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跟卖东西的道理一样,关键看客人需要什么。
禅音 发表于 2012-10-6 09:52


,正好昨天收藏了一个TED视频,《什么是顾客真正想要的》,还没看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zOTQzMjY4.html
我琢磨着,一个人就算不需要科学的育儿理念需要外围的帮助,他也一定需要别的,需要倾听?
总之,他有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6 10:33 编辑
有求方应。赞同!
无求撤退,与人信心,与己轻松。
红泥 发表于 2012-10-6 10:13


我觉得大多数情况还是有求的,比如,倾听,理解,肯定,赞美……
但是这些东西不好给啊,常常给不出
发表于 2012-10-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不欠别人的,给不出就不给。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6 11:01 编辑

回复 1698# 禅音

好,允许自己给不出。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2939 零极限

      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40 挑绘本

      昨天儿子自己在书城挑绘本,里面画的全是小动物的那种,即便画得很漂亮,很有意境,他也不是太感兴趣。
      一看到汽车嘟嘟嘟系列里的《叮咚!公共汽车》《出发!坐车去海边》,开心极了,跺着脚说买买买。
      之前给他买的好多绘本,他也只是常翻《轱辘轱辘转》和《忙忙碌碌镇》,那里面车多。
发表于 2012-10-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98# 禅音


    对啊,不欠别人。有道理。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耶……管好自己就行了。轻松了很多。
发表于 2012-10-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大多数情况还是有求的,比如,倾听,理解,肯定,赞美……
但是这些东西不好给啊,常常给不出 ...
aliliya 发表于 2012-10-6 10:29



    给不出,就笑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2# 红泥

店老板对顾客说:抱歉,无论你需要啥,我都不卖了,关门歇业,老板也有自己的生活,需要休息
发表于 2012-10-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4# aliliya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10-6 16:30 编辑

2941 嗯,有点儿想明白了

      自己的店,有人来买,你也有的卖,那好买好卖,成交!
      有人来买,但你没得卖,那也甭强求,抱歉,没有,只能祝福~
      人家不想买,你非得强买强卖,那是流氓行径

      另外,也得适当关门歇业,该休息休息,该旅游旅游,该进修进修,该采购采购……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942 想起南老一个开店的比喻——百货店、药店、粮食店,摘自《论语别裁》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43 哈哈,扫了一眼书架

      看到那些书,好像一个又一个的店老板正在排队展示自己店里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2944 逆境

      摘自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2NzU0Mzky.html

      因为人们经常想让我就“克服逆境”这一话题讲一讲,今天我想做一点声明,“克服逆境”这一说对我来说根本不成立。别人让我就这一话题说几句的时候,我很不自在。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克服逆境”这个词有一个隐含的意思,那就是成功,或者快乐,都在一段艰难经历的另一端,而这段经历本身却与成功和快乐无关……所以我想说的是,逆境,不是用来克服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它,拥抱它,与它摔打,甚至,与它舞蹈。也许,如果我们能把逆境看成是自然的、不间断的、对人有用的,它的存在对我们来说也不再是负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2945 唤出

       摘自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2NzU0Mzky.html

       实际上,“教育”(educate),这个词的意义,来源于“唤出”(educe)这个词,唤出,即把深藏在里面的东西引出来,发掘潜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9 01:25 , Processed in 0.0303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