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9 22:44 编辑

2975 摘自《游戏力》P127

  这些企业密切地注意着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也密切地注意着电视和杂志。媒体比我们要有趣、好玩太多,所以孩子就把我们剔除在外,我们也把他们排除在外。《萧瑟的童颜》(The Hurried Child)的作者艾肯(David Elkind),曾谈到这种媒体操控的消费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他说:“以美国为代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孩子当作了可以榨取的消费者。玩具商、服装厂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确实,未成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在所有人群里比率最高。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这种情形,与工业革命时代何等的相似,只不过那时剥削的是他们的劳动力。”艾肯认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发达国家,自发而自由的游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以赚钱生财的游戏。有些孩子的情况,已经到了不给买玩具就不会玩游戏的地步了。同时,学校里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幼儿园都加入越来越多的学业准备,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合格零件。

  在纽约,我发现很多广告并不是针对最终消费者,而是针对产品厂商的。那些广告的策略,既有创意,又惹人烦。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则尼克儿童国际频道的广告和一则MTV的广告。在尼克频道的广告中,一个标准形象的孩子,宣扬着在服装、饮?等问题上,如何拥有自己的选择。广告的意图是告诉厂商,我们这个媒体了解消费者,能够将任何产品有效地渗透给消费者,因此,来做广告吧。我很受震动,因为他们在对孩子的力量感故作欢呼后,将无情地埋葬它。

  MTV的平面广告更加隐晦,只是写上一些青少年的时髦口语,底部加上MTV的标识。我以为这是一场音乐会的广告,而那些时髦口语是音乐会的宣传语,只是因为我不看MTV,因此不知道。但是,我的侄女告诉我,根本没有什么新的音乐会,那些口语也并不新鲜,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是:你不需要弄懂今天的孩子,我们懂就行了,只要把钱给我们,我们就会让电视观众变成你的消费者。

  在这个时代,父母不仅仅要困扰于代沟问题,还多了这样的广告,让我们觉得自己永远不会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

  拔掉电源,来游戏吧!
发表于 2012-10-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64# aliliya
我家丫头也常常不肯穿袜子鞋子,甚至早晨起床不愿换衣服。
我最近的作法很粗鲁诶~“你不想穿,不想穿,可是你就是得穿,不然你会冷。”
还好,我没有情绪,所以,她虽然抗议一下,也不算艰难。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10 10:04 编辑

2976 未来战争

      也许今天的我们,明天都会面对一个同样的情况: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会成为我们育儿中的一个主要话题和困惑。
      1、网络上有更多温暖的情感反馈。
      2、科技产品比我们更了解孩子,比我们更会陪伴孩子玩。
      就这两点一联合,我们真的可能会像科恩博士说的“孩子把我们剔除在外,我们也把他们排除在外……”
      呃,继续努力,老老实实学习……
      我得比网络更温暖,比科技更了解我的孩子,更会陪伴我的孩子,才能赢了未来战争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9 23:08 编辑

回复 1772# 春天天

我很是犹豫和摇摆。
一方面想让孩子的身体和感觉来选择来做主,另一方面我的头脑总说,天凉,该穿袜子了……
所以我这几天很像墙头草,有时候他说不穿,我就让他做主,有时候他说不穿,我就来点儿小伎俩比如用卡通图案诱惑一下。
但最后如果诱惑未遂,他坚决不穿的话,那就不穿。
想起寻版带娃贴里,和别的娃比起来,他女儿穿的真的是很少呢,也没啥问题。
信得过孩子,不容易。
发表于 2012-10-9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74# aliliya
忘了是哪个帖子还是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例子。
大约是天凉了可是孩子非要穿裙子去,后来孩子路上因为冷而哭了,妈妈大约说我和你说过会冷,你不听之类的话。孩子说了一句话:“可是你是妈妈呀!”
这个故事我复述的好像不太给力了~
我的意思是想说,也许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要我们简单地告诉他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他需要温柔的倾听者,可是也需要权威的指导者吧。我个人意见啦。

以前看到一个妈妈说总是和孩子讲道理,然后孩子大概幼儿园年纪,特别善辩。那妈妈说起她的孩子这般,是完全赞赏的态度的。可是我私自觉得,很多时候,是不是简单点就好?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当然,会不会粗鲁了些呢?

我每次跑你地儿来,都话多~请原谅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10 09:27 编辑

回复 1775# 春天天

,没关系,欢迎

我又想要贴TED视频了,这个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4Mzc3ODI4.html
演讲者一开始就讲了一段她在日本游学时的发生的事,摘下来:

      当时我住在京都某个日本家庭里,为了完成我的学位论文,这是15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早有心理准备,觉得我一定会遇到文化的差异和误解,没想到我遇到的情况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在我刚到的第一天,去了一家餐厅,然后我点了一杯绿茶加糖,过了一阵,服务生过来跟我说:“没人会在绿茶里放糖的。”
      “我知道”我回答:“我知道日本人不加糖,但我真的想要一杯甜甜的茶。”
      他表现了一个更客气的态度,并给了同一套说词:“真的没有人会放糖在绿茶里面。”
      “我也真的知道”我回答:“日本人不会在绿茶里面放糖,但是我真的好想在绿茶里面放糖。”   
      对于我的坚持,服务生非常惊讶,于是他把这个情形告诉了店经理,过没多久,他们开始进行一段长时间的讨论,最后店经理走过来跟我说:“真的非常抱歉,我们店内没有糖。”
      嗯,既然我没有办法喝到我想要的茶,我另外点了杯咖啡,这次服务生很快端了上来。在咖啡的茶托上,稳稳地躺着两包糖。
      我没有办法为自己点到一杯加糖绿茶,并不只是因为误解而已。


演讲者说,亚洲的父母总是为孩子做选择,总是知道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而美国的父母,总是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但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也带给孩子们很多困惑。她的研究好像表明,“放弃选择也是不错的选择”。(呃,好几天前看的,看的时候就有点儿迷糊,希望我没误解她)

反正我如果是服务生,我就给人家来一杯绿茶加糖,嘴巴是人家的,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呗

呃,我还是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做主做选择。
我也尝到甜头,大部分时候,我儿子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什么时候睡睡多久,穿什么鞋戴哪个帽子,基本上他来做主,事实证明,还是很双赢的,他舒心我省心,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地和他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有一个连结、信任和应用,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很宝贵。
这种天气如果他光着脚,我也会用中医安慰自己:欲得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人乐阳气足等等 ……
你说的办法也需要,比如有一次我儿子大便之后,我老公要给儿子擦PP,儿子不同意,说“不舒服”,老公说不同意也得擦,然后擦之……
在“听你的”和“听我的”之间,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商量,我感觉孩子其实还是蛮好商量的,比如我们在外面住酒店,白天晚上睡觉都要带尿不湿,和孩子商量,一下子就通过了


我也想起一个孙瑞雪举的例子,说是有个女孩已经上班了,还是她妈妈每天早上把今天该穿的衣服放在那,后来,好像她要求自己来决定这件事,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她经常乱穿衣,不会根据天气变化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增减衣服,好长时间才适应并学会选对衣服,这一课来得可够晚的。
还有我自己,我经常是已经吃饱了还会继续吃,即便困得不行也坚持不睡……和自己的身体和感觉连结的能力很弱,相比之下,我老公就好很多。
我还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和他自己的感觉有一个不错的连结。

你说的第一个事例里,我觉得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孩子要求穿的薄而且漂亮,但天气又冷,那妈妈可以携带一套厚衣服,孩子感觉冷了,就把厚衣服交给孩子穿上,孩子自己既不会受凉感冒,又会从中学习,什么天气儿该穿什么衣服,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习,和从他人的说教中学习,绝对是两码事。

第二个事例“以前看到一个妈妈说总是和孩子讲道理,然后孩子大概幼儿园年纪,特别善辩。”,我也和你一样,不赞同对孩子猛讲道理的,道理讲多了,人会更多地活在头脑层面,思想层面,绕进去出不来,《完整的成长》里有一个孩子明明,就是这种情况,反正挺麻烦。

呃,我也说了好多,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977 微博上看完这句,乐

      我们的教育只教考试,不教知识,更不要说做人,因为我们在意识深层就没把自己当人看待,只想着通过科举成为更凶猛的动物。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2978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也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是说每个人,平常都生活在散乱或昏迷的现状中,此心犹如鸡飞狗跳,并不安静在本位上,所以只要能收得放肆在外的狂“心”,归到本位,就是真正学问修养的道理了。----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979 跨越食欲这一关——孙瑞雪

      嗯,已贴在养正轩,再贴一遍

      当婴儿一生下来,父母最繁忙的就是不断地照顾婴儿的吃和拉。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很大的改善,但儿童对吃的嗜好,几乎可以持续到五六岁。这种现象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儿童用口来认识世界;儿童在焦虑时用吃来安慰自己;儿童对吃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身体获得营养,而是发现和感觉这个世界,并以此建立自尊。在宁厦蒙特梭利幼儿院里,一些愿意配合院方并用孩子做实验的家长,在长达3年的观察中发现,满足孩子的所有食欲,一周一次由孩子自己到自选商场去选择孩子自己喜爱的食物,儿童很快就会超越对食物的欲求,转向对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的需要。并且对别人的食品不感兴趣,容易把精力放在心智的发展上。而一些在食物上受到控制的孩子就有暴饮暴食现象,并且只要有人手持食物,这孩子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中,而会把精力放在想法骗取对方食物上。 一天,幼儿院有一位小朋友来院时拿了一听可口可乐。进院就有六七个孩子跟随着。这个早晨,那听可乐使那个孩子大出风头。9点多时,他打开了可口可乐,仅仅喝了一丁点,但始终没让身后的孩子品尝一点。近11点钟时,一个孩子无意撞了这孩子,可口可乐撒到地上,有几个孩子同时趴在地上吸。老师抢先拉起了孩子,说服那男孩让每个小朋友喝了一点点,孩子们用舌头舔舔就满足地跑开了。幼儿院每周一是分享日,每个孩子都拿食物来分享,但依然无法满足孩子对食物的渴望。但是当家长同幼儿院沟通,当我们面对这些家长,对我所抱的关于孩子不停地吃的某些观念有改变时,这些孩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位家长对我说:“我真为我女儿感到骄傲,昨天晚上我们到朋友家,面对那么多好吃的,我女儿的表现高贵极了。我看得出那是一种自然状态。” 儿童喜欢品尝他没见过的所有东西,儿童的智能能使他知道饥饱。即使我们有很少的钱,只要我们给孩子心灵上一点自由,一样能满足孩子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980 玛丽亚·蒙台梭利

      刚才,第一次,看到码丽亚·蒙台梭利的黑白照片,眼泪掉下来,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的眼泪。
      靠近温暖慈祥内心有力量的人,感觉真好,即便是一张照片。
发表于 2012-10-1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喜欢品尝他没见过的所有东西,儿童的智能能使他知道饥饱。即使我们有很少的钱,只要我们给孩子心灵上一点自由,一样能满足孩子需求。”
    也就是说儿童喜欢品尝他所没有见过的食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我们时常是被我们所固有的观念(如某某食品是垃圾食品,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不能吃。。。)而阻止孩子品尝,是这个意思吗?
   另外,给与心灵上自由,能说的具体些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81# 如燕111



推荐一下这篇文,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 ... 0%E6%96%A4%E7%B3%96
   
还有这篇文章的21楼,http://216.24.199.190/viewthread ... B%E9%9A%9C%E7%A2%8D
发表于 2012-10-1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82# aliliya


    嗯,您推荐的这两篇文章,刚刚很认真的读完了,好像明白些了,时时觉察自己的思想很重要啊!的确很多观念,需要深入的检测其真实性,了解是因为心中的恐惧还是自己的控制欲在作祟。
   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981 真心喜欢,坚持

      同学玩烘焙、厨艺都八九年了,看她的博客,各种作品,也有点儿出神入化的意思了,点击率也挺高的。
      想当年,我也热血热心过,如今,那些工具家当都到处流散了……
      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自然就坚持下来了。
      如果刻板地要求,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到底,累人累己啊。
发表于 2012-10-1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979 跨越食欲这一关——孙瑞雪

      嗯,已贴在养正轩,再贴一遍

      当婴儿一生下来,父母最繁忙的 ...
aliliya 发表于 2012-10-10 10:59



    值得研究,我孩子才一岁多,我们很少限制他吃东西,只要她看得见的感兴趣的都不组织,但是还是很难满足他的食欲,国庆外出,在火车上一直吃个不停,都是些大人吃的零食,在亲戚家也是成天找吃的,心里还是有点担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8 21:07 , Processed in 0.0295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