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燕果

继续闭门造车说黄芪五物汤和黄芪建中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甚是。冬夏只是时间流转,寒热只是温度变化,阴阳只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不是两件事。阴阳相贯,如环 ...
三七生 发表于 2014-6-25 07:58


感叹中医光是对阴和阳这两面的对立统一和转换要透彻理解都是要花很大功夫的事情. 遇到疾病要灵活辨别处置, 融会贯通, 又更困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枸杞的理解

家中枸杞放了好几年,我妈逼着我扔了,买了一批新的,昨晚泡水喝。上中医百科研究了一下,发现枸杞和山茱萸很类似。一是他们的形状颜色非常象; 二是他们都可以生长在北方; 三是它们都耐寒, 都能在晚秋采集;四是他们都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 五是它们都喜欢干燥怕排水不良的土地。 

本经里:
枸杞: 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
山茱萸:味酸,平。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功能上, 一个能热中, 一个温中, 都能除痹。两者应该都有先降后升的性质。山茱萸显然在酸上面更胜一筹,所以能去三虫。而枸杞的糖份多,升的力量应该更强,所以能“热”中而不只是“温”。枸杞主治五内邪气,山茱萸只是主治心下邪气,我想可能也和枸杞能提供五脏所需要的糖份有关系。

联想到杞菊地黄丸,实际上是用地黄丸来敛藏枸杞的糖份,然后再靠菊花加强升散的力量把糖份输送到肝经各处,最高到达眼睛。枸杞带的糖份,必然和现代所说的肝细胞储存的糖份非常类似,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糖尿病人也能用,但健康人吃了可能会觉得热。

不知道本经里为什么说枸杞苦寒,感觉是酸甜的味道,而且服用了以后有周身发热的感觉。也许古代的品种不同?

枸杞和山茱萸应该都适合秋冬体质,体内营养不良的中老年人,枸杞补虚的作用更强,脾胃有湿的人应该先去湿再服用这两种药。
发表于 2014-6-2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到有很多人是,只要知道什么东西好,就不辩证多吃。
办公室的同事天天泡枸杞来吃,说能美容。没有辩证,不合适的情况下,吃了也是白吃,还增加身体负担。
燕果老师,如果瘦人阴阳俱不足,脾胃有湿,有没有什么思路去湿?然后在泡枸杞来喝?
发表于 2014-6-2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枸杞的理解

家中枸杞放了好几年,我妈逼着我扔了,买了一批新的,昨晚泡水喝。上中医百科研究了一下,发 ...
燕果 发表于 2014-6-25 23:10


本经说山茱萸是温中,枸杞是治热中,以其性偏寒,非能热中。萸与杞皆是木位阴药,愚意脉偏大者可萸,微小者可杞(三粒而已),全凭直觉,并无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说山茱萸是温中,枸杞是治热中,以其性偏寒,非能热中。萸与杞皆是木位阴药,愚意脉偏大者可萸,微小 ...
三七生 发表于 2014-6-26 13:58


是的. "治热中"更符合上下文逻辑关系. 古人说的偏寒, 也许是因为服用的是生枸杞? 总觉得喝完了身上发热. 我平时泡枸杞总是一次抓一把, 原来三粒就够了, 汗.
发表于 2014-6-26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讲枸杞: 味苦,寒
应该是指枸杞根--地骨皮《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或者根、子不分,一起用

枸杞子,味应该是:甘、平 为妥
发表于 2014-6-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治热中"更符合上下文逻辑关系. 古人说的偏寒, 也许是因为服用的是生枸杞? 总觉得喝完了身上发热.  ...
燕果 发表于 2014-6-26 20:59


药用不必多,食略多无妨。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讲枸杞: 味苦,寒
应该是指枸杞根--地骨皮《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或者根、子不 ...
孙海亮晶晶 发表于 2014-6-26 21:13


原来如此, 的确更象是地骨皮的特点.
发表于 2014-6-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件事情能坚持下来。就值得敬佩。
发烧级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妈带孩子散步回来, 心口不舒服, 揉了半天。我给她拍打内关穴,左臂什么也打不出来,右臂肺经和心经两处,尤其是前者拍出好多暗紫的块块,今早她的右前臂一大片乌紫。但打完后她就说心脏舒服了,然后昨晚没有服用安眠药一觉睡到天亮。

原来我妈心脏不舒服的原因还在肺。她总是早上三点就醒,也是因为肺经不通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4-6-29 13:09 编辑

前天拍打内关,我妈左臂没拍出痧,右臂拍出很多。昨天继续拍左臂,并按照萧宏慈说的,从左臂肘窝开始拍,逐渐往内关拍,拍出很多很多紫块,比右臂多得多,惨不忍睹。效果是,血压升高了,她来美国后一直血压偏低,上面只有90,拍完后第二天变成130,是她的正常血压,人觉得有力,不再难受了。缺点是睡眠又不太好了,很浅。有点像类似服用桂附后的情况。

拍打经络肯定也需辩证。上下左右,补泻升降,还要研究。不分辩证地拍,有一个危险,是阳气不固上脱。感觉萧的例子里的很多'气冲病灶',很值得商榷,有的像是肾气不纳。
发表于 2014-6-2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拍打内关,我妈左臂没拍出痧,右臂拍出很多。昨天继续拍左臂,并按照萧宏慈说的,从左臂肘窝开始拍,逐 ...
燕果 发表于 2014-6-29 13:02


拍打为泻法,宜实不宜虚,准备动手前应先诊脉辨一下虚实,若脉阴阳俱小,就尽量不要出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7# 三七生

以前读刮痧的书说是重刮为泻,轻刮为补。拍打可能也类似,重拍为泻,轻拍为补。重拍如大剂的姜附,轻拍大概如小量附子。
发表于 2014-6-3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轻重只是泻的程度大小的差别,并不能改变方法的性质,少花钱并不能等于挣钱。

大致以通为目的的方法通常都是泻的,泻而不通就说明是气虚不达的通,泻反而会耗气令虚加重,所以反应用补法,补法大约就是有调以甘药一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9# 三七生

明白了。同理,有的气功靠打通经络来治病,也是泻法,虚人不适宜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1:58 , Processed in 0.0238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