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aliliya

属于我自己的树洞贴,一个人的倾诉(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2878 摘自武志红的微博

直接表达真实的愤怒,是对关系真相的尊重,不容易导致冲突升级,并且会带来更深的流动。对关系造成伤害的愤怒,多是这样一种东西“你错了,所以我愤怒,而且你看我这么好,我甚至都可以原谅你”。包裹着“我对你错”的愤怒,是很容易讨人厌的。

把我的生命活给你们看,把我的人生毁给你们看----一个父母眼里的乖孩子的心声。前一句是意识层面,后一句是潜意识层面。

最重要的矛盾之一是:全能自恋感vs无助感。最初的母子关系中,妈妈没有能力与婴儿有心灵呼应时,婴儿就会被无助感折磨,从而执着于全能自恋感,来对付可怕的无助感。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以全能自恋感自居,而将“你什么都不行”的无助感投射到孩子身上。做孩子很不容易。

他和女友热恋到深处,觉得美好得不得了,但突然间被一阵恐慌所笼罩,在这种恐慌的驱动下,他勾搭了另一个女孩.......这种貌似狗血的三角恋,现在看到了很多。之所以如此,是惧怕进入更深的爱,惧怕进入更深的爱之前那种对爱的绝望。

留守幼儿,妈妈老通过电脑和他视频对话,结果他叫电脑“妈妈”。多希望我们国家不仅有明确的集体意识,也有对妈妈的充分保护和尊重,让妈妈在孩子最小的时候,守护在孩子身边。

不能构建亲密关系,就会执著权力关系。许多男人希望妻子“听话”,许多女人希望丈夫被自己控制,就是后者。

今天知道,很多孩子没有怎么爬就会走了,这样的孩子是先缺乏和妈妈的亲密,而后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敢四脚着地地爬行,因为这样摇摇晃晃很不安全。不爬行怎么办?我知道的一个故事是,孩子会坐着挪屁股一点点前进。如此以来,会形成对身体的严重自我掌控,放松越来越困难。解决办法很简单:多抱抱孩子。

健康的家庭,当家人遇到困难,甚至犯巨大错误时,会彼此支持,尤其会给予当事人最大的支持。不健康的家庭,同样情形下,会彼此指责。指责,是为了处理自己的挫败感或无助感。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879 摘自尹建莉的微博

      各位家长,如果以后听到有教育专家说“孩子可以打,要有艺术地打”这类话,请大家务必向专家提个要求:请专家给予示范。且最好要求专家扮挨打的儿童,以生动的演示,告诉大家什么是“艺术的打”。相信这是许多人非常想知道的,我也极想知道。擅长艺术打人的专家们,欢迎上台演示。


      看完这条,真心觉得家长不容易啊,砖家混在专家里,你不跟孙大圣似的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跟着砖家跑了也说不定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0# 燕果

看了你的两个例子,养育成分的确是不可小觑的原因。
海灵格怎么说的?不知道,回头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9-28 10:14 编辑

2880 微博真好

      微博作为新的学习阵地,和看书比起来,更有简单轻松、每日更新的特点。
      就像寻爱的孩子分享的那句话:因为接触一些人,感受他们的生活品质,促进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非常感谢这些人,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浓缩成简短有力的话,洞见着,分享着。
发表于 2012-9-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1# aliliya

“直接表达真实的愤怒,是对关系真相的尊重,不容易导致冲突升级,并且会带来更深的流动。对关系造成伤害的愤怒,多是这样一种东西“你错了,所以我愤怒,而且你看我这么好,我甚至都可以原谅你”。包裹着“我对你错”的愤怒,是很容易讨人厌的。

想起一件事。教侄女洗睡衣裤,教了注意事项,我还在旁边看,看她慢腾腾、看她拧干的衣服还滴滴答答,心里就不舒服。问她早餐吃得饱吗?回答,嗯。到底是饱了还是没饱?问她一个什么问题,她会:额……半天后没反应。知道或是不知道,清楚地表达么。含糊着算什么呢?真累人。又一个不舒服。她在避免什么,避免应答?这些事累积,我也愤怒了。真让人不省心。内心深处,是在抵触,因为侄女的这些事情不是我做姑姑的份内事啊。到底是在家里被爷爷宠着,啥事不做的,才会啥事都要从头学起,还学得那么慢。估计侄女也心里不舒服,本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要学这个学那个,呵呵。也是抵触。我的态度是我要教你早点独立,而侄女给人的感觉独立是那么难。唉~
发表于 2012-9-28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3# aliliya

网络上转的:
 
孩子为何会变成同性恋,海灵格描述了三个主要的原因:

  一、在男同志的情况中,男孩代表了他先前家族的女性认为;因为家中没有女孩,所以这个男孩必须代表这位女性,因此成了同性恋。

  二、母亲不允许儿子靠近父亲,于是父亲被排斥了,男孩就继续活在母亲的影响下。

  三、孩子代表某个先前的家族成员,这个家中成员被赶出去了,或是变成某种局外人。孩子藉由成为同性恋者,也让自己变成了局外人。

  第一种情况是三个可能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最有可能创造出一辈子成为同性恋的性别认同,坚定不移。
发表于 2012-9-2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属被排斥 不要的 必然会换一种方式成为 让你更难受 直到你愿意接受为止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9-29 17:09 编辑

回复 1596# 燕果

第二条的确是养育的原因,第一条和第三条让人唏嘘感慨。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属被排斥 不要的 必然会换一种方式成为 让你更难受 直到你愿意接受为止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12-9-28 14:0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881 站着说话不腰疼

      很早之前在武志红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把伍君仪拎到题目里,整篇文章把伍君仪痛斥了一顿,我当时还寻思,生这么大气,至于嘛!
      结果,刚才,我也在网上以“海灵格、同性恋”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百度第一页,就有这位伍君仪的文章,说家排是邪门歪道,旁门左道……真是看的我鼻子都气歪了!心里把他一顿痛骂,如果那顿痛骂写出文章来,肯定比武老师的那篇难看好多。

      我在想,通常我们说别人“你至于这么生气吗!”“就这点儿破事儿值得生气吗!”……当我们如此说的时候,我们其实一直还在自己的地盘里绕圈圈,并没有看到对方,也更没有去感同身受对方,尊重对方,允许对方。
      如果这事儿摊到自己身上,就明白那是个啥滋味了。嗯,俗言,站着说话不腰疼。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9-28 19:46 编辑

2882 积极心理学 VS 传统心理学


     传统心理学               
     专注“失败、问题、障碍”
     对损伤和缺陷进行修复和弥补
     认为“过去的创伤事件导致目前的负面影响”
     以“结束痛苦”为目标的“治疗模式”
     关于“疾病与健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
     专注 “优势积极、品质、力量”
      对美德和力量进行挖掘和发展
      认为 “当下的积极体验促进未来的正向发展”
      以“获得幸福”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关于“幸福”的科学。




      看完楼上这段对比,觉得传统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会使人注意力的胶着点不一样,也让我想到古老师课程上的那个关于优缺点的互动环节。
      积极心理学近来最著名的好像就是TAL博士的哈佛幸福课了,23节课,一节课2个小时……觉得课程量还挺巨大的,我只看过一两集。
      武志红老师今年12月份把TAL博士请到广州了,给他们做个广告吧,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liya 于 2012-9-28 20:10 编辑

2883 哈哈,埃克哈特扮演喝水

      内在空间推荐的新视频,埃克哈特的《每个时刻都有独特的使命》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XRqxdJS4Z8/
      中间有一段他扮演大多数人喝水的样子,好搞笑,因为我自己常常就这样喝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2884 两个极端,摘自《灵性就是对自己更有觉察》http://www.innerspace.com.cn/d/showArticleDetail_1933

      而人们的情况是,要不就是卡在底层基础的能量里面——被困在生存、性、情绪啊,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他们会假装这个底层基础的能量不存在,哪怕他连吃午餐的钱都没有了,他们也还飘浮在上面的几个能量中心上——灵性啊、直觉啊、天使、光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2885 这里有一个误解,摘自《灵性就是对自己更有觉察》http://www.innerspace.com.cn/d/showArticleDetail_1933

      这里有一个误解,许多人都说我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我可以变成那个样子。那么,这样的目标就会逼着你去成为一个你不是的人。这不是灵性。所谓的灵性就是,对于我们所运作的方式变得更有觉察。意识与觉察的本质就是光,当你可以把光带入你的惯性模式,或者说在你的无意识头脑里面,当我们真的看见到那个运行模式,觉察到它,那么我们就有选择了。这是唯一成长的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2886 事实上我们要看的是自己,摘自《灵性就是对自己更有觉察》http://www.innerspace.com.cn/d/showArticleDetail_1933

      在开始的时候,你是需要学习一些理论。但是除非你将这些理论实用在自己的身上,不然的话,这些资讯本身的价值并不高,你看电脑在许多方面都能够做得比人脑还要好,所以知识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有用?
      唯有当这个知识是能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来探索我们自己的时候,才是有价值。
      事实上我们要看的是自己。
      灵性的道路是指,变得真正的有智慧。当我说我很有智慧,那是说我的知识是来自于我本身的体验,那是我的。
      这与只是知道资讯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一个人开始去学一些东西,他们只是想掘取更多的资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会以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因此而改变。
      所以知识必须要对你能产生影响,它必须要对你揭露出你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29 09:54 , Processed in 0.0287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