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3146 摘自李跃儿微博

      把孩子放开一下,一次挨饿,几次衣服没穿好,渴了几次,这些阅历增加了孩子对生活的认识 ,积累基本心理内涵,产生生活欲望,如,饿的感受,会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成为好好吃饭动力。渴过,成为对喝水舒服的感受基础,一开始练习穿衣服,穿不好,但是自己穿的,成功的感受让孩子认为自己能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3147 男人,说感受

      昨天几次追问老公被表扬的感受,都被他“还可以、还行”给搪塞了,虽然,我能体会到,他是喜悦的。
      对于男人来说,要刚强,要爷们儿!
      如果表达什么我美滋滋,什么我喜悦,那多唧唧歪歪,多娘娘腔啊。

      可是那些感受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男孩被对待的方式,这些感受的表达渠道出现了问题,最著名的就是:男儿有泪不轻弹。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3148 虐童,吸引——摘自武志红微博

      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曼在其《心灵的面具》一书中说,三四年级的孩子对攻击的压抑变得很严重,这吸引了一些老师去教这种年龄的孩子,因为攻击他们可以很爽,不用担心什么。看来在中国,很多变态的人想去做幼师,可以通过虐待幼儿来投射其变态的内心。


      孩子对攻击的压抑,吸引这种人来当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3149 《米尔顿的秘密》,吸引,张德芬的分析

      可能大多数人都很难理解这种“吸引”的理论。
      明明是这人虐童,却偏偏说是孩子吸引这种人来,扯淡嘛不是!
      也许事情恰恰就是这样的。

      《米尔顿的秘密》的情节很有意思,一开始,卡特揍米尔顿,但最后,他俩同在卫生间里,卡特却像看不到米尔顿似的,为什么?

      张德芬在给这个绘本做序中的一段分析是:

      书中最后,米尔顿和欺负他的同学卡特在洗手间碰上了。卡特没有看到米尔顿,但是米尔顿看出卡特的不快乐,明白了他欺负别人的原因。
      很多读者可能会问,如果这一次两人在洗手间狭路相逢,卡特看到了米尔顿,会有什么后果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每个人都要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起一定的责任。从灵性的角度,我们看到卡特选择米尔顿,其实是为了教会他一个人生的功课:学习勇气。而当米尔顿学会这个功课以后,卡特就不需要再来烦他了。这可能也是卡特对他视而不见的原因。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米尔顿真正学会了当下的内涵,得到了勇气,而不再害怕,那么他本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和能量,会让比他高大许多的卡特望而却步的。真正的勇者,不在于外形或外在的装腔作势,而在于他震撼人心的眼神和气度。我们不妨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这真的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希望这本书能带领你和孩子进入这个广阔高深的灵性殿堂,一窥当下内涵的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3150 吸引

      孩子对攻击的压抑,吸引这种人来当老师……
      孩子身上的这种能量特质,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谴责他人的时候,也应该找自己的原因。

      支持法律严惩!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3151 虽然我们已经走的很好了,但心血来潮,还是要用爬的,不要问我为什么,谢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3152 窟窿,边界——摘自李跃儿微博

      孩子身上所有的窟窿,都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边界,这些边界就像咱们的家门和国界线一样,如果经常被外人不打招呼的强行侵入,孩子心理就会有不安全感,然后他们就可能会拒绝侵入物,如,在孩子没准备接受时给他们塞饭,挖他们的鼻孔和耳孔,都会使他产生拒绝心理,拒绝挖鼻子到还好,拒绝吃饭就麻烦了。
发表于 2012-10-2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40# aliliya

自己办家幼儿园吧.

其实孩子更喜欢年轻姑娘. 这是我观察多个孩子的发现. 也许是因为她们更有青春活力, 心思少, 而且没有先入为主, 对孩子更接纳. 记得以前读小学的时候, 最喜欢的老师是从师范来实习的学生老师. 实习老师走的时候, 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对学校的老师就没这样的好感, 中年妇女老师一般是最怕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25 22:37 编辑

3153 幼教

      我曾多次和朋友表达,自己想做个幼教,得到的回应虽然是“那也挺好的。”“喜欢做就做。”
      但那种不咸不淡的客套背后,我自己的感觉是: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没出息、没前途的行业。
      我也能想象我和父亲、和家族里的大家长说这件事的时候,会得到怎样的反馈,很可能是:这大学白念了!念来念去,看孩子去了!

      现在有很多低素质的幼教存在。
      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意识的投射结果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48# 燕果

没实力啊.....老公有几次买彩票的时候,跟我说:我买幼儿园去~
他知道我的心愿,并表达这样的支持,我很感激~

让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也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

不过,我想老师的年龄大小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内心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3154 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

      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3155 背后又是什么呢?!

      我们觉得一个幼教不需要那么高的素质,不值得那么高的工资,背后又是什么呢?
      背后是——我们觉得儿童不值得拥有这样的对待!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3156 难逃干系

      社会任何一个让人难堪的场面和结果,每个人,都在这中间发挥作用,每个人,怕都是难逃干系。
      说了一圈,还是做好自己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3157 14秒,45分

      TED演讲《医生的人文关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xMTY1MTA4.html
      演讲者,即是医生,也是作家,阿布拉罕•韦尔盖塞
      视频11:00——

      第一次会诊的时候,我让病人给我讲述他们的情况,我尝试不去打断,我们知道美国医生平均14秒后就打断病人说话,如果我能进天堂,肯定是因为我能倾听上45分钟,而没打断他们。然后我会在两周后安排体检,当病人来的时候,我就能做一个彻底的体检,因为这就是我能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25 18:18 编辑

3158 《医生的人文关怀》演讲全文

      http://216.24.199.190/thread-67389-1-1.html

      摘抄:

      我记得我第一个慢性疲劳病人 在她的体检会诊过程中 给我讲述更多她的历史 我开始了我的仪式 我总是从测脉搏开始 然后检查手,接下来是甲床 然后是滑车上淋巴结 由此进入我的仪式 当仪式开始 这个健谈的病人 开始安静下来 我记得感受到一种神秘的畏惧感 当我和病人 都进入到这种原始性的仪式 其中我有我的角色 而病人有病人的角色 当我完成的时候 病人怀着敬畏对我说 “我从来没有被这样检查过” 如果这是真的话 是对医疗保健系统的一个真实的谴责 因为他们从来没在别的地方经历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7 04:30 , Processed in 0.0280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