化妆化得不好,在她喜欢的男孩面前没有自信,她告诉她妈妈,妈妈就告诉她怎么做。你想想这种情景是多少放松,你再想想,我们在青春期懵懂的时候,独自度过了不自信,谁都不敢说。大家是不是都这样度过来的?

    家庭可以给孩子的,就是爱孩子的自由空间。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绘画敏感期来了。早上五点起来就画画,她妈妈就给她弄上纸笔,画吧。结果把纸画完了,没有地方画了,就往床单上画。画完了就往身上画了,等她爸爸妈妈醒来,纸上、床单、身上全画满了。她妈妈并没有生气,说女儿你这个绘画敏感期来得也太惊人了吧。

    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需要受到重视、关注,孩子需要安全感,孩子需要全部接纳,孩子需要爱与被爱,孩子需要被欣赏,孩子需要规则,而非管教。规则跟管教是两个概念,管教是你不能这样,规则是爸爸妈妈跟你同步遵守,我们说好,早约定好,这个规则既父母遵守,孩子也要遵守,是平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4:49 , Processed in 0.0200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