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转贴
一、 有关英国转基因马铃薯喂养白鼠产生安全问题的事件:
该事件是1998年由英国的科研人员普兹泰对电视宣称用转雪花莲凝集素的转基因马铃薯喂养动物,动物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此事引起了很大反响,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立即指示英国皇家学会对试验结果进行确认,但是,发现试验存在6大缺陷,即,①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②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③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
④实验设计不合理,未做双盲测定;
⑤统计方法不正确;
⑥实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由于普兹泰草率的公布不科学的试验结果,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他所在的研究所随后辞退了他,但是,在欧洲还有一些科学家想重复他的实验结果,2004 年,欧洲有关电视台专门做了一次追踪采访,采访了想重复做该实验的科学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能重复出这个实验结果。
二、美国大斑蝶事件
1999年5月,美国康乃尔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报道在食用撒有转Bt基因玉米花粉的乳草4天后,斑蝶幼虫有44%死亡,而对照组无死亡。
针对这一实验结果,由美国和加拿大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实验进行了研究,最后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m,每 cm2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 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是:农药使用过量和墨西哥的生态环境恶化。
三、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
1999年,在科学杂志《nature》发表文章称,在墨西哥的本地玉米品种中发现了转基因成分,说墨西哥的玉米受到了转基因的污染,因为墨西哥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当时该消息引起了一些环境保护学者的关注。
事件发生后,由墨西哥农业部和美国组成了调查小组,对墨西哥的玉米进行了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并未发生墨西哥玉米被转基因污染,而是发表文章的实验室本身就做转基因研究,在检测分析时发生了污染所产生的假阳性结果。
本人很有幸,在2002年北京友谊宾馆参加第五次世界生物安全大会上,亲耳聆听了由墨西哥农业部官员在大会发言上的陈述。
四、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少量可以抗1—3种除草剂的油菜,被认为是“超级杂草”,虽然该杂草可以被2,4-D杀死,但表明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应该引起重视,应该有选择的保留1-2种耐除草剂基因未被转入植物中。
五、中国抗虫棉事件
绿色和平组织发表了题为“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综合报告” ,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国际上争论安全性问题之一 。报告的核心内容为:
1、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
2、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甜菜夜蛾等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
3、Bt棉中的昆虫群落的稳定性低于普通棉田,某些害虫爆发的可能性更高
4、室内和田间观测,棉铃虫可以对Bt棉产生抗性
5、Bt棉在后期对棉铃虫抗性降低,还需喷2-3次农药
6、目前采取的庇护所措施不能消除棉铃虫对Bt棉产生的抗性
其实,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正在寻找和转化可以抗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甜菜夜蛾等次要害虫的基因,所以,这一问题可以在这些害虫形成大规模危害前得以解决。关于棉铃虫产生抗性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科学家正在密切关注,目前,我国的监测结果表明,近几年,产生抗性的几率很小。另外,采用多基因的转基因棉花的研究已经成功,这对防止抗性的产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六、有关转基因玉米MON863事件
2007年3月,法国生物学家塞拉里尼在美国《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雌性实验鼠在食用MON863转基因玉米后开始变胖,而且肝功能受损;雄性实验鼠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后开始消瘦,并伴有肾功能受损。他希望有关政府机构能够重新验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并暂时取消这种玉米的上市许可。
在欧盟食品安全局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塞拉里尼发表的论文并非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他引用的是法国生物分子工程委员会毒理学家帕斯卡尔在2003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这项发现谈及了实验鼠对食物的不同反应,而且特别提到实验鼠食用转基因玉米与普通玉米后并无明显区别,但塞拉里尼只是断章取义地引用了部分数据,这是缺乏科学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