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12-19 19:51 编辑

1007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交往笃深,他们常在一起谈禅论道。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遣书僮送过江去,请佛印禅 师评点。诗是这样写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说:我的心已经不再受到外在世界的诱惑了,好比佛陀端坐莲花座上一 样。诗中的“八风”是指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况。
      佛印看了诗后,笑而不语,信手在上面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打开一看,上面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恼怒不已,立马乘船过江去找禅师理论。
      此时,禅师已站在江边等他。苏东坡一见面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的诗,你看不上没关系,也不能侮辱人呀!”
      禅师平静地说:“我什么时候侮辱你啦?”
      “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个说法。”
      禅师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还‘八风吹不动’呢!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感慨:

      从道理层面上,东坡大居士把八风都看破了(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周杰伦的《东风破》,哈哈哈 ),但是事实呢,一个屁也忍不过。
      我们就是这样常常被大脑骗,也常常骗别人,给自己讲道理,给别人讲道理,乐此不疲……
      以为懂了道理就刀枪不入天下无敌了,真是超具隐蔽性的自欺欺人啊。
      所以要了解情绪感受,要知道该如何处理情绪、感受……这些是我们没有上过的课,现在需要给自己补。
      如果你是家长,那你的娃太幸运了,你的娃有机会在童年就上到这一课!而这一课,就全靠你了!


      哈哈,这个贴很像广告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08 舍身容易舍见难

       看到这个老帖子又被顶起来,我突然想起了乔布斯。
       宁可去死,也不愿意向亲生父母鞠躬。
       舍身容易舍见难。

       而这一切,却又都是源于爱,因为爱。
发表于 2011-12-1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1-12-19 20:29 编辑

回复 1947# aliliya


    想起《沉思录》里面的章节,摘抄如下:

卷二,第8段:不要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卷三,第4段: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some object of common utility),不要把你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当你有这种思想时,你就丧失了做别的事情的机会。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他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争论什么,注意所有这些事情将使我们忽略了观察我们自己的支配力量。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we ought then to check in the series of out thoughts everything that is without a purpose and useless, but most of all the over-curious feeling and the maligant;)。一个人应当仅仅使他想这样一些事:即当别人突然问:“你现在在想什么?”他都能完全坦白地直接回答:想这个或者那个,并且从你的话里清楚的表明:你心中的一切都是朴实和仁爱的。都有利于一个社会动物,你是一个完全不关注快乐(pleasure)或者感官享受(sensual enjoyments)的人,也没有敌意、嫉妒和疑心,或者有任何别的你说出来会感到脸红的念头。因为,一个毫不拖延地如此回答的人是属于最好的人之列,由于神灵的一个使者,他也运用植入他内心的神性,那神性使他不受快乐(pleasure)的玷污,不受痛苦的伤害,不被任何结果接触,也不感受任何恶。是最高尚的战斗中的一个战士;他不被任何激情所压倒,深深渴望正义,满心欢喜地接受一切对他发生或作为他的份额分配给他的事物;他不是经常、但也不是无需为了普遍利益来考虑别人的言行和思想。由于唯一属于他的事他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他不断的思考什么是从事物的总体中分配给他的,怎样使自己的行为正直,说服自己相信分配给他的一份是好的。因为那分配给个人的命运是由各人把握的,民运也把握着他。他也记住每个理性动物都是他的同胞,记住关心所有人是符合人的本性的,一个人不应当听从所有人的意见,而是只听从那些明白地按照本性生活的人们的意见。但是对于那些不如此生活的人,他总是记住他们在家是什么样的人;离家是什么样的人;白天是什么样的人,晚上是什么样的人;记住他们做什么工作,他们和什么人在一起过一种不纯洁的生活。相应的,他就一点也看重来自这一类人的赞扬,因为这类人甚至对自己也是不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 ...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1-12-19 20:11


师兄啊,我坚决不同意啊.....这段看起来很像漂亮的自欺欺人。
发表于 2011-12-1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1-12-19 20:45 编辑

回复 1954# aliliya


    你回帖好快,我正在查找原文你就回复了,我把原文补在后面了。刚才查了一下字典,check有检查和抑制的含义。不过翻译不能生搬字典,准确的含义可能是微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53# 只管耕耘

上当当网看了一眼,《沉思录》的销售很火爆啊,还好评如潮……
对我来说,如果作者写一写他在生活中,他是如何抑制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来龙去脉,心理活动……那我倒是乐意阅读和支持的。
我现在害怕思想家。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liliya
    你回帖太快了,我正在查找原文你就回复了。这应该是翻译问题。我把原文补在后面了。 ...
只管耕耘 发表于 2011-12-19 20:30


嗯,把check in翻译成抑制,是有点儿说不过去。
但是抛开这句不谈,后面这句我也不同意啊——“你是一个完全不关注快乐(pleasure)或者感官享受(sensual enjoyments)的人,也没有敌意、嫉妒和疑心,或者有任何别的你说出来会感到脸红的念头。因为,一个毫不拖延地如此回答的人是属于最好的人之列”
发表于 2011-12-1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1-12-19 20:47 编辑

接受你的不同意,呵呵。
译者把原著者归结为一个哲学流派:斯多葛派。看这本书,我亦有很多疑惑。这应该是正常的,自己找答案的过程才是进步最大的过程吧。

有点扯远了,这是你的地盘,打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58# 只管耕耘

嘿嘿,多谢师兄摘抄和分享,让我看到更多。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009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南怀瑾:教育,不只上课教点什么,整个的天地、自然的环境统统是教育。《礼记》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是经师,一是人师。什么叫经师?你看到现在的幼儿园、小学老师甚至大学教授,不过是传播知识的经师而已。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1010 我笑了,的确荒唐

        刚才在网上看到这句话——“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12-20 00:05 编辑

1011 推荐巴学园微博

       http://weibo.com/u/2116182794

       摘几段:

      1、身为父母,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我这样都是为了你,你却让我这么伤心。”这些话听上去是爱的表达,其实是一种要求与责备。翻译过来就是:“我对你这么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很多时候,孩子的人生就这样被父母控股了。既然你都不允许他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怎么对自己负责?

      2、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支配权,但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慎用这种权力,不应该成为吓唬孩子的稻草人,使孩子总是在恐惧的情绪中颤栗。就像你不可能在一张抖动的纸张上画下什么美观的图案一样,你也不可能在一个颤抖的心灵留下什么有用的知识。——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家)

      3、爱搞恶作剧的宝宝肯定会让妈妈头疼一下,Sara也经常搞恶作剧,刚开始我也很头疼,后来我就随她搞,结束了会拉着她一起收拾好!衣服脏了可以洗,房间乱了可以收拾,香水摔了可以再买,吃饭吃到满头满身就拉去洗澡!可孩子的心伤了是无法弥补的!换一种心情去看她恶搞也挺有意思!

      4、要用未来的取向教育孩子。身为父母,我们不要觉得自己了解孩子,因为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孩子的成长方式,社会形态是完全不同的。以我们的认知去判断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我们知觉中的那个孩子。知觉中的孩子往往是我们内在熟悉的一个影子的投注,其实那是我们小时候没有长大的那一部分。

      5、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陶行知

      6、如何做一个好爸爸,要求可以列几十条,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两点。一是自己好好活,活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上,闭上嘴,迈开腿,演示给孩子看。二是父亲要做孩子的玩伴,多陪孩子做游戏、聊天,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孩子建立独立、自信、宽容、勇敢的个性。

      7、“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说这话的这个父亲叫王朔。也许你不认同,但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父爱,也许这也是你的愿望,但在现实面前你又低下了头。

      8、语言的自我暗示往往具有惊人的‘变现’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慎用负面语言训斥自己的孩子,或描述他的未来。

      9、如果你是一位父亲,下班回家,你会先向妻子还是孩子表达你的问候?请一定要先问候你的妻子,再去拥抱你的孩子。你要通过各种场合向你的孩子表明,你非常爱你的妻子。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你的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看到爸爸深爱妈妈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尊重。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2 《我爸爸》

        昨晚老公下班拿回来的绘本里,儿子就喜欢这一本,从昨晚到早晨,要我们给他读了大概30遍,我早晨一起来就被要求一口气读了3遍……
        和《我爸爸》同系列还有一本《我妈妈》,儿子连一遍都没看完整……所以,昨天把老公给美的,说儿子太给他面子了!
        孩子到底会喜欢哪一本,还真不好说,有时候就感觉像是抽奖中奖似的,每个孩子喜欢的也不一样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3 冒充专家

       周六小区一个妈妈朋友送回了两本看完的书——《爱和自由》和《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又拿走三本。
       我俩聊天的时候,她说她今天打孩子了……
       我当时心里就有点生气:《爱和自由》不是看完了吗?怎么还打孩子呢?那不是白看了吗?
       但是我还是平静问她为啥?她说第一分钟把尿不尿,第二分钟把尿不尿,第三分钟就尿裤子……
       然后我就冒充专家说了说……嗯,我现在常常冒充专家,哈哈。

       我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很多妈妈看了《爱和自由》,好像都没有被震撼到。
       我还有拯救者情结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14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纠结

       老公年终发钱,昨天电话里说,晚上我把钱拿回来,给爸妈1000,你来给。
       我心里别扭啊,扭扭捏捏地答应着。
       老公看我扭捏,说了句:你就听我的,就这么办吧。
       我说好吧。

       昨晚回来,老公把钱放到抽屉里,我其实记得这个事儿呢,但是装作忘了,我不愿意给。
       因为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好像还没有结束似的。
       我不在乎给公婆钱,我只是犯愁老公安排让我给,我一旦给了,我就觉得自己输了,公婆赢了……

       内心不愿意给,但是头脑还是决定要按照老公说的办
       纠结不?纠结。

       排除万难,我还是决定自己给,这样比较容易皆大欢喜,否则老公给的话,公婆又不知道咋想,生出许多猜疑,比如aliliya是不是不愿意给这个钱啥的……

       老公的情商和人品方面,都很不错,无论做老公做儿子做女婿做父亲,我都佩服。
       因为公公和婆婆就给了老公这种民间版的近似于“爱和自由”的教育,我也因此非常相信“爱和自由”的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07:53 , Processed in 0.03287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