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可玉

我的树洞-觉察自己改变自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被摘了

姑姑搬走
婶婶的花留给我来看护
好多花被折的乱七八糟
猜是孩子干的
邻居家的孩子不少
怎么才能防止他们再来摘
正好一邻居过走说看到两孩子在摘
问两孩子
你们有摘花吗
其中一个男孩指另一个男孩说  都是他摘的(害怕了承认摘花)
我没摘(急于摘清自己)
你看到了吗
是他摘的
下次看到和他说不要摘  好吗

花长在那儿多好看摘下来很快就死了

接着去找邻居了解情况
邻居提议要和大人说和孩子说没用
想了想要和成人说什么
大人会不会恼怒要打孩子
那样不仅伤害孩子
而且孩子会恨更会报复来摘花了
和两家长说了情况
让他们说一下不要打孩子
家长说的孩子更会听
外人说的多孩子可能会反感起负作用
一妈妈说要是下次再摘你可以打他 另一奶奶附和就是就是 晕
接着她说让孩子说实话 说了没事不然就怎么样(体罚)
孩子说的是另一个版本
另一孩子先摘他后来一起摘(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大人会骂家长可能会打所以急于否认)
当他意识到说实话反而没事 才敢放心的说真话
孩子平时犯错被打怕了
第一反应就是逃避推卸责任
这是他的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又被摘了

又有一些花被摘了
同样的两男孩在对面玩
花是你们摘的吗
孩子很认真的说
不是
不是我们摘的
那你们知道是谁摘的吗
一个男孩说当然是我姐姐他们了
呵呵
上次没有责骂他们
孩子对我产生信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丽丽帖子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65410&highlight=
所以,当我们看到所爱之人受苦时,自然而然会想帮他们脱离痛苦,于是为他们扫除障碍。比如当孩子的玩具坏了,很多家长就会说,“再帮你买一个更好的!”。这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在扼杀他们成长的机会。我们不是不能再买一个,而是需要先帮助孩子看见:玩具是“东西”,所有的“东西”都会有毁坏的一天,当它坏了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失去它感到伤心,但是同时也要“认命”地接受这个事实。如果孩子能够学会这一点,这可以说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另外,当我们爱的人为了某些事情受苦时,我们很想出手帮他们解决问题,可是我的观察是,如果你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自己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他们会变得更有智慧和自信!
其实说实在的,不能看爱人受苦,不是因为我们爱他们,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自己内在那种焦心、揪心的担忧和心疼。这说明了你自己的脆弱,无法承受内在的情绪冲击。这个时候,带着你对他们最大的爱,接受自己内在情绪的起伏波动,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加油打气(而不是亲自下场去“帮”他们扫除障碍或是陪着他们一起愁烦),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度过难关,这样一来,你们两个人都一起成长了。

自己的回复
亲爱的非常感谢你的分享,这篇文章我太需要了。今天才和父亲起了争执,是因为我爱干涉他在做我认为不合适的事。事后想了很久其实结果并不一定按我想的那样去发展,内心的恐惧让我不由自主要想要出手去控制。就算一旦有什么后果也是他终将面对的,谁也不可能为他人的过错而买单,吃一堑自然会长一智,而我的干涉根本起不了积极的作用除了让他反感还会引发新的茅盾。
原来是我一直在阻碍父亲的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一打开电脑就看到丽丽的问侯,内心立即充满温暖。真挚的关切我感受到了,真好。
很久写了,假期一家三口出门游玩,回家开始新的计划,读经看书还要补看帖子,几乎没时间来写东西。最近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感悟蛮多的,很想一一写下来,有时间慢慢写一些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贝切过的包菜经过我整理清洗后拿去煮
爸爸说这么细怎么吃
感觉到他不不开心并不是真正因为包菜给切的太细
而是因为我一直允许孩子拿大菜刀切菜 这是他极力反对和害怕的
他知道反对无效 内心的恐惧促使他用别的方式发泄 于是愤怒产生了
包菜本来就要切细一些宝宝才会吃
你吃的和我不一样 你们自己吃 感觉到爸爸在堵气
自己沉默
观察事实是过后他还是有吃这盘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一直在看丽丽推荐的不要用爱控制我
里面很多的例子剖析 对我真的非常适用
一个大发现 原来很多自己一直找不到原因的东西里面写的很清楚
控制 分裂
对自己认为亲近熟悉的家人朋友 常常自以为是 想当然的下定义干涉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带孩子出门10天了,宝贝每天都是开开心心,陪着他自己觉得精力有些跟不上了。想休息,想上三七网,想朋友们了。由于种种原因生化汤也停了,明天接着喝。
爱人独自在家一直坚持喝生化汤,回来就告诉我身体上的反应,一整天都不用吃东西不觉得饿,每天象征性的吃一餐,爱放不臭的屁。
出门的时候带了一本倾听孩子有空的时候翻翻,真的一本好书看起来很薄写的很细致,非常很实用难怪寻版大力推荐,可惜当当一直没货拖到现在才有得看。
感觉到自己对很多人事的看法有了和一样明显不同的感悟。
最近接二连三的出门,有团体活动,也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对事各方面宝贝的状态自我感觉还是不错,很放松很自然的状态,在心里面常常为他感动为他震撼。
想写的东西很多,有空慢慢补上。现在要补看帖子听录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纳父亲
回来的路上,意外堵车了。
司机很生气,责怪车站不应该卖短途票,这样他不能很顺利上转成高速,骂路政部门。
父亲的第一句话,不会运气这么好,这么刚好吧。
堵就等吧。我说。
司机不停的埋怨,,他担心会象昨天一样堵上几小时,担心一天产值变低。
爸爸和司机聊开了,认同了司机的话,这些部门就是这样,苦了你们了。
司机怒气冲冲越说越起劲在渲泄他的情绪。我看到了他的恐惧
心里面想,也许路政部门有他们的原因要修路,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路被挖开这是事实,车子被堵在路上这是事实,我们只能面对并接受这个事实。
边想边读起佛号,也许不会堵很久,也许很快就能通车了呢。果然在不到二十分钟之后通车了。
听到父亲和司机不断重复他们的猜想。
想制止父亲让他不要说,或是提醒也许事实不一样。
念头一出来就打消了,父亲有说的需求,他在做他自己。
他们有共同的恐惧,父亲怕太迟到回家路上天气太热,司机这么一说更加深了他的担扰。
他们在互相倾诉中处理内心的恐惧。
他们有他们的方式。
没有干涉,没有控制,没有所谓的善意提醒,自己竟然心里面没有一点难受。
以前要是听到父亲在和别人说话,总爱插嘴,想制止他,怕他说话得罪人,觉得他说话经常不合适,常常惹得父亲很生气,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即使嘴上不说,脸上也是很难看的,眼神更是异样。心里面那个难受劲啊更是别提了,一个劲的骂。
这次没有,没有一点难受,父亲在做他自己,说他想说的话,即使有不合适的话产生什么后果,他也需要独自去面对,我的控制只会阻碍父亲的成长。
第一次,第一次没有一点情绪的接纳父亲,接纳父亲的情绪。这种感觉真好。
对孩子我可以放手放心让他去做自己,对父亲对家人为什么做不到。
这里面的东西很多,父亲最爱我,在我面前说话最不留情,最难听。
常常被他说话无意或是有意的刺痛。
对父亲的言行我已经是条件反射了,就象蚌一样,常常需要自我保护,我的心变得僵硬了。
时间一久,对他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即使是平淡的一句话,反应也会变得激烈。我也常常拿话去伤害他。
结果是两人都痛苦。
真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这样真好。
发表于 2012-7-30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人对事各方面宝贝的状态自我感觉还是不错,很放松很自然的状态可玉 发表于 2012-7-30 19:51


发表于 2012-7-3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8# 可玉

亲爱的,真不容易,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姑姑来家拿东西,许久没在一起聊天父亲很兴奋。
谁谁家老人过世了,谁谁又出什么事了,父亲高兴的和她分享一些信息,后面和以往一样加上自己的想象或是评判。
唉,又来了,听到传来的谈话内容。
这些都是我以前最讨厌听到的,东家长西家短,恶口会招多少来啊。
以前总是在父亲谈话高兴时,冷眼冷语说上几句,甚至会高姿态的训斥他不让他说。
觉察到自己的念头,仔细一想,父亲这么高兴,是因为他在心里面觉得很姑姑亲近,在她面前他很放松才会很自然的表达。
父亲内心是很孤独的,他很需要倾诉。
父亲的这种状态是他不能自己的,因为这些都是他孩提时期的延续。
我需要解读他话语后面表达的东西,他很孤独,他很需要被尊重,他很需要爱。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以前总会打断他的谈话,总会挑他这样那样的不是,和我聊天只会让他郁闷,心情反而变坏。因此,父亲不爱和我聊天,因为有时说着说着两人就会争执起来。
我是个控制欲望很强烈的人,我认为好的东西一定要大家接受,我认为不好的东西别人还在继续,就会跳出来强烈指责批判。
在我以往的强势下,家人被我推的越来越远,他们不敢和我多说话更别说心里话,因为很容易我就剑拔弩张起来。
曾经很长时间,一直为此而困惑,明明我说的都是为大家好,怎么都不接受呢,还觉得自己委屈,好心一直被误解。
接触佛法几年,除了在怀孕的时候自己的状态是最平和的,越事不急不燥,考虑事情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后来才明白这些心态变化是因为孩子在我肚子里面。
生完孩子以后自己就象换一个人,变得非常紧张焦燥和神经质。对自己重复之前的状态,我深深的自责而又跳不出业力的漩涡,一样的戏总是不断的重演。我很累又无法摆脱。
在听你听我交流时,丽丽当时一句话震撼了我,我不喜欢她因为我觉得她在否定你。
是的,因为姐对我有期待,而我一直原地踏步她恨铁不成钢说了那样的话,那些话烙在我心里面,我是个内心冰冷的人成了揭不去的标签。内疚又成了压在我背上的一块大石头天天背着,很累。
原来我一直没有接纳我自己。我不允许自己有情绪,我不允许自己犯错,我更不允许自己一直重复同样的错误。
走在这条路真好,前面有很多同行者是我的追随的目标,我并不孤单因为有朋友们的陪伴和鼓励,这些都是我前行的动力之一。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哪怕是细微的一点点变化也会让自己很兴奋,因为收获一点就意味着同样的问题以后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少,意味着自己离光明越来越近。
与光明同行的感觉真好,感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0# aliliya

亲爱的最喜欢你这样和我打招呼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8-1 06:50 编辑

谢谢丽丽的分享
只有在孩子满杯的时候,才能谈及规则,如此,规则不会伤害到孩子,还会给孩子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空杯或半杯的时候给孩子立规则,规则很可能会把杯子里剩下的又洒掉一部分,严重的时候,杯子还会给自己盖个盖子。
      所以,如果讨论规则,首先得提一提,爱和自由给的怎么样,陪伴孩子的质量如何,孩子的杯子满了没有?
      高质量的爱做前提,再谈规则。
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

摘自《游戏力》P046
儿童心理学家总在谈论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但是父母们对这个概念仍是一头雾水。我想通过一个比喻来解释: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

当孩子饿了、累了、寂寞了、伤心了,那么他就需要有人照顾、抚慰,就好像他那个水杯空了,需要加水一样。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就是那个大蓄水池。孩子每次探险,都从蓄水池出发,探险结束后又回到蓄水池歇息。大人除了食物和抚摸外,安慰难过的心情、一起玩耍、以及交流谈心,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例如“镜子游戏”,大人学小婴儿的样子做表情,微笑,甚至咿咿呀呀,虽然简单,但却能加满孩子的杯子。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的探险活动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对于那些杯子保持蓄满状态的孩子,他们总能具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

与此相对照,那些没有获得安全依附感的孩子,或是焦虑、粘人,或是退缩并自我封闭。不论在哪里,他们可能都找不到安全感,即使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他身旁,也是如此。他们没信心去尝试新经验,即使去了,也可能只是鲁莽行事,他们身上不具备真正的冒险精神。他们的杯子快要空了,甚至已经空了。

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能够集中注意力,与同伴形成良好的联结,对自己和世界有积极的看法。有些父母去幼儿园接孩子时,经常被孩子的号啕大哭弄得困惑不已,老师们明明说他一天都很乖啊。老师们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其实,这正表明孩子有不错的安全依附感。当孩子和陌生人或者老师在一起时,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把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暂时储存起来,等到和主要依附对象见面时,再表达出来 —— (“谢天谢地,你终于来接我了。”)

杯子被爱心、关注和安全蓄满的那些孩子,确实是幸运儿。小小的不安可能会让杯子洒出一些水,难熬的一整天也可能把杯子几乎倒空,但他们的照顾者随时都会把杯子蓄满。等孩子长大后,只需要想想照顾自己的大人,就能把杯子蓄满。事实上,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从朋友那里,从生活兴趣中,从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自己蓄满他们的杯子。

当然,没有谁的童年会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的安全依附感都会遭遇挑战和危机。我们都有满足不了的愿望,都有过沮丧的时刻,有时甚至会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时不禁怀疑,下一次的蓄杯会来自何方,我们的杯子还是空着,即将见底,时间太长了,长得我们已经不能相信还有加满的时刻。

对我很有帮助是,观察孩子如何对待他们的杯子,尤其是杯子将空的时候。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左突右奔,我知道他们是急着要蓄杯。然而,他们这样做,反而会将仅剩的一点点也洒掉了。有些孩子则要求杯子一定要满满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跑到大人那去 —— 比如不停地抱怨玩伴们这样那样。如果他们觉得杯子洒出一点点,就会惊慌失措。

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蓄杯,但无法得到。这时,为了避免一滴不剩,他们就干脆把杯子盖上,可如此一来,别人也很难往杯子里加进东西。等待蓄杯的过程中,由于渐渐失去信心,他们也许会拒绝拥抱,拒绝上床睡觉,拒绝坐下用餐。还有一种孩子,他们是不会安静地接受蓄杯的。杯子将空的感觉让他们坐立不安,但是他们的急躁只会减少蓄杯的可能性。

大人常会被激怒的是,孩子或是用武力或是耍小聪明,来偷窃别人杯子里的东西。他们的方式可能会是打人、要挟、诱骗并占有别人的物品,例如强势的孩子逼迫弱势的孩子不公平地交易怪兽卡片,这种交易我戏称为“财富的原始积累”。孩子故意行为乖张,因而受到惩罚,可能也是孩子自我蓄杯的一种方式,眼见大人给自己蓄杯已经无望,他只能铤而走险。我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宁可要大人负面的注意力,也不愿意被大人完全忽略,就像老话说的那样,“令人嗔目,胜过无人注目”。不幸的是,大人们常常还是不予理睬,使他们蓄杯的要求更为绝望。

还有一些孩子的杯子似乎是会漏的,这种情况令人沮丧,特别是对同时要照顾二、三十个孩子的老师而言。你越是拥抱他们,他们越是粘你;你给得越多,他们要得越多。他们的杯子似乎永远都蓄不满,他们的那只漏杯子,什么都不能为日后储存。有些孩子会用拳头,去回报想要拥抱他们的人,漏杯子的比喻,也适用于他们。这些孩子就像把救生员一脚踢开的溺水者:杯子已经空了太久,以至于他们不能准确判断谁是来帮忙的。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知道怎么能把杯子填满,有时他们只是简单地问:“我可以吃苹果吗?”或者“你可以抱抱我吗?”这些孩子也乐于把自己杯子里的东西分给别人,不会为了一滴水而大哭大闹。他们会照顾年纪小的孩子,也会给朋友提供帮助。

对于婴儿及其照料者,杯子里最早的水(也就是依附感——attachment),来自相互的深情凝视,来自膝盖上的游戏,来自轻摇着摇篮或者怀抱着入睡。依附感也来自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当中,他们先是只会四处张望,后来手脚并用,然后就是单独用脚,再接下去就用上自行车、汽车了。大部分的这类探索活动都以游戏的形式展开。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因为膝盖擦破,跟同伴口角而回到父母、老师的身边。但是杯子蓄满后,他们又会精力充沛、满腔热情地回到游戏中。但是,如果照料者没有及时蓄杯,甚至连自己那个蓄水池也空了(或者吝啬成性,不愿多给),就难以满足孩子的依附感诉求。孩子甚至会把这些不安、害怕的情绪埋入内心深处,而一到游戏场上就大打出手,变成混世魔王。

------------------

日常生活里的不安和挫折,疾病、事故和创伤,都会将孩子的杯子倒空。对孩子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只会使他们的杯子空得更快。孩子本指望我们来加满杯子,现在杯子反而被我们打翻在地,那么孩子会作何感想呢?这只会带给他深深的刺痛,感觉被亲人背叛。如果大人用冷漠或者虐待,将孩子的杯子打破,那么情况就更加糟糕。杯子的裂口如果太大,就很难再往里加水了,这时,父母就可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抚慰好这颗稚嫩却深受伤害的心灵。或者必须进行心理治疗。

杯子破裂了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杯子里空空如也,所以他们看上去也是一脸的冷漠和空虚。他们心不在焉,或者变得非常忧郁,也可能充满恶意。
即便是被爱得最充分、受到照顾最多的孩子,他们没经历过什么大的失败,也没经受过什么大的悲伤,他们的杯子保护得最好,但对于爱和依附感,仍有着不尽的要求。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

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它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不停添加,要坚持多年,表现在细微的日常互动当中。我同意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Greenspan) 的看法,他认为,依附感不仅仅是联结而已,除了生存意义和社会互动功用之外,它还别有深意。真正的蓄杯,只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电视、电脑永远不会满足孩子的这个需求,不管它们的互动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多年研究显示,让孩子获得安全依附感的关键,是对他们的需求做出迅速回应。电子屏幕能提供不少有用东西:娱乐,信息,游戏,似乎都能减轻压力。但是它们做不了鬼脸,不能拥抱,更不能提供现代人最需要的安全感。

-----------------------------------------------------------------------

兄弟姐妹与蓄满空杯

思考手足相争的问题时,脑海中想象空杯和蓄杯的图画将会很有帮助。手足相争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竞争蓄杯的机会。年长的孩子看到小婴儿仅仅因为打嗝一类的小事就能被一直蓄杯,而自己的杯子似乎总是没剩多少。更糟糕的是好像没人在乎这一点,他们得到的总是责骂或惩罚,于是他们的杯子变得更空。再往后,年纪小的又觉得是哥哥姐姐一直能被蓄杯:他们可以晚睡,有真正的自行车,还有更多的特权。

事实上,多数的手足冲突都可以被视为企图从别人杯里偷东西来蓄满自己的杯子:偷玩具,把她惹哭,赢得比赛,表现得更聪明,让他挨骂,等等。孩子是天生的达尔文主义者:资源有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大的说:“你太小了,你不能跟来。”他实际实在说:“我要去加满杯子,没有你的份儿。”当小的说:“妈,她对我很凶。”他其实在说:“请给我多一些,我的杯子比较小。”

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蓄杯机会,让他们不必偷,也不必抢。与一对一的做法一样,我们用关注、爱的情感、和倾听来蓄满他们的杯子。与一个孩子在一起时,蓄杯将提供力量和热情;与多个孩子在一起时,蓄杯将帮助解决冲突,增强合作和包容,激发创意来更好地共同游戏。如果孩子们因为互相竞争而受到惩罚,那样会把他们的杯子倒得更空。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玉 于 2012-8-1 08:30 编辑

转自丽丽树洞
爱很多,还是爱很少

      打车途中,车上放着广播
      一个电话拨进来,说自己岳母超级有爱心的,殚思竭虑,为兄弟姐妹付出,为他人付出,并说一句:这么有爱的人越来越少。
      主持人说是啊,感谢世上存在着像你岳母这样有爱的人。

      拜托,这很可能不是爱很多,而是爱很少哎!
回复 814# aliliya
唉,想起我妈妈。她就是那样,一辈子都为别人而活。她太需要爱了。
丽丽回复
是,太需要爱,太想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

早上醒来想起丽丽的回复,想到妈妈,她的童年,她所背负的一切。到丽丽的树洞做了简短的回复。现在对妈妈有了新的认识,有时间慢慢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3:01 , Processed in 0.0188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