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深圳汉唐经方中医馆申请设置的公示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丹溪说:“阳常有余阴不足”。
刘完素说:“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受这些人的观念影响,目前治疗血症的中医,多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为主。苦寒之药跌进。
又验证我的猜测,今天看了患者的药方是:水牛角,生地,黄柏,丹皮,阿胶等苦寒药。

血症,少阴心肾阳衰。用阳药固摄阴液,用阴药潜藏阳气。这样才能阴平阳秘吧?人体万病辩阴阳,血热妄行,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在当地中医手里泛滥成灾
发表于 2011-11-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 杏林医怪


    这段时间了解了一点中医的派别就有点明白为什么我女儿喝了那么多的中药还是治不好病了,而且越治越严重了。原来现在的医院多数都是那些朱丹溪派的医生 ,为什么
发表于 2011-11-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师兄,本人也在汉唐看,一位女医生,感觉马马虎虎吧,不是抱有很大希望,本人也在卢崇汉调了几个月,也是收效甚微,其实我检查一切正常,就是怕冷恶风!精力稍差,在未找到这些名医之前,我是对中医很相信和推崇的,但是现在多少有点迷茫了(本人一切尊医嘱,   多言数穷,以默养气(少说);久视伤血,以瞑养血(少看);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少想);妄作伤精,以睡养精(多睡)。尤忌房劳手淫意淫等伤精损气行为。
    同时食饮有节,忌食生冷油腻葱蒜韭盐等泻相火破藏精之物,每餐不可过饱。起居有常,睡不可少,而且早晚打坐,基本每天10点睡觉,心态平和,但是身体就是没有好起来!
发表于 2011-1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年由于不想给庸医误治,在恶补中医知识,看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道德经,思考中医,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开启中医之门,中医基础,理论骈文,扶阳讲记,扶阳论坛123,等等,还有一些佛教的书,看了他们在书上讲治病好像很容易,但我就是一个症状(怕冷),都说比较容易,事实上收效甚微!我越来越感觉看中医有点像问算命先生,有人灵有人不灵,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同感,到是觉得杏林医怪说的是真话!
发表于 2011-11-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6# 东流向


    留一下你QQ1,联系一下,我也在汉唐看
发表于 2011-1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0# 庸人一个
我的QQ号,我们交流一下
[由于增加好友太多,应本人要求屏蔽了号码,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1-11-1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怕风用桂枝汤,怕冷用四逆汤。再加滋阴药把阳潜下来,就是把生附子的阳气固藏到体内。

这个是我猜的。
发表于 2011-11-11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2# 杏林医怪


    你好医怪同志,卢就是这样给我调的,但是他没有用滋阴药,他书说了,哪怕阴虚也是以阳养阴!
发表于 2011-11-1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 庸人一个


   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不知道你的其他情况不好说,
发表于 2011-11-1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药还是这些药
方还是这些方

名气响,不怕你不来
有没有效,姑且听之
发表于 2011-11-1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有时候像盲人摸像,各有所得,各有所长。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中医都以仲景为医圣,都是仲景的弟子,但疗效也是千差万别
发表于 2011-11-1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云无云 于 2011-11-12 11:20 编辑

回复 139# 庸人一个

怕冷 我就多穿衣服。呵呵。开玩笑的。
发表于 2011-11-1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白说,汉唐的中药质量是非常好的!
发表于 2011-11-12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发生了人生第2次严重心悸(11点),觉得上医院没有什么作用,躺下又睡不着,打坐又坐不住,真的是六神无主,就这样坚持到了1点,才稍稍有点睡意,心里才稍稍宽了一些,睡醒后,喝了4逆汤,好像没有多大作用,而且附子的质量不是很好,不知道这样处理合适吗?
发表于 2011-11-1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9# 庸人一个


    你怕冷,恶风,心悸,还有啥症状???

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26 08:54 , Processed in 0.02394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