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3645 面对顶嘴的孩子,摘自王人平的微博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更需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直截了当地要求孩子“闭嘴”只会适得其反。
      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
      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3646 摘自李雪爱和自由的微博

解密“挫折教育”。经常见成功而强大的父母养出无能孩子,这样的父母,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无能恐惧的一面,于是很爱“挫折教育”,时不时制造些挫折让孩子感觉很自己做啥啥不成,而父母总是对的。如此成功将无能感转嫁给孩子,继续自我感觉正确又良好。这就是“挫折教育”背后的潜意识动力。

推荐电影《和平战士》。一个人有恶的想法,不代表他本质是恶的。头脑只是个自动反应机器,会呈现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各种恶念。如果觉得自己想法很坏,先别自责,由念头来去,继续感受自己的心,让灵魂指引我们行动的方向。

心理创伤大致分三种:被抛弃,被吞没和俄狄浦斯冲突。最悲催的人,婴儿时期被抛弃,比如延迟满足训练独立;儿童时期被吞没,俗称溺爱,常见孩子整天要陪伴妈妈,听她诉苦,被控制包办一切;青春期被性羞耻感控制,比如女儿被妈妈要求不能和爸爸站一边,儿子跟妈妈睡,爸爸独睡。如此活下来的,都是强者!

又有网友发来私信告诉我亲戚孩子的经历,妈妈定点哺乳,很少抱孩子,现在2岁多异常的「乖」,很少哭,而且大人一说他就马上止哭,脚被划伤一地血脚印,却不哭不叫疼。泪啊,冷血的父母,还很高兴孩子这么乖,你们被恶魔附身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3647 拒绝家长长期在我身边三米内巡航

      摘自《小学连跳三级 初一拟申请退学》http://216.24.199.190/thread-68861-1-1.html

      冯邵一说,经过谈判妥协,他和冯银刚达成《父子谅解备忘录》,里面有重要的四条决议:“我不出卖自己的主权,爸爸只享受监护权。我继续上学,也可以申请休学,但学习不能停止。允许我抗议,实行家庭两票通过的抗议有效。拒绝家长长期在我身边三米内巡航。”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3648 听知觉能力——摘自敏敏1976的微博

宜萱上幼儿园时经常记不清家庭作业,因为知道老师是在特意训练孩子的听知觉能力,所以我就没再去关注这个部分。丫头入学后,“听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再次显露出来。对孩子说一句话:我和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事什么结果等等。如果6岁孩子无法记住6个信息点,那你就需要留心一下了。

听知觉能力包括下面5个方面:1、听觉辨别力 2、听觉记忆力 3、听觉编序力 4、听觉理解力 5、听说结合力。一般孩子的听觉辨别力都没问题,但记忆力、编序力和理解力需要稍加训练。对于学龄儿童,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是听说结合能力。家长要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训练。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3649 姨妈,我活得可累了!每天被你们表扬,只好越表现越好!——摘自微博

@静荷清香: 很多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家人都觉得觉得乖巧的小外甥女曾经跟我说过,“姨妈,我活得可累了!每天被你们表扬,只好越表现越好!其实那不是我的本性。我不想这样活!”想想,我们大人是怎么残忍的扼杀了孩子天真纯洁的本性还不自知呀!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3650 拜伦凯蒂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念头,他们把现实划分成对立的两面,他们认为只有某些事物才是美的。但对清晰的心智而言,世间万物都各有其独特的美。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3651 扶着栏杆行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3652 笑岔气

      刚在网上看到一个词儿:大德身段。
发表于 2012-11-22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24# aliliya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等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点, 都能具备. 只是需要等待, 每个孩子的时间点不一样. 但不是说不需要观察, 观察是很重要的, 观察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他能接受的区间, 和他们已经准备好前进的下一个区间. 6岁如果无法记住6个信息点, 那么给他5个, 如果无法记住5个, 那么给他4个. 什么事情如果在家长的脑子里打下"训练"两个字, 意味着恶梦的开始, 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发表于 2012-11-22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2-11-22 06:48 编辑
回复  只管耕耘

嗯,有些紧张吗?
aliliya 发表于 2012-11-21 20:18



    我紧张个啥,我肚子里面的坏水也不少。
    我在想,这类笑话点中的是生命中非常深刻和强大的力量。是一个人很容易受控制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1-22 09:23 编辑
回复  aliliya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等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点, 都能具备. 只是需要等待, 每个孩子的时间点不一样. 但不是说不需要观察, 观察是很重要的, 观察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他能接受的区间, 和他们已经准备好前进的下一个区间. 6岁如果无法记住6个信息点, 那么给他5个, 如果无法记住5个, 那么给他4个. 什么事情如果在家长的脑子里打下"训练"两个字, 意味着恶梦的开始, 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燕果 发表于 2012-11-22 01:31


正好这两天,看到《游戏力》里的一个部分,就是,如何在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之间,取得平衡。
其实我一开始看《游戏力》的时候,非常的抵触和反感,因为我刚看完《游戏治疗》,《游戏治疗》中的无为和对人性的信任,让我震撼。
但《游戏力》却不是,有很多主导,很有为。
但是它的有为,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流动有非常敏锐的感觉。
我现在也渐渐地更加接受《游戏力》。

比如像敏敏1976微博里提到的,一开始,她也不拿这个事儿当成事儿,可是孩子入学后,这个问题又凸显出来。

如果校方和家长,双方一致达成共识——等待。那也行。
但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共识,孩子在校方又遇到困难,我觉得这个时候,家长出手有效地帮助,就挺必要的。
要么可以给孩子转到一个校方、家长方的教育目标一致的学校。
要么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共同面对面前的困难,任务上的困难,还会有心理上的焦灼……如果能有效地帮助,我觉得还是双赢的。

最关键的,就是家长的帮助质量,现在眼睛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所谓的帮助,不但不有效,还更是一种摧残。
敏敏1976提到,“润物细无声的帮助”,这个真的和《游戏力》超像,游戏力中,并没有什么帮助的形式,只是各种和孩子一起玩。
在玩中,润物细无声地解决问题。

之前,青岛来了一位在台湾享有盛誉的感统专家,有一天的讲座,我当时对所谓“训练”这一块也是很傲慢的,不惜的去。
后来我有点儿后悔,我现在其实想看看,她们们理念和方法到底是如何帮孩子,如果,她们真的能够帮到,那也不错~

嘿嘿,只是我目前这个阶段的看法吧,不知道以后还会变不。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想,这类笑话点中的是生命中非常深刻和强大的力量。是一个人很容易受控制的地方。...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2-11-22 06:41


嗯?愿闻其详~
发表于 2012-11-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31# aliliya


    儿子刚上三年级时,和楼下一小朋友分在同一个班,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后,就在楼下喊儿子:“轩宁,老师今天留的什么作业啊?”大概持续了有一个多月,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记不住作业呢?这是听知觉能力的问题吗?但现在已经好多了。
发表于 2012-11-2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11-22 10:10 编辑

回复 2831# aliliya

主要我闺女继承了我的感统失调, 一直是这方面的困难户, 让我对'训练'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我女儿接受过两个月的感统训练, 老师很耐心, 器械很先进, 但是我最后还是不能接受这种'人为'的提升, 放弃了. 但放弃以后的数年里, 女儿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 她这个年龄能做的运动基本都自己会了. 她甚至会有意识地自己训练自己.

后来读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书, 介绍了一位前苏联的儿童发展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维果斯基说, 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 一种是他的现有独立能达到的水平, 一种是他将要达到的水平, 两者之间的距离, 叫最近发展区, 孩子在最近发展区需要协助, 协助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能独立达到将要的水平. 这些教师和我自己过去的误区在于, 没有找到孩子下一步能达到的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只是僵化地把几岁儿童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作为她的发展目标, 所以每次她都象翻越不可逾越的高山一样困难. 我不同意敏敏的地方是, 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有她自己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不要把几岁要达到什么作为硬指标去训练, 这样大人孩子压力都很大. 观察孩子的实际水平, 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把, 使她能达到她能达到的下一个水平. 这是个连续的过程, 无论孩子多大都可以做, 不一定要等到上学.

后来我也发现, 孩子在没有'训练'的压力下, 她到了'最近发展区', 她会自己寻求大人的帮助. 这时候只要轻轻推她一把, 她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比如女儿五六岁的时候, 无论怎么教她前滚翻都翻不好, 最近她突然开始自己练习, 并要我指点她完成的质量, 很快就翻的很好了. 但在她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宁可停一停, 也不要强行训练. 而儿子四岁的时候稍微和他玩一玩就会前滚翻了, 孩子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很不同步的.

了解国内家长面临的学校压力, 就如我儿子学英文的问题上面临的幼儿园压力. 以前女儿不说英文, 很多专家告诉我一定要在家里和她说英文, 但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母语是最好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母语流畅了, 说别的语言只要有一定的环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篇文章是对的, 女儿中文表达显著提高后, 她自己开始在自己玩耍的时候说英文, 并接受我和她玩的时候说英文, 而本来我要跟她讲英文故事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她要收拾箱子回中国去. 孩子准备好的时候, 他会寻求帮助, 孩子没准备好的时候, 什么训练都没有用.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儿子刚上三年级时,和楼下一小朋友分在同一个班,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后,就在楼下喊儿子:“轩宁,老师今天留的什么作业啊?”大概持续了有一个多月,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记不住作业呢?这是听知觉能力的问题吗?但现在已经好多了。明明如月 发表于 2012-11-22 09:35


赞叹啊,亲爱的,你只是好奇。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基本要开始以下招式了:贴标签,发泄情绪,指责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3 23:19 , Processed in 0.0342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