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11-22 10:10 编辑
回复 2831# aliliya
主要我闺女继承了我的感统失调, 一直是这方面的困难户, 让我对'训练'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我女儿接受过两个月的感统训练, 老师很耐心, 器械很先进, 但是我最后还是不能接受这种'人为'的提升, 放弃了. 但放弃以后的数年里, 女儿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 她这个年龄能做的运动基本都自己会了. 她甚至会有意识地自己训练自己.
后来读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书, 介绍了一位前苏联的儿童发展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维果斯基说, 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 一种是他的现有独立能达到的水平, 一种是他将要达到的水平, 两者之间的距离, 叫最近发展区, 孩子在最近发展区需要协助, 协助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能独立达到将要的水平. 这些教师和我自己过去的误区在于, 没有找到孩子下一步能达到的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只是僵化地把几岁儿童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作为她的发展目标, 所以每次她都象翻越不可逾越的高山一样困难. 我不同意敏敏的地方是, 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有她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不要把几岁要达到什么作为硬指标去训练, 这样大人孩子压力都很大. 观察孩子的实际水平, 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把, 使她能达到她能达到的下一个水平. 这是个连续的过程, 无论孩子多大都可以做, 不一定要等到上学.
后来我也发现, 孩子在没有'训练'的压力下, 她到了'最近发展区', 她会自己寻求大人的帮助. 这时候只要轻轻推她一把, 她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比如女儿五六岁的时候, 无论怎么教她前滚翻都翻不好, 最近她突然开始自己练习, 并要我指点她完成的质量, 很快就翻的很好了. 但在她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宁可停一停, 也不要强行训练. 而儿子四岁的时候稍微和他玩一玩就会前滚翻了, 孩子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很不同步的.
了解国内家长面临的学校压力, 就如我儿子学英文的问题上面临的幼儿园压力. 以前女儿不说英文, 很多专家告诉我一定要在家里和她说英文, 但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母语是最好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母语流畅了, 说别的语言只要有一定的环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篇文章是对的, 女儿中文表达显著提高后, 她自己开始在自己玩耍的时候说英文, 并接受我和她玩的时候说英文, 而本来我要跟她讲英文故事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她要收拾箱子回中国去. 孩子准备好的时候, 他会寻求帮助, 孩子没准备好的时候, 什么训练都没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