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毅 于 2011-5-23 17:51 编辑
今天又看了一遍主帖,觉得有一些网友对读经教育乃至教育的了解和思考还是比较不够深入,所以再对前面一个帖子做一个补充和完善,愿大家通过重识读经教育从而了解整个教育,从而让孩子接受更合理的教育。 我以前曾有这样一个经历,就是有一段时间认定人性是善恶兼有的,为了支持自己的理论,我不断地在古今书籍中寻找证据,有人给我推荐牟宗三先生的《圆善论》,我只看两页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自己的心里满是情绪,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假设前提,所以满脑子都是抓别人小辫子的想法。后来经王财贵教授点拨,恍然大悟,方知人性有其现实性与超越性,而其超越性才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就现实中的坐卧行走吃喝拉撒睡其实和动物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后来常常反思此事,若不得遇明师指点,恐怕大惑终身不解,还自以为是误人误己。后来但凡遇到不同的意见,尽量先把自己的想法见解放到一边,去细心听听别人怎么说,因为实际上一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是很难再装进去水的。 那些反对王财贵老实大量读经的朋友,请问有谁真的深入了解过王财贵的儿童读经教育理念?(如王财贵的网络回复集成、百问千答、演讲视频文字稿都仔细的研究过。)
广毅 发表于 2011-5-19 17:46
即是说,若真的对读经教育有想法建议,可以先认真扎实的研习王教授的读经理念,然后用以比照那些读经私塾,看是否依照理念而行,也避免了“打稻草人”的现象(只是对自己一知半解的想象的读经教育猛烈攻击。)。这样无论是批评还是建议,那都是有的放矢,且能够切中要害。 一个“来历不明”(指孩子年龄多大,读经之前为何种状态,就读私塾老师如何落实王财贵读经理念,孩子家庭状况为何等等皆无交代。)的帖子可让大家好像抓到了反对“老实大量”读经的把柄,然又能说明什么呢? 广毅 发表于 2011-5-19 17:46
孩子成为这种样子,大家都为之惋惜不已,但是否全由老实读经造成,也不可过早下结论。对孩子之前的成长经历,身心特点,及就读私塾的教学模式细节孩子的家庭状况等相关问题都该有相当的了解,熊春锦先生的《道医学》里提到人生病至少有三个原因,即外因、内因还有本因,本网了解中医的朋友应该不在少数,对此的体会一定更加深入。纵然此孩子之病状与读经有关联,但也不能证明全是老实大量读经造成的,尤其对于此学堂的管理模式、读经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孩子的先天体质、后天保养都可能有相应的干系。就像一个人被车撞了,可能就有很多个原因,如这个人违反了交通规则、注意力不集中、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刹车失灵了、受害者或司机的因果报应、就这,司机醉驾和受害者精神正常与否还不算在内,可见一个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很多原因促成,岂可只看到一个而忽略其他! 我同样可以举出很多本来很调皮逆反,成绩很差的孩子,因为“老实大量”读经喜欢学习,孝敬父母的例子,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正如前两年媒体曝光有一个北大毕业生摆地摊修鞋,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你能用“药家鑫、李颖”否认整个西安音乐学院吗?
你能用“贾似道、秦桧”来否认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吗?
你能用“江湖骗子”来否认中医吗?因为他们也自称得到某某真传。
从现实表现上看一种教育其实已经落到了下一层,真正上士闻道,是勤而行之,因为合理,因为合乎人性,所以当下就能把握到,当下就能付诸实践。
广毅 发表于 2011-5-19 17:46
若只从表现上来看一个道理,那是极其有限的,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这样的例子以前也见过很多如“小女孩背老子背哭了引来媒体热议”“ 为上本科进“私塾” 花4.6万只考了297分”。也没有一个道理天下凡是去实践的人都会成功,没有哪个大学能保证他的学生都能成才,正如没有哪个医生能治好天下所有的病一样。但不能因此否认医学,否认大学,否认道理。事实上,有人能举出失败的例子,也有人能举出成功的例子,所以对于前者,更应该反思其失败之根本原因在哪里,从而有效改正,避免他本人及其他人重蹈覆辙。本网少数网友在此处表现的就不免稍显偏激,以点盖面,舍本逐末了。 凡是认为玩和游戏是孩子天性的人,在他眼里孩子只是个小动物,如果是人,就应该有人之所以为人之处。
或许,孩子本来也有好学、悲悯、追求长进的一面,只是大人没有发现而已,于是只用对待宠物的办法队对他,久而久之,他的天性就慢慢被世俗的尘埃埋的很深,表现出很世俗的样子,大人还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果然是对的。
别以为玩电脑看电视很高兴,读书学习也同样让人喜悦。
孟子曰,人皆有“四端”之心,即恻隐、辞让、是非、羞恶,但它很难自然呈现出来,需要有深度内涵的教材去启发涵养。
所以孔融四岁知让梨,项橐七岁为圣师,甘罗十二为宰相。翻开廿四史,此类事例比比皆是。
广毅 发表于 2011-5-19 17:46
在这里摘录王财贵老师关于孩子如何保其童真的回复: “听到有人呼吁关照孩子的童真,每每令人有一种春风迎面而来的舒畅。我想,何只儿童要天真,成人也不可失了这天真呀!
以我所知,古今之中,最能关照人间天真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庄子。孟子心目中的大人要是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老子也认为一个有德者必须“专气致柔”得像一个婴儿;而庄子讲的最后一个寓言(庄子内七篇之最后一篇之最后一个故事),希望人生常保“浑沌”,这个寓言,遥遥与其第一篇第一个寓言(大鹏起飞)相呼应,庄子之意,盖以为死了浑沌,即无逍遥呀。
而古今之间,最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此“童真”的,则莫过于孔子了。当时世乱道微,大家要嘛都世故了,要嘛就隐居去了——人人都很聪明哪——只有俺那孔子也不懂世故,也不知自保,兴来还周游列国,结果没有一国愿意起用,厄于陈蔡,连子路都看不下去了,他还像一个小孩一样,兴致勃勃,知其不可而为之,直到老死。当时周文已疲罢,王官失其学问,文武之道坠地,所谓礼坏乐崩,天下纷纷,人人都苦累了,都失望了,只有俺那孔子蒙眬两眼,删订五经,著作春秋,杏林树下,弦歌透天,教育后生,来者不拒,还像小孩子一样乐观无限,以为后世必有王者兴!他以手当枕,天天乐来就歌唱(除非那天曾去吊丧),时时弹琴(竟然也教会子路弹琴),见流水,有感觉,说:逝者如斯乎!听童谣,有感觉,说:人各自取之也!见庄稼,有感觉,说:苖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此老真是天趣恁地横生,浑然一片童真!
请看今日天下,我们社会的这些老年人,童真么?这些年轻人,童真么?这些少年,犹有童真否?甚至小学生,真个是童真吗?有的人已经看出来,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已不童真了!为什么?谁教的?怎么教出来的?
小孩子要看卡通,不要看名画吗?小孩子要听流行歌,不要听古典乐吗?小孩子喜欢学数学自然,不喜欢读经吗?小孩子喜欢过圣诞,不喜欢过春节吗?
小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谁知道呢!什么是童真,谁知道呢!怎样教才能保持童真,又谁知道呢!是不是他所喜欢的,即是童真所在?还是正是破坏他童真的杀手?会不会他现在所沉迷欢乐的,正是他以后所引为后悔的,谁知道呢!
庄子的寓言,最表面的意思,是在讽剌教育,否定人为,——一切教育人为,即是破坏天真。但庄子是要人都回归野蛮吗?庄子何至于那么肤浅?
我以为如要教育,又要保住童真,要在教材教法两方面去注意。在教材上,要尽量用纯良的,少用污秽的。在教法上,多用开放引导商量鼓励的态度,尽量不要用责求规定禁止打骂的方式。
经典是最最纯良的好教材,请多选用。
十几年来,吾人推广读经,多偏重于教材之引介,而较少注意于教学之态度,今后请大家努力,共同提醒——像这篇文章即是一种提醒。
但,不管教法态度如何,不管许不许孩子放烟火玩泥巴,读经是不可放弃的大方向,偏此一度,即无去路了!
再说,如父母管教的态度或有偏差,在大量的读经教育陶冶下,这孩子或许较能保持其纯真性情呢。
总之,不管父母头脑老顽或激进,不管教法严格或放任,其教育核心都要放在读经上。经典可以化顽固为谨慎,化激进为奋发,化严峻为刚正,化放浪为洒脱。
关心孩子的家长呀,要觉悟了!任你有三头六臂,千手千眼,不如经典一部! 身教固然胜于言传,但得看是谁的言传,谁的身教?又,此言传是奶奶的唠叨还是圣贤的谆谆启迪?此身教是由内心而发的自然而然还是只做给人看的? 广毅 发表于 2011-5-1917:46
此问题很关键,有此困惑的朋友可反复思考! 什么是人生命成长的规律,弄明白了再说,去看看皮亚杰好了,去看看铃木镇一好了,去看看西方的脑神经研究著作好了。
看看人在胎儿时如何,0——3岁如何,3——6岁如何,6——13岁如何,13岁后如何,大脑发展有什么特点,再提供合适的教材教法。
西方人靠观察和实验,中国人考经验和直觉,也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去看看三千年前的周家三太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要是连这个都不知道,还怎么谈教育?
广毅 发表于 2011-5-1917:46
虽然现代学堂在很多方面类似于古代私塾,但也有一些本质性的不同,如古人读书或从“详训诂明句读”开始,今天则安排在读完经典之后;古人读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考科举换取功名,今天则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成才,从而正确立身处世,面对时代的问题,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多是经验的累积和习惯的沿袭,今天则在诸多科研研成果的支持下有了更为完善的理论系统和更广阔的内容空间。所以现代学堂既继承了古人的教育智慧,如语文教育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幼稚期(明末陆桴亭认为十四五岁之前,皮亚杰认为十二岁前是运思准备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侧重用反复读诵浸染的方式学习有高度内涵的文言文作品。同时也改进了古代私塾一些不清晰不明白的地方,如识字不必定要从蒙学读物如孝悌三百千开始,从孔孟老庄开始也可以;教学内容不只限于儒家经典,也读诵佛道医学武术乃至西方古希腊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从广度上来说教学内容涉及到文、史、哲、科学、艺术、体育、等现代社会所涉及的多数学科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