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我家宝贝爱发烧和她的健康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八十一药
http://www.37ct.com/thread-10345-1-2.html

酸: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象体会——地黄

http://zhongyiguilai.blog.sohu.com/147311490.html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地黄的地下根茎是黄色的,它的颜色染衣不容易脱色,古代就用它来染黄,所以叫地黄。

地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地黄喜欢温暖而略微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目前地黄多为栽培品种,以河南怀庆所产地黄最为地道,所以又有怀地黄之名。

地黄长得不高,贴着地面长出一丛叶子,叶子中间发出一条直立茎,大约二三十厘米高,这是地黄整体的形态。地黄的地上部分长得还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全身长满了白色的长腺毛,看起来很柔润,这是地黄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地黄的叶子是比较大的卵圆形,叶脉的纹理把叶片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每一片都像是一块独立的区域,鼓鼓的微微凸起,就像装满了东西的小仓库。从这里就能看出地黄的藏聚之势。地黄的花是紫红色的长筒状,把花摘下来,可以从后面吸出甜甜的汁液,就像盛着美酒的小酒壶,所以地黄在民间也叫酒壶花。

地黄茎叶都多汁,折断后会流出粘稠的汁液,粘在手上不容易去掉。地黄的厚润敛聚之性于此可见一斑。

地黄的地上部分长得并不发达,它的主要精力都在地下根茎上。每年的秋天,当地黄叶片逐渐枯黄的时候,就可以采挖了。地黄的根茎发达,野生的地黄根茎比较细一些,大约指头粗细,而栽培的地黄,根茎膨大如纺锤形,饱满的根茎间有不规则的横纹,显得非常臃肿,有点像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红薯。

相比地黄的叶子,地黄的根茎才是真正的仓库,真是把土地的精髓都储藏起来了。所以在《本经》里面地黄又叫地髓,意思是地黄把土地里的精髓都吸收过来了,地髓这个名字确实起得恰如其分。正因为地黄的贪婪收聚之力太盛,所以地黄难以连作。一块地种过地黄之后,至少要过8-10年才能逐渐恢复,才可以再种地黄。

新鲜的地黄,色黄肥大,皮薄肉厚,肉脆多汁而易断,断面黄白,汁液微苦微甘,稠厚滑润。正因为新鲜地黄汁多而易取,所以鲜地黄入药时多是捣取汁饮用。

地黄分布虽广,却只有中原河南地区的地黄品质最佳,也就是《本经》讲的生黄土地者佳。中原地区气候温和,土气醇厚,为地黄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地黄就象一个家境优越的孩子,不用劳作,却要什么有什么。地黄禀土气而生,微甘微苦,药性并不是非常偏颇,还算是比较平正的一味药。而《本经》却言地黄性寒,《别录》言地黄性大寒,这是什么道理呢?

鲜地黄性寒,与黄连龙胆等药的苦寒是完全不一样的。水性润下而气寒,鲜地黄肥脆多汁,汁稠而润,地黄汁液天然地就具有一种清凉滋润之性,大量服用时则集凉成寒,易伤阳气。本经言地黄性寒,主要是指鲜地黄汁多碍阳的特性。水多自然克火,阴盛自然性寒,而鲜地黄的这个寒性,只有大量服用时才表现得比较明显,小量服用,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寒性。鲜地黄常被重用至一斤,也可以反证地黄本身的药性还是比较平和的。

正因为鲜地黄是以土气为主之药,而又滋润多汁,微有敛聚之势,所以鲜地黄甘寒的药性,常被用作津液大伤时的急救用药,可以借其滋润敛聚之性,大剂重用以峻补阴液,固摄一气。

鲜地黄最典型的应用当属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用鲜地黄一斤,绞取汁液入药,借地黄滋润固摄之气,滋阴复脉,因此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但大量地黄汁液毕竟体阴性寒,所以仲景用水酒各半煎服炙甘草汤,以行散流通,避免地黄性寒壅滞的弊端。

古人治疗各类折跌损伤,气血大虚,筋脉不续之时,大多重用地黄,借鲜地黄甘润之性峻补阴液,流通气血以续绝伤。而地黄取汁,好酒冲服的用药方式,则与炙甘草汤的用意完全一致。

从峻补阴液的角度来讲,重用鲜地黄汁有点象现代医学中代血浆的意思,而地黄本身的敛聚固摄之功,却是代血浆所不具备的。植物药本身的生发之气,自然带有一种或散或敛的流通之力,这是人工合成药物无法企及的地方。

鲜地黄滋润多汁而性微寒凉的特性,虽有易伤阳气的弊端,却也成就了鲜地黄善降虚热的药性。如果患者既有阴液亏虚的基础,又有虚热心烦表现,用鲜地黄则正合病象,滋阴清热一举两得。《金匮》用百合地黄汤治疗百合病,就是这种情形的典型运用。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跟现代医学讲的更年期综合症很相似,50岁左右的妇女最多见,其主要病机就是阴虚烦热。所以仲景主以百合地黄汤,以鲜地黄汁配合百合滋阴清热,两取其能。既使有明显的虚热之象,仲景也没有不加限制地使用地黄,而是告诫中病即止,防止过用伤阳。附上百合地黄汤的原方,供大家参考。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从滋补阴液的角度来讲,鲜地黄汁与阿胶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地黄汁甘寒偏凉,阿胶则甘香微温,地黄汁流通性更好,阿胶滋腻性更强,所以地黄汁峻剂重用可以建功,阿胶过量使用往往误事,因一气贵在流通之故。炙甘草汤中地黄阿胶同用,地黄多而阿胶少,亦各取其长而相辅相成。

鲜地黄晒干或烘干之后,汁液大减,颜色变黑,就成了干地黄,也就是我们临床使用的生地黄。干地黄流通性减弱而滋腻性增强,其甘润微凉的寒性则变化不大。所以干地黄多用于丸剂,取其性缓以渐滋阴精。

仲景用干地黄,崔氏八味丸用干地黄八两,大黄蟅虫丸用干地黄十两,药量均冠方首,服法均为酒服,仲景酒行地黄之意展现无遗。用其长而避其短,知药善用者,仲景也。

后人则在仲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直接用熟地黄代替干地黄入丸剂,就避免了以酒服药的麻烦,可以直接服用,更为方便。

熟地黄是怎么炮制的呢?是把干地黄先用酒浸泡透,再在锅内蒸熟,古法要九蒸九晒,就是要把地黄彻底蒸烂熟透,这时干地黄就变成了熟地黄。

炮制优良的熟地黄,色黑润泽,绵软粘手,嚼之可化。所以熟地黄已经没有了干地黄的那种明显的寒性,也就不需要再用酒兑服了。熟地黄较干地黄更为滋腻柔润,长于敛固一气,滋阴填精,其寒性大减而微有温意,所以后代医家多言地黄生则性寒,熟则性温。其实熟地并非真的性温,只是相对鲜地黄而言,无明显寒凉之性,更加平和而已,本质上还是微微偏凉的。

熟地如果炮制不当,蒸得不够透,不够熟,熟地的凉滞之性就会比较明显。尝一块熟地黄,如果很难咬得动,嚼半天都化不了,这样的熟地基本可以断定蒸制得不够,容易滋腻碍阳,不宜多用。

炮制好的熟地,润而不寒,滋而不腻,可以大量服用,而不致滋腻壅滞一气的流通。《本经》言地黄填骨髓,在熟地的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熟地黄滋润厚重,固摄一气,大补阴精,是临床补阴要药。凡阴虚脉涩,精亏欲脱之候,皆可重用熟地以建功。慢性肾炎脉涩身肿,重用熟地其肿即消,肾结石久病不愈,重用熟地其石可出可化。

人体一气贵在流通,折跌损伤者,阴血暴虚,鲜地黄汁灌渗滋润,大补阴液以流通续绝。久病精竭者,阴津枯涸,熟地黄绵润柔滋,敛聚一气以缓缓流通。由鲜地黄到熟地黄,其性渐缓渐柔。鲜地黄长于灌渗流通,熟地黄长于缓缓滋润,而其取效之理,皆在地黄肥润多汁之性,生熟不过性刚性柔之异。故《本经疏证》言地黄之用,在其脂液,能荣养筋骸血络,干者枯者,能使之润泽矣。进乎此,则因干枯而断者,得润泽而仍能续。故地黄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养。   

地黄以醇厚的土气为基础,体阴性柔,润则能养,寒则略藏,其润养之功实源于其聚藏之能。就跟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一样,存钱不厌多,所以用地黄时如韩信将兵,多凭重剂以见奇功。

熟地的炮制和使用,历代医家都讲究“勿犯铜铁器,令人肾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铜铁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容易与地黄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性的变化。从中医的角度看,铜铁之气皆寒凉重降,以之煎制地黄,会加重地黄滞腻之性,不利于人体一气的周流。故古人用地黄,蒸制多用竹器,使用多以酒服,无非为促进地黄之气的流通而已。

最后来看《神农本草经》对地黄的描述:

地黄,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学习制作熟地, 所以就找来上面的资料.
发表于 2011-4-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30# moccadoll


    是,我断定为积痰了,最近有点严重了,所以有点纠结,见笑了!不过我也不做任何处理了,坚信宝宝是健康的。谢谢你的回复!
发表于 2011-4-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姐,我有几个问题想问您,您热情助人又爱学习,问您是最好的选择了。

    我儿子2岁8个月,一年多来发烧都是向庄先生求诊。曾用过 四逆汤加味,大衍方,今春用过当归四逆理中,总之都是厥阴病。厥阴病的发烧肯定不是我们这些不通医理的人能处理的了。我想问的是:

1。小儿食疗参考方中的发烧咳嗽方,是否不需要辨别是病在三阳还是三阴?或是只有病在三阳才有用?
2。如果病在三阳,是不是用三阴病的方子就没有效果?
3。您是妈妈里自学成才的典范之一,可否大致介绍一下您的自学之路?

  您说不管问题多傻,只管去问,我这才敢问了。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1) 发烧当先分三阳三阴了.

2) 咳嗽也要分清寒凉燥热, 五脏都令人咳嗽, 不独肺, 需要很仔细的辨证.

我已经在写我的中医爱好之路http://www.37ct.com/thread-45078-1-1.html
发表于 2011-4-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raye 于 2011-4-7 10:40 编辑

回复 1743# 姜与炙甘草
姜姐,“不同的火做出来饭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它们依次递减是, 烧材~烧煤球~烧天然气~电磁炉~微波炉.”我也有这种感觉呢,另外,用不同器皿做出来的饭也是味道不同的,铁锅比用不锈钢锅做的就好吃多,瓷锅做的粥比不锈钢锅做的香多了。用这个思路是否也可以解释不同的烹调方式对人体的影响呢?烤箱食物估计是纯阴的了,气都散尽了,难怪西方人都爱吃呢,看来连饮食方式也是有地域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当然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发现一个博客.

民间中医养疗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bfcd270100gjwp.html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化五气,以生七情,因此,当外来的刺激过于强烈或持续过久,超过了人自身的调节能力,便可伤及五脏,导致疾病的发生。

    情志致病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耳目所闻,直接影响脏腑气机,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②不同的情志变化,所影响的脏腑也不同。但是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情志所伤亦可相互影响;③情志致病与个人生活环境、性格有关,表现、反应各不相同。

    因此,临床症状颇为复杂。所以,临证时需详细审察。七情致病,追问其病史,往往还可以了解到情志诱因;与患者、家属交谈,可了解患者的禀性、特点,有利于做出准确的判断。

     主要临床表现:

    喜伤: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甚至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

    怒伤:见头晕或胀痛,面红目赤,口苦,胸闷,两胁胀痛,急躁易怒。有的可见呃逆,呕吐,腹胀,泄泻,甚则神昏暴厥。

    思伤:头晕目眩,怔忡,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形体消瘦,失眠多梦。

    忧伤: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悲伤:面色惨淡,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

    恐伤:少腹胀满,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或惊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捕之。

    惊伤:则情绪不宁,甚则情志错乱,语言举正异常。

    病机分析:

    喜为心之志,喜伤心则致气缓,适度的喜乐能使人心情舒畅,营卫调和,但若高兴过度,将造成心气涣散,出现心神不安,精神恍惚,甚至语无伦次,精神错乱,举止异常等症。

    怒为肝之志,怒伤肝,大怒可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致胸闷,两胁胀痛,或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呃逆,呕吐,腹胀,泄泻;怒则气上,肝气上逆,血随气生汽血并走于上,故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甚则气血蒙蔽清窍,而突然昏厥。

   思为脾之志,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大过,气机郁结,中焦阻滞不畅,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心血亏虚,故出现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等症,形体不得气血濡养,则形体消瘦,头晕目眩。

    忧为肺之志,忧伤肺,且往往会伤及于脾;忧愁者肺气郁滞不畅,闷闷不乐。忧甚会影响到脾,造成食欲不振。过度悲哀,耗伤肺气,意志消沉,可见面色惨淡,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等症。

    恐为肾之志,恐伤肾,恐则气下;极度恐惧,使肾之精气下泄,肾气不固,故遗精滑精,二便失禁;下焦气机不畅,故少腹胀满;另外遭受突然恐惧惊吓,导致气机逆乱,心神不宁,可见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捕之等症状。

    惊则气乱,内动心神,神气被扰,放情绪不宁,甚至神志错乱。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37ct.com/thread-21791-1-1.html

大家看看古琴五音是如何治病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是古琴发烧友.

去年五一, 我和我的姑娘有了古琴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疹、风团、荨麻疹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脾和胰的思辨(转)
http://www.37ct.com/thread-38776-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伤精患者该用桂附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
http://www.37ct.com/redirect.php ... o=lastpost#lastpo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9:56 , Processed in 0.02189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