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荷香清露

我和孩子的读经笔记(有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班的孩子们(2011-02-27)

  今天是我们自发组织的读经班新年的第二次读经。上次来的五个孩子,这次也都按时赶到了。

  由于还没有买到麦,还是跟着录音读经。辰辰想领读的时候,就跟着领读录音读,要不就跟着佳佳姐姐一起读。

  小恒的进步最大,不仅能坐得住,已经能跟读不少了,声音也很响亮。涵涵虽然才来了三次,但是已经能坐得住,偶尔能跟读一些。铭铭也是个进步很大的孩子,新年来了两次,这一次又比上一次好。桐桐由于春节假期间断了读经,还没有恢复状态。辰辰则一直坚持指读完了7本,妈妈们都表扬了辰辰。

  读经完毕之后,孩子们在一起玩。我们几个妈妈在旁边聊天。铭铭妈妈问我:辰辰读经多久了?怎么样才能达到他现在的状态呢?

  我告诉铭妈:辰辰读经1年8个月了,是从听—跟读—指读一步步走过来的。刚开始去读经班读经的时候,几个月都没开口,当然也坐不住。但是突然有一天去,就开口读了,并且全程完成得很好!我们自己组的这个读经班刚开始的时候,辰辰也和参加读经班的所有孩子一样,读一会就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但是三次之后,就表现很好了,还迷上了做小老师。现在是第六次读经班,读书的状态还不错。

  铭铭妈放心了。

  希望几个月之后,坚持参加读经班的孩子们,都有令妈妈满意的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班的孩子们(2011-02-27)

  今天是我们自发组织的读经班新年的第二次读经。上次来的五个孩子,这次也都按时赶到了。

  由于还没有买到麦,还是跟着录音读经。辰辰想领读的时候,就跟着领读录音读,要不就跟着佳佳姐姐一起读。

  小恒的进步最大,不仅能坐得住,已经能跟读不少了,声音也很响亮。涵涵虽然才来了三次,但是已经能坐得住,偶尔能跟读一些。铭铭也是个进步很大的孩子,新年来了两次,这一次又比上一次好。桐桐由于春节假期间断了读经,还没有恢复状态。辰辰则一直坚持指读完了7本,妈妈们都表扬了辰辰。

  读经完毕之后,孩子们在一起玩。我们几个妈妈在旁边聊天。铭铭妈妈问我:辰辰读经多久了?怎么样才能达到他现在的状态呢?

  我告诉铭妈:辰辰读经1年8个月了,是从听—跟读—指读一步步走过来的。刚开始去读经班读经的时候,几个月都没开口,当然也坐不住。但是突然有一天去,就开口读了,并且全程完成得很好!我们自己组的这个读经班刚开始的时候,辰辰也和参加读经班的所有孩子一样,读一会就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但是三次之后,就表现很好了,还迷上了做小老师。现在是第六次读经班,读书的状态还不错。

  铭铭妈放心了。

  希望几个月之后,坚持参加读经班的孩子们,都有令妈妈满意的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我们开始生发(2011-3-1)

  阳春三月,大地间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因为每天早起演经听课,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细致地感受着天地间光阴的流转,昼夜交替的脚步,感受着气候的细微变化,时光的美好。

  经过了二月长时间的春寒料峭,三月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和辰辰开始了早上的林中散步。今天是第一次,辰爸和小狗豆浆也参加了。

  没想到,蛰伏了一个冬天之后,我们依然轻松地上了500级台阶。和之前常常爬山没有什么区别。开心!

  和辰辰一起看林中的变化,树木上的新芽,早开的春花,满地的落叶,枯萎的树枝,感受春天的气息。

  喜欢这样的时候,春天,要多和孩子来林中散步。

  “生发”,取自《黄帝内经》春三月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所以杏林箴言说:“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孩子生命的春天,也要给孩子正确的成长引导,包括生活和学习。“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春天,我们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 “童蒙养正”,在人生的春天---童年的时候把正气养足。

  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就是养正。让经典的光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随着他的长,他未来的人生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潜在而深广的启迪,将随着人生的经历,逐渐释放扩展开来,成为人生奋进的无限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第90周,孩子们的进步(2011-3-16)
  不知不觉,读经90周了。每周一,我就把这一周的新内容保存到播放器,方便这周每天播放。这周才注意到,居然排到了第90周。

  孩子们读经,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咪咪读得怎样了,没有检查过,不过发现她对任何一本经典,都读得很流利了。对古文,完全没有了生涩感。她们的初中课本里的古文,她都早就读过,能背诵了。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辰辰最近最大的变化是偶尔发现的。前天,到了我们读经的时间了,我擦净了餐桌(自从全家一起读经后,都是围坐在餐桌读的),几个人都洗了手,书也打开,准备读的时候,接到了孩子外婆的电话,我就在和老妈絮絮叨叨地拉了一大通关于父亲身体的事(最近老爸身体不好),孩子们就自己读了,辰辰做老师,居然把这周的新内容都读下来了,咪咪稍稍提醒了几处。

  我很惊喜,看来,孩子的识字关,到现在基本可以算过了。

  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强,特别是一些很抽象的词,能用得很准确,往往令我们惊喜不已。前几天,说话中用到了“否则”、“而已”等词,偶尔,还给我们解释一下某个词的意思。还有很多,已经记不清了,呵呵。有时候真想随身带本子和笔,把孩子的妙语随时记录下来。可是自己懒,还是算啦,呵呵,眼光继续往前看看~

  读经的习惯,当然也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了。读经,真的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和很多家庭比起来,我们还做得很不够。自己每天坚持吧!在这里记录孩子成长的轨迹,也同时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力量和温暖!
发表于 2011-3-2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大大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离不开经典(2011-3-21)  
  目前我还在珠海照顾手术后不久的父亲。还好,父亲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也很好。

  不过每天还是抽时间带辰辰读经的。现在我们复习《论语》、《易经》,新内容是《诗经》。

  由于我们只带了这三本书过来珠海,我自己每天也是读这三本书,全书各一遍。

  《易经》,我还是09年的时候,读完了100遍,现在重新开始读,还是非常顺溜。读起来如行云流水。
  《论语》,我也早已读完100遍,并且还和儿子一起,复习了多遍。现在是我最熟悉的一部经典了。
  《诗经》,刚开始读没多久。很喜欢,在其中发现了很多现在还在沿用的词语。

  近来,对经典也到了一个更感兴趣的阶段,每天要咀嚼咀嚼,晚上临睡前,把自己整理的关于孔门四圣的稿子默诵一遍,这样比较容易入睡,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和染丫头(2011-3-23)

  朋友发了篇文给我,开玩笑说,要我看看,然后要我说,此文比《红楼梦》如何。

我粗粗浏览了一下,看到几句,倒是蛮有意思的。譬如:

  容氏笑得眉眼弯弯,“染丫头的好处不止这些,她还有个好处,却是常人难及的。

  “唉哟,依奴才看着,这模样好,性情好,针线好,会管家,手段漂亮,已经是极好了。竟还有常人难及的好处,老太太可得教教奴才。”孟嬷嬷陪笑道。

  “那孩子,还有个极好处,就是没有功利心,不会争名夺利。这件事,她之所以处置的这样漂亮,不仅是人聪慧,根子还在她这个极好处上。”

  这个染丫头,真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得一拼啊,不过,容氏说得好,一个人的模样,才学,性情,都还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德行。一个人的格局不一样了,做事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熙凤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染丫头后来如何,我没有看,不过,可以想见,一定是很好的。王熙凤败家有功,染丫头说不定能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享尽荣宠。

  不由得想到读经典(呵呵,真有点像入魔的样子了,什么都能联想到自己正读经的事),也许,我们读经,并不能像其他技能技巧一样,立竿见影,也许也一时不能在学业上有什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我们不带功利性,坚持读,每天读点,像曾子说的那样,“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日积月累,必有大帮助。帮助我们在人格上立起来,在看问题的高度上立起来,在格局上立起来。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读经,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学习,而是一种综合素质整体的提升。孔子也曾经被人质疑:“博学而无所成名”,你成名靠的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质疑,孔子只是笑笑,开玩笑地和弟子们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靠什么?驾车?射击?我算驾车的好了,呵呵~~~
  境界的差异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门四圣之一:行圣子贡(3.26日在成长沙龙发言)

孔子,有这样一个弟子:
  他才学惊人,善于辞令,是个杰出的演说家,外交家。
  他通经达变,长袖善舞,是个出色的的政治家,曾官至宰相。
  他亿则屡中,富可敌国,是个卓越的商人,被尊为中国儒商始祖。
  他尊师重道,赤胆忠心,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守墓三年,他守墓六年…….

  大家说说,他,是谁?

  子贡(西元前520—?),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亦称子赣,春秋时期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对子贡的才干颇为赏识和倚重,比之为“瑚琏之器”。子贡晚年居齐,直至终老。



  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行圣子贡,传圣子夏这孔门四圣,各有千秋。以子贡把学问和做事结合到完美的程度,因而被后人尊为“行圣”。
  
  儒家“三不朽”伟业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功,就是做出宏大的事功伟业,兼善天下,实现儒者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疑,子贡无愧于“行圣”的称号。

  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孔门的杰出弟子,从才学、事功、经商、尊师几方面起体会他的出色之处。

一、子贡的才学: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论语·先进》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据左传》等史书可知,在孔子那个时代,外交礼宾人员的语言训练主要取之于《诗》,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习尚。孔子也曾说:不学《》,无以言,《诗》已成为当时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在学习传圣子夏那篇,也介绍了一下孔子对诗教的重视。

  而要能对《诗》活学活用,在外交礼宾场合能顺手拈来以达己意,没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难以做到的。在孔子的门徒中,据《论语》记载,子贡和子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大学》中可以看出,曾子,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子贡对《诗经》到底有怎样敏锐的领悟力呢?我们来看看这一句: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看子贡和孔子的对话,真是精彩。呵呵,听聪明人说话就是有味道。

  先是子贡说贫不谄富不骄是一个境界,然后孔子马上就指出了更高一层的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而子贡马上就明白了,然后就联想起《诗经》里的话,知道了自己的眼光和境界与老师的差距,以及类似"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了,孔老夫子就恰到好处的夸奖了一下可爱的,聪慧的子贡同学:小赐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诗(),跟你说一件事,你都能知道其它的了(举一反三)呵呵。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切、磋、琢、磨。这,本来是玉石的加工过程。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锯子开石头叫切;因为切开之前,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块玉石,成色怎么样,所以衍生了一个职业,叫“赌玉”。

  找到了玉,又用锉子把石头的部分锉去,就是第二步手术叫磋;玉磋出来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琢成戒指型、鸡心型、手镯型等一定的型式、器物,就是琢;然后又加上磨光,使这玉发出美丽夺目的光彩来,就是磨。

  在这里,子贡听了孔子的话,想到了,做人,做学问也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不断精进啊。

  读到这里,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画面:聪明而又富有的子贡,学业又那么优秀,还是很自信满满的吧,有一天忍不住问老师:老师,贫不谄富不骄,这样的人怎么样?(也许还有点这样的意思:我子贡就是这样的人!)孔老师不亏是因材施教的高手,立马告诉子贡:不错!不过如果做到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境界就更高了。子贡马上举一反三……心中也许还在嘀咕:老师啊,你的学问真像回兄说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啊!(这段是开玩笑的哈)

  我读这段后的真正感悟是:①我们读《诗经》的目的,并不是要做诗人,而是要培养一种人格,得到一种教化,学会一种美好,达到一种境界,得到一种整体的提升。②我们读经到一定程度后的琢磨阶段育心中心的琢磨的层次,讲经,办学……

  如果说,刚才这句,我们猜测是子贡问老师怎么看自己的,那么,下面这句,就是直接询问了。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老师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老师说:你呀,成器了。子贡问:什么器呢?老师说:瑚琏。

  这对师徒的对话,总是洋溢着俏皮和智慧的光辉,叹为观止!
  这句,首先要理解两个词。
  器:器具。当时的器具专用性很高,如酒具,就有装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
  瑚琏:一种在高等祭祀活动中用的祭器。
  这句话,还要联系《为政》篇中子曰:“君子不器。”来理解,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担负着治国安邦的重任。居庙堂之高,则内可处理政事,外可应对四方,不辱君命。处江湖之远,则担负起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化民众。这样的人,自然不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而是具有全面才能的人。

  孔子自己也被人诟病过: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说子贡是瑚琏,首先是高贵的、有大用处的。(当时祭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公冶长》中孔子赞叹禹的话就可以看出当时对祭祀的重视程度: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上古时期,人们敬畏上天,天人沟通,主要以巫舞的形式。中国文化的存在形式,就是巫祝。直到周公出现。周公在巫舞的基础上整理提炼出了礼乐规范体系,实现了中国文化由原始巫祝形态向文明形态——礼乐文化的转变,为中国文化的飞跃奠定了基础。这一飞跃,最终是由孔子述作六经、集其大成而实现的。因而周公被尊为元圣,第一个圣人。孔子非常崇敬周公,他们之间。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承关系。

  孔子把子贡比作胡琏,首先就是说他是有大用处的人。
  其次也可能是告诉子贡。瑚琏美则美矣;贵则贵矣。但是美玉易碎。这就是在告诉子贡,需要更多的坚强,更多的磨砺,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第三就是器与不器的解释了,也就是希望子贡不要仅限于成器,不要局限住自己,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也告诉子贡,离真正的君子。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离君子,还有一步之遥。

  夫子对子贡的评价,是相当高啊。

  这对师徒智慧的对话,在《论语》中还有多处,
  如著名的“待价而沽”(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求仁得仁”(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
  “过犹不及”(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等等。这几处这里不细说了,但是有一处不得不罗嗦一下: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一个经典出炉了!这是他们师徒智慧的火花碰撞的结果啊!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忠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孔门弟子把忠恕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仁的具体体现,也是孔门弟子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之一。恕道对子贡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才华很高,才高的人,很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的“简单”错误会难以容忍。


二、子贡的事功:
  子贡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他们是政事方面的优秀代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官至宰相,位极人臣啊。
  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论语·雍也》中,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子曰:赐也达。子贡是个通达的人,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
  使子贡在政事方面才能大加发挥的当属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了。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具体而言就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想到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游说家们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特别是约纵连横的张仪、苏秦,更是名动天下。殊不知,子贡才是始祖啊!

三、子贡的商业才华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在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不认命,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
  1鲁哀公十一年的吴国和齐国战争
  2他把儒道和商道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在经商中恪守诚信和社会责任,坚持义利双赢。他曾经花巨资从国外赎回一批沦为奴隶的鲁国同胞
  3孔子周游列国费用支援。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后世尊子贡为中国儒商始祖。

四、子贡与孔子的师生情
  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的确,这样的人,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确实是比孔子更容易被人认同。但是子贡深知老师之贤之大。越是有深度有水平的人,越具备智慧和眼光,他非常清楚自己和圣人的差距。

  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在当代就被人骂,也一直有人质疑和谩骂他。乱世的时候,总是被诽谤,治世的时候,必定请出他。但是不管怎样,他的思想永在,诽谤和赞誉,都不会使之受影响。子贡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鲁国的另一大臣子服景伯把叔孙武叔的话转告了子贡,子贡说: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手之云,不亦宜乎?”
  作比喻吧,我家的院墙不过是一肩来高,只要一伸脖子就能看见里面有些什么,所以你们看我家好像很美似的。可是夫子家的墙高数仞,什么也看不着,只有入得门来才能看到那里可是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能够进到门里面的总是少数啊。

  这时候的双方都还是比较客气的。下面的话就是赤裸裸的对阵了。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是污蔑不了的。他就像日月一样,污蔑不了的。一个人对日月指手画脚,对于日月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蒙上眼睛,自绝于光明,但是日月不仍然挂在天上,依旧的照耀着人世间吗?一只吠日的犬,除了证明这只犬的狂妄,还能证明什么呢?所以子贡说“多见其不知量也”!
  这话不仅体现了子贡的能言,还体现了他的敢言。而这敢言,是建立在光明的德性的基础上,建立在高度认同老师的基础上,建立在高度维护老师尊严的基础上的。

  子贡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每每在孔子遇危难、遭险恶时,总能挺身而出,显其大智大勇。《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司马迁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等弟子推动的缘故。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是孔门弟子中是最长的。

  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是为“孔林”。

  子贡的晚年,也像孔子一样开始教学,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直至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香清露 于 2011-4-5 15:47 编辑

辰辰参加珠海户外读经班(2011-4-3

  清明假期,辰爸带咪咪回湖南老家祭祖扫墓,我带辰辰到珠海小姨家看望刚出院的外公。

  今天早餐后上Q聊,恒行妹妹听说我在珠海,就让我去海滨公园找凤伟师姐,她带孩子在那读经。我赶紧带着辰辰赶过去。

  赶到海滨公园,看到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红色条幅,上面写着育心经典,我心里笑了,赶紧走过去。果然是凤伟师姐带着格格在,还来了几个家长,一问,居然就是我群里的达达妈和俊峰妈。神交已久终见面,格外亲切。辰辰刚见到新朋友们,还有点害羞,慢慢就和小朋友玩开了。

  开始读经了,参加读的孩子差不多有10个,5岁的格格先领读《易经》,读得很顺溜,基本不用妈妈管。辰辰开始读得很好,一会不知怎么闹起了情绪,掉了几滴眼泪。我没有理他,没事一样读。他等了会也就跟着我们一起读起来。


  读了一本,又读了《弟子规》,辰辰越来越进入状态了,读得不错。

  休息了一会,孩子们开始读最后一本《孝经》。达达妈领读。刚读了两句,辰辰说,我也会读。我鼓励他领读,他马上就开始领读起来。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节奏感强。孩子的榜样作用就是好,小的孩子们都跟着读起来。辰辰读“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语气读得很好,家长们啧啧称赞,辰辰就读得更起劲了。


  顺利读完,家长们热烈鼓掌。我们和几个小朋友,几个早在Q群中认识的妈妈合影之后,赶快回辰辰小姨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梨花风起正清明(2011-4-5)
  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我们铭记了千年,有一些特别的方式,我们重复了岁岁年年,是什么感召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沉淀了我们的文明?
  清明节,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节日,我们了解多少呢?
很多人说到清明,也许更多是从民俗意义上去说,我们今天,不仅从民俗,也从人文精神,从文化意义上去追溯一下清明的内蕴。
  一说到清明节,很多人会想到清明的春雨,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妇孺皆知啊。其实,最早的清明,是一个节气,和农耕有关。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枯燥的节气,用这么朗朗上口的几句诗,轻松地记住了,我们祖先的智慧,真是令人叹服!
  类似的智慧很多,譬如中医,那么多的中医药方要记,想象之中,很难吧?在学习一些中医经典的时候,我发现中药的名药方,古人都编成方歌,非常有意思,很好记。
  举个例子,千金方第一方 “桂枝汤”的方歌是:药枝枣姜甘(芍药、桂枝、红枣、生姜、甘草)谐音方歌是:要支走蒋干。有意思吧!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按它安排农事活动。
  曹知师姐前天在弟子群说到“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我小时候看到“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今年倒春寒的时候,我父亲说:清明防雪,谷雨防霜。关于清明的农谚,很多很多。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的话:“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岁时百问》中也有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那么,清明,有些什么风俗?纪念谁呢?
清明起源: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只相差一天,慢慢地,人们的拜祭活动延续到了清明,从而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演变成祭祀各自的祖先,扫墓。
  随着传统文化,特别是孝道的浸染,祖先崇拜和宗族意识越来越强,慢慢地,祭祀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特有的寻根文化。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烈士陵园吗?
  相信这段时间,西湖边上,岳飞的墓前,又堆满了鲜花,而秦桧的塑像上,又增加了很多口水吧!
  清明节并非简单的扫墓,缅怀故人那么简单,还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生命的寓意。
清明的节日精神讲究“生死并至”,就是说生与死同样重要。活着的人缅怀故人时,纪念并感恩;亲近自然,在春意盎然的欣欣向荣之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因此又叫踏青节。
  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阳光明丽,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所以自古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如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等。
清明食俗: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之推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也叫“之推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清明诗词:
  清明节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在季节上又有空气清新、阳光明丽的特点,这就引得历代文人诗兴大发,为清明写下了许多的佳作名篇。
  东坡悼爱妻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脍炙人口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流传最广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这首诗,可以说是清明的注册商标了吧!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横生的PS《清明》出现!
PS《清明》之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PS《清明》之四言诗版:“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PS《清明》之五言绝句版:“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
PS《清明》之绝妙小令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PS《清明》之《南乡子》版:“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
PS《清明》之剧本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
  这首诗,还催生出了一种名酒:杏花村酒。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辰辰的小总结(2011-4-11)

  发现辰辰爱做一些小总结了。

  今天早上,带辰辰去爬山。下山的时候,看到山下一个小区的一栋高楼顶上,有个人在楼顶边缘伸手往外取东西。我说:“多危险啊,吓人!”辰辰附和着说:“是啊,太恐怖了!”然后又说:“每个人都有生命。有生命安全。要注意。还禁止喝酒,禁止吸烟。爸爸喝酒,要罚款一万元。”

  辰爸每天吃饭,要小酌一杯,此举受到了辰辰的指控。多次劝爸爸不要喝酒了。爸爸只好说,等喝完家里的酒,就不喝了。(其实他的意思是,喝完之后,天气就转热,要和啤酒了)。

  而今天辰辰的小结,除了高兴于他言语上的成熟,恰到好处的小结,更让我开心的,是他对安全的认识。对一个母亲来说,还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的呢?


  前几天,我和辰辰带小狗豆浆出去散步的时候,小区里的孩子们,对小狗是各种态度都有。我没注意到的时候,辰辰说:“妈妈,小BB都喜欢小狗,大孩子都害怕小狗。”我一回想,还真是的!

  记得有个节日,我们和朋友聚会。吃饭的时候,辰辰心满意足地说:“今天,原来是个快乐的日子啊!”把我们都逗乐了。

  希望我家的小辰辰,就在这样的小结中,提炼自己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感悟,慢慢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套特别的书(2011-4-12

  我是爱书成狂的人。当当网钻石买家。

  从小爱书。谁弄坏了我的书,比打我还难受多了。

  几年前和老公吵架的时候,我说要搬出去住了。搬走了日用品,又搬走了衣服,老公还没有表现出什么。当我开始整理我的书的时候,他着急了。呵呵。

  这样的我,买的书还是很多的。可惜搬家次数太多,书弄丢了很多,依然心痛中。曾令我好久不能释怀的,是我要来广东的时候,托老家一个好友保存我的宝贝书,谁知当我安顿好,兴冲冲回去取书的时候,发现我的宝贝书大都不翼而飞了!哭我的莎士比亚全套,我的做满了笔记的《全宋词选编》…….和朋友也从此有了隔阂。

  最近,我从当当网买了一套特别的书。

  说它特别,一是不是给自己买的,二是这套书的购买,是有原因的。

  从头说起吧。

  自从096月我接触经典教育,购买了育心经典教材,开始带孩子们读经之后,到现在已经快100周了。开始的那段时间,老公对我的教育方法,不怎么过问,随我折腾的模样。当然我也没有和他说起这套教材的价格。

  几个月之后,我不仅带孩子读,自己也开始攻读这些经典,说要在09年年底,完成《易经》100遍全文诵读。有时候我在读的时候,他还讽刺我几句,说我不要走火入魔之类。我躲到女儿房间读,他还叫我不要影响女儿学习。可能是因为看到儿子因读经而识字很多的,才没有反对我带孩子们读吧。
  
  读经一年之后,三岁多的儿子辰辰坚持读经的效果表现得很明显了。有一天,我在炒菜,要辰辰自己读经,他把当天的任务,《老子》10章,《论语》一篇,《笠翁对韵》一篇流利地读出来了,惊住了刚回家的老公。第二天,他第一次陪着儿子读书了。也支持我们读经了。有时候读书时间到了,孩子们磨磨蹭蹭,他还会督促。

  那段时间,他把《老子》看了一遍,也翻了翻《易经》、《论语》等书。看到我买的南老的《论语别裁》、《易经杂说》,就拿去看了。慢慢地看上了道,一直没有放下。

  上月底,他终于看完了这两本南老的书,问我还有买南老别的书。我说没有,暂时才买了这两本。他就说:那你帮我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老的全套都给买回来吧。

  于是,我把这套书全买回来了。

  书买回来后,老公在家一有时间就看。买回来一周不到,一本《老子他说》快看完了。今天早上,还在翻我的《易经》原文书。而之前呢,他差不多每天晚上记着想去楼下玩扑克。现在用看书代替了玩扑克。

  一套使我感动的书,一套使我开心的书。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辰辰开始大循环复习(2011-4-13)

  最近,看到辰辰读经的状态还不错,我想他读经读了这么久,有些经典已经复习了好几遍,也许现在可以开始进入大循环复习了。

  累积法的学习,分几个步骤,小循环就是“137”,或者“nn7”。中循环就是一本一本读(因为育心教材有好几部是有几本书的,譬如《易经》分成3本,《论语》分成了两本)。大循环,就是一部书一部书地复习,整体感知一部经典。

  想到就做。这周,按计划,小循环是复习《易经》3-5卦,复习《论语》上册的1章,新内容是《诗经》第3个音频文件。

  昨天早上,和辰辰一起读完这些内容之后,上午又读了《老子》全文,下午读了《大学》全文,晚上读了《孝经》全文。 

  上午要开始的时候,我和辰辰说,要开始读《老子》全文啦,他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读完,说:“这么长!我哪能读得完呀?”我说:“不长的。以前你是读三样,花半小时左右。这次只读这一本,时间也是半小时左右,你一定能做到的。不信,我们试试。”辰辰答应了。

  育心教材这点真好,就是每本书都不厚,在读顺了情况下,半小时左右可以中速读完一本。比拿起一本书,很久读不完,要更有成就感,呵呵。

 
  我们开始一起读《老子》了,我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一章一章地往下读。辰辰还时不时问我一下:到几点了?我说:“很快了。看看,我们很快就读完一章,很快的,加油啊,别问了,不浪费时间啊。”

  有时,辰辰身体歪了,我自己挺下胸,他马上就明白了,也把小身子挺了挺。

  有时,他忘记指了,我就和他重新从那页的开头读。

  读着读着,终于读完全文,我和辰辰看看时间,历时30多分钟,都高兴地笑了。第一次通读,顺利完成!并不难,是不?母子俩一起去散步了。
  
发表于 2011-4-1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5# 荷香清露

我最喜欢杭州清明时候的苏堤! 09年曾漫步在西子湖畔.

绿柳红桃, 草长莺飞.
发表于 2011-4-1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学习了,我现在也在读呢,不过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一天只能读一遍,有些时候早上用播放器放我女儿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6:36 , Processed in 0.0216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