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噼里啪啦

我又卡住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烦躁模式
嗯,今天发生了一点事儿,我很烦躁,我意识到自己的烦躁,可是还是烦躁.
我拿起手机想玩一会儿,可是发现没有意思,所以拿了又放,拿了又玩.玩了又觉的没意思好多次.。
我想干活,我发现我干不进去,真的干不进去,
放收音机听。。。不好听
在干点啥呢,我在找事情干,,,,想摆脱掉自己的烦躁。
最后拿起笔写了
我很烦,心里很烦
我很害怕
我害怕这有一天我也会遭遇这个,很烦烦烦烦
我不愿掺和别人的事儿,可是又忍不住去关心
我很烦,烦烦
感觉有一堆乱麻的东西团成团搁在我心里
我不想去收拾这团乱麻,包括不想去感受他。
还是想把自己弄到一个洞里,这样的话,或许乱麻也没有了。

写完这些我又专心感受这团乱麻。仔细看我写的这团东西。
我最烦的是我不愿掺和别人的事情,可是却又想去关心,看能不能帮一些。是真心想帮。
然后我问自己,可以允许自己这样吗?  很长时间没有回答。

然后我想起微信,和谁聊一会吧。
一友在线,不咸不淡在聊,
还有想找的一友没有在线,我特地打电话过去。你怎么不把微信装好啊。。。。说了一堆无关的话,

我的状态是想找人说这个事儿,可是还是没办法说个事儿。。。。继续难受

如果这种情况下是给我老公打电话,那么就是传说中的没事找事儿。。。。

嗯。。。。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噼里啪啦 于 2013-3-6 15:16 编辑

把自己的树洞挖出来。
轮回 模式
我的模式。我的看电视模式,在网上找几部别人说的电视剧,快进看,如果感兴趣就反复多看,如果中毒就在多反复多看,然后到网上看大家的评论,然后在反复看,直到解毒。过一阵消停了,觉的电视没有啥意思,然后觉的无聊时还是想找电视来排谴。

模式是感到无聊时就寻觅然后沉溺然后在清醒 或许还有自责。如是循环。。。

能够既不合理化也不自责的对待自己的习性是终生要修行的功课。。。。。

很多次的看佩玛。丘卓的书,很多次的感动,甚至想落泪。她对人类的困境如此的了解,如此的诚实,如此的温柔。转逆境为喜悦,当生命陷落时。

内心此刻升起了无比的感恩。。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种惰性
选自《转逆境为喜悦》(佩玛·丘卓著,胡因梦译)
在温柔清明的果园里,愿你被掉落的觉醒之椰棒喝。
                           ——创巴仁波切

怠惰是人之常情,但不幸的是,它抑制了人们的觉醒能量,而且会逐渐侵蚀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怠惰的种类有三种——偏好舒适、丧失情感以及“毫不在乎”。我们会透过这三种怠惰的方式而陷入软弱的惯性模式。假如能好奇地探索它们,便能消解它们的力量。

  第一种惰性是偏好舒适,它奠基在我们想躲开不方便的倾向之上。我们总想休息一下,给自己放个假。但是抚慰自己、哄自己,却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会因此而变得懒散与丧失气力。譬如下雨天,即使只有一条街的路程,我们都不肯走,因为怕被雨淋湿,宁愿开车。还有,只要感觉有一点热,我们就开冷气,只要一感觉到冷,我们就开暖气。如此一来便失去了对生活的触感。我们只相信立即生效的东西,而习惯于依赖机械化的成果。

  这种类型的惰性会增强我们的侵略性。我们往往对不方便的情况变得易怒。车子发动不了,停水断电了,冰冷的地上没有垫子可坐,这时我们的火气就上来了。偏好舒适的倾向会钝化我们的听觉、视觉和嗅觉,也会让我们无法满足。然而我们隐约地知道,纯粹的享乐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

  第二种惰性是丧失情感。我们有一种无望的感觉,一种“我很不幸”的绝望感。我们觉得自己是如此贫乏,而不想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坐在电视机前吃饭、喝酒、抽烟,无意识地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看下去。我们完全无法动弹,也不想让自己那无感的心透透气。即使好不容易启动身体去打开窗户,心中却仍有一股羞惭感。我们虽然挤出一些打破惰性的外在动作,但内心还有一股无望的感觉。这些小动作仍旧是丧失情感的展现。我们还是在对自己说:“我是最糟的人。我是没有希望的。我永远不可能做对一件事。”我们真的不想放自己一马,我们已经忘了该如何帮助自己了,因为我们缺乏解脱自己的洞见与智慧。

  第三种类型的惰性——“毫不在乎”——的特征就是嫌恶。我们竖起中指向世界抗议。这种心态有点像是丧失情感,但更强硬一些。丧失情感的状态中至少还有一些柔软与脆弱,毫不在乎则更具有攻击性,更大胆无礼。“这个世界简直是一塌糊涂。它什么也不能给我,所以我干嘛要在乎它?”于是我们上酒吧,整天喝得烂醉如泥,如果有人找我们的碴,我们就打架闹事。或者干脆拉下窗帘,倒在床上,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如果有人想为我们打气,只有请老天帮帮他了!我们耽溺于无价值感和自我贬抑中,一点也不想找到出口。我们只想呆坐在椅子上,让郁闷的感觉愈来愈加重。我们利用怠惰来达到报复世界的目的,而这类的怠惰很容易转变成回天乏术的沮丧。

  人们时常利用三种惯性模式来处理怠惰或任何一种恼人的情绪,我称它们为徒劳无益的对策:攻击、耽溺和忽略。

  “攻击”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对策。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怠惰时,就会开始谴责自己。我们为自己的贪图舒适、自怜或赖床而产生自责和羞愧感。我们总是在罪咎感中挣扎不已。

  “耽溺”的对策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往往合理化自己的怠惰,甚至为它拍手叫好,“我就是这副模样。我有足够的理由生气或一天睡二十四小时。”其实我们很可能是摆脱不掉自我质疑和一股不对劲的感觉,然而却说服自己赦免自己的行为。

  “忽略”的计谋也是很有效的,至少可以维持一小段时间。我们与自己解离、出神或是麻木不仁。我们竭尽所能地和自己赤裸裸的习惯保持距离。我们的生活好像由自动驾驶仪所操控的,而我们总是避免贴近地看一看自己正在做些什么。

  精神勇士的修心练习提供了第四个选择——一种解脱的对策。这个策略就是充分去体验我们一直在抗拒的事物——不再存活于三种惰性之中。我们开始对这三种隋性产生好奇心。透过菩提心的修持,我们练习不再抗拒我们的抗拒心,在心尚未变得僵硬之前,便深入感受内心的柔软地带和无所依恃的空境。要抱持着清晰的动机,希望自己的执著倾向能够减轻。
  觉察到自己不想检查自我的惰性或其他习性,是很重要的一项修持。我们通常只想一味耽溺、忽略或责难。我们想延续三种徒劳无益的对策,原因是我们以为它们会带来安慰。我们只想继续逃到偏爱舒适的倾向里,水无止境地说服自己丧失情感是合理的,或是反覆咀嚼着“毫不在乎”的宿命观。
  但是到了某一个时刻,也许会因为感到好奇而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觉得痛苦?”为什么没有一件事感觉起来是轻松的?为什么我的不满足感和乏味感一年比一年强烈?
  这时也许就会想到要修炼了。这时我们才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要实验一下精神勇士的慈悲修炼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了解安住在柔软地带而不僵化自心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们开始深入观察自己的惰性,直接体验到它的本质。我们开始认清自己对不自由、羞愧感、嫌恶或麻木不仁的恐惧,也开始认清其他人同样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开始留意自己心中的对白,并意识到它们会导致身体的紧张。持续不断地练习,我们终于明白自己不再需要相信这些剧情故事了。我们行自他交换、坐禅、发菩提心,开放地面对赤裸的情绪能量。我们开始感到柔软,并体悟到每个人都和我们一样有情绪上的困扰,而人人都有能力解脱。
  惰性并不是什么特别恐怖或美妙的东西,反之,它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基本特质,我们必须如实经验它。也许我们会在惰性里发现令人焦躁不安的特质。感觉上它似乎是迟钝、沉重的,或许也是脆弱而鲁莽的。无论意识到的是什么,只要进一步探索下去,一定会发现到一股无所依恃、无实质性而又清醒的能量。
  直接而无言地面对惰性,这样的体悟是深具转化力的。它能释放出巨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通常是被我们逃避的习性所掩盖的。只要不再抗拒惰性,认为自己懒惰的那份认同感便彻底瓦解了。一旦拿掉自我的眼罩,视野就开阔了,眼前的景致也变得清新了。惰性或其他任何一种魔障,便如此这般地将我们导入慈悲为怀的生活里。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噼里啪啦 于 2013-3-7 20:07 编辑

刚才发生的事儿。
儿子要做一点水果水,就是用苹果橙子还有西红柿放到水壶里烧水,他和妈妈在厨房里弄呢。
我听到他们对话
儿子:我到冰箱去拿西红柿
妈妈:你不知道在哪儿我去给你拿。
儿子:我知道在哪儿
妈妈:你不知道我去给你拿。
这时候两人已经来到冰箱跟前了,儿子要找妈妈阻拦。
我看不下去了大声说,他能找到你就让他找吧,你老管他干嘛?语气非常的不好,烦。
儿子离开冰箱,妈妈拿西红柿,儿子到我跟前。
儿子对我说,姥姥是喜欢我,你不要说你妈妈。
我无语。
又一次无意识的投射,其实我当时就是没办法忍受我妈妈阻止我儿子,我不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我把自己的感受当成他的感受。。。。。。
发表于 2013-3-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3# 噼里啪啦


    曾经看你介绍过,买了,看了,读的时候遇到事儿,练习了一次自他交换,之后就书是书,我是我了。不唉,实践,读再多也没效果,都读给大脑了,更容易自欺欺人了。借你这地儿感慨下。
发表于 2013-3-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4# 噼里啪啦


    真心赞叹孩子的智慧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噼里啪啦


    曾经看你介绍过,买了,看了,读的时候遇到事儿,练习了一次自他交换,之后就书是书 ...
无所住 发表于 2013-3-7 22:15


无所住好,谢谢你对我一直的关心,关注。

初时有人推荐佩玛的书,我不知所云,却也懵懂的翻一翻,那时的我愁云惨淡,学佛和生活一团糟,陷入了自我批判自我沉溺的瓶颈,第一次听说了对待自己可以温柔慈悲诚实。可是却还是不的要领。后来 一次听寻版的读书会突然想到佩玛书的内容,当时非常欣喜,好像能够理解一些。
这几年的也算是在成长吧,进进退退,最受益之初的是寻版的读书会,终于明白了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觉察出自己的很多模式。。。。 然后参加了古老师的课,一点点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对自己的情绪也能有些觉察。

现在在看佩玛的书,常会感动的落泪,或者想去亲吻她,她对人类的困境如此的了解,又如此的温柔。。。
发表于 2013-3-1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7# 噼里啪啦


    是呀,自己真正经历了,才会多少明白一些作者想表达的,若非你的心柔软下来,也不会有此感悟,为你高兴,亲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5 10:36 , Processed in 0.02406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