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3506 hold不住

      其实,对于老公的做法,我也挺有意见。
      上次儿子喝白酒,劝阻未遂,就会气囊囊地喊:你喝!你喝!
      吃芥末也是,儿子想要吃,劝阻未遂,就气囊囊地喊:你吃!来!你吃!
      我见过另外一个爸爸,孩子要摸插座,劝阻未遂,也气囊囊地:你摸!去!你摸!

      反正,就是不能平静,hold不住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3507 说教没有用

      和老公在亲子教育的切磋上,我发现,说教没有用。也就是说,告诉老公怎么做,没有用。
      一般都是出现了实际情况,我处理,他旁观。过后,我给他说说我刚才的处理,用了什么方法。
      老公悟性很好,一般很快就能掌握了。

      老公对儿子情绪的倾听,基本都是这么学的,现在他也会帮助儿子给情绪命名,比如:你很难过,你很生气。
      也总会说:爸爸爱你。
      而且,出现什么问题,也基本不会给儿子贴标签。

      但楼上的情况,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还涉及hold情绪的问题,这就涉及个人成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3508 孩子吃肉之后

      QQ妈说她的观察,孩子吃了一顿肉以后,接下来一两天,都不怎么爱吃饭。
      她自己也说:和《爱和自由》里写的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3509 我自己的太阳

      儿子:要去太阳底下玩玩,是我自己的太阳。
      婆婆:那是大家的太阳。
      儿子:我自己的太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3510 干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3511 哪个更狠?

      每次喝知常家黄豆做的豆浆,内心都很愉悦,感觉自己喝豆浆的时候,正在充进很多能量。
      想到前两天的好几个标签实验,我也来一个——
      都是传统黄豆豆浆,但是一个贴标签“传统黄豆豆浆”,另一个贴着“转基因黄豆豆浆”
      喝下去的效果会如何呢?

      食物本身的能量,和标签心念的力量,哪个更狠?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3512 延迟满足

      昨晚我在电脑前忙活到11点多。
      儿子醒了,喊我,我一看都这个时间点儿了,洗洗睡吧。
      就对儿子说:等妈妈一下,妈妈关机刷牙。
      接下来,我忙活关机刷牙上厕所……
      忙活期间,儿子又喊了两声“妈”,我都答应着。

      所以觉得,真的不需要训练什么延迟满足。
      生活中自然就会出现需要延迟满足的状况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1-14 11:57 编辑

3513 看温柔老爸如何提振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成绩!

      http://216.24.199.190/thread-68098-1-1.html
      文中爸爸的做法,虽然有很多不认同的地方,但是也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发表于 2012-11-1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3480 围观爷爷修鞋……围观结束,马扎收好
aliliya 发表于 2012-11-12 20:32



    可爱的小宝贝哦,忽然让我想起儿子的小时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3514 有点儿明白

      明白为什么海灵格说:同情一个人会削弱一个人的力量。
      如果你还在幻觉里,就会加深对方的幻觉。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受害者,对方也会因此而加重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认同。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3515 共情

      共情是感同身受,是陪伴。
      承受他人的痛苦,但却不陷入其中,不陷入受害者身份认同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1-14 14:30 编辑

3516 满和空

      高质量的陪伴,成人是比较空的,可以看到孩子,听到孩子,感受到孩子。
      但成人,通常是比较满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绪,自己的痛苦……
      在自己这团迷雾里打转,对孩子,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

      这不是说,成人自己的想法、需要、情绪、痛苦,都不值得珍视。
      我们和孩子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们所有的这些,都值得珍视。
      但问题是,我们被它们困住了!

      想法、需要、情绪、痛苦,它们不再是生命里过路的风景,不再是客人。
      它们成了我们自己本身,成了我们的主人。

      其实,孩子渴望的东西,是那么简单,只是,被看到,被听到,被理解……
      我们一直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1-14 15:51 编辑

3517 摘自武志红微博

      我们自己惧怕新事物,所以容易对尝试新事物的人说SB。昨天和一个朋友聊起这一点时,突然觉得,这源自于一个看似很小的事情——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做种种尝试时,我们很容易冲上去打断他,而不是鼓励他。


      这一段,说的很像《游戏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3518 爱与力量(海灵格《在爱中升华》)

伟大的爱蕴含力量,坚定而严酷虽然我没看到英文原版,但是‘严酷’这个词我个人觉得翻译得不太好);廉价的爱则相当软弱,它无法承受伤痛。我们从排列工作中便可以看出端倪:当排列里有人深受感动,触动团体成员们有人开始哭泣,然后某些无法承受这个伤痛之人,会走到哭泣的人身旁给予安慰。而事实上并非是哭泣的人需要安慰,而是给予安慰的人自己需要安慰。这种爱相当软弱,干涉他人的心灵,不在乎别人的心灵而言什么才是最恰当的作法。我们必须要学习如何以不干涉他人的方式,承受他人的伤痛。

圣经中有个美丽的故事可以说明这点。上帝给约伯的考验相当地严酷,他的孩子通通去世了,深受创伤的他坐在粪堆上,然后他的朋友们前来安慰他。他们怎么做呢?他们坐在离约伯一段距离之处,整整七日保持不发一语。这是强而有力的爱。

进行开刀手术的外科医生如果突然落泪了,可以说他是心地柔软,但泪水眶遮住了他的视线,将令他无法继续进行手术。如果我们想要给予巨大的苦难一些协助的话,就必须向上提升到较高的层次。在较高的层次里,我们没有情绪,却有满满的爱。外科医生无法透过情绪化帮人,只能藉由全然的爱达成使命,带着爱才能进入工作。一个真心想帮助他人的助人者,必须能承受他人的痛苦,保持不陷于其中。助人者不带干预地承受他人的苦痛,就会变成力量的泉源。

遭逢巨变之人通常也有办法自行承受这些苦痛,只不过必须经由单独而达成。一旦别人想要替他承担,他就变得软弱。从我们自己身上可以理解这个道理,而我本身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当我从他人身上看到某些事情,虽然很想告诉他,但我却决定噤声不说。要将想说的隐忍下来,需要花点力气才能办到,然而这个隐忍的力量却会变成为对方的力量。突然间,我想说的话对方也能从心底感受到了。因为这些话是从他心底浮现,自然地就成为他内在的智慧,因而可以全然地接受它。

若我忍不住把话说了出来,说的当时感到宽慰,可是这样一来我就带走了对方的力量。就算我说的都是对的,对方也无法接收到,因为这些话从外在而来。所以说,这种的自我克制是尊重的基础,同时也是爱的基础。

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55474&highlight=%E6%B5%B7%E7%81%B5%E6%A0%BC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3519 静静地止步守候(《心灵活泉》P220)

      在界限边缘,决不放松,静静地止步守候,这要付出很大的力量。很多人无法容忍这种状态,他们没有耐心守候下去,于是尝试跨越界限。他们构思画面,建立一套思维框架,解释一切的可能性,甚至在完全没有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对另一个领域的内容建构种种特别的经验……
      在心理治疗或其他医疗中,不论是医生、治疗师、助人者或其他来自家庭中提供帮助的人都有同样的经验,他们体会到那些无法跨越的界限以及神秘。在这种情况下,对助人者或受苦难的人提供力量,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聚精会神地止步守候。由此,他们也体会到一股从远方而来的内心移动,不论那是怎样的一种移动,即使是一种死亡的移动,也仍然守候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4 18:02 , Processed in 0.0303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