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知止

自学中医理法方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

《内经》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各个脏腑的形态结构,只有在讲述脏腑功能时大略地涉及到脏腑的大、小、偏、正等形态特征。《内经》中关于脏腑的内容更多是的基于功能特征而论述脏腑对整体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所以中医学所说的脏腑,不仅仅是解剖学意义的实体概念,更重要的是涵盖了生理病理过程的气化的概念。也就是说,中医学所讲述的脏腑忽略了实质脏器的结构性细节,直接关注了它们的系统性功能,尤其是发生于这些脏器载体上的生命过程与现象。据此可以把中医学的脏腑理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于形质与功能的内容,以《灵枢•本藏》为代表;一类是偏重于现象层面的规律性内容,以《素问•六节藏象论》为代表。这两类内容都散见于《内经》多数的篇章中。这样分类只是为了学习的方便,事实上在人体中这两方面是同时进行的完整过程,根本是不可分割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偏重于形质与功能的的内容主要包括脏腑与全身的联系、脏腑及脏腑间的气化的机制。

如《本藏》说:“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而不坚者,肾脆……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厚薄美恶,皆有形……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中医学中此类内容相当丰富而具体,教材中也未能介绍全面,所以在自学时应充分重视对原文的学习。限于篇幅本节不做具体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的气化机制主要为肝主生,心主长,脾主化,肺主收,肾主藏。具体过程为肝气主升发,心气主布散,肺气主敛降,肾气主收藏,脾主运化,为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提供支持与保障,维系它们在整体内运行。很显然这里遵循的是“土载四行”的五行原理。

在此模式中,心藏神、属火;肾藏精、属水。心与肾的气化主要表现为五行中水与火的关系,二者不可离绝,才能保持一身之气的周行。二者即反向运动又要保持相互联系的过程,包含了人体精、气、神的运作,是维系生命过程的最重要机制,古人称之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这种机制得以成立的内在原因还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清代大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对这个机制进行了详要的讲述和发挥,是我们学习中医的重要参考内容。肝属木、主藏血,肺属金、主诸气,二者气化功能的正常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身的气机运动及气血的运行。脾属土,居于中,与胃共同的气化作用主司饮食营养的消导与运化,为整体的生命过程提供物质与能量的保障。清代大医黄元御将这种整体上脏腑之间的气化关系概括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与全身的联系是指五脏与六腑、五体、五官以及情志变化等全身的存在都有各自相应的内在联系。如肝与胆有相表里的直接联系关系、肝主筋、气血外荣于爪甲、肝开窍于目、肝在志为怒、肝气外现的颜色为青等等,其具体内容如前面的五行归属表所列举。这种揭示脏腑与全身联系的五行归属也是我们认识人体生命机制的“钥匙”,我们可以根据任何层面可被观察到的变化来探求整个机体的状态及潜在的变化趋势。这时所遵循的原则还是前面提到过的“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即正常的情况只有一种,任何层面上出现了“非其位”的不符合五行归属的混乱现象,都提示了某性质的气化异常发生。例如肝脉为弦,弦象明显于右手关脉时,说明肝气郁滞太甚而克犯脾胃;肺病见白色为顺,如肺病而面红、白睛红,则提示病情加重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接诊到一位患者,成年女性,主要症状的是浮肿10年,手颤7年,在不同的西医院检查多次未发现异常,吃过不少中药,几乎没有效果。就诊时的面容是很暗的深黄褐虚胖透着黑气,初诊时她的主诉极多,包括经常崴脚、总有膝关节向后折出去的感觉、浑身沉重乏力等,因为怕说不全,她自己在纸上写了十几条。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表现,就是她的下唇上有几块很大的黑斑。

舌脉上看也是典型的水寒之证,所以这她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水气病,水气泛滥了,泛滥到什么程度呢?把土都浸透了!唇是脾开窍的地方,为土位,而这里上来了很重的水寒之色。那么她的主要病机就很简单,就是水气泛溢。医院查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检查都只能查有形有量的“硬件”,而此人是的问题是无形的机制出现紊乱了,水土不和,身体治理水的机制动作无力。给她开的方是治水主方真武汤合上治理水浸到土里的防己茯苓汤,遵守原方的用意茯苓用到90克。结果第二天她就在外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一付药肿就明显消除,并且手也不颤了,一周后复诊时那一大堆的主诉也没有再出现,自觉周身都改善了很多,面色也有好转。但唇上的黑斑没有改善,她说这个问题多年了,她曾专门去就诊,结果被皮肤科和口腔科来回推,都看不出是什么病,后来她就不管了。这是她素体水土工作机制不好的表现,这个没有改善过来,说明内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后来她确实是时有反复,但比之前都轻了很多。


这个病人是非常典型的一例,我们只要把握几个提示机制的主证,就可以确定整体的状况。这在没有气化概念、不注重过程的医学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极为常见的现象:病人症状表现都很明确,但是查无问题。我们知道这些所谓的“功能性”疾患在大众中是最多见、常见的,而这正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所以现实需要中医。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偏重于现象层面的规律性内容,即是所谓的“藏象”理论。《素问•六节藏象论》在大篇幅地讨论了“天之度、气之数”的问题后,专门提到了“藏象”的问题:“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是承接前面关于“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的内容进一步讨论如何把握人与天地相应的机制时提到的问题。机制是无形的,需要根据其运作而表现出来的过程与现象来把握,所以讲藏象并不是只为了罗列出脏腑活动呈现出来的现象,其目的是通过外显的征象来把握内在的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并不是重复讲述心藏神与心与血脉相连这个事实,而是要说明从面色、血脉和神的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象”可以说明心的状态。“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都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相应的象与内脏的关系,这里提出的精、神、魂、魄都是看不见的,并且很难用语言文字说清楚,但我们可以从生命现象中感知到它们的存在。“精神萎靡”、“失魂落魄”都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生命之象,显然,一个人是精神饱满还是精神萎靡可以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他的生命状态,而藏象理论要说明的就是这个层面的规律性内容。
发表于 2010-2-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老师的好东西,收藏慢慢体会,老师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10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象中心为“生之本”是讲心藏神,为生命得以成立的根本,与前面“精气神”一节讲到的内容一致。

肺为“气之本”,结合该篇前面“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和大段关于“气”的论述,这里讲的“气”是天时之气,也就是说肺是与天气相应的主要部门,肺气的状态会决定整体上的人天相应表现。

肾“主蛰,封藏之本”蛰,就是藏的意思,《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这是讲肾在人体主司最根本的收藏,人体最为沉静的蛰居状态就是肾气收藏所呈现的象。

肝为“罢极之本”是讲肝在藏象上的特征为打破沉静,终止收藏状态。生命的特征在于动,而肾藏之象为相对的沉寂,这对于不息的生命活动而言是一个极端的状态,称之为“极”,肝气的起用就表现为对这个“极”的罢除。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惊蛰”,表达的也是这种“罢极”的内涵,就是把冬眠的动物、休眠的种子都惊醒,罢除它们那种沉寂的生命之极。惊蛰为初之气的最后一个“气”,后面就是春分,正是春气当令,为肝气所通。
后面提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和此处提出“罢极之本”意思相同,都是强调生机的启动在于木气。就象我们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并不是否定其他时间的重要性一样,这里只是强调在生命活力的征象中,木气具有启始的意义。

这四个脏分别主司个体的生命之象、个体与天时相应的总象、生命的沉寂之象、生命的始动之象。四脏应四时,脾为“仓廪之本”通于土气,不应四时,没有特别的征象,主司贮藏营气奉养脏腑。藏象所遵循的仍然是应象的五行原理。
发表于 2010-2-1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精气神的论述,方知早年的共产党为什么不怕死了,
发表于 2010-2-1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面黑一天三包奶的孩子就是因为其父(神)不明,而导致下(孩子)不安,学习中,争取当一明神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

人类作为天地气交的产物,和生长在地球上的任何生物一样,时刻都生活在天地间的阴阳消长之中,与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息息相关。以人为中心来看,人体与天地相应的规律性表现是一种最大的藏象。从更宏观的天地角度来看,人与万物并存而形成了自然界这个动态变化的整体,就像由所有的细胞、组织形成了人体一样,人类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种“组织”而已,根本不能脱离天地这个整体而存在。这样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说法或一种观点,而是一个事实:即人与天地确实是一个统一体,人的生命并不局限在人的身体范围内,而是延续在整个天地之间,假设把人所生存的环境拿掉,那么生命一刻也不能继续,就像一切生物都会在相对于它的自然灾害中丧命一样,相应的环境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这就是天人合一。


在这个意义上讲,整个天地就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气立”。前面讲过“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我们对于人体比较习惯于围绕“根于中”的生命现象去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生命还有 “根于外”的必要因素。天地自然就是人体外在的根,违背自然就会伤及这一生命之根,其结果必然是走向“气止则化绝”的境地。而人能顺应天地,则自然而然地就已安立在健康之道,维系健康根本不需要任何高昂的代价,也无需任何繁杂的知识,只要“无为”就够了,因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宝命全形论》)。所以从中医学的天人合一观念来看,个体的生命并不仅仅是父母给予的这个身躯,还包括了他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程度,个体的生命之根源于父母与天地,个体的生命也就是对父母与天地的延续,哪一个根不能延续都意味着生命的终绝。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明确指出了这个根本就是“四时阴阳”。顺从天地自然,也就是顺从四时阴阳,因为四时阴阳节律是天地间最大的变化规律。《四气调神大论》专门论述了人与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相应的原则与方法,是我们学习中医必需掌握的内容。

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三七老师在每一季养生公告中都有,希望大家能用心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天人合一还是一个从对立的观察角度来说的,就像说人与五脏相应一样,并不是很严密的说法,只是为了方便而从人类的观察角度来说明。确切地说,人与天地在各个方面是完全的同一,所有的同一性都是源于内在的“天道地理,阴阳更胜”,即前面讲过的阴阳五行机制。


所以所谓的天人合一事实上贯穿在全部的生命过程中,任何层面的上阴阳消长,都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起着“变化之父母”的作用。比如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气化与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所以有“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性表现。《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都是由卫气“与天地同纪”的时间节律所呈现。


人体除了受时空影响而呈现的规律性外,还有诸多明显的相关因素影响着生命的过程。例如人体的生物节律不仅受太阳的影响,而且还受月亮盈亏等天体的影响。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说明人体生理的气血盛衰与月亮盈亏直接相关,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还指出了:“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的治疗原则。这是因为人体的大部分是由液体组成,月球吸引力就象引起海洋潮夕那样对人体中的体液发生作用,这就叫做生物潮。


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的人体变化比较明显,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所谓的“天人合一”,事实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相互影响着,不过是我们没有观察或感受到而已。尤其是我们人类,每个人每一刻都在天地万物的影响之中,并同时影响着整个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海南出版公司出版的《水知道答案》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水知道答案2》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水能够感受到一切信息,并因之而有相应的变化。两书的内容都是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先生以高速摄影方式拍摄水结晶的实验报告。实验中在水杯上贴上文字、图片让水“看”、播放音乐、说正面或负面的语言让水“听”,水都会因之而呈现出结晶体的变化,并且其变化是有规律的。看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作“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听过古典音乐的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的则歪曲散乱……书中通过几百幅水结晶的照片,说明了水与人类的关系:水能感受并反馈人类的信息,并能与人类内心深处最单纯、最洁净的部份产生共鸣。因此而得知“地球其实不需要保护,需要保护的是人类自己,人永远是自然之子”。这在我们来看,似乎是在从水的角度来讲述“天人合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6:51 , Processed in 0.02087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