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明白了,我的心在赶着做“重要”的事情,却忽略了眼前就有需要照顾的人性,视而不见
两姐妹从外地赶来,就是为了见老师一面,诉说她们的苦痛,她们一定是是觉得老师能够听得懂她们。洞庭烟雨 发表于 2011-12-12 14:02


赞!
发表于 2011-12-12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39# aliliya


   
发表于 2011-12-1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45# aliliya


    我美我美美着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48# 洞庭烟雨

,心儿里美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949 转自艾瑞老师博客

      各种灵性或疗愈类的工作坊是成长道路上的助缘,但真正的成长和转化一定是在生活和关系中发生的,脱离了生活和关系,只寄希望于各种各类的工作坊,无异于只吃药不吃饭,无异于缘木求鱼。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950 那些看起来无意义的事

      晚饭我和公公吃到最后,剩我俩了,公公一边喝酒又一边习惯性地聊起了家史……
      哎呀,我想逃……
      突然想起洞版下午说的话,觉得眼前的事是无意义的,我要去看更深奥的书,去忙更重大的事……
      很可能我要看的书上写着:倾听,人性……这些美好的字眼。
      可是眼前却有个真实的老人等着我倾听他……
      想到这里
      我抬起头用眼神回应了公公几下,并嗯啊附和了几句(我通常的做法是赶紧低头快吃)……
      吃完饭就撤了,没委屈自己一定要坐下来继续听。

      嗯,稍微有点儿勉强,有点儿“装模作样”的意思……顺其自然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1-12-13 09:58 编辑

951 继续《完整的成长》摘抄——第6章、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1、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经过心理,到建立概念,到概念的应用——用简单的逻辑组织语言,这就是儿童的认知途径。
      2、成人要做的是持续地保护这种专注力。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即使观察到这种专注力,并保护儿童不受打扰。
      3、正常的儿童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投入地做事情。实际上,在中国,儿童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做事情的几乎只存在于0-6岁,严格地说,这6年也无法保证。大量的家庭和教育机构几乎是习惯性地安排孩子,自由活动只是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
      4、婴儿把脱离出来的意识聚焦在一个具体的物体上,就像把水装进瓶子中,由容器把水聚在了一起。我们从外面观察就称为“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角度的一个词,这种在生命内部发生的突变,我们称之为觉察,觉察是意识角度的一个词。
      5、养育孩子总可以使妈妈从生命的角度重新感觉生活。这是孩子的礼物之一。
      6、兴趣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迈出成长的第一步的重要标志。所有母亲都可以发现,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对自己有兴趣的东西高度专注。这种天生的因内在的驱动而会被某一事物触动、刺激并产生兴趣的能力,是生命的特征,无需培养。发现这一点,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只要儿童拥有自由,他就一定专注。拥有6年的专注,生命就拥有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7、教育工作者可以观察到:只要儿童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没有一个不专注。
      8、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儿童天然的专注力……专注力的延长就在内在的生命中发展出了对他一生至关重要的一种东西,就是生命的意志。保证这一点,就必须保证自由意志的存在,保证环境是自由的,保证儿童的行为是自由的。
      9、我们对那些对自由大惊小怪或者认为自由是洪水猛兽的人们说:不必如此。自由是教育的首要因素。当然我们必须要有规则。规则保证我们自由的要素不被破坏,它像一个关系中的界限,使儿童变得有力量和确定。
     10、兴趣是婴儿智能发展和一切关系的开始,也是专注力和意志产生的起始。没有兴趣,一切都不存在。所以,毁掉一个人,就从毁掉一个人的兴趣开始,那一定非常成功。因为这样很容易使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由别人让他放弃。如果你听到:“这个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这个人就是一个乏味的人……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本身的需求。
     11、我们能看到的首先是兴趣。长久的兴趣就是注意力,就是专注力。
     12、即使一个有心理障碍的成人,或是一个根本没有形成自我的人,如果找到了对某一事情的兴趣,这都将是一个治疗的、好的开始。对成人来说,这是一个重新寻找自己的机会。兴趣将人的意识放在某事物中,意识就相对稳定了,就可以使用感觉进一步的深入了。假如能够同儿童经历的过程一样,深入下去……那不仅仅是一个治疗,也是一个成长。
     13、当我们遵循生命的法则,我们就会像孩子一样再次拥有创造自己的可能。这就是由兴趣的引领,回到感觉中,经历心理,上升到认知,然后走向精神,确知出事物背后的本质和法则,建立自我。
     14、专注力越久,感觉、知觉、认知越敏锐和深入,生命的内在的变化就越迅速地产生着,最终这种专注的延长引发了儿童生命内的变化,儿童内在的一切都飞越了,认知也飞越了,意志力也产生了……对儿童的兴趣和专注,我们必须了解它、珍惜它、保护它。
     15、首先环境必须是自由的、爱的、有序的、真实的、自然的。成人是环境的一部分,不仅是儿童的物质环境提供者,还是儿童的心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16、孩子对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事情本身,并不赋予其他意义。一切都如是,一切都是它本来的面目,这就是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我是我原本的样子,他是他原本的样子,就是原本的,不用为它赋予其他意义。这就是人真正的生命状态,直接地就在“本质”。而成人就不同了:桌子是红木的,价格不菲的;毛毛虫是害虫,看上去有些恶心;你不和别人交朋友,你就不够好;你如果不表现好,表现出别人需求的样子,你就不够优秀……世界就此复杂了起来,戏剧了起来,本质被遮挡了起来,就是麻烦了起来,混乱了起来。
     17、儿童简单而本质,使我们向往。长大后,简单成为奢侈,因为我们不在简单。但我们情不自禁地用我们的世界的观念教化儿童,让他们离开简单,走向复杂。
     18、我们多数人从小就是在很多说教中长大。应当怎样,必须怎样,应当和必须去做什么。这种环境就是不真实的。一个被成人评判过的世界,不能被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我们要准许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原本的世界,得出的结果才可能接近真实。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我不能说,当我说出来的时候,事实就已经被扭曲。”他使用了扭曲这个词汇,使我震惊。
     19、有了自由,儿童马上就可以做。这正是儿童的天性——想了,马上要做,一刻也不能等待。等待对儿童来说是痛苦的。
     20、选择是意志的起始。外在世界是一个充满纷扰和吸引力的物质世界,如何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自然选择只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有帮助的呢?(举例:有一天晚上学校开会,走进大厅,看到二年级的两个男孩子在热火朝天地玩着,另一个男孩远远地坐着、看着,我走过去关切地问:“为什么没有和他们一起玩?”男孩抬起头定睛地看着我,认真而一字一句对我说:“我没有这种需要!”)意志就是生命对事物法则的承诺,是对自己生命的承诺。人的生命,本来就来自自然法则,是自然法则、生命法则、事物法则,并高于这一切法则之上,人的生命蕴涵这真善美的流动和转化的美妙……一旦发现此秘密,人怎么可能学坏呢?发现此,就可以控制自己与此无关的行为,真正的道德就是这样产生的。
     21、用一个社会最敏感的话题:哪个孩子更聪明?聪明是一种即刻的回答,还是一种分析后的回答,思考后的答案?
     22、如果你不打孩子,不骂孩子,不控制孩子,你克服成人的自大,和孩子平等相处,看看那会发生什么。老师们这样说:“不打不骂,不做权威。斗智斗勇,我们不是孩子们的对手。”
     23、过去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是一种把认知美化的表现。
     24、(前面附有明明实际情况的描述)明明是一个从小就被只是驯化出来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无论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管是情绪需要倾听,还是感觉需要尊重,心理需要关注和理解……父母都视而不见,他们只是用理性知识来填补,用知识把他一直武装到牙齿,使他能手持逻辑的武器,刀枪不入。当他进入思维和逻辑系统时,他就变得不可遏制,战无不胜。至于他人、环境、自己,一概不管,他只在逻辑中……明明内在真实的、心理的需求持续地被忽略着,最后他自己也逐渐忽略了自己,不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这是一种对认知的强迫。最后,这种成人强迫的状态,内化到了明明的生命中,他开始逐渐强迫起自己。他无法觉察他人,也不能觉察环境,也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感觉和心理需求,这个世界只有道理和思维了。他被思维拉进了一个迷宫一样的死胡同,好像他可以永远地走下去……这就是将人作为工具来驯化,这样的成人普遍地存在着,不是偶然的几个人,而是普遍存在着,差别只是轻重而已……这样的成人也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毫无觉知,平时和孩子们在一起所说所做都基于说教,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模式了。
     25、逻辑是人使用的工具,但不是人本身。如果逻辑变成了人,那这个人就成了逻辑的牺牲品。我们可以说,逻辑是法庭和法律课堂上的宝贝,几何数学的宝贝,实验室的宝贝,演讲的宝贝……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逻辑是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认知发展出的一种能力。但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能力。它应该由儿童掌握,并被儿童使用,但它不能成为儿童本身。
     26、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父母依靠头脑(讲道理)来解决问题。由于头脑中的道理一时成了主导,他们不再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心理,还有认知,他们也不再知道孩子的情绪、感觉、心理和头脑。由于不知道这些,他们不知道可以把自己的心理和感觉告诉孩子,让孩子理解,和孩子产生感觉连结。这是往往只会说,说……说头脑的语言。孩子就一直被压抑,压抑造成对抗,最后孩子自己也不懂自己了,只是知道自己不好。时间久了,孩子长大后难免也成为这样的成人。
     27、头脑的沟通是语言,心灵的沟通是感受,灵魂的沟通是沉默。这是印度的古儒吉大师所说的话,不可谓不是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952、摘抄4

      4、婴儿把脱离出来的意识聚焦在一个具体的物体上,就像把水装进瓶子中,由容器把水聚在了一起。我们从外面观察就称为“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角度的一个词,这种在生命内部发生的突变,我们称之为觉察,觉察是意识角度的一个词。

      这个摘抄让我想到音姐在这个帖子里回复无所住:“亲爱的,我问过老师,自性和注意力的关系是:注意力是自性的用。”
      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php?tid=51749&highlight=%2Bqinglian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953 摘抄17

      17、儿童简单而本质,使我们向往。长大后,简单成为奢侈,因为我们不在简单。但我们情不自禁地用我们的世界的观念教化儿童,让他们离开简单,走向复杂。

      这句话让我想到老子说:“复归于婴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954 摘抄26

      26、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父母依靠头脑(讲道理)来解决问题。由于头脑中的道理一时成了主导,他们不再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心理,还有认知,他们也不再知道孩子的情绪、感觉、心理和头脑。由于不知道这些,他们不知道可以把自己的心理和感觉告诉孩子,让孩子理解,和孩子产生感觉连结。这是往往只会说,说……说头脑的语言。孩子就一直被压抑,压抑造成对抗,最后孩子自己也不懂自己了,只是知道自己不好。时间久了,孩子长大后难免也成为这样的成人。

      这个摘抄让我想到古老师教我们“说事实、说感受、说希望。”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不容易,我们已经和感受分裂了太久……
发表于 2011-12-12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真好~谢谢aliliya摘抄的《完整的成长》。谢谢!
发表于 2011-12-1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到这个家庭的有优先级,小的让大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的时候是在aliliya的树洞贴里。

(写下来又后悔了,后悔一下还是发吧。呵呵)

947 到底应该谁让着谁?

      刚才看燕果的随笔,提到中外关于一个规则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大的应该让着 ...
aliliya 发表于 2011-12-12 13:52
发表于 2011-12-13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51# aliliya


    呵呵。没有骗自己好极了,不想听就是不想听
发表于 2011-12-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51# aliliya


    是的,见面会上发生的,就是对生命本身的倾听和关爱,老师是在做,我是在理解演绎,差距呀差距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真好~谢谢aliliya摘抄的《完整的成长》。谢谢!
好了 发表于 2011-12-12 23:43


看得出,你真的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9 16:05 , Processed in 0.0261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